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智慧」独善兼济:中国士子的律己精神


胡立根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语出《孟子》,意思是,在不得志的时候要洁身自好,保持自身的品德修养,在得志的时候要使天下受到恩惠。

慎独修身,达志兼济

独善兼济,是孟子在他的著作《孟子·尽心上》中提出来的,原文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后来人们将兼善天下改成了“兼济天下”。这句话虽然由孟子提出来,但这思想应该还是源于孔子。或者说,独善兼济应是儒家思想发展的必然。

儒家之学,《论语》之学,是修身之学。整本《论语》,就是在讨论读书人怎么修身,怎么治国。孔子反复强调,“吾日三省吾身”,要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安贫乐道;要求君子无论世道如何,都要保持自我品格,不可不择手段追求富贵,君子爱财也要取之有道。要求君子见贤思齐,见善思及,要以仁为己任,居家则独善,在乡则孝悌,一旦有所作为,就要弘道,就要不辱君命。

儒家由独善自然就提出了慎独。“慎独”一词最早见于《礼记》的《大学》和《中庸》两篇文章。《大学》里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中庸》里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的意思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海》),实际上就是独善其身的意思。所不同的是,慎独之说,告诉我们,独善是有难度的,要慎之又慎。当人在众目睽睽之下,除非大奸大恶之人,一般总会表现出其善的一面,这是监督的作用。人一旦失去监督,往往就有可能为所欲为。这样的善,实际上是伪善,是做给别人看的善,不是发自内心的善,因此,在《大学》里就提出了一个“三纲八目”,其中“八目”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诚意、正心”为“八目”之二。诚意是真善,真善就要慎独。

说到慎独,在《论语》里有颜回的例子,《论语·雍也》里面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还可能只是“独善”,东汉有一个更典型的“慎独”的例子。据《后汉书·杨震传》记载,东汉时候,有一个叫杨震的读书人,他到东莱去当太守,赴任途中,路过昌邑县,这天深夜,这个县的县令王密,怀揣十斤黄金,到驿馆前来拜会新任太守杨震,当他拿出黄金时,令杨震大吃一惊,杨震严肃地说,你怎么能这样做呢?不料这王密说,“夜深人静,谁人知道?”仍然一个劲的将黄金往杨震怀里推,这时,杨震义正辞严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无人知道?”王密只得惭愧而归。这个历史故事应该体现了“慎独”的真实含义,为我们树立了“慎独”的典范。可以说,杨震的道德修养已经真正达到了“慎独”的境界。

儒道修身,目的有别

但是,在儒家,修身不是目的,目的在齐家,在治国,在平天下。“独善”、“慎独”,最终要指向“兼济”。

可以和道家做一下比较。

道家的人,也许更偏重自然的人,儒家的人更偏重社会的人。道家更重视自我的保身与舒泰,儒家更重视的是社会责任。道家做人,在乎一个真字,不妨率性;儒家做人,在乎一个“仁”字,或者一个“忠”字,强调责任。

比如,儒家和道家都强调“安贫乐道”,但是仔细分析这安贫乐道,在儒道两家却有很大不同。道家的安贫是绝对的安贫,是骨子里的安贫,是反对物质享受,是要回归原生状态,他们认为那才是快乐的。儒家的安贫,本质上不是安贫,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儒家心中是想着富贵的,只是君子爱财须取之有道。所以只要有机会,只要合乎正道,富与贵不妨大胆争取。在思考“独善兼济”的时候,也需要想想“兼善”或“兼济”的“兼”字,兼是同时兼顾,兼顾的一边是天下,那么另一边呢?应该是自身。所以,所谓兼济天下,就是在自己富贵在自己得意的时候,你要考虑天下,你不能只顾自己快活,所以儒家的兼济天下实际是孟子的“推己及人”思想的体现。可见,儒家的兼济天下是有取富贵的意思,只是要以正道取富贵而已,只是在取富贵的时候,你不能只是为了自己去取富贵,你要兼济,你要同时使天下的人也得到富贵。所以儒家的“安贫”是暂时的,是有条件的,是为了保持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像道家的安贫,是永远的,是彻底的,是无条件的。在道家看来,贫就是快乐,所以他们要绝圣弃智,要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要回到原始状态去。

