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廿四节气 | 清明:人生难得几清明


清明,三月节。按《国语》曰,时有八风,历独指清明风,为三月节。此风属巽故也。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空山鸟语 古琴X古筝X长笛X打击乐 自得琴社版(Cover:魏小涵) 自得琴社 - 空山鸟语


初候,桐始华

清明到来,白桐花次第绽放,春满枝头。


二候,田鼠化为鴽(rú)

清明五日后,阴气潜藏,阳气渐盛,喜阴的田鼠躲入洞穴,属阳的鹑鸟出来活动。



三候,虹始见

再过五日,若雨后初晴,日穿雨影,则现七彩虹桥。




天清地明,平肝木

从立春到清明,整整经历了两个月。这一日天清地明,万物皆显......

相应的,人体内的肝阳,亦随春日渐深而愈盛,终在清明时节,达到最旺。古人把肝比喻为“将军”,用将军的刚强燥急、好动不静的性格,来形容肝气易亢易动的特性。

所以,这段时间出现眼睛干痒、莫名烦躁易怒、失眠多梦、口干易上火等肝火旺的特别多。有高血压的一定要格外注意,尤其是老人。

此时养生,应与自然同气相求。肝主疏泄,有排邪解毒的作用。若能抓住清明“清气上升”之势顺时养肝,则可以事半功倍的,除去体内长期积攒的痰浊毒素,实现身体内环境的天清地明。

那应该如何养肝呢?

一是疏肝,肝就像一棵树,最害怕的就是瘀堵,只有解开郁结的肝气,才能充分调畅体内的气机气血,降一降肝郁引起的肝火;

一是柔肝,需要补一点肝血,肝为刚脏,赖血以养,其疏泄必须依赖肝血的滋养,若肝血不足,肝拿什么东西去疏泄?肝疏泄无力,最后又会造成肝气郁结。

疏肝很难,需要从生活中点点滴滴做起,而养肝血就较为简单了,那就是补肾,肝五行为木,肾五行为水,水生木,子虚补其母,通过补肾精就能生肝血

落雨纷纷,祛脾湿

嘉景清明渐近,时节轻寒乍暖,天气才暖又雨。

诗人柳永的一席话,正是清明时节的真实写照。清明、谷雨前后,常是春雨绵绵,多雨寡照。

这时我们常会感到困倦疲乏、昏昏欲睡,也就是春困,其实这类现象与中医里说的“脾虚湿重”有关。

春天肝旺本易伤脾,脾虚又容易内湿,再加上清明多雨空气潮湿,内湿遇见外湿,则倍加湿重

脾胃受困,运化无力,清阳无法上升,于是人体就如同被堵住源头的湖水,失去鲜活,变得困顿无力。

另外,气温会跟随着下雨而降低,如果不注意,还是有不少人会在孟春之季不幸中招,染上风寒的。

所以,在清明时节,除了要注意保暖,养生应以平肝补肾润肺为主,以健脾扶阳祛湿为辅。

疏通肝经,太冲➩行间

春气通于肝,人的肝火多少都偏旺一些。而清明又是肝阳最旺的时候,一旦肝气疏泄失常,就容易气郁化火,点燃这个“汽油桶”。其调治的关键就在于疏通肝经,以顺肝气散肝火

下面,为大家分享一个自我按摩小方法,看上去并不复杂,但贵在循渐进,持之恒:

疏肝顺气歌

郁闷焦虑莫担心,太冲行间为功深。

每晚按摩五分钟,冲天怒气不伤身。

太冲穴和行间穴,分别为肝经上的原穴和荥穴。有人说它俩是情绪的阀门,好比人体的出气筒。

凡是在春天,有与肝气郁结相关病症的,都可以去按按。尤其是上火生气的时候,最管用。

怎么按呢?仔细找到最痛的点,顺着“太冲穴向行间穴”的方向推揉,就能让郁结的肝气泄发出去,将体内的肝火消散掉了。

我们每天在用热水泡脚后,可以试着按摩5分钟,就能让整个身体舒畅起来。

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间的凹陷处。

行间穴:足背,第一、二趾的趾缝间,趾蹼缘之后方赤白肉际处。

功效:具疏肝理气、清泄肝木、疏经通络之功。注意按揉的方向不能错,是从太冲向行间穴推揉,行泻法。

春当立志,时不虚度

一袭花冢,一怀牵念,怀念和祭奠是清明节最重要的主题,在此时此景下,我们难免会睹物思人,悲痛万分。

但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清明落雨纷纷,却复苏出了人间最美四月天。

或许我们也应该放下岁月的无情,心境畅达的感受春日风光,让思念随清风氤氲,溶入暖阳中,将郁结的肝气,舒展出来

另外,在《黄帝内经》有一条:“以使志生”的春季养生法则,也就是春天当立志

我们不妨定个小目标,给这一年起个好头,这样过得也更有意义。不然人而无志,只会空将血气耗在令人散乱放逸的事情上。

多念“嘘”字,明目疏肝

优美的声音可以颐养身心,那我们自己发出的声音?其实也是有养生作用的。

六字诀,是传统功法之一。它是一种吐纳法,其通过“嘘、呵、呼、呬、吹、嘻”六个字的不同发音,以吐出脏腑之毒,吸进天地之精,调动气血运行从而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

