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歌讲课——律诗基础知识讲座
七律 ·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Ø 一、律诗概说
Ø 二、律诗格律
Ø 三、律诗对仗
Ø 四、律诗章法
一、律诗概说
1、律诗概念:律诗是诗词长期发展所形成的比较完美,具有特定格律规范的近体诗歌,是格律诗词的主体和精华。是具有特定格律要求,字句整齐,词语精粹,音韵优美,情志凝炼的文学样式。
2、律诗特征:律诗是传统的民族文学,具有词语字句整齐、篇幅精炼、对仗艺术、声律协调。从形式到内容,从思想到艺术具有清真浪漫的美的表现。
规范性、典型性、整体性、系统性、开放性、艺术性。
3、律诗的产生形成
律诗自初唐形成以来至今,历久不衰,代有佳作。有着文学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至今仍为诗人和诗词爱好者所青睐。
不会写律诗的诗人是不全面的。
写好律诗也就掌握了近体诗的基本要领。
旧体诗词的构成,包括:古体诗,近体诗
古体诗:诗经、骚体、柏梁体、乐府、古诗、歌行,等
近体诗(格律诗词):绝句(五言、七言)、律诗(五言、七言)、词、曲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二)、格律具体格式
晚晴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
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
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回,
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
归飞体更轻。
1、五律
(1)平起首句压韵
平平⊙仄平(韵)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晚睛》赏析:由于党派纷争,诗人一直遭受排挤打击。唐宣宗时,牛僧孺一派执政,诗人只好离开长安远赴桂林当幕僚,远离了勾心斗角的京城,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因此,在这首诗中,有一种昂然的基调,有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
首句写自己居住的幽僻环境和诗人初夏凭高远眺的情景。俯临夹城,春天走了,正值清和气爽的初夏。从诗的题目“晚晴”可知:“晴”说明刚下过雨,“晚”暗示了雨持续的时间之久,因此直到傍晚才云散雨霁,人的精神也随之清爽了不少。
接下来诗人没有直接写感受,而是写生长在幽僻之处的小草。幽僻处的草最怕阴雨浸淹,幸得天意垂怜,天得以放晴,以小草的喜悦进而联想诗人自己在天放晴后的喜悦舒爽的感觉。诗人以幽草暗喻自己的遭遇,把自己比作无人注意的小草。这两句点出了晚晴之后的美丽,美丽的景致总是短暂的,诗人有着对时光匆匆消逝的惋惜和怅惘之情,然而诗人是积极乐观的。
第三联写由于傍晚放晴,站在高阁上眺望,能够看得很远,夕阳的余晖流注在小窗上,带来了一线光明。
最后两句写越鸟的感觉:晒干了巢后,越鸟飞回来的时候体态轻盈,以此形容天晴后的爽快感觉。这仍然是登高远眺的情景。宿鸟归飞,通常最容易触动羁旅之人的乡愁,这里却没有悲愁,只有喜悦,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孤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2)平起首句不压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赏析:首联点出告别的地点。诗人和友人并肩缓辔来到城外,举首远望,只见一抹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一湾清澄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这一联“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对得很工整,而且“青”“白”相映,使整个画面色彩清丽。“横”字写青山的静,“绕”字写白水的动,也相当准确。
接下去两句写情。诗人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说:此地一别,离人就要象那随风飞舞的蓬草,飘到万里之外去了。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心,写得流畅自然,感情真挚。
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大笔挥洒出分别时的寥阔背景:天边一片白云飘然而去,一轮红日正向着地平线徐徐而下。此时此景,更令人感到离别的凄凉痛苦,难舍难分。这两句“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也对得很工整,切景切题。诗人不仅是写景,而且还巧妙地用“浮云”来比喻友人,他就象天边的浮云,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谁知道他会飘泊到何处呢?无限关切之意自然溢出。而那一轮西沉的红日落得那么徐缓,恋恋不舍地把最后的光线投向青山白水,仿佛不忍遽然离开。而这正是诗人此刻心情的象征啊!
