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34条中医精彩笔记!③


81、    古人认为,世间万物无不法于阴阳,一天中的时辰也分为阴时与阳时。其中,子、丑、寅、卯、辰、巳为六阳时;午、未、申、酉、戌、亥为六阴时。

82、    我们人体的温度也有个标准,温度高了,温度低了,阴阳都要失调,这就是病。中医治病的道理非常简单,是以偏救偏,用寒来治热,用热来治寒,以其达到阴阳平衡,温度正常了,病也就好了。因为从中医的角度来说,除掉外力所致的外伤,人只有三种病:一种是阴阳力引起的冷热病;一种是五行,也就是五脏六腑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一种是精神问题引发的疾病。

83、    中医的精神——就是人的“太阳”——为首要地位,阴阳是第二位,五行是第三位。

84、    比如大家经常爱说自己上火了,牙龈出血,口腔溃疡等等,是真的上火吗?还是经络不通?或者寒极生热?这个时侯,糊涂大夫一上来就用寒凉的药物清热、消炎就是最大的错误。实际上我们又回到了阴阳的问题上来了,人体里面之所以有正常的温度、舒服的状态,是因为有阴阳力在相互制约,相互克制。这个阴阳力既是生长力,同时也是约束力,它将万物的生长、发展、变化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今天说的“温度”,就是易经中的阴阳量化。所以只有知道了阴阳,才能医治人的冷病和热病。中医治病救人,首先治阴阳,救生生命力。生命力正常了,人就正常无疾病了,健康就恢复了。这才是中医养生和治病的根本大法。

85、    肝生心——就是木生火,肝藏血用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心之阳气用以温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脾运化水谷之精气可以益肺;肺生肾——就是金生水,肺气清肃则津气下行以滋肾;肾生肝——就是水生木,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等等。

86、    肺(金)的清肃下降,可抑制肝(木)阳的上亢——金克木;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泻脾(土)的壅滞——木克土;脾(土)的运化,可以防止肾(水)水的泛滥——土克水;肾(水)阴的上济,可以制约心(火)阳亢烈——水克火;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的清肃太过——火克金。

87、    “心”可就不同了,它是神之宅,就是一个皇宫啊,古时候的紫禁城,现在的中南海,是核心的位置,不能受邪。我们的身体呢,好比一辆汽车,功能齐备,但如果没有一个经过驾校考核的驾驶员,再好的车还是不能跑。心“主”的这个神明就是驾驶员。再看好好的一个人,得了“抑郁症”,他会轻轻地从楼上跳下去,他的神明飘渺了,离所了,这个人实际上已经是恍然不知人事了。

88、    肝,在五行中为木。为将军之官,是武将之首,兵马大元帅。但是,历来就是将军不好管,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有时候连皇帝的圣旨都不听。本来肺属金,能克肝木,但是肝气有时候反胜肺,武官不服文官管,导致金木相冲,将相不和,总想找个机会挑衅一下。木气本就好胜,好顶撞,二者的关系很难处理好。将相不和,则国家有难。将相和睦,一张一弛,则进能攻、退能守,外邪不能侵。在国家是这样,在我们人的身体里面也是这样。

89、    肝呢,虽然有谋略,勇猛善战,但是最后离不开军师的指导。在我们的身体里面,何谓军师呢?就是胆。胆在军队中相当于参谋长,是孙膑、孔明之类的人物。胆为中正之官,中立不倚,无过不及,一切从实际出发,相当于军师之职。比如刘备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成就了鼎立中的一足。

90、    肾是“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作呢,就是作为的意思,肾又主智,智慧能生各种伎巧,很多艺术美妙之事都与肾有关,比如像生育这样的大伎巧。强呢,就是刚强、坚强的意思,在人体中自然是骨了,俗话说,这个人是个硬骨头。一个作,一个强,道出了“肾”这个长官的主要功能。

