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手绘线图,详解中国古代家具上的“楔、钉、销、砦”

在中国古代家具的结构上,有一类极其细小的零件,即各种楔子、竹钉、销子及砦。这类小零件体积微小,常不被世人和研究者注意。然而,这些貌似微不足道,作用却很重要的小木块,与其他部件一样,同样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研究它们,可使我们更清晰地了解中国家具的构造全貌,对其历史发展、流派形成,以及形制分布形成更加明确的概念,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楔是一种一头宽厚、一头窄薄的三角形木片。将其打入榫卯之间,可使二者结合严密。楔,通常是用与家具同样的木料制成,其使用形式大致有如下几种 :

挤楔

大凡家具榫卯配合,其榫的尺寸总略小于眼。二者之间的缝隙则须由挤楔备严,以使之坚固。挤楔兼有调整部件相关位置的作用。故使用时就视其情况而选择具体楔入的顺序和位置,以微调部件之间的位置。如使用得当,可使家具部件由不平变平,不正调正,不严挤严。如明式椅子椅腿穿过椅面的部位,靠背板的上下两端,牙条的两端,等等,都是常用挤楔的地方。


破头楔

亦称“挓头楔”,通常是在透榫端部的靠近外侧的适当位置,预先锯开楔口,待榫入卯后,再备入楔子,使榫头挓开,体积加大,木质增密。此楔口也可以临备楔前用凿子刻开。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备楔形式。常用在攒边的桌面、椅面、床面的四角等重要结构部位的透榫上。


半榫破头楔

如破头楔用在半榫之内,则俗称“狗闭榫”。取其易入难出之意。因破头楔一旦在半眼的卯里挓开后,榫头将很难再退出,是一种没有可逆性的独特而坚固的结构,最适宜用在像抽屉桌桌面下的矮老等悬垂而负重的部件上。由于其有不可逆性,常给日后的修理造成不便,不合中庸之道,被匠师称为“绝户活”,故除不得已时,较少用之。、

与破头楔相对应的卯眼,理论上应凿成“银锭”形状。俗称“鸡心眼”,即两端开阔、中心狭窄的卯眼。先使榫头容易进入,待被破头楔榫头挓开后,又极难松退。常见极古老的家具,其结构松而不散,即是破头楔在起作用。


大进小出楔

亦称“假大进小出楔”。是在半榫的结构上,用较壮而规整的木楔穿透家具表层将半榫备牢,其外观与大进小出榫无异。虽有“偷手”之嫌。但其省工省料,可兼顾美观与坚固二者。这种楔,常在内外料不一致的家具上用,也可在对断损的大进小出榫进行修理时使用。

楔除了可直接用在古家具结构上外,做为一处斜面工具,还频繁在家具制造与修理过程中使用,实功不可没。


这里所说的钉,是竹钉,不是铁钉。因铁钉除日久锈损会失效外,还会腐蚀污染木材,并不如竹木钉延年,木工制备起来也不如竹木方便,还常常损伤工具刃口,所以用铁钉是中国古家具工艺上之大忌。

竹钉断面多为圆形,间或也有方形,多用老竹皮青部分削制,或方或圆。

中国古家具发展到了明清之际,除部分民间家具外,大部分宫廷家具及城市高档家具均采用了南洋的硬质木料,外表经水磨烫蜡,非常华美。为了保持其华丽的外观质感不受破坏,往往做成半榫、闷榫、抄手榫等不露木材立茬的暗藏结构,使外观纹理整洁,线条通顺。

为了克服随之而来的不便备楔加固和硬质木材不吸水、难吃胶、难透气的困难,遂将榫卯做得更加精致严密,以致形成了“干插”“硬下”等工艺手法。同时,为防止半榫日久松动脱落,还用竹钉来固定。以上半榫加竹钉的工艺,尤以苏作家具为盛,而广作家具则多在最重要的结构部位仍留下透榫以备楔加固,极少见到有用竹钉者。二者关系“有我没他”,即用破头楔则不用竹钉,用竹钉则不用破头楔。竹钉的应用地域性很强,多见用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竹木家具上,尤以吴中地区为最,而广大北方及岭南地区则较少应用。这种以四两拨千斤的结构形式,应与江南车船建筑及农具上常用的“别顶簪”结构有极强的渊源关系,均系东南竹文化的产物。洞庭东山紫金庵听松堂、安徽歙县溪口明代古亭等江南建筑上均有类似结构。

