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

黄花城水长城穿越(一)_
黄花城长城(东)(2)
四、攀登长城(续)
在通过“几”字一横、及一竖的拐点后,回首西望,晴朗天空下,由近及远黄花城长城西段、西水峪长城,以及龙泉峪长城清晰可见。

图-39
由近及远依次为“几”字一横一瞥、黄花城长城西段、西水峪长城、龙泉峪长城
在“几”字拐点战台边的券门周围,不知何人画了涂鸦,给古朴的长城标上了现代的印记。

图-40
东九楼(站台)边的涂鸦
过了“几”字一横拐点,沿一竖向下,此段长城骤然下降,开始出现残缺断损和风化严重的现象。
首先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段看似尽头的断墙,两边的城墙已倒塌不见(图-41)。

图-41
“几”字段一竖断墙
待走至近前,方才明白此段为一极陡峭的下行坡(图-42)。

图-42
陡坡另一侧
继续向下,则出现更为陡峭、通往谷底的一段200多米深的城墙,谷底即为关隘—小城峪口关。

图-43
“几”字一竖,通往谷底小城峪口关隘
沿残缺风化的陡峭台阶下行约100米后,到达中段一券门处。这一段虽然台阶大多已风化和残缺不全,但两侧双垛墙及箭孔却基本保留完好。

图-44(1)
先是一段岩石已裸露在外的斜坡

图-44(2)
接着是一段表面被碎石(砂砾)覆盖的弯坡,须小心下行

图-44(3)
保留完好的齿状双垛墙和箭孔

图-44(4)
然后又是一段滑滑的反向弯坡……

图-44(5)
下方山崖边又是一处坍塌断墙(图中上方)

图-44(6)
城墙内侧券门。门外有山路,沿山路既可返回至东八楼,亦可绕过坡下的坍塌断墙,到达谷底
刚过券门,就遇上一坍塌非常严重的断墙,只剩右侧可以落脚而下(图-45)

图-45(1)
坍塌城墙(上)

图-45(2)
坍塌城墙(下)
捱过此段坍塌城墙,继续下行,紧接着又是两处紧挨着的残缺断墙(图-46)。

图-46(1)
残缺城墙另一边山崖,此段长城似乎到了尽头

图-46(2) 第二处残缺城墙,离断崖更近了

图-46(3)
缺失了墙砖、坍塌处裸露的岩石块
站在坍塌处,眺望西北方向,东六楼、东八楼、以及其东侧长城,恰好构成了一只展翅飞翔的海鸥(图-47)

图-47
酷似振翅海鸥的长城段
向东望去,长城沿着东边山峰山脊蜿蜒东去,事后查阅资料,才知其最高处就是北京长城“三险”之一的“十八蹬”(图-48)


图-48
十八蹬
据资料介绍,“十八蹬”是一段几乎垂直、高度约几十米的陡峭台阶(上图),两边修建了18个高度各为约2米的锯齿状垛墙,“十八蹬”之名便由此而来。当地有民谣描述其险峻:“十八蹬,高入天,鹰飞倒仰猴难攀;山高到底有多少,一个轱辘滚三天”。

图-49
回望坍塌长城
过了此处坍塌城墙,再下行几十米,便到达断崖边(图-50)


图-50
长城断崖
行至断崖前,小心翼翼探头下望,这才发现长城在此坍塌非常严重,几乎呈垂直状,高度约10米(图-51)

图-51
断崖处坍塌城墙

图-52
断崖处下方即为长城隘口

小城峪口关,沿关口向东而上便通向“十八蹬”
凭借着一个多月前攀登“箭扣长城”的经验,仔细观察后,发现坍塌城墙右侧倾角稍大,且裸露的岩石表面碎石较少。于是便由右侧小心而下……


图-53
断崖(坍塌城墙)下
站在断崖下,再眺望西北方,湛蓝的天空下,东八楼和左右城墙构成了一只恰似在大海上展翅飞翔的海鸥……

图-54
展翅飞翔的海鸥……
此时虽然离谷底已是不远,但脚下还有一段四、五米高的坍塌斜坡需要通过(图-55)。

图-55
断崖下的坍塌斜坡
与刚通过的垂直断崖不同,此段斜坡表面无落脚之处,左侧为一人多高的垛墙,稍矮些的箭孔间距较宽,故沿左侧倚墙而下也不易。右侧双垛墙虽已坍塌,但仔细观察后,发现残余的垛砖呈齿状相叠,前后错开有数公分,侧身勉强可容落脚。
于是,便从右侧残墙下到垛砖上,再侧身小心翼翼拾级而下……

图-56
断崖及坍塌城墙
下至残墙下后,紧接着就是一垂直台蹬,下台蹬后再前行二、三十米,便来到又一处券门前(图-57)