91、    肾主藏,藏的是什么?是阳气。夜晚为藏,你偏偏夜晚不睡觉,还能藏什么呢。冬天主藏,你冬天不保暖,在健身房里拼命出汗,也是在伤阳。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易经的先天指先天八卦,后天指后天八卦。先天八卦说阴阳,后天八卦说大地。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肾为阴阳生命力之根,脾为物质之根

92、    胃痛,吃点儿调理肝的药,它舒服了,就不折磨胃了,胃就好了。这就是五行的道理。用现代的科学说,肝必需的血,85%是从门脉进入的胃肠的血。肝一闭,胃血进入不了肝内,滞留于胃,便导致了胃痛。

93、    什么是天人合一?我们简单说一个“火”,火在自然界里面我们看到的是什么状态?是红色的,热烈的,温暖的,那么放在身体的五行里面,说这个人是热病,你就要找到与火象有关的表现。中医认为脾是五行之土,本来呢,肝木定是克制脾土的,所以一旦肝的功能强了,脾功能肯定弱,临床上这个人一定是肝脾不和;后面呢,又跟着土生金,金是肺,脾一弱,就牵连到肺了,肺又是主气节的,它一被牵连,气就不足,所以总感觉自己气短的人,必然是脾土受制过度。

94、    如果是肺功能太强,金就克了木——肺功能强了,肝的功能必然受制,肝必然就会出问题,因为肝气难舒,那么中焦和肝就会出现胀气的感觉,这样的病怎么办?很好解决,只要肾水足,这个症状自然就解了。为什么?水生木啊,水和木是母子关系,肾水一足,肝木自己就强大起来了,金就克不到它了。

95、    医认为健肾就可以补益肝,补肝也能壮肾,肝肾病又叫母子病。但是肝的功能太强大了也不行,肝木会反过来克制肺金。肺克肝和肝克肺的病在临床上表现得很明显,如果是肝功能亢进,肺功能就低下了,肺就有肺虚的表现,喘气、有痰等。如果是肺功能亢进,肝功能就低下,现在的肺癌就是这种情况,他有肺热的表象,咳嗽、没痰,治疗最终还是要平衡它们的关系。

96、    比如说胃痛,为什么会痛呢?就是因为肝木跟脾土之间的关系失去了平衡,肝火盛了或者胃火盛了。中医说的火呢,就是指他的功能提高了。胃消化好了肝不吸收,就堵死这个胃,胃堵、胀气的原因大多是肝的不通畅。在治疗上呢,就要给他疏肝理气。这之后呢,胃热的把热降下来,胃寒的温胃,就行了,不痛了。

97、    多数疾病的根源是营养和水分

98、    所有的流感病、热病,都是与大气候有关或者由气候引起的,因为气候改变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发烧是因为大量的血液滞留在脑部,引起脑膜炎。

99、    所有的流感病都是首先高烧,高烧后才产生病毒,高烧一退病毒就没了,所以每一个流感的病人,不是被传染了病毒后产生高烧的。没有高烧的人查不到病毒,高烧退了以后也查不到病毒,就证明这个病毒是自身产生的。

100、    感冒以后呢,“体表”是闭合的,所以中医治疗早期的感冒不是针对病毒,而是解表,甚至不吃药都行,多喝热水、姜水。这些老方法都是为了让毛孔打开,多出一些汗,把这扇“体表之门”打开,因为表闭影响了血液循环。

101、    实际上中医称之为感风,或者感水,是表证,不是里证。总体来说,中医的感冒病就是感受风寒的意思,简单地理解就是当冷风或冷水激到皮肤表面的时候,体表应急反应,迅速处于闭合状态,这个时候就影响了身体内部机能的运转,影响了身体内部机能与外界的沟通。因为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呼吸器官,表闭以后,里面五脏六腑的温度自然就高,导致物质的发展、变化、速度加快,自然就出问题了。最主要是毛孔和毛细血管关闭了,使大量的血没法从动脉里面转进静脉,进不了静脉,它就没办法很好地循环回心脏,生成新的动脉血。