苏作半榫用钉


江南古建筑中的别顶簪


古代发冠上的别顶簪


常见有清初精美的吴式家具,通身无一处透榫,也不施胶,只是在几个关键部位用三两枚竹钉来固定,历经数百年后仍完好如初。这几枚小竹签的神奇力量,真令人叹服。

这些小竹钉常被北京鲁班馆老师傅戏称为“管门丁”,言其就像古代掌管城门锁钥的兵士一样重要。例如:一只苏式四出头椅子,如果搭脑与扶手上的四枚竹钉不去,则前二者均不能取下;如二者不曾取下,则靠背板及镰把棍就不会丢失;如后者没有丢失,则椅面绝不会松动;如椅面不曾松动,则圈口牙板便不会掉下来,椅子下截肯定不会散架。

明式官帽椅上的管门钉


这就是中国古家具上层层互锁、层层制约的神奇的结构特性。这种锁定功能的结构形式,充分反映出中国古代木构技术的高超水平,是历代木工匠师智慧的结晶。

竹钉除在苏作家具上常用外,在晚清的京作家具上也常见用来固定干粘无销榫的牙板。漆器胎骨上也常见有用来固定薄板的竹钉。在修旧家具时,常用竹钉来加固断榫和裂缝,翘起的包镶皮子也可用木钉来修理。在藤编家具上,则常用杉木钉来充塞棕席面下的绳眼。

干粘牙板用竹钉


修理断腿的竹钉


在北京旧家具行,当修理那些松动而不散架的销有竹钉的家具时,应首先用“三簧”钻透(注:“透”应读为“投”)开原有的旧竹钉,再行拆卸。否则,定会打坏榫。待修理完毕后,应重新用按原样制成的新钉安好。务使钉眼保持原尺寸。“三簧”钻是北京匠师特制的一种专用钻头。簧者,舌也。其外观极像神话中二郎神所用的三尖两刃刀。用其透旧钉,可保持钉眼不偏不跑,不损伤周边木材,是旧时鲁班馆修旧家具时的专用工具。

竹钉是苏作家具重要的标志之一。在流派鉴定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簧』钻


销,通常是指两顺向木材间用于管束其相关位置的小木块,有管而不死、可拆卸活动的意思。

栽销

栽销是家具上最常用的一种销。栽销是在两顺向木材之间凿眼垂直栽上的薄方木片,以联结固定二者间的位置。如用在桌案面芯板之间,床牙板与大边之间,桌子芯与罗锅枨之间,等等。


走马销

走马销的“走马”二字,源于古建术语中的“走马板”,有可自由活动的意思。走马销是栽销的一种,即在两顺材之间,用燕尾状栽销连接。其巧妙的结构,可使二者既紧密结合,又可拆卸自如,故又称“仙人脱靴”,是在罗汉床围板,太师椅扶手上最常见的方便销。清代讲究的大料拼合,也常用此销粘埋其间,使其在年久鳔胶失效后,部件仍不会散坏。如紫檀大穿衣镜厚重的牙板拼合,宝座底足的拼合等都用走马销。


透销

透销是在栽销的基础上,使销子延长并通透于其一板材的中心,多见用于大型的铁力、紫榆等床案厚重的牙板与大边的拍合。其效果十分坚固。


穿销

穿销是在栽销的基础上延长其一端,使其贯穿于牙板的内侧,一般穿销通常有梯形的角度,边沿还有燕尾形的榫口,可在增强部件强度的同时,管束其干缩湿涨的方向,使二木永远贴紧。穿销大量应用于南北各地的家具上,主要用于较薄牙板与大边的结合。穿销是一种最常见的较合理、较经济的普及型结构。


三角穿销

入清以后,朝野盛行鼓腿彭牙床榻。整个床座在组装时,斜的销眼将无法使用。这种结构上与工序相悖的矛盾,古代匠师语为“犯争”。为使穿销既适应彭起的牙板内侧倾斜的角度,又要避免在床面大边下出现斜的销眼。智慧的古代木工创造了三角形穿销,极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弯穿销

苏式精美的床榻,多用黄花梨、红木、血榉等名贵的木料制造。吴地人杰地灵,梓人尚惜木如金,讲究的是“算尽用绝”,故常将不规则的膘皮料用于牙板内侧,为了适应此状况,匠人发明了弯穿销。弯穿销在省料的同时,还简化了组装工艺,是比三角穿销更简易的一招。


