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经中的植物(三)


《诗经》中有着许多或清明或朦胧的植物,这些植物以其特有的灵性与诗性交织在一起,带领着读者徐徐步入三千年前那一片诗意中,步入中华文明的血脉里。




1.桃花


桃花:即桃树盛开的花朵,种类繁多,色彩艳丽。中国最早关于桃花的诗歌即是《诗经·周南·桃夭》,也是最早将桃花比作女人的诗歌。


后世更是将桃花与爱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最负盛名的要数唐朝时期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后来人们便将男女相爱谓之走桃花运。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桃花自古便是文人笔下的爱物,清代的袁枚《题桃树》:

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

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

《红楼梦》中林黛玉更是作桃花诗,开诗社名为“桃花社”:

桃花帘外春意暖, 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 人与桃花隔不远

……

胭脂鲜艳何相类, 花之颜色人之媚。

若将人面比桃花, 面自桃红花自美。


桃花,以其独特的娇艳与风姿,在历史的长河与文人的笔墨中盛开千年,从未凋落




2.葫芦


《匏有苦叶》,匏,是我国古代对葫芦的称呼,它还被称为“瓠”、“壶”、“甘瓠”。葫芦的最广泛用途是用作容器,人们将葫芦从中间开成两半,作为盛水之用的水瓢。


在古代夫妻结婚入洞房需饮“合卺酒”,同我们如今的交杯酒大致相同。这个习俗始于周朝,在婚礼中,将一个葫芦剖成两个瓢,以线连柄,夫妻各执一瓢,将酒饮尽,即是合卺酒。寓意夫妻二人从此合二为一,永不分离,同甘共苦。而之所以在如此重要的仪式上选择由葫芦作为容器,是因为它是我国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它为爬蔓植物,结子繁盛,有着“子孙万代”的寓意。而它的名字又叫“葫芦”,与“福”“禄”谐音,因此还是富贵的象征。而用红线将五个葫芦连在一起则被称为“五福临门”,象征着最圆满的吉祥如意。


在我国的很多少数民族中也流传着关于葫芦的传说,无一不象征着福寿安康,葫芦,作为一种吉祥物和生活用品,它的人文价值早已远远超过了自然价值,这样一个原本普通的植物果实,因其拥有着一切美好寓意而一直广泛地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崇拜。





3.萱草


《卫风·伯兮》中有“焉得谖草?言树之背”一句,谖即是忘记的意思,而谖草便是忘忧草,又名萱草、黄花菜,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花蕾可以食用,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并且是一味有着止血消炎功效的中药材。萱草为忘忧草的最早依据,便应是出自《诗经·伯兮》了。《本草纲目》中称之为“疗愁”,亦是忘忧之意。唐朝韦应物作《萱草》中便写道它本是用作忘忧,如今见到却忧愁重生:


何人树萱草,对此郡斋幽。

本是忘忧物,今夕重生忧。

丛疏露始滴,芳余蝶尚留。

还思杜陵圃,离披风雨秋。


萱草也是中国的母亲之花,孟郊有《游子诗》: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


据说在古代游子远行前,便会在院中遍栽萱草,借以使得慈母可以忘记思子之忧。而董必武同志也曾寄给夫人何连芝四句:“贻我含笑花,报以忘忧草,莫忧儿女事,常笑偕吾老”,借此劝慰她不要再因家事多忧。


在唐玄宗时期,兴庆宫栽种了很多萱草,原来萱草不但可以忘忧,民间还传说如果怀孕的妇女佩戴就会生男孩。可见萱草在中国花草的历史上有着丰富的传说,是一种颇受人们喜爱的植物。



4.荩草


《小雅·采绿》中“终朝采绿,不盈一匊”“绿”,荩草,又名王刍,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在山坡草地或阴湿处,一种全国普遍可以见到的植物。在古时,用它的汁加入铜盐可调出绿色,而枝叶经过加水煮沸与灰汁、铝盐混合等可以调成黄色的染料,用于给丝、毛织物染色。它同样也是一位药材。唐朝乔知之的《杂曲歌辞·定情篇》中有:


“叙言情未尽,采菉已盈筐。

共君结新婚,岁寒心未卜。

相与游春园,各随情所逐。

君念菖蒲花,妾感苦寒竹。

菖花多艳姿,寒竹有贞叶。

此时妾比君,君心不如妾。

簪玉步河堤,妖韶援绿蕺。

……

家本巫山阳,归去路何长。

叙言情未尽,采菉已盈筐。

桑榆日映物,草色盈高冈。

下有碧流水,上有丹桂香。


诗中与心爱之人共结连理的新嫁娘,与夫君互诉深情,还未及叙尽情长,早已采满整筐的王刍。可见情人在一起时,总会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而相思之时,则会觉得度日如年。



5.梅子


梅子,又称青梅,性味甘平、酸度高,具有酸中带甜的香味。梅果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有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可防止心血管等疾病的产生,因此,被誉为保健食品。宋朝的赵藩曾作《邻居送梅子朱樱》来描写食用梅子时的情景:


山居蔬果少,口腹每劳人。

梅子欣初食,樱桃并及新。

供盐贫亦办,荐酪远无因。

便可呼杯勺,数朝阴雨频。


其实梅子又是古代重要的调味品,明朝的郭登更是一个喜爱食用梅之人,从他所作的《梅子》便可看出:


馋心才说齿生津,风味虽严恐未醇。

莫倚调羹全待汝,世间还有皱眉人。


而《书经·说命篇》也有记载,殷高宗任命傅说做宰相时,曾鼓励他说:“若作和羹,尔惟盐梅。”意思是希望你要像做菜离不了的盐和梅一样,成为国家最为需要的人才。


而梅又与“媒”谐音,故而在《摽有梅》中以“梅”来起兴,期望能有人做媒,成全好事。宋代的益州路转运使,加龙图阁学士赵抃,在路过成都时,曾偶遇一位头戴杏花的烟花女子,觉得颇有韵味,随口赞道:“髻上杏花真有幸。”那女子听见,便一笑对曰:“枝头梅子岂无媒。”此对对仗工整贴切,“杏”与“幸”,“梅”与“媒”,意寓含蓄,风趣俏皮。(编辑:魏聪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经》:名副其实的花草集,堪称古代的植物百科
诗经里的植物(19)谖草
乐活 | 萱草生堂阶 本是忘忧物
母亲节:那朵最美的母亲花
《诗经》里出现的植物排行榜
“萱草”,又名“忘忧草”。萱草类植物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