102、    如果这个人很强壮,阳性体质的,感冒就发烧、发热,并且有困倦的感觉。这就是风热感冒,比如高温中暑一类的。热性体质的发热病,说明血液里面水分少,这个类型呢,主要的药是盐水,预防和治疗都不能少了盐,这个时候就可以使用输液的办法,能解决一定的问题,最起码把水分补上了。但用清热的中药好得更快,比如板蓝根、金银花等都是清热的药,这种风热性感冒不可以用藿香正气丸。中药中还有一个“十滴水”是治疗风寒型肠胃感冒的,这个要区别地使用。相对来讲,热病恶化不快,风寒的恶化最快,风寒的如果吃错药马上就会死亡,风寒病如果打吊针,就会恶化,甚至没办法救治。阴性体质的人,如果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大病就长寿,阳性的人相对就寿命短。原因很简单,他身体里的热量过多,就不是什么好事。所以从感冒的症状也能判断你属于哪种体质。从阳性体质转到阴性体质不容易,平时要多吃点清淡的东西,过些寡淡的生活才能长寿。

103、    鼻炎主要的发病原因是胃湿,一遇到风寒就出现这个症状。所以藿香正气丸呢,能预防鼻炎也能治疗鼻炎。

104、    胃湿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脾湿,一种是肾湿。肾部排水不利,不爱出汗,也是这个问题,能够正常出汗就不会有鼻炎了。有个女孩,平时特别爱生闷气,喜欢吃凉的,总是感觉小腹胀凉,月经不调,夏天开窗睡觉就感风了,然后就出现了鼻炎的症状,鼻子一个通一个不通,非常难受。为什么喜欢吃凉的人,越吃越爱吃?因为寒凉的东西吃进去后降低了胃的温度,机体就会自然地产生热来抵抗这个凉的东西,就是越感觉热,越想吃凉的东西,所以越吃凉的东西就越热,越怕风,归根结底还是湿化热。像刚才说的这个女孩,在鼻炎的早期很好解决,用生姜10克,一点点盐,煮水送服藿香正气丸,在平时发病的时候,吃一次就行了。

105、    现在人为什么多痛风呢?那应该感谢现代科学。第一个,怕出汗,开空调,这就在为痛风做准备工作;第二个,喜欢吃高营养的食物;再一个喜欢现代高科技的食品,经过深加工的食品。这些食品里面都是营养,最好的营养。但是它们已经失去了自然的作用,它们就跟西药一样,经过化学或者其他高科技的加工,有很大的副作用。内部机能就不喜欢,没办法接受。这些营养在血液里面流来流去,排不出来,留在体内就产生伤害。

106、    动脉和静脉就像是这个国家的铁路、公路。动脉呢,负责把营养物质输送到各个城市、县城,比如肝、肾等器官。那毛细血管呢,就相当于这些城市的接收和分配机关,它有很多条通道,可以把运输来的物资层层分配下去,再将各个器官产生的废物和垃圾收集上来,交给静脉。静脉就把这些废物运回到肺脏。肺脏就是相当于血液废物的处理场,血液就在这里进行气体交换,把二氧化碳排出去,再把氧气重新吸进来,这个血就净化了,再回到心脏,重新变成有用的血液。

107、    痛风呢,问题就出在这个毛细血管上面。上级运来的营养要通过它给下级,下级运上来的废物呢,也要通过它反运到肺脏里边去。但是毛细血管就那么细,它能承担的只有那么多,如果上级一下子运来那么多的营养,它就晕了,没有能力尽快的分配下去,这些营养就沉积在毛细血管当中,时间长了,就不是营养了,成了废物,堵在那里。中医讲不通则痛,当这些高营养的物质从动脉经过毛细血管流向静脉的时候,过不了这一关,转换不过来,导致不通,引起痛,不通则痛,非常简单的道理。这是第一种痛风,营养型的。营养型的痛风呢,像火烧一样的,疼得很厉害。

