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挚爱双亲(散文)
我的挚爱双亲(散文)

  ■文/于文华

  我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他们一辈子住在乡下,安分守己,清心寡欲,手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过活,相依为命,相伴相守,历经磨难和艰辛,饱尝酸涩和甘苦,但乐天知命,过着清淡而俭朴的乡下日子。面对自然的风雨、人生的无常、命运的考验,他们像绝大多数的农民一样,从不沮丧、从不退缩、从不落寞、从不失望,而是再大的坎,也想方设法迈过;再多的苦,也忍气吞声的咽下。老两口如今70多岁了,他们相濡以沫、相携相伴,在老家泥墙土屋院子里,厮守着属于他们的最后光阴,打发着春花秋月的寂寞日子。

  母亲是典型的包办婚姻,但从我记事起,从来没有见他们红过脸、吵过架、怄过气——概因母亲对父亲言听计从,说一不二。生产队时,父母早出晚归、起早贪黑,把不是日子的日子累死累活过的像模像样,抚养我们兄妹5人长大成人。父亲不相信命运的安排,做过种种努力和尝试,但最后还是叶落归根。先是初中毕业后,费劲巴力讨大队书记的欢心,争取了一个工人名额,到嘉峪关镜铁山炼了2年多的铁,62年大饥荒时,强行被爷爷喊回家,帮助家里种田收麦,以期养活家人吃饱肚子。后来,70年代父亲又软磨硬泡,弄到了一个九条岭煤矿工人的指标,却被奶奶以帮尕爹找对象为由,三番五次求情下话甚至威胁下跪,逼迫父亲让位与他的弟弟。80年代后,对吃铁饭碗耿耿于怀的父亲,再次找同学帮忙,找了一个油库做饭的临时工,过了一把工人的瘾——每次都无疾而终,没有吃上公家饭,成了他老人家念念不忘永远的遗憾。

  父亲名义上是农民,但说话做事、言行举止却不像老农民的架势。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受过多大的苦,属于乐天派,有钱就可劲花,一日无酒五菜,肠胃就不舒服。他书读的不多,但精于人情世故、能说会道。集体劳动时,他游离于农田之外,一年四季跟着大队文艺宣传队,在水库、建设会战场地搞文艺宣传,家里留给母亲一人打理,觉得父亲走在人前头,是女人的骄傲和夸耀的资本。她毫无怨言,心甘情愿吃苦受罪,家里家外操心流汗。实行承包责任制、国家允许私人经济发展后,父亲四处找商机,贩卖过煤炭、莫合烟渣子,倒卖过水果,承包过农场和菜园。甚至有年还从别人手中转包了几亩地的瓜地,以期瓜熟蒂落后挣个好钱——但最终却除了多吃了些西瓜外,挣的没有想象的多。

  从中年我们弟兄二人成家立业后,父亲外出时基本都带着母亲。到云登县城贩卖莫合烟时,他俩租住在回民的二层小洋楼上,自力更生,自挣自花。白天,父亲骑自行车走村串户,母亲则蹲守在农贸市场街角,夜晚,到自由市场秤了肉、打了酒,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但他们做买卖从来不计成本,到最后连本都所剩无几,只能打道回府。60多岁了,他异想天开,背着几个弟媳,把家里唯一值钱的小毛驴出售了,领着母亲到省城兰州做买卖。听说那年白兰瓜销售不错,倾其所有,从瓜地运来几十吨瓜,却不料遇到了20多天的连阴雨。起初兜售了几顿瓜,到后来送人都不要,害的雇佣三轮车往垃圾站倒。亲戚们说,60多岁的老人了,要是有个三差二错,你们弟兄的颜面何存。我找了一个堂弟,到兰州一个小巷子里,找到了苟延残喘的父母,没有等我做思想动员工作,就收拾行李卷,跟着我回到了老家——从此,再也没有迈出家乡的泥土一步。其实,那些天,父亲早早到兰州雁塔蔬菜批发市场批菜时,自行车被客车挤到水沟里,歇了好多天才缓好。母亲每天擀了手擀面勉强换几个菜钱,正处于朝不保夕境地——而我的请他们回家,给了一个绝好的理由和借口。

  二弟夫妇双双死于非命后,我的父母没有被愁苦击垮,而是擦干眼泪,担起了养育3个年幼孙子的责任——他们搬到了兄弟家,到了年老体弱,理应安享晚年了,却不得不操心起侄子侄女的衣食住行和婚姻大事。

  我父母的爱情或许平淡无奇,或许不能感天动地,但最平淡的也是最深刻的,最朴素的也是最绚丽的,最简单的也是最永恒的——因为世界上最打动人心的爱情,最持久散发生命魅力的,往往是那些朴实无华、相依相伴的烟火人生!

