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神医妙手舞春风 ? ——大医精诚黄竹斋





神医妙手舞春风


——大医精诚黄竹斋






黄竹斋(1886—1960)陕西西安人。名谦,又名维翰,字吉人,号诚中子,晚号终南山人。他自学成才,学识渊博,堪为当代杰出的中医学家、教育家。他临床针药并施,治疗中风偏瘫、风湿性关节炎、痈疽毒疮等沉疴恶疾疗效突出,享誉中外。在学术上尊古不泥,勇于探索,主张中西医融通合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主持创立西安中医针灸科并任主任,历任卫生部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与学术委员会委员、中苏友好协会理事、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中医学术委员会兼针灸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黄竹斋系国家一级专家,在仲景学说、文献医史研究等方面均有创新,是当代伤寒论研究学派的代表之一;在创制铜人实体划经点穴、针灸学等方面也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堪称一代国医大师。



忧天下急存亡丹心赤胆



黄竹斋祖籍陕西临潼,他的父亲黄永才凭借铁匠手艺和制造兵器、火药的技术,从临潼县八里黄村举家迁居省城。黄永才曾随左宗棠军赴新疆叶尔羌。新疆战事消弭返回西安,迎娶了赵氏女儿缔结连理,1886年7月生下了小竹斋。可是当时家里日无进项,生计艰难,黄永才不得不痛别爱妻幼子,出外谋生。赵氏带着幼小的儿子,在凄风苦雨中艰难跋涉。每逢夜深人静,母亲在如豆的油灯下飞针走线,给人家纳鞋底做针线活抚养儿子。小竹斋很懂事,五六岁即在西安南院门、广济街一带拾马粪、捡煤渣。母子相依为命,时靠讨饭以慰辘辘饥肠。


受尽了千辛万苦的煎熬,黄竹斋也长成一个聪明灵秀的美少年。14岁这年春天,父亲终于远游归来。看着虎虎生气的儿子,喜上眉梢,心底升腾起新的希冀:要过好日子,还得重操旧业!于是,铁匠铺子重新开张。竹斋拉风箱、抡大锤,给父亲打下手。但光有好手艺也难免受人欺侮,他暗下决心,不能一辈子睁眼瞎当亡国奴!年届8岁的小伙子开始识文断字。他有时给人抄方,用心看人家扎针,闲暇时去邻家读书、借书。后来又拜长安名儒王敬如为师,问学于“关学”大师张果斋、牛兆濂等,冶炼之暇苦读经史,涉猎百家,尊崇仲景学说,矢志钻研中医。黄竹斋天资聪颖,过目成诵,几年功夫已通经史、数、理、天文等科。研读《伤寒论》《金匮要略》,博览中西医籍。他留心到:针灸治病摊本儿最小,几根银针扎下去,病人就能康复如初,特神奇!于是下苦功夫攻克针灸学,写出了《针灸经穴图考》,以竹纸印刷,足见志趣不凡。


1907年,21岁的黄竹斋写出了《三阳三阴提纲》,对仲景学说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相继著有《周易会通》《道德经会通》《太极图说臆解》《皇极经世图说》等。致力于国学研究,曾与当时的国学大师章太炎,关学大师张果斋、赵宝珊等论学,受到奖掖器重。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黄竹斋投身革命洪流,两度从戎,在陕西督军公署一等参谋官、南北两路团练大使王敬如麾下任军医官、军械官,襄办军需。在临潼县马额镇设立炮厂,招募小炉匠造武器。