108、    第二种痛风呢,是血液里的水分多了,引起痛风。这种痛风是麻痹痛,两种不同的痛就由两种不同原因引起来的。医治这种病很容易的,就按照《黄帝内经》上面说的:“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人在夏天如果不能够出汗,秋天就会得风病,很简单。那个湿气就排不出去,秋天凉风一起,毛孔全部都闭上,闭门留客,把这个湿气就憋在身体里面。痛风患者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保持在该出汗时出汗,通过出汗就把这些东西蒸发出去。

109、    所有的病都是三种问题引起的,一个是阴阳力失衡,一个是五行失和,一个是血液循环失调。最多见、最恶的是血液循环这个问题。血液循环失调在中医里面的说法就是血热妄行,也是常见的病。比如说一般的中风,就是大脑里面的血液从静脉到动脉中间的毛细血管不通,收缩造成的,同时兼有血液的成分不够,或者内机能循环的力度不够。

110、    脑中风是风病,风湿病是风病,这个荨麻疹还是风病。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首。《黄帝内经》说:风生百病,百病始于风。不是风生水起,而是“风生病起”。从最简单的说,人的毛孔每天一张一合要达到规定次数。正常人的毛孔一开一合是很正常的,进出是很方便的,它就是你的门,是多余的水分、多余的热量向外排泄的门户。你把门关上了,它们就出不来了。风一吹毛孔就关,水湿也就出不来了。

111、    在空调里待得时间长了会出现什么症状?首先就会出现血液循环速度人为地减慢,血管收缩,就会引起风湿病、痛风、哮喘、肠胃病。最严重的是损害肝脏,不出汗首先就损害肝脏,现在得肝病的人越来越多,空调就是第一个凶手。血液循环减慢了,直接的后果就是肝脏里面多余的营养、水分、废物排不出去,所以长期使用空调的人喝酒吃辣是一个比较好的饮食方法。有人说喝酒吃辣,毛孔张开了,这个冷气不就进来了吗?我说是能出去就进不来,里面的能出去,外面的就进不来;里面的出不去,外面的就进来,就是说里面的顶不住,外面的就进来。所以加强脏腑里面的机能作用,加强血液循环,把废水、废物排出去是关键

112、    为什么会末梢循环缺血?一方面由于体内血容量减少,另一方面就是内机能动力不足。其实说白了,人的这些病都能从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上找到原因,没有什么复杂的。人的病很简单,平时多一点思考,多用点心,生活里面到处都有医病的学问,就算你不懂医,几个月琢磨下来,基本也能把病都弄明白了。

113、    有些人脸色不是很漂亮,这是因为血液不会大量向外循环,是在保证内机能的需要。这样的人往往因为血液循环到上面不足,会出现头晕的情况,只要起来活动一下就会恢复。而有的人血液向外循环的多,内部的少,所以颜面好看,但却不是最好的体质。而血液循环的速度不单单反应在性格方面,还关系到头脑,血液循环快,向外的,这样的人机智,应变能力强,反应快,性格急,火气大。女人都有一个共性,血液向外循环的多,所以好看,这是生理性的。

114、    说到血液循环这要说到出汗的问题,现在很多人不关心自己是否出汗,从而忽略了是自己的血液循环,血液循环不好,血液里面的营养、水分、废物多了,血液浓度就高,血循环速度就慢,生命力就降低,就没有抵抗力。

