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叁说秦】函谷关被攻破过,还不止一回

         谈及六国合纵的历史,函谷关是一个始终无法忽略的地点。

        贾谊在《过秦论》中描写了一场六国攻秦的战争:在战国四公子的领导下,山东六国外加宋、卫、中山三国,集结了各自的精英,以十倍于秦国的国土、上百万的兵力攻至函谷关前,但当秦人开关迎敌后,九国联军却逡巡不敢前进,秦军没有射出一支箭矢,联军就已自行散去,各国也争相割地赂秦。

        这场大大夸张后的战斗纯属虚构,但在战国历史上,函谷关确实是秦军与合纵联军交手的最主要战场。它甚至在整个天下都有着特殊地位,《史记》如果单独提到“关”字,那就是专指这里。


        翻开地图,找到黄河的轮廓,你会发现“几”字的右竖隔开了陕西、山西两省,在河南三门峡一带向东拐去。函谷关就坐落在它的南岸,位于长安、洛阳这两座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帝都之间,东面是当年周、召二公划分各自治理范围的陕塬,“陕西”的名称由此而来;西面是崤山山脉,也是传统意义上秦国与六国的分界,当时的“山东”指的正是崤山以东。

        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函谷关“天险”的价值。无论秦国还是相邻的韩魏等国,想要进攻对方,都很难直接越过水流湍急的黄河;即便越过黄河,六国军队还要面临崇山峻岭、人烟稀少的河西高原,粮草补给是一个大问题。再向北,已经接近匈奴控制的阴山地区;更南则是秦岭。函谷关因此成为合纵联军所能面对的,距秦国本土最近的一块土地。

        但函谷关本身同样易守难攻。《水经注》描述,“函谷”这个名字来源于它的外形——一条藏在连绵山地中的狭长山谷,号称两辆车无法并行,正如漫漫峡谷中抽出了一支狭长的木函。东汉时期的将军王元曾向割据陇西的隗嚣做过一个比喻,只要用一枚泥丸封住函谷关的东口,即便无法当皇帝,称霸也足矣,足见其险要,而这已是函谷关重要性大大下降的数百年后。

        这座险要关隘见证了合纵的历史,山东各国曾在半个世纪中先后组织过五次合纵,其中至少四次都与函谷关相关。

        第一次合纵发生在公元前318年,秦惠文王七年。《张仪列传》记载,纵横家公孙衍来到魏国,成功排挤了同行张仪,接替他担任魏相;在他的策划下,燕国之外的山东五国联合匈奴一同攻秦,楚怀王担任了纵约长(《秦本纪》的说法是,没有参加的国家是楚国)。为了增加胜利的筹码,公孙衍还说动了义渠国从后方进攻秦国,配合联军。种种细节昭示着,这是声势最为浩大的一次合纵。

        但他们败得很惨。

        秦国很快展开相应部署,名将樗里疾领军开出函谷关,在关外的修鱼击败了联军,俘虏了韩国的将领申差,击败了赵国的公子渴、韩国的太子奂,联军至少损失了八万二千人。唯一的胜利来自义渠,之前秦国向义渠君贿赂了千匹锦绣和百名美女,以期避免两线作战,义渠国依旧起兵,在李帛取得了一场胜利,不过三年后,他们被秦军夺取了二十五城。

        很可能是这场惨败使列国心有余悸,直到20年后的公元前296年,他们才展开第二次合纵。这次合纵的核心人物是孟尝君田文,此前他赴秦国为相,受秦王猜忌而被迫逃离,对此耿耿于怀的他联合韩、魏两国共同攻打秦国,《战国策·秦策四》甚至称,三国联军攻入了函谷关,秦昭王不得不征求相国楼缓和公子池的意见,向韩、魏两国割让了部分土地,与之讲和。

        公元前284年的第三次合纵是最成功的一次,讽刺的是,它的讨伐对象换成了齐国。齐湣王因独吞宋国而激怒周边各国,多年来一直磨刀霍霍准备复仇的燕昭王以乐毅为将,与韩、赵、魏甚至秦国组成联军,攻破了齐国,仓皇出逃的齐湣王在莒地被唯一没有参加合纵的楚军生擒,为楚将淖齿所杀。


        公元前247年,山东六国终于对秦国取得一场暌违已久的辉煌胜利。此时的秦国在长平之战中取得胜利,奠定了对六国的绝对优势,六国凭借信陵君魏无忌的窃符救赵,才在邯郸之战中勉强击败秦国。十年之后,还是魏无忌,率领齐国以外的五国联军,在河外之战击败了蒙骜统领的秦军,然后趁胜追击至函谷关前,《魏公子列传》称这一战使“秦兵不敢出”,信陵君也因此“威振天下”。

        很可能是受到这场失败的打击,秦庄襄王在当年病故,继承王位的是人们熟悉的秦王政。他在位的第六年,山东各国在赵将庞煖的率领下,进行了最后一次合纵攻秦。

        这也是最具争议的一次合纵。对于战事的结果,《史记》不同篇章的记载各不相同。《秦始皇本纪》称联军攻取了寿陵,《楚世家》《春申君列传》称联军攻至函谷关前,不利而去;《赵世家》则称,联军一直攻到秦国的蕞地,那里位于如今的陕西临潼,如果真是这样,联军势必已攻破函谷关。

        在那之后,六国再无力合纵。大批秦军自函谷关开出,逐一征伐六国。十年后,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天下,函谷关由此成为一座寻常关隘,太平时节似乎已经降临;然而又过了十余年,战火重新点燃,函谷关再度成为了主角,这回它在短短两三年内被接连攻破,胜利者是一群装备简陋、毫无纪律的乌合之众。

        公元前208年,起义军将领周文统领着号称百万的大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攻破了形同虚设的函谷关,少府章邯很快将骊山刑徒组织成军,把义军驱逐出函谷关,但这只是秦王朝的回光返照。仅仅一年后,刘邦领军绕道武关进入关中,逼降了末代秦王子婴;几个月后,项羽统领着大军最后一次攻破函谷关时,面对的敌手已不再是秦军,而是刘邦的军队。属于函谷关以及秦国的辉煌过往,由此成为了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战国六雄合纵攻打秦国五次,但是为什么最后战国六雄还是会输
信陵君率领五国大军击败秦军后,为何不一鼓作气,消灭秦国呢?
东方六国不能合纵抗秦的原因大揭秘
揭秘函谷关之战齐国为什么不参加?
中国古代-战国历史事件( 公元前475~221年)
从“商鞅变法”到一统天下,细说秦国六代国君的奋斗历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