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收藏这种“对子钱”会上瘾,不信你试试~

对称是自然界中一种普遍存在,而且又奇妙的有趣现象,对称美,它给人以整齐、沉静、稳重和谐的感觉。在中国古代的各类器物中,对称无处不在,毫无例外,古钱币也追求对称之美。对钱,又称对子钱、对书钱,它的主要特征:一是成对的两枚钱币钱文相同;二是成对的钱币币值相等;三是钱文使用的两种书体,篆书必居其一;四是钱的大小、轻重、厚薄、穿孔轮廓宽狭及文字的旋、直读法一致。这种整齐和谐,成双配对的古钱,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对钱,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因唐末乱世,群雄皆以继承唐业为已任。公元937年,原升州刺史徐知浩改名为李昇,在金陵(今南京)建都,称帝,国号大齐。公元939年改国号大唐,史称南唐。历三帝,存三十九年,公元975年为北宋所灭。

南唐第二个皇帝李璟,公元943年嗣位,这时南唐拥有数州,疆域广大。但李璟因奢侈过度,政治腐败,导致国力下降,受后周威胁去帝号,改称国主。李璟好读书,多才艺,常赋诗,对钱币书体也颇为讲究。显徳六年(公元959年)铸造有“唐国通宝”篆书、楷书成对钱,这一时期还铸有开元通宝篆书、隶书成对钱(一说为李煜所铸)。首开中国铸币史上铸造对钱之先河,为后世对钱之始。

自南唐“唐国通宝”篆书、隶书及篆书、楷书对钱出现之后,南唐又有篆书、隶书配对的“开元通宝”钱。北宋对钱之风盛行,篆书、真书配对钱有:天圣元宝、明道元宝、景祐元宝、皇宋通宝、至和元宝、至和通宝嘉祐元宝、嘉祐通宝、治平元宝治平通宝十对钱。

北宋篆书、行书配对钱有:元丰通宝、元祐通宝、绍圣元宝、元符通宝、圣宋元宝五对钱。北宋篆书、隶书配对钱有:政和通宝、重和通宝、宣和元宝宣和通宝、靖康通宝、靖康元宝六对钱。北宋还有用真、行、草三种书体书写的“淳化元宝”和“至道元宝”钱。用、楷、隶三种书体书写的照宁元宝、熙宁重宝钱。

南宋用篆书、楷书配对书写的有:建炎通宝、绍兴元宝、隆兴元宝、乾道元宝、淳熙元宝五对钱。熙宁七年币改之后,钱背面上有纪监、下有纪年,仅见一种铁质对钱外,两宋铸对钱之风暂停。后仅出现刘豫铸有篆、楷成对的“阜昌通宝”“阜昌元宝”钱,至西夏时铸有篆书、真书“光定元宝”对钱之后,中国对钱基本绝迹。

从南唐(公元959年)始“唐国通宝”对钱,到西夏(公元1223年)铸有“光定元宝”之后的264年间,共铸有篆、隶书配对钱;算、真书配对钱;篆、楷书配对钱;篆、行书配对钱等数十种。加上真、行、草等三种书体钱和版别差异及铜铁区分,两宋对钱应有百种之多,真可谓是琳琅满目,异彩纷呈。

对钱在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经久不衰,一直受到人们青睐的原因:一是因为书体美。对钱囊括了中国篆、隶、真、行、草各种书体。而且有些书法出自名家之手,帝王之笔。如南唐“开元通宝”,为五代时期文学家、书法家徐铉用篆书所写;北宋“淳化元宝”“至道元宝”为宋太宗起昊用真行、草三体书写;篆书“元丰通宝”、行书“元祐通宝”出自苏东坡之手;篆书“元祐通宝”也出自司马光之笔。

这五种书体各有千秋:纂书回环曲折,韵味奇特;隶书刚劲挺拔,古朴典雅;真书笔力遒劲,浑厚质朴;行书隽永流畅,飘逸潇洒;草书纵心奔放,气势磅礴。这些钱币的书体相互映衬,古风雅韵,持钱在手,尽享书法之美,让人回味无穷。

二是因为对称美。对钱制作风格相同,显示出对称的美感。因为对称美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审美观念,也是汉民族的哲理思想,正是这种晢理思想在钱币制造中的延伸和发展,才有古代追求钱币对称美的艺术效果。特別是两宋有崇尚艺术文化之风,所以把中国古代铸造对钱的艺术性推到了顶峰。三是因为形制美。对钱不仅书体美,对称美。而且钱币的轻重规范,铜质优良,轮廓美观,厚薄一致,缘阔相等,布局相同,处处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至今仍受到藏家的追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钱币上的书法
对子钱的鼻祖,天圣元宝
北宋钱币中钱文两种不同书体钱
玩玩对子钱
中国各朝代真币和伪币的基本特征
中国历代古钱币介绍及价格表参考--北宋(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