  普天之下几乎所有父母的心思,都寄托在儿女身上。没有那一个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儿女,没有那一个父母不把所有的精力投放在儿女身上。自己吃的再赖再差,也要想方设法满足儿女的口腹;自己穿的再破再烂,也要力所能及尽可能让儿女穿的体面光堂——即或自己不吃不喝,穿的穷困潦倒,也要让儿女吃饱喝好穿暖和。

  儿女是父母的脸。我越来越体会且明白此话说的恰如其分。我所做的一切,虽自感还远远不够,但好要面子的父母却以为我替他们争了气。而我的儿女学习、生活迈出的每一点进步,也使我们夫妻生活的更有信心。窃以为:父母能安康、和顺、愉悦地多活一天,做儿女的就会幸福、自在、快乐多一天;父母能吃得动、喝的好、穿的暖,体体面面、笑言笑语多活一年,做儿女的就倍感安逸、美好、快活多一年。有父母做后盾与靠山,即或有再大的风险也能涉过,即或有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我不知道那个刚强、那个蛮横、那个说一不二的父亲,从何时不见了踪影——父亲曾经是家里的主心骨、顶梁柱,具有绝对的权威与崇高的威望。他说的每一句话就是“圣旨”,全家人必须无条件服从,并要想方设法完成。那块地该种麦子还是土豆,啥时节种,怎么种。那个时候打坝浇水,那个时候需要除草,全凭他说了算。割麦了,他不说什么,只要听见他操心磨镰刀就明白该做什么。打场了,他早早收拾好木锨、木叉、扫帚、樘板,一家人就知道该干啥了。过年要买些什么,割几斤猪肉,买几条鱼,海带、腐竹、青菜买多少,母亲也全听他的。

  父母的爱是一本书,写满了岁月的沧桑、人生的风雨。以前,我给他钱,无论多少,父亲从来不大推辞,认为是天经地义之事。而他从兰州搞了几年多买卖回来后,也许是亲眼看到城市生活的不容易,也许是目睹了城里人啥都需要钱,再给他钱,就推推搡搡,除非买成东西才接受。还没有到中秋节,母亲早早蒸好了胡麻、玉米月饼,提前捎带来,唯恐八月十五别人家送的月饼多了,容易变质——也是想让他们的孙女,我的姑娘赶上大学前,品尝到月饼的芳香。这就是我农民的父母,将爱默默藏在心底,体现在日常生活的一句问候话、一个平常而平常的举动中。

  在父亲节里,让我重新感知并懂得了父亲一辈子的不易;在母亲节里,让我重新读懂母爱最无私最圣洁最高尚:父爱是我调皮时严厉如刀的目光,母爱是犯错时欲打还休时高高扬起轻轻落下的手掌;父爱是我高考不利恨铁不成钢时的无耐忧伤,母爱是渴盼儿女望子成龙光宗耀祖时朴质的祝愿;父爱是孩童时寒冬里和伙伴们玩的不亦乐乎不知归家,父亲雪夜里寻儿急切的声声呼唤,母爱是夜半我高烧不退母亲拉着架子车冒着泥泞道路,送我到医院治病时疲惫的身影;父爱是高中上学时父亲掏钱买了8两排骨看我狼吞虎咽时尽情的满足,母爱是我挑灯夜战、埋头苦读时,母亲默默关注鼓励我的殷切眼神;父爱是我远走高飞,上兰州读大学时父亲恋恋不舍欲说还休的手势,母爱是我上班后教书育人时母亲千叮咛万嘱咐的谆谆教诲;父爱是我和兄弟俩人同时成亲时父亲衷心的祝福,母爱是我立业后写作上著书立说后母亲欣慰的笑容……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最不讲报酬、最不计代价的。小时候,父母时时刻刻疼爱着儿女;长大后,父母事事处处担忧着儿女。我们快乐时,父母比我们更喜形于色;我们忧愁时,父母远比我们心惊胆颤。我们无论走到千里万里,永远走不出父母深深的牵挂。

  我们一天天长大成人,父母却一日日垂暮老去。有首诗歌这样写道:“孩子,你忘记了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才学会的第一首儿歌吗?是否记得每天我绞尽脑汁去回答不知道你从哪里冒出来那么多的‘为什么’吗?所以,当我重复又重复说着老掉牙的故事,哼着我孩提时代的儿歌时,请原谅我,让我继续沉醉在这些回想中吧。希望你,也能抽出时间陪陪我,话话家常。如今,我的脚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就像你当初常常要我背你走。所以,请你紧紧拉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走,就像当年的你一样,我带你一步一步慢慢走路……”诗歌以父母的口吻,道出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行将就木的酸楚和无奈。作为儿女,我们理所应当崇拜我们的父母,因为他们是我们世上最亲近、最可靠的人。

  父母在,家就在。我每次回老家看望父母,母亲总像亲戚一样做做好的饭,还时不时给我夹菜、舀饭。我不好意思的说:妈,你别这样,我是你儿子……而母亲说:现在,我们老了,留在人世的时间不多了,你们抽时间来看望我们,就是我们最大的福分。有次我专门住了一晚上,父母唠唠叨叨了半个晚上,直到深夜2点多才入睡,好像有说不完的话、倾诉不够的事儿……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上最无私的爱,最可贵的爱,最伟大的爱!父母是儿女的天。父母是儿女的地。父母是儿女出人头地、安身立命的最有力的加油站,是儿女逢凶化吉、跋山涉水最可靠的避风港。一句话:父母是儿女的生命之源、生存之本、生活之盼!

  有一种爱,说不出口,但喜乐相随,哀怨平分,甘苦相伴,永伴人生!

  大爱无言。真情无涯。孝敬父母,善待老人,这个世界才会和谐美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段薄词读你
父亲母亲是儿女的春
感谢您---父亲
一首感人肺腑的歌,祝福父母身体健康,幸福安康
父爱深深深几许?
父亲,才是“薄情”的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