结尾两句写离别时的场景。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似乎和主人的心意相通,不时萧萧长鸣。诗人虽然没有直接说离别的感觉,然而马尚且不耐离情的凄苦,扬鬃哀嘶,人何以堪!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
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
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
阴晴众壑珠。
欲投人处宿,
隔水问樵夫。
3.仄起首句压韵
⊙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终南山》解析:
终南山高大雄伟,几乎接近天都,山山相连,直到海角。回望刚刚在身前退向两边的茫茫白云,淡淡青雾,又弥漫成了朦胧迷蒙的一片奇幻的境界。中峰高大雄伟,成了分野之界,阴天和晴天里千岩万壑的景象相差悬殊。天晚了,想要找个人家住下,我只好隔着水向樵夫打听。
疑难点注释:①太乙:终南山的主峰,也是终南山的别名,在长安城南约四十里处。西起甘肃天水,东至河南陕县,绵延八百余里。天都:因太乙为洞天之最,故曰天都,或说指唐都长安。 ②连山句:山山相连,直到海角。 ③ 两句诗互文。即“白云入看无,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回望合”。 白云,白茫茫的雾气。青霭,也是雾气,比白云淡。 ④分野句:中峰南北,属于不同的分野。古代天文学家将天空十二星辰的位置与地上州郡区域相对应,称某地为某星之分野。 ⑤人处:人家、村子。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4.仄起首句不压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赏析]
好雨似乎领会人意知道季节变化,正当春天万物生长时即降临。细雨随着春风悄悄地在夜里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田野的小路和空中的云彩都是那样漆黑,只有江船上灯火独独明亮。等到明天拂晓看看被淋湿的花朵,整个成都都显得沉甸甸的,那红花一定更加迷人。诗人紧扣诗题的“喜”字,对春雨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这首诗,前两句写雨适时而降,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三、四两句写雨的“发生”,其中“潜”、“润”、“细”等词语道出了雨的特点;五、六两句写夜雨的美丽景象,“黑”与“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最后两句仍扣“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红湿”、“花重”,体物可谓细腻至极。全诗未着一个“喜”字,而“喜”字却渗透于字里行间,这种靠形象来“说话”的艺术手法是值得我们效法的。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2、七律
1.平起首句压韵
⊙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七律 长征》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首联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 “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月之长;“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回答的是“不怕”“只等闲”,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松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颔联先具体写山,五岭“逶迤”形容其绵延不断。一个“腾”字写出了它的奔腾之势,但它们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细浪”“泥丸”,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颈联是红军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天险,诗人蔑视了这两处困难,只用了“云崖暖”“铁索寒”写出了这两道天险抢渡成功,其他都没有提及。何等轻松!
尾联是全诗的高潮,“更喜”两字,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诗人既不叹息过去的困难,当然也不必写出后边的困难。
亥年残秋偶作
鲁迅
曾惊秋肃临天下,
敢遣春温上笔端。
尘海苍茫沉百感,
金风萧瑟走千官。
老归大泽菰蒲尽,
梦坠空云齿发寒。
竦听荒鸡偏阒寂,
起看星斗正阑干。
2.平起首句不压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首联:在一派秋肃之下,还哪里敢将春温上诸笔端呢?也就是说,天下是一片肃杀、凄凉,诗人内心有满腔的春温也无法倾诉。
颔联:茫茫世事真令人百感交集,在萧瑟的秋风中,大批官员纷纷奔逃而去。这第二联的上下句是倒装的。它的完整的意思是:在萧瑟的秋风中,华北大好江山实际上已拱手让给了侵略者,大批官员纷纷南逃;这样的茫茫世事,怎不叫人感慨万千呢。这一联是从上层社会的活动看“秋肃临天下”的景象。
颈联:这是写下层社会,即劳动人民在国民党统治下,由于连年内战,兵荒马乱,苛重盘剥,农村破产,水旱灾害连年不绝,人们离乡背井,流离失所,以至家破人亡。这联的大意是:流离失所的人老而回到荒凉的家乡,连最基本的食宿都很困难,一点最小的期盼也落空,使人深深感到悲凉。
