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乞丐何曾有二妻?


管理视角看国学(607)


《孟子·离娄章句下》之十二



这段又以曾子和子思的对比,说明虽然所处的形势类似,但因为承担的角色、职责、任务不同,虽然表面上其行为似乎是对立的,但从道的角度看,却是同道的。

曾子和子思都曾遇到有敌寇攻城的情况,曾子的选择是躲避起来保存自己,避免牺牲,而子思的选择则是冲上去,冒着生命危险迎击敌寇,孟子认为,两个人所行都是圣贤之道,只因负担的角色不同,所以当此情景下,基于圣贤之心所做的选择却不同,但都是符合圣贤之道的。因为曾子的身份是老师,负担的是教化的责任,子思是臣,负担的就是守城的责任,所以曾子选择保存自己和子思选择冲上去都没有错,而且若是两个人易地而处也会做出和对方同样的选择。

大概一个可类比的情景就像抗战时期,一些文人、科学家选择到西南后方去躲避战乱,因为他们负担的是保存民族文化火种以及战争结束之后恢复国家文化的重任,所以简单的去冲锋陷阵,即使牺牲了自己对国家来说也是重大的损失,而作为军人就要迎着敌寇冲上去,而不能因为害怕牺牲就退缩。这就是因为角色不同而在行为上做出的合理却不同的选择。


这个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理解:一是如孟子前面所说“君子所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包括圣贤在内的君子和别人不同的主要是存心的不同,而不是在于外表的差异。二是说我是人,尧舜也是人,尧舜能通过存心成为圣贤,所以我们也可以成为圣贤。但无论哪一点,都只能从励志的角度来理解,而不是实际的状况。比如第一点,如果存心不同,则“诚于中,形于外”,心不同,就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气质仪表,所以看起来也会不一样。第二点,虽然每个人在理论上都有成为圣贤的可能,但实际上确实是只有极少数人能真的成为圣贤,只是每个人都应该有向善之心而已,而不能先自我设限,认为自己做不到就放弃。



《射雕英雄传》中,黄蓉和南帝手下的“渔樵耕读”中的书生辩难,吟了一首诗“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有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时纷纷说魏齐?”以讽刺读书人所信奉孔孟言论未必可信,“乞丐何曾有二妻?”的典故就出自这里。

当然,就故事本身来看,这个齐人也未必就是一个乞丐,可能家里田地如果养活一妻一妾过普普通通的生活也不成问题。只是比较好吃懒做,也爱面子,怕在自己的妻妾面前丢份儿,就去别人家祭祀的地方去乞讨剩下的酒肉,一个地方吃不够还要再换个地方,回家估计就打着酒嗝,满嘴流油,以此向自己的妻妾炫耀,自己所交往的都是富贵之人。结果被自己的妻妾看出破绽:如果真是这样,也应该有有身份的人来家回访才对,可是却从来没有这样的人来拜访。所以跟踪着这个丈夫出去才发现了事情真相,所以以此感到羞愧,原来我们的老公竟然是这样的人,我们还怎么能靠着他托付终身呢。

这个故事听起来有点荒诞,但即使在现在,类似的行为也并不少见,有多少人都是做着“人后遭罪,人前富贵”的事儿呢?或者是在不认识自己的地方做着类似于“乞讨”的工作,就为了春节回家可以在乡亲们面前炫耀一番?以及“笑贫不笑娼”的生存逻辑被广泛认可等等,都有和这个齐人类似的逻辑。

孟子认为,对于一个君子来说,如果通过这种乞讨的方式得到的富贵是可耻的,就是他自己的妻妾也会感到羞耻。当然现实看似乎并非如此,很多人反而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严以律己——历代格言
孟子日课156丨君子处世,但求合于义,安于心
《古代圣贤最有智慧的20句话》
「浅析系列」《孟子》(告子上)第十九节(短文)
《孟子》第08章 离娄下(译文)| 儒家思想
中国古代文化圣贤《孟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