1924年,黄竹斋任陕西红十字会附属女子职业学校校长兼适道中学教员,余暇研究整理中医古籍。相继出版了十几本著作,其中《医圣张仲景传》是仅有的医圣传记,一时洛阳纸贵,再版达六次之多,首载于1925年《伤寒杂病论集注》一版卷首。黄竹斋不顾战乱艰险,赴南阳、宁波、长沙等地访求仲景佚著。1933年诣南阳拜谒医圣祠、墓,实际考察拓碑拍照,遍查河南、南阳有关地方志,撰成《谒南阳医圣张仲景祠墓记》充实其传。黄竹斋说:“仲景仁术教则,功被万世,尚论者推为医中之圣。然考据《后汉书》《三国志》等正史,均未为仲景立传,甚以为憾!乃据诸子百家、杂记、历代名医评选撰之。”此传早年以黄谦署名,单行本印行。后来日本人冈西为人收入《宋以前医籍考》。1948年,黄竹斋率弟子米伯让往谒医圣祠,所撰《祝告医圣文》刻石立于祠内,其中有他对中医事业处于低潮时发出的豪言壮语:“中华古医学,世界将风行!”


但令人失望的是,辛亥革命后社会改良无长足进展,政府无视民瘼,在错误政策的导向下,中医药业日益凋敝。对此,他忧心如焚,大声疾呼:“中医教育关系到中医是否后继有人,兴衰成败,是祖国医学生死存亡之关键。兴中医教育则中医兴,废中医教育则中医亡!”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卫生部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会议公然通过了余云岫《废除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激起海内外中医药界极大愤慨。是年3月17日,陕西中医界公推黄竹斋为代表,慨然前往南京请愿。作为西北地区的唯一代表,他出席了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医药界临时代表大会”,联合中国医药界及海外侨胞,据理力争,用组织请愿团、报刊发文、街头演讲等多种方式强烈要求将中医教育纳入国家教育系统。全国中医药界抗议的滚滚声浪,迫使当局承认了中医存在的合法性,制定出《中医条例》,成立了中央国医馆,黄竹斋被选为中央国医馆常务理事兼编审委员,参加了统一病名审查等工作,并被聘为卫生部中医委员会委员。



效仲景锐革新教书育人



黄竹斋毕生潜心仲景之学,仅伤寒论著即有十几种:《伤寒论集注》《金匮要略集注》《伤寒杂病论新释》《伤寒杂病论会通》《伤寒类证录》《伤寒杂病论类编》等,素为医界所重。鉴于传世仲景之书错简讹脱,又为历代注家仁智各见,“甚或割裂章句,颠倒节目,纷纭淆乱,罔可适从”,史书所载仲景遗书散失不少,他遂发宏愿,搜罗整理贡献医林。


黄竹斋认为:仲景所说三阳三阴,当不同于《素问·热论》之说。“仲景本论三阳三阴之定义,是将人身部位、体质分为六纲,而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术语识之。三阳标识其部位,三阴标识其质体。立此六经以名篇,而辨其病症治法焉”。以现代生理学理论解释三阴三阳,阐发仲景六经辨证,倡言三阳三阴钤百病之说。以六气解六经之属性,用开、阖、枢释六经之功用;以八纲来揭示六经的性质。他认为,掌握了三阳三阴这个界说,整个伤寒论便可迎刃而解了。


为了校注《伤寒杂病论》,黄竹斋还于1933年春去南京遍寻书肆,幸尔觅得《浙江流通图书目录》,载《张仲景疗妇人方》两卷、《五藏营卫论》一卷,存于宁波天一阁,立即前往搜珍。适逢天一阁正在修葺而未果。其后,他辗转从宁波名医周歧隐处获悉:桂林罗哲初藏有《伤寒杂病论》抄本。抗战前夜,他深恐国宝遭遇不测,1935年再次往访桂林罗哲初,终于如愿。罗哲初30岁始随左修之专习医理,左修之又名左盛德,是仲景46世玄孙张绍祖的弟子。1888年,《伤寒杂病论》传于左盛德之徒罗哲初手中,秘藏40余载。罗与宁波名医周歧隐交好,遂将其师所授之白云阁藏本第12稿《伤寒杂病论》16卷第一册出示于黄。黄如获至宝,当即重抄一遍,返沪登载于《光华医学杂志》公之于世;又不辞劳瘁,整理校释,裨补宋本之阙疑,恢复秘籍之原貌,并将全部抄缮副本带回陕西。






