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艾灸:上可以清脑醒神,下可以治理肠道疾病

【灸师兄说:】痢疾,本病为常见的急性肠道疾患之一,多因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积滞于肠中所致。以大便次数增多而量少、腹痛、里急后重、下黏液及脓血样大便为特征。现在,师兄就来说道说道关于艾灸治疗痢疾的手法。

【技术一】

【艾灸穴位】

神阙、关元、足三里(双)。

神阙穴

【操作规程】

艾炷隔姜灸:①先将鲜姜片切成直径约2.5cm,厚约0.3cm薄姜片,并用针在薄姜片上扎数十个针孔;②患者取仰卧位,双膝关节稍屈曲,在膝下垫一枕头,使患者处于放松、舒适体位,暴露腹部和双膝以下部位,将准备好的姜片置于神、关元、足三里穴,并在姜片上放置底面直径1cm的圆锥开形艾炷(重约为1.5g),连灸3壮,至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灸治1次,重证可每日灸治2次。

【主治】

腹痛拘急,痢下赤白黏胨,白多赤少,或纯为白胨,里急后重,口淡乏味,脘腹胀满,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

【技术二】

【艾灸穴位】

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双)。

气海穴

【操作规程】

艾炷隔蒜灸:①先将洗净的独头大蒜切成薄蒜片,并用针在蒜片上扎数十个针孔;②患者取仰卧位,嘱患者处于放松身位,暴露腹部和双膝以下部位,将准备好的蒜片置于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穴,并在蒜片上放置底面直径约1cm,高约2cm的圆锥形艾炷,将艾炷点燃,熏灼10~15分钟,以局部潮红为佳,熏灸过程中若病人出现烧灼痛明显,可停止施灸。每日灸治1次,重证可每日灸治2次。

【主治】

久痢缠绵不已,痢下赤白清稀或白色黏胨,无腥臭,甚则滑脱不禁,腹部隐痛,喜按喜温,肛门坠胀,神疲乏力,形寒畏冷,四肢不温,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的,脉沉细而弱。

【技术三】

【艾灸穴位】

神阙、合谷(双)、足三里(双)、中脘、天枢(双)、关元。

合谷穴

【操作规程】

①艾条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每次灸10~15分钟,以穴位表面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每日灸1次。

②艾炷隔蒜灸:先将洗净的独头大蒜切成薄蒜片,并用针在蒜片上扎数十个针孔;患者取仰卧位,嘱其放松身位,暴露腹部和双膝以下部位,将准备的蒜片置于上述穴位,并在蒜片上放置底而直径约1cm,高约2cm的圆锥形艾灶,将艾灶点燃,熏灼10~15分钟,以局部潮红为佳,熏灸过程中若病人出现烧灼痛明、可停止施灸。每日灸治1次,重证可每日灸治2次。

【主治】

腹痛拘急,痢下赤白黏胨,白多赤少,或纯为白胨,里急后重,脘胀腹满,恶寒发热,头身闲重,舌苔白腻,脉濡缓。

【技术四】

【艾灸穴位】

天枢、气海、上巨虚(双)。

天枢穴

【操作规程】

①艾条温和灸:每穴灸20~30分钟,每日灸1~2次。

②艾条回旋灸:每穴灸20~30分钟,每日灸1~2次。

③艾炷隔蒜灸:每次选用1~3个穴位,每穴灸5~7壮,多用于腹部腧穴。

④艾炷隔姜灸:每次选用1~3个穴位,每穴灸5~7壮。

⑤温针灸:每日1次,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施灸15~20分钟,或2~4壮。此法据临床治疗急性细菌性样痢疾和阿米巴痢疾,均有显效,能迅速控制症状。

⑥艾炷隔盐灸:选用神阙穴,每次灸5~7壮,每日1次。

【主治】

腹痛,痢下赤白,白多赤少,伴有里急后重.恶寒发热,头身困重,舌苔白腻,脉濡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艾灸肚脐 驱寒健脾
艾灸的常用方法(9)
中医外治之古法艾灸
让灸疗效果加倍的几种方法——隔葱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灸
小儿保健之艾灸疗法
中风后遗症 虚者灸之 中医养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