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后天
我的百科 我的贡献草稿箱百度首页 | 登录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帮助
  
添加到搜藏 返回百度百科首页
编辑词条 后天目录
词意
电影
背景
看点
十大最佳环保电影
制作团队
 
[编辑本段]词意
  明天过后,指将来的某一天
[编辑本段]电影
  中文片名:《后天》(又名《末日浩劫》、《明日之后》)
  英文片名:《The Day After Tomorrow》
  导 演:罗兰德-艾默里克 Roland Emmerich
  领衔主演: 丹尼斯-奎德 杰克-吉伦荷
  发行公司:二十世纪福斯影片公司
  中影发行集团公司 华夏电影发行公司
  上映日期:2004年5月28日(全球同步上映)
  片长:124分钟
  分级: USA:PG-13
  剧情简介:
  《后天》描绘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地球一天之内突然急剧降温,进入冰川期的科幻故事。故事中,气候学家杰克·霍尔(丹尼斯·奎德饰演)在观察史前气候研究后指出,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暖化将会引发地球空前灾难。杰克博士曾警告政府官员采取预防行动,但警告显然已经太晚。杰克·霍尔博士于是急告美国副总统宣布北纬30度以南全美民众尽速向赤道方向撤离,该线以北民众要尽量保暖。
  而就在此时,霍尔博士得知儿子山姆(杰克·吉伦荷饰)正在纽约与自己心仪的女孩参加一个全国高中竞赛,于是决定冒险前进纽约在冰天雪地中展开救援行动。这时候灾难从纽约开始,曼哈顿摩天大楼遭到强烈旋风的袭击,大部摧毁。突然间,巨大的海浪从海上扑入纽约城。大水吞噬了纽约,淹没了美国,欧洲也在洪水之下不复存在。此后,冰层和白雪覆盖了整个地球表面,冰期时代开始了。
  当镜头再次回到美国时,那些侥幸生还的美国人都逃往墨西哥,请求进入那里的难民营。影片末尾处美国总统不得不叹息承认道,他所奉行的气候政策是一次巨大的败笔。
  2002年7月,福克斯公司打败了派拉蒙、梦工场、环球和华纳兄弟等强敌,终于抢得《后天》的电影拍摄权,并邀得艾默里克(《独立日》、《酷斯拉》)这位擅长科幻灾难题材的导演,同时将1亿美元的支票交到他手上。本片原定今年夏天上映,但由于特技场面的制作难度太大,制作周期不得不延长,成为明年暑期的鸣锣大片。奎德扮演名为霍尔的古气候学教授,而他所要解决的难题比他以往面临的问题要困难得多:解救冰冻的地球。
[编辑本段]背景
  
  冰河世纪的威胁 严重的温室效应
  六千五百万年前的冰河世纪,让恐龙全面灭绝;如果新冰河世纪来临,人类会在哪里?电影《后天》为唤起世界对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及理论上可能引起的新冰河世纪威胁,针对全球著名地标设计了一系列相关冰冻图像,显示气候对人类的威胁的急迫性与全面性。由于影片中气候异变是先由海水淹没后因气温急速下降而骤然冰冻,因此包括自由女神、艾非尔铁塔、伦敦大本钟都将被冻成冰柱 ,横向的冰柱突显地球的急速降温与急冻。选择自由女神“湿身”和自由女神“雪糕”两款图像做为官方海报!