这里,重点为大家介绍,疏肝理气之“”字功

孙思邈 · 卫生歌

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

功效:春天常练此功,不仅能疏肝,还有明目的作用,可缓解肝火旺引起的眼疾,如:双眼干涩、头晕目眩等。

非常适合老年人和常坐办公室人群,宜每天早晚,各练一次。

▲ 中华医药 | 春季养生“嘘”字功

发音:嘘(xū),读需。

口型:为两唇微合,有横绷之力,舌尖向前并向内微缩,上下齿有微缝。

做法:面朝东站立,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微屈,头正颈直,含胸收腹,直腰拔背。

两臂自然下垂,两腋虚空,肘微屈,两手掌轻靠于大腿外侧。全身放松,两眼睁开,平视前方。年老体弱或因病不能立者,可改坐位。

两手缓缓抬起,手背相对,经胁肋至与肩平,两臂如鸟张翼向上、向左右分开,手心斜向上。吸气时,屈臂两手经胸腹前缓缓下落。

呼吸法:嘘后调息,改用正常呼吸,但仍应坚持鼻纳口吐,平定情绪,息心静思,两目微闭,两唇轻合,舌抵上腭,上下齿轻轻相叩36次。嘘气后调息的目的,在于补养体内正气,调肝补肝。

季月可咸,甘略减

春天饮食的总原则是:增甘减酸。但清明、谷雨期间,要适当减少甘味的摄入。

为什么?因为季春时节本多雨,甜味吃太多会滋长中焦的湿热,反而不利于脾胃的运化,故此时要少食甜味。

而适当增咸,是因咸入肾,有补养肾水的作用,肾水上行可敛肝火,不致肝火过旺。

吃青团,是江南一带的清明习俗。青团是以糯米粉作皮,以豆沙为馅,其实是不易于消化的。

古人之所以在过节时多食甜腻的糕点,是由于以前的人平日未必总能吃饱,所以节日需要食甜的犒劳一下。

但今人平素多食肥甘油腻,大都脾虚,不易多食甜腻的。好在近些年,青团也推出荠菜、蛋黄等咸味的馅,这就挺好的。

健脾养胃,少吃肉

脾胃是人体的根本,是所有能量的来源,其能生化出气血精津液,帮助我们抵御一切外邪。

养生,最主要的就是要保护脾胃,当我们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时,远比任何保健药都更有效。

春天少吃肉,也是根据《黄帝内经》的春天养生原则而来的。清明是一个发陈的季节,我们应当借着清气上升之势,将身体也清理一翻。

若是这时候,仍吃的比较油腻,饱食过度,则会增加肝木化积解郁的负担,反而容易郁热上火

平时我们应吃点易消化的食物,如时蔬、五谷杂粮等。

补肾柔肝,银耳羹

银耳,味甘色白,它不仅养肺阴,连胃阴、心阴、肾阴都能滋补,相当的平和,可久服。

其最好的吃法就是:熬羹很多人喜欢把银耳和大枣一起煮,其实这并不推荐。因为银耳本身很润,大枣又湿热,长期食用反而容易生湿气。

用银耳搭配“枸杞”是最好的!银耳滋阴、枸杞平补阴阳,两者放在一起,既补肾又柔肝,相得益彰。

当然,外界也有不少言论说,银耳是生湿的,痰湿体质不能食?

其实,银耳并非生湿,而是补水,湿气是“坏水”,银耳补的是“好水”。

炖银耳加冰糖是生湿的原因。但是不加冰糖,加莲子,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如何炖银耳,才能达到最好效果?

银耳,想要润养,想要被消化吸收,就得把里面的胶质熬出来才行。

一般,都是用电紫砂锅来煲银耳,小小的火,煲一晚上,即可熬出满满的胶质。若是没有这种锅,也没关系,有一个简单的办法:

▲ 首先把银耳洗干净,撕成小朵,撕得越碎越好。(如果不好撕,用开水稍微泡一下) 

▲ 然后冲入沸水,将其盖上,焖一晚。

▲ 第二天,这时银耳已经泡开了,再把它倒入锅中,炖2小时左右即可。

清肝降火,韭炒螺

所谓:天地之道,公平无私也。寒来暑往在导致体质偏性的同时,又会为了纠正而孕育出无数的食材。

在肝阳上升,经常上火的春季,大量的时蔬上市了。这时候,食疗就是一种特别重要的养生方法。

俗话说:“清明螺,赛只鹅。”清明正是采螺的最佳时令此时的螺最为肥美丰满。

自古农家都有清明吃螺蛳的习惯,这天烹食蛳肉,叫“挑青”。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推荐一道菜品:春韭炒螺蛳

