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痓病相关病种(上)

第二节 痓病相关病种

我们在上一节课讲了痓病的概念,痓病的分类,痓病与西医学所见病名的对应关系。又讲了痓病的分类,痓病分为刚痓和柔痓两种。这节课开始详细讲解痓病的分类,讲完痓病的分类还要讲痓病的注惠事项和禁忌。

下面我们进入条文:“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痓,葛根汤主之。”太阳病三个字冠在前面,证明“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三个主症就应该有。患者出现无汗,小便反少,气上冲胸,这是什么意思?人体有三大代谢途径,一是全身皮肤毛孔,一是小便,还有一个是大便;三个代谢途径,各占三分之一。在夏天天气炎热或者室外活动多的时候,我们喝一些水,汗水就会很多,尿就会少;如果到了天气寒冷或阴雨天的时候,身体不出汗了或者出汗量变少了,结果小便就变得多了;一遇阴雨天、寒冷的天气,小便就会多,为什么?因为从汗孔代谢的水液少了,相应小便就会多。还有的人天生就不爱出汗,但是小便量会多,这类人一般出生在北方,尤其冬季出生,汗孔先天禀赋就比较密实,所以就不容易出汗。如果在北方,恰逢夏季出生的,这种人汗孔就比较疏松,就容易出汗。表面上无汗,相应的小便应该多,这个时候小便反而少,那么水液就聚集在体内,气机壅塞不通,气就往上冲,就会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嘴唇闭得紧,牙咬得紧,这时候说话都费劲了,他就要发刚痓,葛根汤主之。《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用词没有什么含含糊糊的,顶多是“宜桂枝汤”,而大部分都是“主之”,可见仲景辨证底气十足,对认证和处方都是有底气、有信心的。

这时候的脉是什么样子的?首先应该是紧,如果恰恰感受到风寒,刚外感的时候会出现浮紧的脉。现在患者找到大夫的时候,往往脉都会变得沉紧,尤其小孩子,一些易得急惊风的小孩子受了风寒之后,怕冷、身上打哆嗦,脉跳得还比较快,却反而是沉的。这时候就要小心,他要得急惊风。难道说葛根汤就只有在欲作刚痓那一瞬间才能应用吗?通过我多年临床应用和观察,不是这样。感受了风寒,如果出现脉沉紧,那无疑可用;如果小孩子得了急惊风,有急惊风的病史,也可以选用这张方子。还有一种情况,已经抽了才找到你,你通过扎针,比如水沟、合谷、内关,开窍醒神了,醒过来之后要开点汤药,开什么?如果患者是无汗的,就要开葛根汤,也就是说欲作刚痓,要得痓病的时候和痘病已经发生了,我们都要开葛根汤,不是在欲作刚痓那一瞬间才开它,那么这个窗口期就太难掌握了,我们也无法应用。

还有一种情况,有的人一出汗就晕倒,或者一激动就晕倒。我曾经见过这样一个小女孩,原来我在一个菜市场院里,这个小女孩家是做馒头的,在暑假期间帮家里干活,干着干着突然就晕倒了。这种情况反复出现,找了很多医生,治的效果也不好,不能控制。当时正好她躺在地下,我在门诊里坐着,她的父亲急急忙忙地来找我。我一看她牙关紧闭,手攥得噔噔的,我迅速给扎了两针,一会儿她苏醒过来,我就给开了葛根汤。小女孩吃了五副,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发作。假设这种情况出现,她要是有汗的,应该怎么开?不恶寒又有汗,那么就是柔痓,柔瘗有柔痓的治法,如果脉是沉的,就是栝楼桂枝汤;如果脉偏浮,那么就应该是桂枝加葛根汤,我们以后再讲。

葛根汤对应的痓病都有哪些?可见于细菌性脑膜炎,脑中风急性期的闭证,癫痫也有这种类型的。但治疗癫痫前提是患者得有两种表现,一是脖子硬,二是没有汗、恶寒,才能用葛根汤,否则就不行。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伤寒论》中葛根汤的描述:“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太阳病不用说了,有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几大主症。“项背强几几”,强这个字现在读qiáng的比较多,“颈项强直”的“强”其实是读jiàng。“几”字是通假字,通“紧”,也有的人说紧字没有那个勾,念shǔ。几,短尾鸟也,就像小鸟还没长全羽毛,放着脖子往前走.描写的是一种形态。这种说法似乎也对,但是我和南阳的朋友交流过,南阳的朋友说他们受了风寒,就说脖子紧了吧唧的。仲景是南阳人,这个字还是应该和紧更贴切。我问南阳当地的朋友硬紧是什么感觉,他们说脖子一硬,就是紧了吧唧不舒服的感觉,这和颈椎受风寒的感觉相似。如果大家在电脑前久坐办公,或者是坐地铁让风吹了脖子,会有这种体会。这里说的“项背强几几”还包括脖子。临床上很多嗓子疼的患者,患了急性咽喉炎的,都有用葛根汤的机会。嗓子疼,有的人说应该开银翘散、甘桔玄麦汤,温病家开方会这么开,如果是伤寒家,就开葛根汤,这是治嗓子一个很好用的方子。

