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青岁月(48):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纪念“6·18”批示50周年

50年前的6月18日,毛泽东主席在周恩来总理亲笔书写的关于成立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报送件上,画圈并做了“照办”的批示。

这一天,就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正式成立的日子。正是这个极为重要的批示,在共和国艰难的时刻,我们这一代人做出了历史性的抉择。因此,这一天也就成了百万新老兵团战士心中最难以忘怀日子。

就这样,在1968年我们当时以十六七八岁(甚至更小)的孱弱之躯,挺进到了北大荒,开始了屯垦戍边的岁月,几个月后,就爆发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显示了中央战略决策的英明。

离珍宝岛比较近的生产建设兵团19团的知青最先上了前线,他们组成了担架营和武装连,在枪林弹雨中,抢救出了很多伤员,运送了无以数计的弹药,他们还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勇敢地抢救出了受了重伤的前线指挥员冷鹏飞,把冷营长抢救回来的正是担架营的一连知青,后来知青担架营受到了军区和兵团司令部的嘉奖。

兵团知青直接参加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我们当年这些英姿飒爽的兵团知青,现在早已华发盈头,但那段充满着家国情怀的传奇却依然清晰如昨,我们在那里留下了很多很多红色的经典,至今依然在当地口口相传。

我们无意对那个年代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进行评价,更不希望这样的历史重演。正如严歌苓在写《芳华》剧本时所说那样:我是从人的角度,从生命的意义,去讴歌因为努力奋斗而充满美感的青春,而绝不是在赞美什么时代。

凭心而论,那个时代的上山下乡、屯垦戍边,无论是我们自己的主动申报,还是被迫无奈,但是到了北大荒,就必然会接受那个严酷自然环境和艰难生活环境的考验。

我们那近10年的春耕夏锄,秋雨冬雪艰苦备尝的生活,客观上都给了我们一种铁与火的锤炼和的磨练,因为你不得不适应环境,你不得不咬牙前行。

无论什么时代,都会有充满生命力的美丽青春,都会有一段难忘的、令人感动的绽放过的苦难而辉煌的岁月。而我们近百万人的绚丽的芳华几乎都献给了那片广袤的黑土地。

那里有着我们整整一代人波澜壮阔的青春之歌回荡,那里有着我们这些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杭州、宁波等地知青无数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传诵,那里有我们这代人对生命和理想的无私奉献的瑰丽画卷,那里有我们的万丈豪情和无限幼稚的遗憾,当然也有着很多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流传……

我们在北大荒的色彩从来就不是单一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五颜六色样样有;我们在黑土地上的经历也从来不是同一的,甜酸苦辣涩,人间滋味遍尝。当时连队黑板报还刊登过一位北京知青写的诗歌,我抄录下来,保存至今:

一把镰刀一把枪,兵团战士军垦忙。

练好本领打豺狼,种好庄稼守边疆。

这首诗真实而简练地概括了我们知青全部的兵团生涯,我们在这里春播秋收,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耕耘,我们在这里荷枪实弹,日夜巡逻,从来不曾有丝毫懈怠。

我们也是在这里开始了解了农村,理解了农民,熟悉了农业,真正从感性到理性上逐渐懂得了中国国情。正是北大荒造就了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后来能够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所有这一切,正像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给我们知青发的“慰问信”中说的那样:

在北大荒这所大学校里,你们在广阔的天地间经风雨、见世面,认识社会,磨砺意志,学习实践,增长才干,成为北大荒开发建设队伍中数量最多、文化层次最高、最富朝气的一支生力军;

在北大荒这个大舞台上,你们献青春、洒汗水、付艰辛,用智慧和生命,谱写了无怨无悔的青春之歌,留下了奋斗求索的闪光足迹,建立了永载史册的光辉业绩。

在北大荒的田野上、教室里、医院中、科研院所、文艺舞台上和戍边的哨卡旁……无不留下你们风华正茂的年轻身影;北大荒丰收的果实里无不凝结着你们辛勤耕耘的汗水和心血;北大荒文化艺术的百花园中无不彰显着你们意气风发的才华和青春智慧的年轮!

