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魏孝文帝改革彪炳史册,两位高参运筹帷幄,才是真正的操盘手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南北朝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社会制度改革,它对鲜卑族的社会发展和进步,对我国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以及文化经济的发展,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孝文帝拓跋宏成了千古传颂的英明君主。然而,建议和推到这场改革的幕后英雄李安世和李冲却不被世人熟知。

孝文帝

李安世(公元443年—公元493年),出身世家,赵郡平棘(今河北赵县)人,北魏名臣。他自幼聪慧,十一岁便被文成帝看中,破格招为中书学生。天安初年(公元466年)开始担任中散官,后改任主客给事中。太和九年(公元485年),李安世看到“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魏书·食货志》)致使“良畴委而不开,柔桑枯而不采。”(《魏书·食货志》)广大百姓民不聊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生活的稳定,于是建议孝文帝实行均田,具体内容是:

男子十五岁以上,给露田四十亩,妇女二十亩;奴婢与平民一样授田。丁牛一头,授田三十亩,每户限四头牛。所授露田,如休耕一年的,多授四十亩;如休耕二年的,再多授四十亩。露田不准买卖,身死或年老不能耕种者,必须归还政府。男子还授桑田二十亩,种桑五十株、枣五株、榆三株,都是自己的家业,不再还给政府。田地不足的地区,允许迁往他处,鼓励开荒屯田。

均田制图例

孝文帝很快采纳了李安世的建议,并在当年颁布了均田令。均田制的实行,是北魏初期“计口授田”政策的完善发展。尽管它只限在政府控制的无主荒地上实行,但毕竟使农民获得了一定的土地,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恤彼贫微,抑兹贪欲”的效果。同时对于加强北魏中央政府的力量,开垦荒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李安世

后来,李安世出任相州(今河南安阳北)刺史。在任期间,他以西门豹为榜样,鼓励境内人民积极从事农业生产,而且不顾个人安危,搏击豪强,为民除害,确实给人民做了少好事。

李安世

在实行均田制的同时,太和十年(公元486年),孝文帝又采纳了李冲的建议,推行“三长制”。

李冲(公元450—公元198年),字思顺,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人。初为中书学生,孝文帝即位后,任秘书中散,掌管禁中文事。后升任内秘书令,南部给事中等职,深受孝文帝器重。

李冲

当时,由于战乱频繁,许多豪强大族拥有私人武装。大批流亡农民为了躲避战火,或维持生计,常常依附于这些豪强地主的督护之下,实际上是卖身充当农奴,身份和地位低下。从另一方面来看,大批农民依附豪强地主后,国家就丧失了大量丁籍,严重影响政府的赋税收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冲建议:“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又实行“校比民户”,勘定户籍,督收赋税的任务由三长负责,这就是“三长制”的由来,实际上是北魏的基层政权组织。

孝文帝拓跋宏

“三长制”与“均田制”相辅而行,加强了政府对农民户籍人口的控制,同时也通过清查户籍,从豪强地主手中夺回了许多劳动力,使向政府纳税的户口大为增加,从而也相对地减轻了每户农民的负担。据史书记载,“三长制”颁布初时,“百姓咸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者尤弗愿也。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

李冲

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中,李冲“位当端揆,身任梁栋”,他干起事来“勤志强大,孜孜无怠”,确实帮助孝文帝完成了许多重大的改革。就其个人品质来说,李冲虽然位高权重,屡次接受皇帝的赏赐,其数额多至数千万,但他能做到与亲族乡里共享。他为官清正廉明,依法办事,不徇私情,为国家百姓之忧而忧,是北魏皇帝最为依仗的贤臣、能臣。

孝文帝

李安世和李冲处于北魏社会巨大变革的时代,他们运用自己的智慧,辅佐孝文帝在经济领域里实行了“均田制”和“三长制”,顺应了历史发展进步的潮流,推动力社会生产的发展。后来,孝文帝在国力强盛的基础上,又决定迁都洛阳,并且克服了各种阻力,在鲜卑族中推行汉化政策,更进一步促进了北方各族人民的大融合。因而,李安世、李冲可视为孝文帝改革的高参,他们运筹帷幄,躬体力行,才是孝文帝改革真正的操盘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史上影响中国的100次事件·三十三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南北朝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皇后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 | 豫史
五胡之一:鲜卑族历史简史(5)
风云五世纪——南北朝前期的牛人们 NO.163
北魏孝文帝的“太和改制”:北魏王朝的催命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