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考研签到]——第六十二天

[考研签到]——第六十二天


Truth has no special time of it's own. Its hour is now always.(翻译见底部)


复习重点:明代文学第7章



01

 一、填空题。

1.汤显祖所创作的“临川四梦”完整地展现了他的戏剧理论,也就是“_____________”论。

2.汤显祖的《牡丹亭》的真正蓝本应该是话本《_________》。

3.汤显祖创作的第一本完整的传奇是《_________》,该剧主要以唐传奇《霍小玉传》为本事。



参考答案:

1.至情

2.杜丽娘慕色还魂

3.紫钗记





02

二、名词解释。

临川派:明代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一个戏曲流派,因汤显祖是临川人,戏曲史上往往将宗汤、学汤较为明显并有所成就的剧作家们称为“临川派”,或者又以汤显祖室名称之为“玉茗堂派”。临川派剧作家主才情,注重剧作的“曲意”,不拘音律,以男女至情反对封建礼教、以奇幻之事承载浪漫风格、以绮词丽语体现无边文采,是他们所孜孜以求的重要方面。临川派以汤显祖的创作成就最大,此外还有孟称舜、吴炳等人。


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四部剧作的合称。因作家是江西临川人,且四部作品皆以梦境来展开故事情节,故此得名;或以作者书斋名合称“玉茗堂四梦”。《紫钗记》是作者对个人旧作《紫箫记》的加工、改写,表现霍小玉、李十郎在爱情上的坚贞;《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南柯记》、《邯郸记》是汤显祖的晚年作品,分别取材于庸人小说《南柯太守传》和《枕中记》,写人生无常、窿海风波。其中《牡丹亭》成就最大,它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03

三、简答题

从《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到《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人物形象发生了哪些变化?

:杜丽娘和崔莺莺都是贵族千金,教养和经历颇为相似,《西厢记》通过崔莺莺的叛逆爱情,表达了“反对包办婚姻”这个主题思想。莺莺由父母之命,许配给郑恒,可是这种包办的婚姻毫无感情基础,她渴望“男欢女爱、一见倾心”的自由爱情,要求郎才女貌的结合,对封建家长表示强烈的不满,最后终于非礼而行,与张生私自结成夫妻。王实甫通过莺莺“以情抗礼”的爱情历程,批判了阻挠青年男女爱情的封建家长,提出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理想。

《西厢记》中最主要的矛盾发生在崔莺莺和崔老夫人之间,表面上是家庭内部的母女冲突,实质上是礼教卫道者和追求自由爱情的反礼教青年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个外在的“情”、“礼”矛盾,与崔莺莺内在的“情”、“礼”矛盾——青年女子内心的情感要求与无形的礼教藩篱之间的矛盾——内外交流,相辅相成。在《牡丹亭》中.似乎并不存在与杜丽娘相对立的反面人物,然而作品又确确实实写出了封建意识作为一种社会势力对杜丽娘的压制,使人感受到她在一张看不见的罗网中挣扎。杜丽娘所处的环境更为令人窒息,她根本不能像崔莺莺那样邂逅青年男子。因此,杜丽娘的爱情只能靠自己的本能觉醒,靠自己灵与肉的不懈追求,因而,她的反抗比崔莺莺更加主动、坚决、彻底,性格也更为坚强。杜丽娘这个有情的人与无情的世界就这样无形而尖锐地对立着。而进一步抗争的结果,这种人与环境的矛盾便必然转化为“情”与“理”的矛盾,在明代理学思想强化的特定时代,“理”具有制约性,而“情”具有活跃性,两者存在着尖锐的矛盾。汤显祖“以情抗理”的理想,即杜丽娘所追求的“天然之情”,追求人性与人的本能被体认。因此,杜丽娘的现实结局只能是含恨而死,但汤显祖托之于浪漫的虚构,给了“情”以神力,能起死回生。于是,一切现实中不能实现的理想都在虚幻的世界中寻得了寄托。“情”终于战胜了灭绝人性的“理”,个性解放的潮流终于战胜了程朱理学。肯定人的欲望存在和存在的合理性,是《牡丹亭》空前的时代特点,也是杜丽娘形象独特性和进步性的意义所在。

综上所述,从崔莺莺到杜丽娘,在礼教因袭的重负下,她们走出了一条从自发到自觉,由单一反抗到多元反抗的坎坷历程。


试述《牡丹亭》浪漫主义的艺术成就。

答:《牡丹亭》在艺术上呈现出浪漫主义的绚丽色彩。奇幻与现实的紧密结合,强烈的主观精神追求,浓郁的抒情场面,典雅绚丽的曲文铺排,都显示出其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

首先表现在富于幻想的艺术构思。作品的非现实题材及其“理之所必无”,而“情之所必有”的创作主旨,决定了它必然采用充满理想色彩的艺术手法。该剧在情节结构上充满了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如“惊梦”、“冥判”、“魂游”、“回生”等情节,荒诞离奇,而正是这一系列富于幻想的艺术构思,构成了此剧结构的骨架和支柱,为表达主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尽管汤显祖使人物故事虚到极点,但有时却又落脚到真切的实处,如杜丽娘还阳后必须遵循人间的礼法,受种种无奈的束缚。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将理想与现实融会贯通起来。

其次表现在以一系列抒情场次表现主人公强烈的追求,使其主观精神外化,并在此基础上令戏剧冲突持续升级。《牡丹亭》的重点在于表现杜丽娘心中被压抑的情怀,她内心世界的丰富,她的青春的觉醒。汤显祖以惊人的笔力,揭示出杜丽娘的内心世界,揭示出那个跟她的身份和所处的环境极不和谐的灵魂深处的隐秘。