是你们给北大荒的事业发展注入了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是你们给北大荒带来了移风易俗的城市文明和先进文化;是你们与这里的人民结合起来,把农垦事业的规模和总量开拓到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流金岁月又眼前,历史和人民都没有把我们忘记!记得1972年为了纪念“六·一八”批示四周年,我写了一篇配乐朗诵《边疆颂歌》,曾作为汇报节目在各连队演出。

汇报演出刚结束没几天,6月27日兵团一师通讯报道学习班来我们七团采访,其中就有我哈尔滨十八中红后代的同学吴援朝(后来他成了黑龙江省陈雷省长的秘书,是黑龙江省轻工业联合会专职会长,退休后出任黑龙江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当时他下乡在一师二团。特意翻山越岭来到21连看望我。

我和吴援朝相见的小诗

那种久别重逢的激动,至今都不曾再有。我当天还做了几首小诗表述了我当时的感慨,最后两句是”千里难还非路险,壮志当年雄太雄!“我们俩在知青宿舍的吊铺上彻夜长谈,我把《边疆颂歌》送给他,请他有空推荐到《兵团战士报》去。

今天我把这首诗歌在没有任何改动的情况下,原汁原味地全文发表于此,现在看来,所有的辞藻都充满了近乎狂热的幼稚,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人生经历。

请那些亲历者通过这首当年的诗歌,重温一下我们当年的豪迈,请那些未经历者,了解一下我们当时屯垦戍边的真实场景——

金色的边疆呵,
祖国辽阔的北大门,
连绵的兴安岭是你百倍警惕的哨兵,
奔腾的黑龙江是你飞跃发展的象征。

啊,你日新月异的边疆呵,
响彻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嘹亮歌声,
滚园的粮仓连着朝阳红云,
高大的机井把清流引向山顶;
激情满怀的康拜因手眺望着千里麦浪,
天真的红领巾出神地凝听着大豆摇铃;
修配厂铸铁的火焰映红了蓝天碧空,
变电所的条条银线点燃了万家明灯。

啊,你富饶美丽的边疆呵,
当你又一次捧起那金灿灿的丰收果实的时候,
你是否还记得乌裕尔河畔的第一堆篝火,
是怎样地照亮了荒山野岭?
当又一次把那成车的粮包运向五湖四海的时候,
你是否还记得二喀山下的第一行脚印,
是怎样在茫茫雪原上踏出了一条金色的路程?
第一批垦荒战士的英雄业绩呵,
和绿楱榛、苍然然的松柏一样万古长青!

啊,你龙腾虎跃的边疆呵,
是不是还记述着我们这一代的艰苦斗争?
是不是还响彻着我们这一代的高亢歌声!
你那通红的永不退色的篇章呵,
书写下我们多少战斗的风云!

还记不记得呵——
老贫农是怎样把握在手上的镰刀,
轻轻地放在了我们的手中,
雪亮的弯月镰上,
勾起了多么悲壮的回想:
枣木把上凝聚着对旧社会的深仇大恨,
锐利的刀锋是无数回反抗的象征。

还记不记得呵——
满面风尘的兵团老战士是怎样的把锄头
珍重的放在我们手中?
这满是年轮的木把锄上,
曾刻下南泥湾的行程,
当年那火热的汗水,
每一缕都渗进了这发红的木纹,
嘱咐又嘱咐呵——
这可是来自宝塔山下的窑洞。

还记不记得呵——
党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
便是五洲狂飙,四海风云,
看没看到,火红的朝霞在驱散乌云;
听没听到,宇宙上空仍然有冷风阵阵,
提醒又提醒呵——
隔江就有那乌黑的枪炮,
新沙皇的幽灵!