那么“乐道”呢?其实二者也有很大差别。道家的“乐道”,乐的真是“道”,就是那个自然之道,是回到一种人生的自然的状态,初始的状态,然后自得其乐,在这种状态下去享受生命的真正快乐。在道家看来,物质是外加的,文化是外加的,都不是人应该追求的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快乐是生命的自我体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是顺其自然的通泰的生命状态。而儒家的“乐道”,实际上是乐“仁”,是以体验“仁”为快乐,是以实践儒家的道德规范为乐趣,这种乐是为“人”(他人)的乐,所谓“仁者爱人”。所以,儒家之乐是乐“人”之乐,道家之乐是乐“己”之乐。从社会的角度说,儒家是伟大的,儒家始终在为他人而活,为社会而活,是为建立一种伦理的秩序,所以,儒家也为自身之忧而忧,为自身之乐而乐,但正如范仲淹说的,这种为己的忧乐必须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果说儒家是伟大的,那么道家是可爱的,如果说,儒家的乐是“伦理之乐”,是“他人之乐”,是“社会之乐”,那么道家的乐,是“生命之乐”,是“自己之乐”,是“率性之乐”。所以,道家是生命哲学,儒家是伦理哲学。道家的安贫乐道,一定是回归自我,回归真我。儒家的安贫乐道,目的为回馈社会,影响他人,所以,兼济天下,一定是儒家的必然选择,或者说“独善其身”的目的还在“兼济天下”。所以,自强不息,慎独兼济,仁者爱人,等等,是儒家的必然。为什么社会的主流会是儒家?为什么民间偏向道家?当然是有原因的。儒者刚健进取、积极入世;道家遁世退隐、消极出世.各有得失,互为补充,表里相辅,古代知识分子常常表现为外儒内道,以儒兼济,以道修身。

孔偏独善,孟重兼济

这是说儒道的区别,如果从儒家本身来说,在孔子那里,谈个人修身谈得更多,更偏重于独善,也许是孔子所处的春秋这个封建制土崩瓦解的时代,这时代相对更黑暗,孔子的理想到处碰壁,周游列国却始终如丧家之犬,最后不得不退而授徒,在那个时代,兼济的平台太少。孟子的时代,虽然也还是黑暗的,但毕竟已是战国,是封建制逐步建立的时代,所以孟子雄心勃勃,非常自信,在独善的同时,有更多兼济的机会吧,所以他提出了独善兼济的主张,他提出:“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而且在独善与兼济两者之间,他似乎更偏向于兼善,读孟子处处都能感受到他的自信、他的大气磅礴,他的浩然之气。在他看来,什么叫大丈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大丈夫不是得志便猖狂的人,不是有权有势、搅得天下不安宁的人,而是泽被苍生的人,行天下之大道者。读孟子之文,总能受到一种鼓舞,总能让人热血沸腾。

修身养德,兴亡有我

儒家的独善兼济,应该是鼓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且看看这些众口传颂的名言: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还有两段大家熟知的名言。

一段是诸葛亮的《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在这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是独善,淡泊宁静是独善,但是独善的目的是明志,是致远,诸葛亮所担心的是“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可见目的就在于兼济。读书人独善之时,在干什么?他不仅在“励精”,不仅在“冶性”,更在读书,更在广才,更在成学。所以,诸葛亮传说:“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独善是为兼济做准备。果然,你看当刘备三顾茅庐找到孔明,你看那隆中对,一个年纪轻轻的读书人,竟然对天下大事了然于胸,分析精微。可见他在茅庐的独善是做好了充分的兼济的准备的。

另一段文章是刘禹锡的《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这篇文章,无疑表现了刘禹锡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与精神追求,但是,仔细读读文章,你当会发现为什么“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聊友都是文化名人,所交殊非泛泛之辈。尤其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诸葛亮,三国杰出谋士;杨子云(杨雄),汉代辞赋大家;一武功,一文治。刘禹锡在独善之时,仍然不忘其兼济之志啊。

这,就是中国的文人,这就是在独善兼济的文化熏陶下的文人,他们一方面不断完善自身修养,另一方面,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慎独:人生的境界。
[修身]君子慎独,修己以安人
君子之道述议之四(游艺篇)
慎独:人生的境界
国馆丨慎独,自律的最高境界
【人生的最高境界——慎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