图-57
“几”字段长城一“竖”下端券门
穿过券门外,发现有山路,既可下到谷底小城峪口关,又可沿山路上行,避开断崖和坍塌城墙,直达山腰的券门;还可沿另一条小路,走近路至东八楼。
再仰望来路,“几”字那一“竖”自山顶顺山势而下,拐点东九楼也已化为一小点;方才经过的那两段坍塌处和台蹬则不甚醒目(图-58)。

图-58
“几”字段长城
与刚才站在断崖之上不同,此处的视野更为开阔,整段“几”字长城在蔚蓝天空下,倚山势蜿蜒伸向天际,消失在蓝天白云中……
沿最后一段U型台蹬下行后,便来到位于谷底的隘口 – 小城峪口关。


图-59
小城峪口关(海拔360米,东经116°21’09.44”,北纬40°25’05.10”),左侧(北)为长城外,右侧(南)为长城内
小城峪口关,亦称“小长峪口关”,明永乐年建,属明内长城隘口,位于东西两座山的山凹处,扼守着此处长城南北要道,东面通往“十八蹬”和九公山,西面则通往黄华城长城“本镇关”。据介绍,距离隘口南100处曾建有一城堡(上图右上角红房处),原为驻扎守军所住,现已坍塌,仅留遗迹。

图-60
“几”字段一竖、U型连续台蹬
站在隘口举目东望,在台蹬之上,通往“十八蹬”的长城段坍塌严重,被葱郁的灌木丛所覆盖(图-61)。


图-61
坍塌严重、被灌木覆盖的“十八蹬”长城段
虽然此时才是上午十点,时间尚早,但由于正值夏季,繁茂的灌木覆盖了坍塌的长城,给攀爬带来难度。估计秋季或春季灌木丛较少时攀登此段,无论在地势和方向判断上似乎会容易些。故尔决定就此止步,沿原路返回出发点。
于是,通过小城峪关隘上的券门,沿山间小路小路,11分钟后即到达东八楼券门。

图-62
小城峪口关券门

图-63
断崖坍塌城墙

图-64
“几”字段长城、“十八蹬”长城
站在东八楼上方,方才经过的坍塌城墙、断崖、小城峪口关、“十八蹬”段长城尽收眼底。

图-65
“几”字段长城坍塌段上部呈45°角而下的一段城墙。此段垛墙保存完好,呈现完美的几何图案
由东八楼再按原路返回东三楼,途中从不同角度记录了此段长城的景色。

图-66
“几”字段拐点--东九楼下两段连续的陡峭台蹬

图-67
东三楼(右下角)、东二楼(中)、黄花城水库、黄花城长城西段
约25分钟后即回到东三楼。
稍作停顿,便继续向西下行至东二楼(图-68)。


图-68
东二楼

图-69
东二楼前台蹬已风化坍塌
登上台蹬,这才发现在台蹬和东二楼之间有一段宽约2米的通道,两侧有高高的城墙掩护(图-70),这种设计在长城体系中并不曾见。

图-70(1)
东二楼(海拔高度270米,东经116°20’21.73”,北纬40°25’03.08”)


图-70(2)
东二楼亦呈2x4规制,楼顶已因风化毁坏不见,四周箭窗也所剩无几
穿过敌楼,至西楼墙外,脚下立刻出现一倾斜达60°-70°的陡峭斜坡,直达几十米下的东一楼(图-71(1))。巨大的水库大坝和对面山上的黄花城长城西段也完整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图-71(2))。

图-71(1)
东二楼外陡峭斜坡

图-71(2)
东一楼、水库大坝、黄花城长城西段
虽然水库大坝和国道(安四路)截断了此处长城,但由大坝下的悬崖和两边陡峭山崖上的敌楼和城墙,仍可想见当年此处长城关隘之险要。

图-71(3)
从大坝拍摄的东一楼和东二楼

图-72
此时从东二楼所看到的黄花城水库,就像一面清澈的明镜
稍事歇息,便返回东三楼,再由铁梯而下,沿原路下山返回停车处,顺利完成黄花城长城东段的攀登。
五、结语

图-73
攀登黄花城长城东段路线(红色轨迹为小城峪关券门至东八楼的山路)
此次攀登黄花城东段长城,从本镇关东一楼起,经水库大坝、翻越海拔近540米的山峰到达小城峪口,再返回水库大坝(图-73),共耗时3小时,虽然路程不长,但“几”字段长城、特别是坍塌的那一“竖”还是颇有些难度的。与此同时,欣赏到了难得一遇的依山傍水的长城风貌,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完,2015-05-2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万里长城最险要:长城十八蹬
湖海巨石阵长城
撞道口长城
城堡老槐紧相依,不见戍边植树人--独行撞道口二道关长城记
小长峪城堡长城
游览黄花城水长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