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分析中国古代护理教育
摘要:在古代,由于我国在医学方面一直是医护不分的,自然,医学教育也是医护不分的。伴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古代医护事业也逐步完善和发展,医学教育成为中国传统医护专业传承的重要方式。虽然现存文献中没有专门的护理教育内容记载,但从古代文献的散在记载中,我们还是能够探析出一些关于古代中国护理教育相关内容的。先秦时期的护理教育是伴随中医教育进行的。秦以后,和中医教育模式一样,中医护理教育以官办式和师承式并存。
关 键 词:中医;护理;古代
一、先秦中医护理教育
中国古代秦以前的医护教育并没有直接的文字记载,我们现在所见到的相关文献资料,绝大部分也并不是当时的实录和记述,借助考古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依托教育和医学的发展历史,可以探讨先秦时期的医护教育,朴素的经验传承成为先秦中医护理教育的主要形式。
朴素的经验传承,在传承内容上仅仅是简单的经验,而较少赋予经验的解释,主要发生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由于文字还没有产生,主要通过眼观、口说、耳听的方式。比如在采集食物时,小孩跟着大人去采集,大人采什么,小孩就采什么,大人就在采集实践中教会小孩懂得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哪种生吃、哪种熟吃,哪种有毒、哪种没毒等等知识。由于对自然界的极端无知和饥不择食,人们常会误食一些有毒的植物而产生呕吐、腹泻,如吃了瓜蒂、藜芦会导致呕吐。当然,人们有时也会因偶然食用了某些食物,而使原有的病痛得以减轻或完全消除。正是经过世世代代无数次这样的尝试和经验积累,人们才逐渐获得了一些辨别食物和毒物的知识。他们开始认识到哪些植物对人体有害,哪些植物对人体有益,并进而有意识地加以利用。这既是植物药的起源,也呈现出早期医护知识传承的大概情况。
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已掌握了关于蛇伤、箭伤、出血、扭伤、肿痛、刀伤、烧伤、痢疾、分娩、狂犬病等的治疗方法。这些经验的最初产生,在多数的情况下可能仅仅是散在的发生,只不过在传承过程中逐渐集中到少数人那里。从而由“医食同源”过渡到“医源于圣人”,医护知识也由仅为集体行为的经验传承发展到开始由少数人集中掌握:。
先秦时期的中医护理教育严格意义上讲还不能称之为教育,但朴素的经验传承己经具备了教育的意义,并成为后世师承制中医和中医护理教育的原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