  注意到温室效应所带来的恐怖后果,《后天》导演罗兰-艾默里奇决心让《后天》成为全球首部完全“碳中和”(carbon-neutral)的A级制作:“拍片时大量使用的灯光、发电机和燃料,都让温室效应更加严重,我们努力让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被中和吸收掉来弥补地球Future Forests)合作,由未来森林计算拍摄这部电影将会制造的二氧化碳总量,然后在加州跟不丹种植森林!不仅如此,导演还出资购买省电灯泡到牙买加以及协助美国低收入户家庭省电计划!真正做到不恶化温室效应,证实卖座电影也能爱护地球。
  最近这几年,不管你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可以清楚感觉到地球气候异变。大陆冰雹,欧洲水灾、印度热浪、美国一天16次龙卷风,去年八月九日也创下百年最高温38.7°C。这一切让人不禁要问,地球究竟怎么了?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指出,温室效应是地球气候异变的元凶。气候暖化使得两极融冰、海水增温、洋流改变,世卫组织表示每年将有16万人因温室效应外围影响丧生,2020年死亡人数更会加倍。海平面上升更造成2500万人远离家园,第三世界将因洪水、饥荒、干旱和农作物歉收大举移民,欧洲老年人将死于热浪。
  剧情简介
  《后天》为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年度科幻巨片,投资1.25亿美元,由曾经执导《独立日》、《爱国者》等片的导演罗兰-艾默里奇执导,新生代偶像丹尼斯-奎德、杰克-吉伦哈尔、艾米-罗森、莎拉-沃德等主演。
  影片讲述温室效应造成地球气候异变,全球即将陷入第二次冰河纪的故事。全片汇集了大量顶尖特效,由于影片中气候异变是先由海水因气温急速下降而骤然冰冻,因此包括自由女神、艾菲尔铁塔、伦敦大笨钟都将被冻成冰柱,场面极为壮观。当然除了铺天盖地的自然威胁之外,也将细密交织父子及男女之间刻骨铭心的动人情感。
[编辑本段]看点
  
  自然灾难的大集合 超逼真特效
  一、空前自然灾难的大集合
  《后天》最大的看点就是那些精彩的自然灾难画面,它力图展现和说明的是:如果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的趋势继续发展下去,势必会引发全球范围内的重大灾难,这无疑是一个有着十分现实危机感的大背景。
  狡猾的罗兰·艾默里奇几乎把所有关于水的灾难片里的元素都调动起来了,《天地大冲撞》中的洪水,在这次变成了冰川溶化后的滔天巨浪,狂涌入纽约市,《龙卷风》中的飓风,此次变得更加强大,掀起汽车和房屋已如家常便饭,它甚至把整个洛杉矶都撕裂殆尽。
  二、精彩绝伦超逼真特效
  “现在已经没有人想看大楼被炸飞的的镜头了(他指的是《独立日》中轰炸白宫的场面),但《后天》是一部非常不同的影片,有一点像《海神号历险记》或者《火烧摩天楼》的味道。它更像一部经典的灾难片,只不过如果这些灾难结束,世界已经改变。”导演艾默里奇说。
  在这部影片中,给人最震撼之感的就是极其惊人和逼真的特效。历史上罕见或从未有过的惊心动魄的旷世灾难这次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影片中,最经典的画面就是纽约市"速冻"前后的画面,冲天巨浪狂涌进纽约市,自由女神被淹没,万巷瞬息沉没在汪洋之中,万吨巨轮竟被冲进楼宇之间。而转瞬间,气温骤降,浩瀚汪洋中的纽约城又变成冰封世界,茫茫冰原上,只留下自由女神的头像,象征着人类文明城市大半也永埋入冰雪中。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世界在大自然面前显得如此渺?T诖舜危?0世纪福斯公司花足了心血,融合了《鸟》、《龙卷风》、《天地大冲撞》等灾难的视觉奇观。