至今,仲景之遗传国内仅三种:涪本载文以孙思邈《千金翼方》所收《唐本伤寒论》及宋本《金匮要略》为主,湘古本与白云阁本《伤寒》部分基本相同,只是缺少个别章节和没有《金匮》杂病内容,尤以黄竹斋所刻之白云阁本内容较完整。


1934年1 月,黄竹斋在《审查统一病名草案意见书》和《审查病理学意见书》中,反对一味依傍西医病名,应以中医病名为主,反映中医特点。经过漫漫的自学之路,他深知中医这门实用科学,直观教学的重要性。主张改革传统的中医教学方法,强调中医教育一定要突出中医理论体系,建议学校设置必需的教学模型、标本、图书馆及药圃,以供师生研习之用。这些,大大推动了中医教育现代化进程。


1935年黄竹斋被聘为陕西省国学讲习馆副馆长、孔子教习会副会长,研求国学。1937年夏,他应针灸学家承淡庵之邀,去无锡中国针灸专科学校讲学,受到师生热烈欢迎。七七事变后,黄竹斋全力赞襄抗战,向国民政府上书,极力倡导开设中医伤科医院、举办中医伤科训练班。1938至1939年,他为筹办西安救济医院和陕西特效中药制药厂四处奔走,大力倡言生产国药,避免进口西药之白银外流;以备军事之需,以免战士疗伤如受肉刑之惨恸。


1940年,黄竹斋拟在西安筹建中医专科学校,在中央国医馆陕西分馆筹备成立董事会,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均告落空。此后,他一段时间内致力于在民间医学大家行医济世。1945年,他又撰成了《周易汇通》《老子道德经会通》《白云阁藏本难经会通》,修订《孙真人传》等著述。



舞神针调百草屡起沉疴



从1924年开始,黄竹斋悉心收集整理中国针灸学古今著作,撰成《针灸经穴图考》八卷。取《内经》《难经》《甲乙经》为主,参考唐宋以降诸家有关针灸论述,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撷精删芜,正论补缺,以十二经为纲,以三百六十五穴为目,附有奇穴拾遗、经穴图谱,将古代人体平面图,独创以人体实际生理部位点穴划经,在每穴之后,列其主治证候及医案,冠以针灸要法,从而为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了可贵资料。


1933年,黄竹斋在南京于活人体表点穴划经,摄影制成铜版印行。所制图穴以人体真实点穴为准,使后学者更直观明了,医者针刺穴位更精准,医界誉为“古老针灸疗法的一次革命”。书中引证之博、考据之精、折衷之当,为国内外针灸学家所推崇。在此基础上,又搜集历代各家针灸学之不同版本,订正校勘,取其精华,结合临床心得,撰著《针灸治疗会通》八卷,并重订宋代王唯一《铜人俞穴图经》。先后编著针灸图穴著述达七部,风行国内外,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医界均来函求购。


针药并用,是黄竹斋临床施医之一大特色。针灸辅之以中药,治疗疑难杂症和顽疾、中风偏瘫为其一绝,拯救了许多危重病人。1957年4月20日,民主德国驻中国大使东布罗斯金,突然昏迷失语,右半身瘫痪,万分危急中,抬至北京西苑医院急诊室。黄先生见其脉象浮紧,诊断为类中风瘖痱。即针刺风府、风池、肩颙、曲池、风市、足三里等穴;内服通窍安神的苏合香丸,每次服一丸,每日二次;古今录验续命汤四剂,日服一剂,分两次服。第二天即神志清醒,言语清晰。

共针四次,服续命汤八剂,牛黄清心丸十丸。八天后,这位82岁高龄的脑血管意外病人康复如初。东布罗斯金大使感激万分,著文载于民主德国报刊,掀起了中国医学崇拜热,同时,北京晚报以《喜讯传到远方去》为题,报导了这一奇迹。又如:陈某,患中风偏瘫,二便失禁,黄先生以炒盐末填脐,上覆姜片,艾灸神厥14回,大小便即恢复正常。针刺肩髃、曲池、合谷、环跳、风市、阳陵泉,给服古今录验续命汤。20天后康复,行走如常。


1959年5月4日,北京西苑医院的统计材料《针灸中药治疗中风偏瘫150例总结报告》显示,黄竹斋治疗中风偏瘫,有效率达91.3%,在世界医学界,创下了不起的奇迹!