115、    正常的舌苔呢,应该是粉红色的,有一层薄薄的白苔,均匀地分布在舌上,这就是正常的。但是很少见,因为五脏六腑里面略有风吹草动,舌苔就有变化了。如果舌苔偏白,是偏寒之相。如果整个舌苔都是白的,但是有薄薄的一层似有似无的苔,这种体质是最好的。一般情况下,红红的没有苔和厚腻苔自己都能看出来。舌苔越厚,五脏六腑机能运作失常的程度越高,舌苔厚,直接就说明内机能的废水、废物多了。如果整个舌苔都很厚,说明整个体内都充满着多余的水分、营养、热量,这种舌苔主要是表现体表发散不好,下面排泄不好,这种情况夏天少见,春天、冬天很容易出现带有这样舌苔的人。还有一种舌苔红红的,就是火相,特别是舌尖红。不是没水,是机能运作失常严重,这种表现是胃或肝因为湿气重而火盛。这个时候怎么调整呢?很容易,平时多吃点苦瓜、青菜,最好吃白萝卜。因为这种肝、胃火盛,从生理上来说,是细胞里面的水分少,少的原因不是因为体内没有水,是因为血液循环不好,需要的没办法到位。这水在哪里?就是因为肠胃的功能过于旺盛,掠夺津液,水一喝下来马上吸收,肝脏马上排出去,没有停留。这种一部分是糖尿病患者,一部分是高血压患者。像这种人就要多吃点苦瓜和青菜,去一下火,尤其要针对大肠的热度,这时候要多吃青菜就行,少吃肉。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肠胃功能旺盛?就是饮食不对,饮食偏颇,有利于肠的东西吃的不够。你给它的东西不够,它也亢进,就像老板不发工资一样,没有恰好到位就要造反。可是,肠喜欢什么东西?猪肠、牛肠等肠类,一定是吃什么补什么!要多吃点肠类,用它来煮汤喝。我治疗肝病的时候,就要用猪肝煮药,这个药就是治疗肝病的药引子。再说舌苔厚,主要是肝脏里面的湿气太重,有湿发不出去,主要是体表发不出去。就是出汗少,运动少的人容易这样,所以这种人就要喝一点酒才好。喝酒时加点生姜,但是这也要把握个度,过了也不好。早上起来用生姜、薄荷、葱煮粥食。

116、    舌苔胖大,有齿痕是肝的问题。第一说明肝功能不协调;二呢,肝脏里面营养、水分、热量超标,这两个是肯定的。有人认为是脾虚的问题,可是过分的健脾问题就出来了,健脾十天、八天一定很舒服,可是这个舒服就是为肝病做准备的。为什么?脾属土,肝属木,健脾过度就会克肝,肝就更不得舒缓,肝气难舒,所以这种情况下健脾是暂时把问题压下去了。还有一种地图舌,这个很危险,这种表示血液循环严重失调,它是整体失调,不是某一方面,这是最危险,随时有死亡的可能。

117、    将吴茱萸打成粉末后,加蛋清调一下,用医用胶布贴在脚心的涌泉穴处,有很好的去火效果。

118、    容易上火的人大多是体内B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不足,所以你在饮食上还要多吃蔬菜水果,不要偏食,为身体补充足够的营养。如果已经上火了,那就不要再去吃煎炒油炸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氧化食品,以免加重身体的负担。

119、    猪蹄1只,红枣5枚,黄芪20克,当归一整只(就是含当归头、当归身、当归尾的全当归),再加点儿通草,不要多,3~5克。然后,将这些食材放在锅里慢慢煲汤,趁热喝下,把猪蹄吃了,就能很好地改善乳汁分泌的情况。

120、    鹿茸1份,紫河车3~5份,加田七2份,再加1/2份紫石英,琥珀1份。然后,你把这些药材一起碾成粉末,装在0号胶囊(药店有卖)里服用。每次睡前吃1~2颗,用温酒送服。

121、    你先用手去按压脚的内踝尖下凹陷处,这儿有个照海穴。在照海穴与脚底连线2/3处,再向后半寸有一个点,这就是降血压点。在这个位置施以重压之后,你会感到一种刺痛。只要你坚持按住它1分钟左右,血压自然会平稳下降,非常的安全,而且有效。

122、    绝大部分患有糖尿病、高血脂、痛风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中焦夹脊关下半段会出现一个冰凉的点。如果说这个点靠下方,说明他本人,包括他父母都有糖尿病的倾向,或者其本身就存在着糖尿病;如果这个点偏上方,也就是说在第八、第九胸椎(夹脊穴)的附近出现冰冷和压痛点,这通常是高血脂和痛风的表现。