啊,边疆,
正因为没有忘记,
我们才在这里摆下了火红的阵容,
把《国际歌》唱得更豪迈,壮雄,
正因为没有忘记,
我们才像那望不尽的枫林,
红遍了千山万岭,
我们才似那钻天的白杨,
撑起了云天青空。
正因为没有忘记呵,
我们才把你深深地扎根心上,
成长在你广袤的怀抱中
我们才勇敢的迎接了你严酷的考验,
开始那更加艰难困苦而壮丽的万里长征!

拖拉机迎着带雪的春风,
刚刚播下那珍珠般的良种,
绿苗幼秧顶着千斤泥土刚刚出生,
那燥热的旱风,
便刮遍了整个边疆山岭。
多少块田垄干裂出缝,
多少棵秧苗吹倒烤昏,
一碗水呵,
传了又传,
最后还是倒在了麦苗的身中。
一双手呵,
日夜不停,
摇断了多少井轱轳的木柄!
脑海里掠过上甘岭的坑道,
双耳中倾听着党的战斗号令,
多少个战斗的日夜呵,
我们用晶莹的汗水把干旱的边疆湿润、洗净!

呵,那是谁——
犹如闪电劈开翻滚的黑云,
同暴雨一起挺进呼啸的狂风!
千亩麦田里闪动着矫健的身影,
水库高坝上响起了雄壮的歌声。
迎着七月的冰雹,
我们用青春保卫了多少良田沃土,
又一棵棵扶起了多少被打倒的秧苗。
多少回这样的时刻呵,
我们用滚烫的热血把边疆烘干,映红!

浩荡的秋风呵——
和我们一同在龙口中夺粮,
用肩膀扛着割晒机越过泥浆雨坑,
赤脚在麦浪里挥镰穿行,
闪电来拍照,
轰雷似叫好,
一把把汗水和雨流,
一曲曲战歌越天穹;
炼胆的火焰呵,
滚滚的暴风,
多少回这样艰苦备尝的抢收呵,
我们用火热的年华迎来了五谷丰收的沸腾。

啊,还记得吗——
在纷飞的冬雪中脱谷,
金色的谷粒在冻土中跳动,
多少回把冻僵的双手在排气管上暖融,
多少次用青春的火焰把寒风暴雪战胜。
渴饮足下雪,
饥咬窝头硬,
听一听马达欢快的轰鸣,
想一想未来边疆的远景,
我们就是这样呵——
用年青的脉博镭响了迎春的鼓声。

多少回呵——
面对着黄浪金海,
背靠着青山翠岭,
我们摆开了大批判的战场,
象长江咆哮奔腾,
似东风横扫残云,
似雄鹰对高天一样的热爱,
象锄头对野草一样的愤恨。
保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呵,
岂容妖魔阻挡历史的车轮!
我们是边疆的倚天长剑,
决不让鬼魂的幽灵还生,
我们是边疆的一道长城,
经得起风吹雨打霹雳轰!

啊,灯光下——
多少回翻开马列雄文毛选四卷,
耳畔吹拂着清凉的晚风,
肩头辉映着漫天的群星,
张思德的思想,
白求恩的精神,
老愚公的干劲,

激励着我们向高峰攀登!

《共产党宣言》
《青年运动的方向》
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令,
回荡在我们宽广的胸怀中。
这力量的源泉呵,
这战斗的激情——
化作了多少“天连五蛉银锄落”的豪迈图景!

边疆呵,边疆,
你曾五月飘雪,
你曾十月结冰,
你曾涝如洪水滚滚,
你曾旱似火焰熊熊,
可是,多少回的斗争,
多少次面对面的交锋,
却更炼出我们那——
魁梧的身躯,
透红的心胸!

金色的边疆呵,
你那火红的高梁穗头上,
是不是有我们年青的血液奔腾?
你这金色的大豆浪里,
是不是我们热汗挥洒的结晶?
那金光灿灿的晒麦场上,
是不是回响着我们战斗的激情?
那辉煌壮丽的日出呵,
是不是在和我们年青的生命一道上升!