风湿性关节炎,是又一种久治难愈的顽疾。1956年3月至1957年11月,黄竹斋临床针灸加中药外敷,治疗风湿性关节炎468例,疗效卓著。 用马齿苋和白芥子膏治疗顽症,是黄老的又一绝活。1959年9月30日,光明日报以《枯木逢春》为题报导:一位患搭背恶疮的病人,疮深见骨,痛苦不堪,辗转求医,治了一年多毫无效果。黄竹斋徒步去郊外采来新鲜的马齿苋,捣泥外敷,一星期即脓血除尽,长出新肉,疮口渐合!事后,他就这一病例谈临床体会时说:单味马齿苋对化脓性疾病的价值,具有消炎杀菌、散血消肿、去腐生肌作用,而且对全身来说,亦有如青霉素、抗生素类的功效,适应症广泛,无过敏反应和毒副作用。


医界同仁苏礼曾盛赞黄竹斋验方:白芥子膏治疗鹤膝风,白芥子膏治疗顽固性哮喘,生乌头碱膏治疗历节周痹病、生南星外敷治疗面瘫、苦参外洗治疗鹅掌风、马齿苋治疗恶性发背等。医家素有“外不治廯,内不治喘”之说,言其疾极顽,令医者束手。而竹斋先生依据古代文献结合临床,创出了诸多良方,攻克顽难杂病颇多,真医林翘楚也!



纳百川慎笃行大音希声



祖国医学源远流长,典籍浩如烟海。既矢志于中医的承袭与创新,便亟需广猎图书资料。而黄竹斋出身寒微,白手起家,他起早贪黑,搜遍西安书市,广求杏林名家。他还不辞劳苦,在战乱频仍的艰难时日,远赴京、津、沪、汉等地访求,大有收获,有的还是孤本。他每得一本新书,均如获至宝,连夜披览,与同类书籍比照研析。终达医理贯通医术与日俱进之境,更使他医名不胫而走,民间及军、政各界口碑日隆。1940—1948年,黄竹斋卖掉了西安市南院门的房产,在长安城外双竹村的黄土原上买了一块坡地,筑起三层窑洞名曰“乐素园”,致力于奔走民间,施医舍药。斯时,他夜晚孤灯长明,韬光养晦,潜心著述;凿洞刻石,且自撰自书楹联“广开户牖放山川入吾眼界,博览群书问医林有谁拾遗;横额:且乐吾素”,书以明志。


1929年,陕西大旱,路有饥殍,黄竹斋创立养老所、孤儿所,亲任所长。求诊者络绎不绝。乡邻求医,他妙手回春,扎完了针便手一挥:“走吧”,且常常以药物相赠,分文不取。有的病人被抬着来,先生扎针后,当即精神抖擞地走回去了!远道而来的病人,看完病天晚了便留在他家吃住。老百姓说:“黄先生真正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看病不要钱,吃饭也不要钱……”


在花木扶疏的乐素园庭院里,黄竹斋宽厚善良富于爱心,施医舍药怜惜穷人,由此也得来一位小他30岁、芳名成素英的红颜知己。


那一年,成素英逃荒途中亲人失散,乞讨来到黄家。18岁的大姑娘瘦弱不堪,类风湿也折磨得她气息奄奄。这种病非常棘手,她住下来治病,成了黄家的一口人。黄先生给她扎针调药,悉心诊治,使她脸上渐渐有了红晕,终于脱离病榻站立起来。先生赠予盘缠,说:“你现在身体好了,也到了出阁的年纪,回老家找个可靠人家,好好过日子吧。”成素英满脸飞红,扑嗵一声双膝跪地,呯、呯、呯磕了三个响头,满含热泪地诉说道:“恩人啊,您费尽千辛万苦让我活过来了,可我举目无亲,投奔谁啊?今后我给您研墨扫地端茶倒水,伺候您一辈子也心甘情愿……”为了报答救命之恩,素英以身相许。从此,与先生朝夕相伴直到最后岁月……