尾联:竦,企立,伸长脖子、提起脚跟站着。阒寂,寂静。星斗,一般指天上星星,也有特指北斗者,如唐代高蟾《秋思》诗:“不堪星斗柄,犹把岁寒量。”本诗也是指北斗。阑干,横斜貌,意即北斗星已经横斜,天也就快亮了。这联上句的意思是:伸长脖子期盼着荒鸡的鸣叫,可是偏偏寂静无声。这是写“秋肃临天下”的空前的严重。当时工农红军离开了革命根据地,在艰难困苦的长征途上,中国革命正在受着生死存亡的考验关头。但革命真的“阒寂”了吗?也不是。鲁迅认为这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所以有了本联的下句:看,北斗星已经横斜,天也就快亮了。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3.仄起首句压韵
⊙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诗的前四句写登高见闻,诗人勾画出一幅秋肃临天下的动人图景,夔州向来以猿多著称,峡谷以风大闻名。首联登上高处,感受猎猎之风,聆听空谷猿鸣。移动视线,由高处又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图画。
诗一开始便有悲凉的气氛:“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画面是惨淡的,同时也映照出诗人心上的凄凉,特别是“猿啸哀”和“鸟飞回”这两个细节,跟诗人素有的伤时感情联系起来看,简直就是包括诗人在内的千千万万个流离失所者的写照。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颔联写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
从这里我们还能看出诗人心情激荡不已:叶落意味着一年将尽,会使他引起韶光易逝的感觉。或许,这又加重了他的乡愁,他会这样问自己:这长年飘泊的生涯何时是尽头?而长江“不尽”,抒发自己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万里悲秋常作客”,写长年飘泊之苦;“百年多病独登台”写老病孤愁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更见出构思的精巧。
尾联写诗人饱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白发增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更难排遣。本来兴意盎然地登高望远,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愁。诗人的百感交集的矛盾心情尽展无遗,含无限凄凉意于言外。
4.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咏怀古迹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
志决身歼军务劳。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韵)
赏析:“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垂于宙”,将时间空间共说,给人以“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具体形象之感。首句如异峰突起,笔力雄放。次句“宗臣遗像肃清高”,进入祠堂,瞻望诸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遥想一代宗臣,高风亮节,更添敬慕之情。“宗臣”二字,总领全诗。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纡,屈也。纡策而成三国鼎立之势,此好比鸾凤高翔,独步青云,奇功伟业,历代敬仰。然而诗人用词精微,一“纡”字,突出诸葛亮屈处偏隅,经世怀抱百施其一而已,三分功业,亦只雄凤一羽罢了。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的赞语。伊尹是商代开国君主汤的大臣,吕尚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有功,萧何和曹参,都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初的名相,诗人盛赞诸葛亮的人品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而胸有成竹,从容镇定的指挥才能却使萧何、曹参为之黯然失色。这,一则表现了对武侯的极度崇尚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不以事业成败持评的高人之见。
最后,“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诗人抱恨汉朝“气数”已终,长叹尽管有武侯这样稀世杰出的人物,下决心恢复汉朝大业,但竟未成功,反而因军务繁忙,积劳成疾而死于征途。这既是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高尚品节的赞歌,也是对英雄未遂平生志的深切叹惋。
这首诗,由于诗人以自身肝胆情志吊古,故能涤肠荡心,浩气炽情动人肺腑,成为咏古名篇。
3、排律:
十句以上的律诗叫“排律”。排律是律诗的扩展,句数长短虽然没有具体的规定,但一般喜欢用整数,有的虽然不是整数,但必须以韵(两句为一韵)为延长单位,不能出现单句。如:八韵、十韵、十二韵、十六韵。二十韵、五十韵以至一百韵等。它的平仄组合也只是依照律诗“对(相对)”、“黏(相黏)”的规则加以延长,因此它也必须遵守律诗运用平仄时所规定的种种要求。
三、律诗对仗:
律诗对仗是格律诗词的一种基本要求和写作技术。
要求字词性质、词意、内容、声调、音韵等相对应
1、对仗的特点与要求:律诗每两句为一联,依次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颈联要对仗。排律首尾之外增加的若干联,均应对仗。
(1)对应位置上的词语词性相同,词义或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相对(正对与反对)。词性一般同类相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量词对数量词等
(2)对应位置上的词语读音平仄对立(音乐美感)。
(3)对应位置上的词组结构句式相同或相近。
(相同谓工对,相近谓宽对)