啊,边疆,
你割不完地喷香的庄稼,
和天安门广场的人流一样穿梭无垠;
你看不够的田间灯火,
同南京路的明灯一样点缀夜空;
你听不尽的送粮车隆隆的声音,
像松花江激流一样长啸不停,
你永远也喷不完的扬场机的金光呵,
不就是我们通向共产主义的长虹!
呵,兵团战士屯垦戍边的祖国边疆呵,
任你用怎样壮丽的笔墨也无法形容!

边疆呵边疆,
你绚丽无比的未来,
靠我们这一代人的奉献和斗争!
毛主席那宏伟的蓝图上呵,
跳动着我们边疆儿女的颗颗红心。
多少次披一身红霞,
把北京怀念心中!
多少回洒满银光的睡梦,
也好象在拥向中南海的明灯。

火热的边疆呵,
你沐浴着万道霞光,
面迎着浩荡的东风,
和我们一起扬起五彩缤纷的大旗,
奔向那光辉灿烂的前程!




 ——旧文链接    欢迎阅读——

知青岁月(1):林海雪原造纸的故事

知青岁月(2):深山密林建鹿场

知青岁月(3):一年到头吃饺子

知青岁月(4):黑土地上的爱情之一

知青岁月(5):黑土地上的爱情之二

知青岁月(6):可敬的老布尔什维克

知青岁月(7):黑土地上的爱情之三

知青岁月(8):在意大利邂逅兵团战友

知青岁月(9):黑土地上的爱情之四

知青岁月(10):谁寄锦书云中来

知青岁月(11):发枪记

知青岁月(12):大碗喝酒朝天吼

知青岁月(13):我们猜测国家“出大事了”

知青岁月(14):“喜蜘蛛”与玩扑克

知青岁月(15):草滩挖垡,泥巴拉赫

知青岁月(16):回忆1973年动乱时期的那次“高考”

知青岁月(17):最是难忘“五月雪”

知青岁月(18):锄禾日当午,“小咬”当空舞

知青岁月(19):我两次面对党旗入党宣誓的故事

知青岁月(20):龙口夺粮

知青岁月(21):苦不堪言的顶雨踩泥抢收小麦

知青岁月(22):抗雹雨和战害虫

知青岁月(23):黄鸡白酒,得庆年丰——和鸡有关的故事

知青岁月(24):《南京之歌》的传唱

知青岁月(25):夜半呼救声

知青岁月(26):麦收时节见英雄

知青岁月(27):也是“亮剑” ——《老兵新传》主人公周光亚的故事

知青岁月(28):亲历连队的“阶级斗争”

知青岁月(29)月下收玉米及“黠猾”吃馒头的故事

知青岁月(30):“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知青岁月(31):胆战心惊“上大跳”

知青岁月(32):在北大荒的"不良行为"

知青岁月(33):忘不了那灿烂的笑容和被蛰咬的叫喊声

知青岁月(34):"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

知青岁月(35):手摇脸盆滚粪球

知青岁月(36):险象环生

知青岁月(37):荒原上的幼稚与狂热

知青岁月(38):谁都有成为勇者的机会

知青岁月(39):我们造出的第一块“手工皂”

知青岁月(40):二克山上遇险记

知青岁月(41):一次难忘的跨年夜

知青岁月(42):草屋灯下读红楼

知青岁月(43):一个黯然神伤而又悲壮的故事

知青岁月(44):文艺演出和跳楼举报的故事

知青岁月(45):春节回家返乡路

知青岁月(46):”忆苦会“上的尴尬

知青岁月(47):珍宝岛战役和月夜造砖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兵团北大荒知青岁月【上】
[转载]兵团北大荒知青岁月(上)
兵团北大荒知青岁月(上)
几十名知青重返阔别50年的北大荒,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
200多名知青们回到阔别50年的第二故乡,感受曾经激情燃烧的岁月
【我的乡情183】丁丁:拂去岁月的尘封/北大荒知青忆当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