新中国的阳光,驱散了黄竹斋心底的阴霾,年逾花甲的老先生豪情激荡,青春焕发,全身心投入祖国中医药学事业的复兴。他虽然身兼多种社会职务,但他日夜思虑着的仍是:要发展中医,还需国家政令……他一捋花白胡子,奋笔疾书,洋洋万言,上书中央,慷慨陈述祖国医学的千古功德,倡言中医教育。


在中国医学史上,黄竹斋可谓以中西会通论六经者第一人。 黄竹斋不仅是医学理论大家,还是一位教育家、卓越的临床实践家。他曾说:“只要有益于国医发展之科学及对病人有疗效者,均可学之。”他对经方、时方、土方、单方、验方,针灸、导引、内服、外治,广采博纳。他主张破除门户之见,大胆汲取西医之长,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即使对铃医、农民、樵夫、兽医、猎户、僧人、道士、卖艺者,凡有一技之长者,莫不虚心请教。在接诊患者时,无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伤科、骨科他均能医治,真可谓全科大医。


1955年,黄竹斋奉调赴京,任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针灸科主任兼学术委员会委员。因其声名,他的诊室每天都是患者盈门,繁重的诊务令年已古稀的他十分劳累。就是下班回家或逢休息日,仍有病人循踪觅迹找到家里求诊,他也是来者不拒,几乎没有多少休息的时间。慕名前来求诊的病人很多,他从来不收额外钱财,有的病人带来糕点以表谢意,他都拿到病房分给病号吃了。那时,黄老身边只有老伴和小孙女,而黄老甚至忘记了自家的小孙女也会眼馋,夫人有时忍不住便“仗义执言”:“哎,你给咱们孩子留点啊?”


虽然工作繁忙,劳累不堪,黄竹斋却甘之如饴,尤其是他就中医药事业复兴的《制定十五年远景计划意见书》被国家卫生部采纳,更让他格外兴奋。基于先生高超的医德、医术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党和人民给了他众多荣誉。他出席了全国文教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荣获卫生部金质奖章,还是当时唯一国家授衔的北京市“特级中医师”,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在庆祝国庆十周年的酒会上,周恩来总理在向他敬酒时称赞说:“黄老先生,您是我们祖国的骄傲!”

长期超负荷工作使黄竹斋积劳成疾,1960年初,一向悬壶济世的他终致病倒。尽管在他去世前一个多月,不停地咳嗽、咯血,仍坚持每天上班、查房,总想着病号在等着呢。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光,还拼命写出了《神经精神病学》4卷,为五一国际劳动节献礼。其时,他常常左手捂着剧痛的胸部,坚持写完了一生最后一本著作。领导和同志们都劝他赶紧看病,好好休息,可他并不介意自己也是年迈体衰的病人,每当咳嗽得难以忍受时,就给自己扎针、开方、熬药,不愿多花国家的钱。他说:“我们国家还很穷,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


黄竹斋毕生高举着生命的圣火,照亮医林,拯救无数患者。他谁都想到了,照顾到了,就是忘了自己!一生倡导中西医团结协作,自己却深受病痛煎熬,在西苑医院领导的一再敦促下,他才住进了协和医院。谁知,第二天,他即撒手人寰!黄竹斋一生救人无数,却因忙于工作延误了自己疾病的治疗;艰苦奋斗一生,没有给国家和家人添一点麻烦,多花一分钱……


服务生命之美!——罗氏针灸



  • 崇尚道德,悬壶济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间中医“竹梯”(42)治病总则(三中)
​一剂知,两剂已,医圣诚不我欺也!
爱上南阳丨@仲景老乡们,医圣祠里这些“知识点”您知道吗?
《医圣》张仲景登上热搜,如何让中医药文化逆势突围?
小易如是说 | 第五集 医圣仲景
医圣张仲景一千八百年前的叮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