比如: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又如:五岭逶迤滕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对仗的几个概念
(1)正对与反对:近义词对仗叫正对,反义词对仗叫反对。
(2)工对与宽对:严格遵照对仗要求的工稳对仗叫工对,放宽格律要求的对仗叫宽对(如介宾词组对动宾词组)。
(3)句内自对
(4)流水对
3、对仗的规则
律诗的中间两联务必对仗,首尾两联可对可不对。
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本诗四联皆对
律诗的对仗基本要求有七点:
第一 ,律诗对仗联语出句、对句对应位置的词,词性要相同
例: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第二 ,律诗对仗联出句、对句对应位置的词意义要相近或相关,或相对
例: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工对)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正对)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反对)
花迎剑珮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反对)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反对)
第三 律诗对仗联叠音词、连绵词、重复词必须相对应
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第四, 律诗对仗联出句、对句结构要相同
第五, 律诗对仗联出句、对句的节奏要相同
诗句和文章一样,读起来要有节奏。律诗的对仗联出句和对句的节奏必须一致。如上面举的例子,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的颈联,其节奏是“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出句、对句的节奏都是“2——2——2——1”,是相同的。这一点也是不能违背的。
第六 ,律诗对仗两联结构、节奏要相异
如王禹偁的《村行》的颔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其中“万籁”“数峰”是数词修饰名词作主语,“有声”“无语”是动宾,“含晚籁”“是动宾“立斜阳”实际是动补语关系,而在形式上可以看作是动宾。这一联的结构是“主——谓——宾——谓——宾”。颈联“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其“棠梨”“荞麦”是名词作定语,修饰“叶”和“花”(当然也可以把“棠梨叶”“荞麦花”看作是一个名词),“叶”和“花”是主语,“落”和“开”是谓语,“胭脂色”和“白雪香”都是定语和中心词的关系,作宾语。诗句的结构是“定——主——谓——宾”,很明显,这两联的结构是不同的。其节奏也是不同的。颔联的节奏是“2——2——1——2”,颈联的节奏是“2——2——2——1”,这两联的节奏也是明显不同的。
注意:律诗要求颔联、颈联的结构和节奏不得相同,这一点是容易被忽视的,但又恰恰是万万不可忽视的。
第七 律诗对仗联要与声律相合,要遵守“三相律”
“三相律”就是一句诗句内平仄节(以二字为一节,以每节第二字平仄为准)相邻(相间),一联内的两句诗的平仄节要相对(相反),两联之间相邻的两句诗的平仄节要相粘(相同)。
坚持‘三审四避’。”  “三审”是:审音,审词,审句;“四避”是:避“合掌”,避“正对,避“同字对”,避“四言一法”。
四、律诗变格
1、音步重点与变格自救。
2、禁忌三平尾、孤平、慎用三仄尾、
3、第七句的五六字换位
4、偷春体
五、律诗的章法
律诗章法是篇章结构布局有起承转合式,开装合式和呼应式等,无一定法。通常是四式法。
(1)起章立意,铺题润神
做诗起笔,有明起、暗起、陪起、反起的区别。明起者,开章就从题意说起,如果是与题意相反的观点称为骂题;暗起者,不直接说题面,但是题意自知;陪起者,借他物说起以引申所咏之物;反起者,不说题的正面而先从题的反面说起。
(2)承续衔接,充实内容
律诗以第二联为承笔,或写意,或写景,要与上联起笔衔接,不可松泛。起笔一联,仅叙述大概。点醒题意,延伸题意全在此联,但是必须留有不尽之意,以便下文转笔一联。可以分析以下两首诗的承接: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
颌联都是进一步的阐述了首联要说明的事情,起到了承接的作用
(3)转折拓境,筑阶登楼
所谓转,就是说在此联应该转为另一层境界。转的方法有三种:一是进一层转,就是将颌联的境界再进一步描述,譬如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第五六句(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就是颌联的进一步描述。二是推一层转,就是在颌联的基础上进行推理,由言景转为咏志;由咏景转为言情等等。鲁迅的七律.自嘲第五六句(颈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由咏景转为言志。三是反转,就是反前面两联的意境,抒发自己的情怀。不管用什么样的转法,总之以能前后相呼应不死板者为佳。
(4)合成概括,情志升华
所谓合,就是结束全诗,阐明诗人写这首诗的最终目的。结束的方法或者开一步,或者放一句,总之若能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为最佳。
试比较: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毛泽东的诗句,有一种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成功的轻松感觉;而鲁迅的诗句,则给人一种蔑视强权,奋起抗击的斗志。
总之,律诗的四联,必须给人以一种整体的感觉,表明一个完整的意境的场景,令人知其真,得其善,感其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写律诗一定得转承起合吗?
格律诗词写作的规则
诗词格律入门
格律诗词入门讲座
唐代的诗
律诗之体裁:格律、题目、章法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