寒性的螺蛳,与生阳的韭菜同炒,一是为了调和肴中平衡,以防寒气伤了脾胃;一则可疏肝气化肝火,也许各位不常吃,但它却是清肝降火的好帮手,味道也十分鲜美。

春韭炒螺蛳

▲ 图 | 网络

食材准备

韭菜500g、螺蛳肉300g、姜片40g

盐、糖、料酒、干辣椒、油适量

韭菜洗净,切段备用

处理螺蛳

螺蛳肉一定要洗净

可在清水中滴入少许麻油,倒入螺蛳

再撒些盐,泡20~30分钟,静置吐沙

然后反复揉搓冲洗

将螺蛳移入沸水中汆烫,捞出移入凉水

用牙签挑出螺蛳肉,去除螺蛳尾部内脏

洗净备用

制作过程

待锅中油热,放入干辣椒、姜片爆香

然后倒入螺蛳肉煸炒一分钟后

加点料酒,接着翻炒

接着倒入韭菜段,稍作煸炒,加盐调味

最后大火炒2~3分钟

待韭菜变得碧绿时,就可以出锅了

功法步骤

▲谢青云先生行功图 |《家庭中医药》杂志

1.盘腿正坐,先左臂向左侧平伸,翘食指和中指,呈剑指式,同时抬右臂作拉弓式,眼观左侧指尖前方,吸气。

2.同时做拉弓开胸的动作,使两臂左右牵拉,然后呼气放松,再换右侧,左右各56次。

3.结束后,行叩齿,吐纳,漱咽各三次即可。

保健功效


此导引法主要调理腰肾、胃肠中因虚而引起的邪气留滞所引起的病症,

如:耳前发热,怕冷,耳聋,咽喉痛,颈痛不能向后看,肩部关节转动不利,腰无力,肘臂部的疼痛等。

扫墓祭祖

在清明节前后扫墓祭祖的习俗,宋代就已形成了,现在依然是当今社会的重要习俗:铲除杂草,放上花果,斟酒上香,燃纸箔钱,拜泣思怀。

但清明作为一个节气,本身不具有这样的文化意义,为什么祭祖扫墓放在清明?

从文化意义上来说,有一种说法是清明承载了寒食节(在清明前一日)的习俗。寒食节起源于晋文公因放火烧死了不愿受赏的介子推而悔痛不已,于是下令此日禁生灶火,只吃冷食以悼念介子推,后来演变为纪念先人的日子。

从阴阳的角度来看,古人认为:人为阳,鬼为纯阴,若与天地间的阴阳盛衰相应,纯阴之鬼的活动周期就是,农历七月出来(阴气萌生,也就是中元节鬼开门),农历十一月到达极盛(阴气极致),来年的农历三月入地回府(阴气敛藏沉寂,也就是清明节)。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秋天是最容易产生悲哀忧郁情绪的季节,而春天则相反,充满朝气和生机,人的心情也比较舒坦。试想如果把哀思先人的活动放在秋天,不异雪上加霜,而在春天扫墓,人就容易节哀

清明插柳

关于清明插柳的风俗,素来有两种说法。

一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因此,有些地方的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并且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二是为了防病辟邪。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史籍典章的记载,清明节插柳总是与避免疾疫有关。春节气候变暖,病邪出没,古人医疗条件差,只能寄希望于摇摇柳枝。再加上清明正值鬼节,柳木是著名的驱邪之木,有鬼怖木之名,故人们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

荡秋千

在民间,有清明“荡秋千”的习俗。据民俗专家介绍说,“荡秋千”源于民间劳作。早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为了取得食物,常要攀藤上树,就创造了荡秋千的活动。

秋千的历史很古老,起初人们称为“千秋”。相传是北方的山戎民族所创,开始时只是一根绳子,以手抓绳而荡。后来,齐桓公北征山戎族,把“千秋”带入中原,汉武帝时因为它与“千秋万寿”这个祝寿词冲突,所以为了避讳而改为“秋千”,再来就改为用两根绳加踏板的秋千。到了唐宋时期,荡秋千逐渐成为嬉戏玩耍的游戏。

清明时节,气候宜人,换上春装,架起秋千,在空中翩翩若飞,可舒展心情,忘却烦恼,无疑是疏肝解郁、平衡身心的好方法,不禁感慨古人智慧实则之妙啊!



不知不觉,清明悄然而至

它凝聚了我们深沉的哀思

也意味着春天的真正来临

在疫情影响下,这个日子

似乎被赋予了特殊的涵义

这个冬天,有太多的悲痛

许多身影,被永远的定格

但严冬之后,必万物复苏

告别,为逝者,亦为生者

对逝者而言,最好的怀念

是记得,也是放下~

今日,让我们为逝者点燃烛光

鸣笛默哀,遥寄哀悼和思念吧

愿逝者安息,也愿生者坚强!



今日问答

清明,为什么要吃青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两个穴位一味茶,专清肝火,是“肝气郁滞、脾气暴躁、头晕耳鸣、目赤肿痛”的救星!
脚上这一奇穴——太冲穴,排肝气、泄肝火、击碎结节!
清明养生,滋养肝肾是关键!
百度健康
清明时节前后《养生攻略》之:养肝舒心“常饮四汤,常揉两穴”
【养生道来】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养肝正当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