  还有一张治疗失音的方子,就是射干麻黄汤。每年到了春、秋这两个季节,嗓子最容易疼。秋季北方刚供暖,空气干燥,特别容易嗓子疼。如果我们嫌煎煮汤药太麻烦,有没有简单的方法治疗咽喉痛?是有的,我们就用桔梗甘草汤。也许有的人说了,桔梗甘草汤还太麻烦,那么怎么办呢?我们就用桔梗3克、甘草6克,拿个保温杯泡点水喝下去,5分钟左右就开始起效,嗓子的干疼、火辣辣的疼就会消失。一般来说一次的治疗量,喝完水就能好。如果你晚上想唱歌,正好嗓子干,不舒服,就可以备用一点药,泡水喝上,很管事,比熬还要快。

如果得了风寒感冒,出现怕冷、发热、无扦,脉是浮紧的,再加上脖子发硬,这就是痓病了,可以选用葛根汤。假设患者是小儿,尤其小儿常见这种情况,感受风寒了,你问他脖子硬不硬,他也不会说,但是你摸摸脉,一般来说是浮紧,略微浮,主要看小孩来看病的时机、中了风寒时间的长短,小孩有发热有怕冷,一看脸色是伤寒,但是家长告诉你的主诉是小儿腹泻了,以拉稀溏便为主诉,那么照常用葛根汤。我们看看原文,“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看到了吗,原文上有所表述。也有感受了风寒的患者,没有下利,有恶心,《伤寒论》里说到的呕是指干呃、是恶心,不是呕吐。如果是感冒初期,就可以用葛根加半夏汤。《伤寒论》里面,治疗呕有两味药,一个是半夏,一个是生姜。

下面我们详细地看一下葛根汤的组成:葛根汤方: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方子中葛根的量是最大的,葛根生津液、起阴气,它作用的方向是从涌泉一直沿着项背上来,到达百会。大家都知道涌泉像一个井一样,里面的泉水在往外涌,葛根就像个提水机,能把下面的水提上来,让筋脉受到津液的濡养,脖子就不硬了。临床上葛根有两种,一种是粉葛根,一种是柴葛;经过我多年的对比,发现还是粉葛的疗效更好一些,后来我们就不再用柴葛而用粉葛。

第二味药是麻黄,麻黄三两,汉代的一两相当于现在的15.625g。汉代的度量衡在历史博物馆里是有的,而好多药的剂量已经专门换算出来了,但是这么大的剂量我们如何应用,是照搬原方吗?那样好多人就会受不了。另外麻黄要去节,怎么去?拿剪刀把麻黄那个节,一节一节地剪下去吗?我们都知道,麻黄是一种草,它的直径有2-3mm粗,每节长3cm,左右各有一个节。如果麻黄去节是用剪子一点一点把节剪掉,耗时耗力,在汉代即便人们很清闲,去剪麻黄节也很困难。也有的人说了,麻黄带节应用就会使人心慌,去掉节心慌就会减弱。我们临床也做过实验,但是有个难度,就是每个人对麻黄的敏感性不一样,即便同一个地区的人,承受能力也不一样。有的人就很能承受,用上20-30g都没有问题;有的人6g就会出现心慌。常规来讲,北方寒冷地区、高纬度地区的人,麻黄的耐受量会大一些,我们一般会开1015g,最多的时候我用到过30g;北京地区,一般还是用6-8g为好;长江以南,一般主张是6g;还要看特殊病种和体质,如果体质比较强壮,麻黄剂量可以适当增大。

那么麻黄去节,究竟怎么去节,麻黄导致心慌的原因是什么?麻黄的中间是空的,如果是好一点的麻黄,把它橛(掰)开,中间有黄色的心,切了一堆麻黄,地下最后会剩一片黄色的粉末状的物质。那么我在想,我们小的时候用高粱秸、芦苇编过席子,每一个高粱秸、芦苇也一样有一个节,这个节很硬。在编席子之前,我父亲就告诉我要去节,是把高粱秸拍扁,砸扁之后那个节就扁下去了,而不是把节剪掉。通过这个我们得到启发,麻黄去节也是把麻黄用一种滚子压一压,把它拍扁,压扁了之后麻黄中间的“黄心”就都落在地上了,再一筛,只用麻黄的外壳,这时候麻黄发汗、散风寒的作用还存在。但是如果再加量,心慌的几率就变小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葛根汤与桂枝加葛根汤的区别
千年古方葛根汤,治疗颈椎病、肩周炎有奇效
可缓解风寒病证葛根汤
华医世界《讲透经方》笔记之何庆勇教授不传之秘/葛根汤与疑难杂病的治疗(一)
畏寒怕风、脖子僵硬不舒服,这个千古名方有奇效!
这个方子治疗落枕,十分钟起效,一天痊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