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希恕冯世纶讲伤寒---(2)

胡希恕注:成无己曰:“恶寒者,啬啬然憎寒也,虽不当风,而自然寒矣。恶风者,见风至则恶矣,得以居密室之内,帏帐之中,则坦然自舒也。”大意是说,上述的太阳病,若同时更见发热、汗出、恶风、脉不紧而缓者,则名之为中风证。

太阳病,就是指上条提到的“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时又有发热、汗出,这种汗出不是大汗出,为潮乎乎地出汗,汗并不太多,没有臭味。不但恶寒而且恶风,恶风甚于恶寒。缓脉与紧脉相对,比如香烟,裹得很紧,按之界线分明,感觉很清楚,要是将烟丝倒出一点,按之不再饱满硬实,就像缓脉,脉缓即是因为出汗后,水分丧失了一部分;而下条所讲的伤寒,因为一点儿汗也不出,所以脉紧。太阳病中,“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这类证候叫做中风。“中”就是用箭射中的意思,“中者中于内也”,言其邪深也,这个邪就是病邪,表邪所在的位置比伤寒要深,古人有句话叫“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由于外表出汗,皮肤疏松,所以病邪可以乘虚而入,向内侵入,到达肌肉这一层,后面要讲“桂枝本为解肌”,就不叫发表了。中风证,病邪不在表皮这一层,而在肌肉这一层,“中”字的应用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关于“风邪”的说法现在就不恰当了。恶风是当然的,身上发热又有汗,一遇风是肯定要恶风的,以洗澡为例,洗过热水澡,汗出后,必然怕风,非披衣不可。恶风,古人说它是“风邪”,是拿一种现象当作本质,这是不对的,但是中风和伤寒的命名在辨证施治上有着重要意义。[插图]冯世纶解读:经方中风、伤寒的概念是症状反应所属,不是病因所属,章太炎明确指出:“伤寒、中风、温病诸名,以恶寒、恶风、恶热命之,此论其证,非论其因,是仲景所守也。”这里的中风判定,不是根据所受邪的不同,而是根据人体患病后所出现的症状。而成无己及后世的张志聪等用外邪的性质为病机推理附会,认为:“风,阳也。寒,阴也。风则伤卫,发热、汗出、恶风者,卫中风……”这种解释远离了经方理论。

读本条要联系上一条和下一条来理解。上一条提纲有脉浮,本条中风为太阳病,脉亦自然见浮,故本条的脉缓,当理解为脉浮缓;同理,伤寒的脉阴阳俱紧,实质是脉浮紧。本条中风有汗出、恶风、脉缓,脉缓是因汗出后津液虚,脉充盈较差,可知第3条的脉阴阳俱紧者是无汗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舍利子详解《伤寒论》之二
奖品来喽:《经方医学:六经八纲读懂伤寒论》互动同修启动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1----24条)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 2太阳病 发热 汗出 恶风 脉缓者 名为中风
《伤寒论》第2条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太阳病之中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