  《后天》虽只拍摄了380个特效镜头,但它们却是导演艾默里奇职业生涯中最复杂的镜头,艾默里奇谈到在一个活动拖车里虚拟出纽约城被冰冻起来的效果时说,“这是我首先想像出的一个场景,所有的道具都是为影片而特殊制作的,但他们看起来必须能够以假乱真,无论是汹涌的洪水,还是呼啸而来的暴风雪,所有的特效必须没有任何破绽。所以我们在六个特殊制作的布景房间里像变戏法一样轮换着进行拍摄,海啸、地震……这样,看起来所有的灾难就仿佛真真切切地发生在地球上一样。”
  负责本片制作的是马克-戈登制作公司,这家公司最著名的作品是《拯救大兵瑞恩》和《绅士大联盟》。
  三、1.25亿美元巨制 全球同步上映
  2002年7月,二十世纪福斯公司制作成本高达1亿2500万美元,将近90%的预算都用来制作特技效果。而且由于某些特效场面的制作难度过大,福斯公司决定将部分片段重新制作,所以该片的公映日期推迟了一年。本片原定2003年夏天上映,最终成为今年暑期的鸣锣大片。奎德扮演名为霍尔的古气候学教授,而他所要解决的难题比他以往面临的问题要困难得多:解救冰冻的地球。
  警世灾难巨片《后天》最终确定于5月28日全球首映,影片用超眩的特效强力打造出有史以来电影中最惊心动魄的灾难,最震撼人心的特效。《后天》在全球热映风暴的就如同影片中的飓风、洪水狂卷而来。这次最值得庆幸的是国内观众也能在第一时间与世界各地的观众一起感受《后天》所带来无与伦比的震撼。
  四、人类面临未来灾难的真实预警
  从艾默里奇导演过的影片来看,他十分喜欢灾难片。“我最喜欢《海神号历险记》。不过我喜欢灾难片是因为它讲述了普通人在非常情况下必须做出一些他们平常不会做的事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拍摄《后天》却不仅仅是喜欢这么简单,还包括对地球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忧虑。比起其他威胁人类生命安全、能够引起世界范围恐慌的天灾人祸来,全球气候变化的威胁是唯一一个大得能够迫使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人停止战争,联合起来一起拯救星球的问题。
  “它是一部跟《独立日》和《世界末日》一样的商业电影。”丹尼斯-奎德也同意他的观点,“但影片讲述的内容是会发生的--只不过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综合各种气候变化的趋势,他们在影片的官方网站上,做了一个吓人的统计和预测:2003年,在欧洲有2万多人因气温过高死亡;美国创下龙卷风最高纪录,一个月中平均每天6次,而且据分析该数字还有可能被很快刷新;在过去30年里,热带气旋带来的死亡半数与洪水有关……到2050年125万种生物将会灭绝;美丽的自然景观将由于气温变暖而消失;由于气候变暖,各种疾病将在这个星球上大肆传播……
  因此在这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意识到自己也正在制造二氧化碳的艾默里奇和他的创作队伍还发起了节约能源以及植树造林活动,并希望能够号召更多人为创造未来的森林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如他所说,“你必须让这部电影尽可能有娱乐性,但我还是想要竖起一面警告的旗帜。”
  《后天》的历史原型--新仙女木冰期
  美国大片《后天》中描绘了全球变暖带来的一个可怕的场景:由于格陵兰和北极的冰山融化,大量淡水进入北大西洋,降低了其盐度,最终导致墨西哥湾暖流乃至全球海洋的热盐环流完全终止,赤道和低纬度地区因而停止向极地和高纬度地区输送热量,结果导致这些地方温度剧降,进入一个新的冰河时代。
  这是否仅仅是科学幻想呢?确实,出于戏剧化的需要,这部电影中有大量夸张和不合理的地方,但整体而言,此片中的情节在科学上是讲得通的,而地质学家指出,历史上地球确实发生过在极短时间内温度剧降的事件,其中最出名,对人类影响最大的就是新仙女木事件。
  新仙女木事件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在欧洲的地层堆积中发现了仙女木,这种现在只生长于北极地区的草本植物,证明以前欧洲气候曾经比现在冷得多。之所以叫“新”仙女木事件,是因为在更早的地层中,也发现过仙女木,故而仙女木事件不止发生一次。但是除了新仙女木事件以外,以前的历次仙女木事件和《后天》中描述的发生机制都不太相同。
