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蔬菜胶带,真的有那么恐怖吗?

  最近,“捆蔬菜用的蓝色胶带能致癌”在朋友圈迅速传播。有报道称,蔬菜胶带可能化学残留,存在安全风险。针对市民的顾虑,我市质检院配合市食药局进行了专项检测调查,在我市6家超市随机抽检了11个胶带捆绑蔬菜样本,分别对胶带直接接触部分的蔬菜甲醛残留量和甲醛迁移量、溶剂残留量、苯系列残留量等指标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下


  本次检测,11个胶带仅检出微量的甲醛(范围在0.13-0.19 mg/dm2),而11个蔬菜样品中并未检出甲醛。主要原因是,胶带检测时所用的胶带面积为1dm2,国标所规定的浸泡条件为4%乙酸60℃浸泡2h。而本次抽查的每捆蔬菜与胶带的接触面积远低于1dm2,接触温度为室温(远低于实验时的60℃),也没有实验时所采用的极端酸性条件,因此在食品中甲醛残留量很低。

  由于胶带未纳入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范围,没有相关的合格判定标准,本次检验参照了全国食品整治办〔2008〕3号《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第一批)》、GB9690-2009《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三聚氰胺-甲醛成型品卫生标准》、GB/T10004-2008《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进行评价。央视报道与胶带接触的蔬菜的甲醛残留量超标10倍,可能是其调查的胶带十分劣质,胶带中甲醛大量迁移至蔬菜中。但央视报道并未指出参照了什么判定标准。此外,甲醛可溶于水、易挥发,蔬菜表面残留量如此之高值得商榷。


  目前,常见的蔬菜胶带主要有以下几类: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聚丙烯薄膜(OPP);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PE);以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最为常见。蔬菜胶带为什么会有溶剂残留?主要来自于两方面,其一,胶带含有粘胶剂,组成成分主要是油性丙烯酸酯类。胶带自身材质与丙烯酸酯胶粘剂是烯类单体聚合得到的,聚合过程中使用的溶剂如果不能完全除去,则会有溶剂残留,尤其是苯系物的溶剂残留。其二,胶带标示字上的油墨也可能有溶剂残留。除了溶剂残留外,胶带中另一种常见的潜在的风险就是甲醛残留。然而,并非所有胶带都有甲醛残留,基于其生产工艺,只有部分采用甲醛作为黏胶改性剂的胶带才可能存在甲醛残[1]


  针对食品包装复合膜的溶剂残留量,很早就有了对应的标准。2006年7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各产品单元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对食品用复合包装膜中溶剂残留的种类及其限量作出了强制性规定,种类包括苯系溶剂:苯、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其他溶剂:乙醇、异丙醇、正丁醇、丙酮、丁酮、乙酸乙酯、乙酸异丙酯、乙酸丁酯。在GB/T10004-2008《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中规定:食品用复合膜袋中溶剂残留总量应≤5.0mg/m2,苯类溶剂不得检出(即≤0.01mg/m2)。但对于直接接触食品的胶带国家并未出台的标准,且目前检测指标仍停留在外观、尺寸、初黏性、持黏性等指标,没有与食品相关的测试标准。因此,有关部门需尽快完善相关的食品级胶带的标准与法律法规,保障消费者的安全。

  目前,部分地区已下发通知,禁止使用黏性胶带包扎蔬菜。如2013年,浙江省宁波市下发通知,要求规范超市使用胶带包扎蔬菜销售,停止使用有黏性胶带直接接触包扎蔬菜。但现在仍有大量超市在使用胶带捆绑蔬菜。为了降低风险,超市可以选择代替物如草绳等,或者先用食品级保鲜膜包装后再使用胶带,减少胶带与食品的接触。

  经过小编的一番解读,相信消费者对用胶带捆绑的蔬菜不至于那么恐惧了,由于胶带与蔬菜接触时间较短,迁移量其实并不大,远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另外小编再给你支两招应对,胶带与蔬菜接触部分我们可以多洗几次,或者直接清除,并且后者更为保险。

 

参考文献:

[1] 标签用丙烯酸酯压敏胶的研究与应用,硕士论文,姜基标,2012.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去菜场买菜注意了,这样的蔬菜甲醛超标10倍!而且洗不掉
胶带捆菜,要担心甲醛“超标”吗?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捆菜胶带或有毒 及时处理莫轻视
两种蔬菜都含有“甲醛”,所以请告诉你的家人,最好不要购买!
关注 | 超市里用来捆绑蔬菜的胶带“有毒”?真相是什么?
易有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