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论中华传统医德

  祖国医学传统医德则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闪耀着人性与理性的光芒。它崇尚“生命至重、惟人最尊”的道德理念,尊重生命,以人为本,人道为先,是医生从业立本的最根本的思想基础;它倡导“医乃仁术,济人为本”的“仁爱”思想,同情、关爱、尊重、保护和真诚善待病人,一视同仁,爱人如已,时时处处把病人利益放在首位,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的原则。我国历代医家对医者应具备的道德情操富有系统而精辟的论述,如唐代杰出医家孙思邈在《千金方·大医精成》中说:“若有疾厄来求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研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为至亲之想。”而现今少数医生把病人分为三六九等,岂不是倒退吗?

  近代医家陆渊雷先生曰:“自古学问与功名分两途。状元翰林有绝对不通学问者,大学问有终身布衣者。”历代医家都推崇轻权位、淡名利的高尚品质。医生以解除病人痛苦为最大乐趣,别无所求。战国时代名医扁鹊,医术高超,仍不辞劳苦,周游天下,为民间解除疾苦,深得群众敬爱,汉代名医华佗,医术超凡,淡于名利,不愿做官,被曹操杀害便是一例。故《临证指南医案》序中云:“古人有三不朽之事,为立德、立功、立言也。故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也;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闻发蕴奥,韦书著方书,其立言也。”

  医生执业是一项庄重,严谨的职业,历史医家都很重视严谨治学态度和注重自己的神态与一丝不荀的医疗作风,西汉名医淳于意,名重一时,诊断疾病非常认真,并且极重视记录书写医案,以积累临床经验,为后世医案创立做出杰出贡献。又如北宋时期一读书人患疾数载,耗尽家产,求遍百医无效,其妻决意让名医何澄一试,因家贫付不起诊金,便瞒着丈夫引何入密室,羞怯地说:“妾以良人抱病日久,典买殆尽,无以供医药,愚以身酬。”何正色道:“娘子何出此言,但放心,当为调治数日取效,切毋以此相污。”经过何澄力救,终起沉疴。何澄不贪色欲,恪守德操,志存救济,实为医生之楷模。

  中医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把“精术”作为根本基础。孙思邈在《大医精成》中首先强调了医学乃“至精至微之事”,“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也就是说:从医者必须认从“至精至微”处深刻认识为医之关天重任,从而刻苦钻石,不断提高医术。清朝名医五世雄在《回春录序》中说:“医者,生人之术也,医而无术,即使仁心厚重,也毫无用处,不能救人于病危之中。”清代温病大师叶天土更是入木三分地指出,术不精而无异于杀人,并在临终时告诫后人:“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能悟,读书万卷,而后可借术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铒为刀刃也。”叶天土这番话,可谓是一语警天,当为医生谨记名言。而《内经》更是要求医者针刺治疗时要全神贯注,“如临深渊,手如握虎。”但今少数医生,诊病时漫不经心,边间谈,边诊病,边诊脉,边处方的医疗做法,是违反医学道德的。

  总之,医德是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医务人员在执业医务活动中的职业心理素质,职业精神品质和职业传统习惯是以善恶标准评价医生的品质和依靠社会舆论,内在信念,传统习惯来调整医患之间,医生之间,医生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医德也是中华传统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当今医务工作者认真学习内容之一。

  (作者  杨剑横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代医家对医德的要求,值得当代的人学习!
“悬壶济世”及古代医德
儒家伦理对中医医德的影响
身在中医(医即仁术)
中医“医德”的真正涵义
中医“医德”真正涵义(中医,医生,医家,孙思邈,医术,名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