  新仙女木事件的独特之处,并不仅仅是平均气温降低---------历史上,地球的平均气温曾经降得更低,而在于她发生于冰川期结束,全球气温不断上升这样一个背景下。从18000年前的末次盛冰期,第四纪冰川期达到顶点开始,地球的气温就在不断上升,冰川在不断融化,但是在这个气温上升的过程中,却突然发生了新仙女木这样一个气温骤降的反复,是非常有意思的,对我们今天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也是很有意义的。
  新仙女木事件的起因现在一般认为就是如同《后天》中所描述的那样,冰川期结束时,全球气温升高,北美大陆的劳伦泰德冰架开始融化,在公元前1万年左右的时候,冰川融解开始加速,大量淡水进入北大西洋,导致全球海洋热盐环流终止,高纬度地区气温急剧下降,积聚了大量冰雪,洁白的冰雪对阳光反射率较高,造成地球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进一步降低,而更低的气温又导致冰雪覆盖的面积进一步扩张,如此反复,使得地球在短时间内变得极其寒冷。
  虽然新仙女木事件发生时气温下降速度并没有《后天》中那么夸张,但确实是极快的。对于冰芯最新的研究表明,当时北半球的平均气温可能在10年内下降了20度左右。
  作为对比,北京和广州的平均气温相差大约10度。
  那么,淡水进入北大西洋为何会破坏墨西哥湾暖流乃至全球海洋热盐环流呢?
  墨西哥湾暖流发源于加勒比海,终结于挪威。因为北大西洋上盛行西风,故而墨西哥湾暖流的热量主要是通过空气输送给了西北欧(对北美也有加热作用,但小一些),造成西北欧的气候比同纬度地区要温暖、湿润得多。
  但是,墨西哥湾暖流虽然源源不断地把温度较高的海水从加勒比海带到高纬度地区,加勒比海的海平面却没有下降,高纬度地区海洋的海平面也没有上涨,这说明,除了墨西哥湾暖流之外,一定还另有洋流,把高纬度地区海洋多余的水体带走,并补充给加勒比海,使得墨西哥湾暖流不中断。这就是全球海洋的热盐环流。
  事实上,墨西哥湾暖流只是全球海洋热盐环流的一部分,只不过全球海洋热盐环流因为很多部分都是在海面下,所以不出名。
  墨西哥湾暖流在向北流去的过程中,不断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水温降低;同时,因为墨西哥湾暖流在海洋表面进行,所以水分会不断蒸发,盐度升高。温度降低和盐度升高都会造成密度增加,当墨西哥湾暖流到达英国、挪威时,因为其密度已经非常高,就会沉入海底,再通过海底的洋流经过印度洋、太平洋,补充回大西洋(见附图一,图中红色线条表示海洋表面的暖水流,蓝色线条表面深海中的冷水流)。墨西哥湾暖流之所以能不中断,就在于北大西洋高纬度地区海洋表面的海水因为下沉、流走,把加勒比海地区的温水“拉”了过来;如果北大西洋高纬度地区的海水不下沉,就没有给加勒比海的温水的空间。而且,深海中的冷水流也会因为没有来源而停止,低纬度地区的海洋得不到补充,整个热盐循环就会终止。
  而北大西洋高纬度地区海洋表面的海水之所以下沉,是因为其温度、盐度造成其密度较大;如果其温度高一些,或者盐度淡一些,则其密度就要降低;如果其温度足够高或者盐度足够淡,其密度可能就不足以大到下沉所需的密度,从而终止墨西哥湾暖流乃至全球海洋热盐环流。
  如果足够多的淡水进入北大西洋,就可以把其高纬度地区的海水稀释到不足以下沉的密度;这就是新仙女木冰期的发生机制,也是《后天》中所描述的。
  一旦墨西哥湾暖流终止,西北欧地区气温就会降到同纬度其他地区--------加拿大北部和西伯利亚的水平,冰川会在挪威、瑞典、芬兰和苏格兰等地开始发育,洁白的冰雪会把更多的太阳辐射反射回太空,减少地球所能获得的热量,进一步降低气温;气温降低又会促进冰川的发育,如此反复。虽然温度下降的速度不会如《后天》中所描述的那么急剧,但是现在看,地球平均气温在10年内下降20度左右是曾经发生过的,以后再发生类似速度的降温也是可能的。