123、    藿香10克,十大功劳叶10克,白芷1克,你用这三味药就够了,加上生姜一到两片,红枣2~3个泡水喝。这对去除头部油脂的效果非常好。现在好多人都熬夜,脾胃不好,这就造成现代人普遍的中阳不振,湿热流连,头皮屑很多。只要你经常服用这个小药茶,头屑就能轻松跟你“说”再见了。

124、    你看脸上出现很多黑头的人,一般鼻梁两侧是青灰色的,而且眼袋很大,这说明他下焦虚寒,有痛经、妇科炎症等。两颊出现暗斑的人,很多情况下也是经常失眠,身体疼痛,工作压力很大,在夹脊关肝区出现肝血不调,夹杂血瘀。颧骨两侧出现色斑的人,那么在尾闾关会出现冰凉、塌陷,常见于女性月经不调。

125、    干性皮肤的人要想改善肤质,除了要注意及时补水之外,还要经常性地由内来滋养气血。我要推荐一个很好的美容配方——百合莲子羹。百合、莲子各10~20克,再加上红枣5~6个、枸杞5~10克、白木耳(银耳)25克,放冰糖少许熬成汤。经常饮用这个汤,就能起到美白、滋养皮肤的作用。油性皮肤的人也可以用上面介绍的这个方法来补养。但是,如果你的皮肤特别油,那就要在百合莲子羹里再加5克干荷叶,因为荷叶可以清热利湿,控制皮肤油脂分泌,口感好,效果也不错。

126、    生活中,很多血压高的朋友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不去好好地疏通血管,而是刻意地用药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降血压,百害而无一利。这往往会使身体各个脏腑的供血不足,出现各种各样的伤害。他最终变成这样就是因为血压过低造成的。由于长期的脑部供血不足,大脑就萎缩了,加速了衰老的进程。

127、    药浴基础配方如下:

桑叶30克,桑枝50克,桑寄生50克,松枝50克(如果没有松枝的话,可到中药店买松节替代),桂枝20克,徐长卿100克。

这个药方含六种常见中草药,故名“六味甘露汤”。方中所用的药材,都是我多年研究得来的,它们具有引药入经的成分,作用非常平和。桑叶可开上焦之肺气;桑枝本身可以舒筋活血;桑寄生强筋壮骨,补益肝肾;松节能强精补肾;桂枝温通气血;徐长卿行气活血,可祛湿、止痛。别看这些药很多,其实特别便宜,每包成本不到一块钱。

上面这六种药,你可以在药店先把它打碎,制作成基础药浴粉。每次用半包(100克左右),加水2000毫升,稍微一煮开就行了。然后,你再把药水倒进泡浴用的木桶里,加入适量的热水到桶的3/4处。等水温调到40℃~50℃后,再拿来泡浴。泡的时候,你还要准备些热水,感觉水温不烫了,就加些热水进去,保持药液的温度。

128、    长期口服附子理中丸,至少三个月。附子理中丸是温补脾脏之阳的,糖尿病人按照这样吃,效果非常好。

129、    人体对于营养的吸收,一定要在一种很平稳的状态下才能进行。也就是说,糖、脂肪、蛋白质这三大营养素以及各种微量元素,只有它们之间的比例平衡了,才能被整体成比例地吸收。否则,多余的部分就要被排除体外,因为这些多余的东西你就算吸收进去了,也利用不了。你要是刻意地去控制饮食,特别是通过偏食来降血糖、降血脂,或者说这样那样的东西都不吃,本来对身体就是一种重大的伤害。而且,这种伤害天天都在发生,甚至说比吃药更可怕。因为吃药只是吃一阵子,吃饭却是一辈子的事情,你要是一辈子吃错了,那就会带来一辈子的痛苦。

