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元朝两次东征日本失败真的是因为刮台风吗?很多人忽略了这几点

公元十三世纪,在欧亚大陆上所向无敌的蒙古军队,在东侵日本时却一败涂地了它为什么失败了,而且败得那么惨?对这个问题,有人认为元军第一次东征失败,是由于蒙古统帅刘复亨阵亡,刮起了台风。统帅的阵亡使士气低迷,台风又大大损坏了他们的船只,结果,蒙古人被迫回师。

盟国军队统帅并未阵亡,而且刘复亨也不是主帅

其实,统帅刘复亨阵亡是错误的。据《元史》和日本的史书记载,在一场战斗中,刘复亨被日本将领景资射下马来。有些宣传日本军国主义的日本作者曾在这个问题上大作愚弄人民的文章,说什么就在刘复亨被射之前,有一只鸽子落在了日本军旗上,那正是日本神明保佑他们的“显兆”。

其实,刘复亨在那次东征中并没有死,而且也不是主帅,乃是左付帅。主帅是忽敦。这在《元史》、《新元史》、《高丽史》和很多的日本史书中是一清二楚的。《新元史》世祖至元11年11月,记有“召征日本诸将忽敦、刘复亨入觐”的事。《高丽史·忠烈王之一》(卷28)也有1275年春“东征元帅忽敦、洪茶丘、刘复亨北还”的记载。刘复亨不但没有阵亡,北返后又屡被提拔,为元朝统治者服务了将近十年。《新元史·刘复亨传》写道:刘复亨归后,“授昭信路总管,十四年迁黄州言尉使,十五年改太平路总管,俄授镇国上将军,为淮西道宣慰使都元帅,二十年加奉国上将军,三月卒。”如果错把没死的人说成阵亡,又夸大个人的作用,把一个历史人物的死,当作元军第一次东侵日本败北的重要原因之一,真是荒谬至极。

我们不能忽略了日本人的顽强反抗

除此之外,我们不能忽视了日本武士,特别是北九州的日本人为保卫自己的家乡而进行的英勇的战斗。

公元1274年,忽必烈集合元军及高丽军三万三千人,船九百艘,进攻对马。壹歧两岛,费力还不算大。及至在九州北部登陆以后,则遭到了以九州将领顽强反击。1276年,忽必烈玫陷南宋的临安,1281年,江南军十万以及由蒙古人和汉人、高丽人混合组成的东路军四万,再度进攻日本。日本人沿海筑垒抵抗。范文虎所率领的十万大军和三千五百艘兵舰,甚至无法在博多上陆就退回肥前的鹰岛去了。

当时,日本以龟山天皇为首的皇室和京都的贵族,在强敌压境的情况下,只知道慌慌张张地求神拜佛,和南宋的皇帝及投降派差不多,而以执权时宗为首的幕府和武士,特别是北九洲的日本百姓,为了保卫自己的乡土,坚决地投入了战斗。一切军费均由自己负担的日本兵士,参加战斗者竟达四十万人!他们环岸拒守,英勇抗击来侵的元军。这一点,连《元史》和《新元史》也都未能掩盖。

龟山天皇

《新元史》关于第二次战役有如下记述:范文虎与早已“船坏粮尽”的忻都、洪茶丘残部会合后,“相衔而进,屡为日本人所却,招讨使忽都哈思等战殁,请将以累失利,乃移于肥前鹰岛。”由于日本人的英勇抗战,大挫不可一世的元军的锐气,以至使他们见到山影浮波,都疑为有暗礁埋伏而“不敢近”。

除了日方的顽强抵抗,我们也不能忽略蒙古军队内部的不团结和不和谐的因素

自从元世祖忽必烈开始南侵中原以后,因为到处遇到抵抗,他们对汉族的杀戮抢掠也更加残酷。元兵所到之处,大都“骸骨遍野”“杀戮殆尽”。蒙古贵族把汉人和南人视为“贱民”。蒙古贵族裹挟着色目人,对汉人和南人实行了极其残暴的压迫和剥削。1276年临安投降,元军两度东侵日本就是在南宋灭亡前后这几年间进行的。当时,宋朝虽有一部分地主、士大夫投降了蒙古,而众多的军民则仍在各地坚持抗战。

忽必烈

本来,自秦汉以来,中日两国人民就开始了友好来往,隋唐以后,两国的友好关系更有所发展,两国人民之间有悠久的传统友谊,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人民绝不会甘心去充当蒙古贵族东侵日本的炮灰。例如元军叫“南人”造兵船,百姓辛苦万状,而凶恶的督造官还施加鞭笞等肉刑。残酷的压迫,不能不遭反抗,导致所造船只并不牢固,还发生很多随手破坏的战船的事情。范文虎率领十万大军,三千五百艘兵船,都未能在九州登陆,便明显地反映了汉人、南人不与蒙古军队协作的事实。

蒙古骑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故事:元帝国东征日本
日本打捞2艘中国沉船,揭开了忽必烈东征的秘密:难怪没能灭日本
元朝东征日本史
如何看待忽必烈的两次东征?
这个朝代曾经三次东征日本,为什么没有消灭日本?
微博文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