案挂销

案挂销亦称暗挂榫,顾名思义,是家具上将某一部件挂结于另一部件的结构。其构造与穿销极其相似,只是销多在腿子上一木凿成。可将牙板等部件悬挂其上,其内外均不显露结构痕迹。挂销作为一种结构形式,最早见于春秋时墓葬,多用于棺椁铺首的安装。明清时建筑砖雕也多用此结构安装突起的兽头和花卉。家具上的挂销应与其有着一定的传承关系,案挂销多用于较精美的大型案类家具上,可保持牙板木纹及线型的美观通顺和整洁。因强度问题,此类结构不太适宜用在小型的案子上。


桌挂销

桌挂销亦称偏口挂销。明代以降,中国社会商品化经济进一步发展,家具制造业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大量精美的硬木从海上泊来,冶金业的发展促进了木工工具的进一步精良。为适应家具行业内各工序的分工和商品运输时拆装的方便,许多科学精致的榫卯结构出现了。桌挂销是明清硬木桌类家具腿部与牙板结合部必用的结构。因直接削成,其牢度高,不会丢失,配合“抱肩榫”,有较强的抗扭力。因其一边垂直于桌面,可方便施工。使木工在杀肩时,可保持牙板与腿部角度始终不变,并提高了工效。桌挂销有定位准确、可反复拆装、越打越严的特点,便于长途运输,是苏、广及宫廷造办处硬木桌子上必用的销子。


日本桌挂销

在中国辽沈地区,有许多红木大炕桌,俗称“日本炕桌”。其实此类家具并不一定是日本制造,其造型多为拐子纹凿方式苏作风格,用料宽边独芯又有广作手法。日本本土炕桌多为大漆汉唐光素风格,日本人惯称硬木家具为“唐木家具”。我国东北地区人民素有使用炕桌的习惯,这些所谓“日本炕桌”很可能就是纯中国制造。此类桌子的腿肩部位挂销较为独特,不像苏广两地挂销为一木连做式,而是用栽销的办法以短小的木片竖栽入腿内。手法简化、省工牢固,不失为一种较经济合理的设计。


插销

插销多用在镜框、玻璃灯笼,碧纱橱等仔口部位,多制作精美,起线并暗藏于线条之间。


挤销

挤销是靠挤劲来固定升降灯杆的木销,可无级调节灯光高矮范围,制作均极巧妙精美。


片销

片销只是一段平素的木片,将其打入相邻的两个部件相对应的槽口中,即可成为一种简易的结构。片销最适宜用在较简易的镜框,薄木制成的升、斗、小匣等器物上。晚清的绣墩也多用此结构连结腿与牙板,以图速成。


圈口穿销

圈口穿销是一种极少见的结构。做工十分讲究,曾见在明黄花梨万历柜及圈椅上应用。


钉销

钉梢亦称销钉或楔钉。长短粗细类似一段筷子或半截铅笔。分大小头,断面可呈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常用以配合短木接长的楔钉榫,其作用是楔、销、钉兼而有之。最常在圈椅的接圈扶手上见到。组装时轻敲此销,可使各榫肩越靠越紧,直到严丝合缝,是一种很神奇的榫卯结构。


砦,寨也。家具上的砦,是垂直打入木材表面,有一端明露在外面的小木橛,其露在外面的部分,有阻挡部件朝某些方向运动的作用,即,有单向定位的作用。

在柜门和抽屉后立栽的“碰头”、柜子“栓杆”下立栽的扁销,原则上都应称作砦。曾见一些精美的明式椅子,省却了腿子“内方外圆”的做法,在光素通圆的椅腿内侧直接打砦儿。托住了藤编的座面,十分精巧简捷。看到这四枚细小的木砦数百年来经住了椅面的重压,至今完好如初,不禁令人惊叹。

玫瑰椅座下的木砦


明圆角柜之挡门木砦


综上所述,楔,主要是涨紧榫卯间隙使之牢固的装置。钉,主要是锁定半榫不使其脱落的装置。销,主要是固定相邻两顺纹理部件位置,同时又可使其间保留一定活动余地的装置。砦,主要是界定部件的活动范围及方向的装置。此四种零件之间功能称谓均极明确,其事虽小,但仍可充分体现出中华语言的先进和木工技艺的精湛。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四类零件使用中,应该说成:“备”个楔儿,“钉”个钉儿,“栽”个销儿,“打”个砦儿。其间动词不可混淆,否则,会有被视作外行之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榫卯结构之栽榫(走马销)
榫卯:藏在木头里的灵魂,榫卯结构,榫卯
红木家具制作技术
【解木】榫卯结构及其优点
榫卯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率为何这么尴尬。
明清家具结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