130、    看到她的舌头红,她自己说眼睛干,口干,我判断这也是津液不足,我告诉她了一个小方子:生地九克、制首乌九克、麦冬六克、炒酸枣仁六克(捣),熬水喝,一日的量。

这位妇女的舌苔,就是厚腻的一层,满布于整个舌体,而且舌苔上面还都是唾液。这种舌象,就是体内水湿重的表现。于是,我开了五苓散加味,三副药以后,这位妇女开始喝水量减少,后来又加服了几副,就基本恢复了正常。

茯苓祛湿,白术补脾,桂枝温阳化气。猪苓和泽泻都是泻膀胱经和肾经的水湿的 ,在《伤寒论》里面,这个方子治疗的症状包括:小便不利、消渴、微热、渴欲饮水水入则吐等。

131、    我们现代人水湿很重,因为不大运动了,因为晒太阳少了,因为有空调了,因为喝冷饮的机会多了,总之,估计水湿一定比古人重,反正一定比五六十年代的人都要重,那个时候的人是以营养不良,气血不足为特色,现在的人是以痰湿重、肝气不舒为特色。

胖大舌,舌体很大,同时边上有齿痕,这是水湿重,气虚的表现,同时,舌头上都是唾液,透明的,满是唾液,这,就是水湿重的舌像。

     我们要从两个方面下手,一边把水湿给去掉,他老人家选用的药物就是茯苓,同时要振奋阳气,他老人家选用的是桂枝。

水湿去掉了以后,空闲出来的阵地,谁来占领呢?当然要派我们自己的部队来镇守了,于是,白术被张仲景老人家给用上了。

同时,配合大家行动的,就是一味药,炙甘草,有镇守中焦的作用。

这个方子,一共就是四味药: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就是叫苓桂术甘汤,是中医里面的一个了不起的方子,古时用药,简单而又直接,阵法分明,令人惊叹。

132、    在我们的体内,阳气就像是太阳,湿气就像是雾气。

133、    当太阳光充足的时候,也会把雾气给散去,比如到了中午的时候,一般雾气就散了,到了傍晚的时候又出来。

有的人,先伤了阳气,阳气不足,就像太阳下山了一样,会引起湿气泛滥的;同样,如果湿气重了,就如同大雾天一样,也是遮蔽住阳光的,所以阳气也不足了。脾属土,也就像大自然中的大地一样,如果湿气泛滥,那么脾阳也会被困住,这和发了洪水的大地一样,土到处都会是湿的,没有办法耕种。

134、    

还有就是肾了,这也像大自然一样,我们土地的下面,有地下水,再往下,还有一个火,我们都知道了,如果这个火喷发出来就是火山爆发了,这个火是要藏在地下的,因此,肾也是和大自然对应的,它在土的下面,属水,但是,在水中,还有火,因此中医说,肾是两水夹一火,两边是水,中间是一点火,这个火叫命门之火,水和火在一起,达到平衡,这是古代哲学追求的最佳状态,就是阴阳平衡,这叫水火既济。这样,肾中火不至于过热,水也不至于过寒。

如果体内水湿重了,那么,肾阳也会受影响,肾阳被抑制住以后,则肾中阴阳失去了平衡,阴气就重了。

如果体内水湿重了,那么,肾阳也会受影响,肾阳被抑制住以后,则肾中阴阳失去了平衡,阴气就重了。

同样,我们可以反过来想:如果我们心阳不足了,那么,我们体内的水湿也会慢慢地重起来,这是相互的,脾阳不足了,体内的水湿也会重,肾阳不足了,也会出现水湿泛滥的情况。

这就是我们体内的水湿和阳气的关系,明白了这个,大家也就懂了很多养生的道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脏之间的关系
人体的生命活动与五脏调节
田原:以“五行”破解五脏六腑之疾病
陈潮祖教授全方位讲解真武汤应用心法
为什么通过舌头能看五脏健康?知道原理你也可以当自己的医生
万变不离其宗,陈潮祖用活了真武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