  在新仙女木冰期,气温接近于末次盛冰期。中纬度地区即使在盛夏,最高气温也从不超过10度,而冬季中纬度地区的气温普遍在零下20度以下。从9月到次年5月,暴风雪几乎从不间断。站在直布罗陀海峡或者长江口,就能看到漂在海上的冰山。 当冰期来临时,雪线和林线会下移和南移;大量淡水被锁在高纬度地区的冰雪中,低纬度地区的降水会剧减,这都会极大干扰人类的生活。新仙女木冰期对人类早期文明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一般认为,北美大陆的克罗维斯文化的消失就是新仙女木冰期造成的。
  当然,人类也会适应。在新仙女木冰期,西南亚和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诞生了农业(欧亚大陆上其余地区的农业全部是由这两个地方传播扩散开来的),很有可能是寒冷干燥的气候造成的恶劣环境使得狩猎/采集不足以支持生存,逼迫人们转向农业。至于农业的发明并没有一般想象的那么困难,很有可能早期的狩猎/采集者发现,如果把自己吃剩下的果实留下一些扔到地里,第二年再来的时候同一个地方就会有丰富的食物;重复几次,农业就诞生了。现代分子生物学表明,在强人工选择的条件下,驯化农作物最短可能只需要30代(30个种植季)就能够获得足够好的品种。
  新仙女木冰期大约持续了1000~1300年,约在公元前9500年结束。其结束的原因现在还不清楚,但她的结束和开始一样突然,大概是在几年内气温上升了7度。等到新仙女木冰期结束时候,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
[编辑本段]十大最佳环保电影
  《难以忽视的真相》
  《后天》
  《细菌浩劫》
  《罗拉克斯》
  《静寂的逃亡》
  《拯救猫头鹰》
  《绝不妥协》
  《公民行动》
  《中国综合症》
  《谁消灭了电动车》
  《日本沉没》
  《水啸雾都》
[编辑本段]制作团队
  制 片 人:马克·戈登 罗兰·艾默里奇
  编 剧:罗兰·艾默里奇 杰夫利·纳赫马诺夫
  导 演:罗兰·艾默里奇
  摄 影:尤艾里·斯戴戈
  美 术:巴里·查西德
  音 乐:哈拉德·克罗塞尔
  主要演员:
  丹尼斯·奎德
  杰克·吉伦希尔
  伊安·霍姆
  艾米·罗森
  塞拉·沃德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492
 
扩展阅读:
1.http://baike.baidu.com/view/390815.htm
2.泰盛文化 电影《后天》
[我来完善]相关词条:
更多
今天明天昨天
 开放分类:
电影,灾难片

更多 合作编辑者:
123abc简简单单、潶廽憶、无敌玄仔、lo筱凌ve、Nowanbi、温婷、798777101、九月Sep、小小港湾、幽谷思晴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编辑词条    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后天”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来源:百度词典):
1.the day after tomorrow
2.acquired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63419 次
编辑次数:28 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2009-03-29
创建者:也想不寂寞

2009 Baidu 权利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仙女木事件和8200年事件
一万二千年前的气候变化 新仙女木事件
糖尿病,人类一万年前的“救星”!当时没有糖尿病人类或许走向灭亡
墨西哥湾暖流是地球上最大的暖流,他宽15...
山东惊现“北极圈”天气!今冬会成最冷冬季?专家:冰河期或再现
温室效应控制不住了?NASA卫星发现,加拿大冰盖已经开始融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