再次是全剧具有浓郁的抒情诗的色彩,许多曲词能够将抒情、写景和人物塑造融为一体。如“惊梦”中[皂罗袍]一曲,写自然,暗写人生,在清秀婉丽的语言中蕴涵着深切动人的意境。这是杜丽娘由喜转悲、由叹为怨的转折点,写得哀婉缠绵,情景交融,使读者既读到杜丽娘的深情,又无损其大家闺秀的身份。

最后,《牡丹亭》又是一部兼悲剧、喜剧、趣剧和闹剧因素于一体的复合戏.为了争取爱的权利,便不得不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既是杜丽娘本人的青春悲剧,也是家庭与社会的悲剧,“闹殇”、“魂游”等出戏都极其悲凉凄婉;而“闺塾”等出戏则极寓喜剧色彩。这种悲喜交融、彼此映衬的戏曲风格,正是富有中国戏曲特色的浪漫精神的具体呈现。


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的艺术形象。

答:《牡丹亭》的杜丽娘是中国古代爱情文学人物画廊中难得的典型形象,汤显祖通过塑造杜丽娘的形象,写出了现实中女性的困境,也表达了自已的至情观。

杜丽娘出于富贵之家,才貌端妍,聪慧过人,对父母无比孝顺,对老师十分尊敬。她自幼受到封建文化教育和严格管束,但她有着对美与爱的强烈追求,强烈渴望冲出牢笼,并为此苦闷忧郁。在“游园”中杜丽娘第一次发现了自己的美好l与}春与明媚春光的吻合,萌发了对幸福人生的憧憬和对理想异性的渴望。在生存环境没能给她的理想的实现提供任何条件的情况下,她只能到梦中寻找自己的理想。然而寻梦的失败使她由梦境的喜悦而徒然转为无限的悲怆,但她又不甘心就此死去,死前将自己的画像放在太湖石上等待梦中情人。由唯唯诺诺的官宦之家的千金小姐,发展到勇于决裂、敢于献身的深情女郎,这是杜丽娘性格的第一度发展。

杜丽娘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能为情而死,还表现在死后面对阎罗王据理力争。表现在身为鬼魂而对情人柳梦梅一往情深,最终历尽艰阻为情而复生,与柳梦梅在十分简陋的仪式下称意成婚。这是杜丽娘性格的第二度发展与升华,所谓“一灵咬住”,决不放松,“生生死死为情多”。

杜丽娘性格的第三度发展表现在她还阳后对历经劫难的胜利成果的保护与捍卫。面对父亲的淫威和狠心,杜丽娘在朝堂之上,把一部为情而死生的追求史演述得那般动人,就连皇上也为之感动,甚至亲自主婚,敕赐团圆。

总之,杜丽娘作为“情”的代表和化身战胜了作为“天理”化身的封建礼教,这一生动的艺术形象完全体现了作者“理之所必无”,而“情之所必有”的创作主旨。

27.分析比较汤显祖的“临川四梦”。

答:“临川四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四部剧作的合称。《紫钗记》是作者对个人旧作《紫箫记》的加工、改写,表现霍小玉在爱情上的坚贞;《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南柯记》、《邯郸记》是汤显祖的晚年作品,分别取材于唐人小说《南柯太守传》和《枕中记》,写人生无常、宦海风波。综观“临川四梦”,我们可以大致作一些比较。

从题材内容上看,《紫钗记》和《牡丹亭》属于儿女风情戏,《南柯记》和《邯郸记》属于官场现形戏或日政治问题戏。儿女风情戏主要以单向型或双向型的爱情中人为描摹对象,例如霍小玉对李益是十分强烈的单向恋爱,杜丽娘与柳梦梅则是奇幻而又统一的双向恋爱。在风情戏中,女性是占主体地位的,男子则相对处于从属的地位。在政治戏中,男子则是占主要和绝对的位置。尽管淳于棼和卢生都是扯着老婆的裙带往上爬的,但裙带也只不过是男性中心世界的引线而已。

从审美倾向上看,风情戏的主要基点是对人物发自内心地肯定,充满热情地赞颂。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生死恋,有若金童玉女的般配,堪称青春的偶像、挚爱的化身。而政治戏的基点在于对主要人物及其所处环境的整体否定。《邯郸记》中自上而下,权贵者无一不贪婪,发迹者无一不腐败,所以政治戏始终以揭露和批判作为审丑手段。风情戏中的儿女情往往是真善爱的体现,政治戏中的官僚行径则无一不是假恶丑的典型。前者寄寓着作者对人生的肯定与期望,后者则表现了对生存环境无可救药的痛心疾首。

从哲学主张和理想皈依上看,汤显祖的风情戏时刻高举真情、至情的旗帜,而政治戏则反映出矫情、无情的可憎可恶。风情戏不仅在主要人物身上体现出充沛的理想,而且这种理想和最后权威的裁决是一致的。霍、李的团圆最后还是借助圣旨的权威才得以成就,杜丽娘亦是让皇上充当了证婚人的角色。这说明汤显祖对最高统治者还抱有一定幻想。政治戏中的官僚社会整体腐败不洁,汤显祖便在很大程度上把仙佛两家的出世理想与终极权威联系了起来。

从曲词风格上看,汤显祖的风情戏妙在艳丽多姿,政治戏则显得尖锐深刻。将“四梦”作比较,各有千秋,但“四梦”之翘楚,还是汤显祖自己的评价较准确: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真理没有自己特定的时间段。它的时间永远是现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戏曲专题复习】——汤显祖
复习签到69:第七章 汤显祖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汤显祖的四场梦,黛玉都听哭了
夏志清:汤显祖不能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许多中国学者却认为可以
所有失去,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汤显祖:一生情定,两据显贵,多次贬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