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半夏麻黄丸

【方剂组成】半夏、麻黄等分。

【用法】二味末之,炼蜜为丸,小豆大,饮服三丸,日三服。

【方解】半夏降水饮,麻黄散水气,合之治胃中有水气、心下悸或有浮肿者。炼蜜为丸服量甚轻,亦久病缓治之法也。

仲景原文解析】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第13条:心下悸者,半夏麻黄丸主之。

解析:心下悸,由于水饮停滞引起,应或见浮肿、表实无汗等症,这种心下悸可用半夏麻黄丸治疗。

【临证思考】心下悸以茯苓、桂枝适应证较多见,但临床如见表实证明显又心下停饮而心下悸者,可选用本方证。

【辨证要点】表实见心下悸者。

运用半夏麻黄丸,须掌握以下二点:

(1)辨清证候,分别治之,是取效的关键。

因为心悸病因众多,治当有别。以气虚水饮内停为例,首须辨明病位所在,次要分清气虚的轻重以及饮邪之多寡,才可选方遣药进行治疗。

对此仲景《伤寒杂病论》言之甚详,启示也多。如:水气在膈间,猝呕吐,心下痞,眩悸者,用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若下焦水逆而见脐下有悸,吐涎沫而颠眩,则用五苓散。若发汗太过伤心阳,心下悸,其人叉手自冒心,欲得按者,用桂枝甘草汤。心阳虚水气上逆,脐下悸,欲作奔豚,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水停致厥而见心悸者,用茯苓甘草汤。若脾肾阳虚,水饮上泛,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则用真武汤。

仲景用药规律温通心阳多用桂枝,利水蠲饮多用茯苓,但是《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脉证治》篇治水气所致心悸却不用桂枝、茯苓,而用半夏、麻黄。究其原因,正如《金匮要略浅注补正》指出:“《伤寒论》心下悸,用桂枝以宣心阳,用茯苓以利水邪,此用半夏、麻黄,非故歧而二之也。盖水气凌心则心下悸,用桂枝者,助心中之火以敌水也;用麻黄者,通太阳之气以泄水也。彼用茯苓,是从脾利水以渗入膀胱;此用半夏,是从胃降水以抑其冲气,冲降则水随而降,方意各别,学者正宜钩考,以尽治法之变。”可见半夏麻黄丸主治心悸的病因是脾不健运,寒饮内停心下,水气上凌于心所致,同时并存有上闭肺气,中停胃中的喘息短气,头晕目眩,呕吐,心下痞等症。半夏、麻黄,一宣一降,前者和胃降逆,以蠲寒饮,后者宣通肺气,以散水邪,俾阳气通,饮邪除则心悸可愈。

(2)注意方药用量、炮制、制剂、服法。

仲景立法组方极为严谨,一般情况应尽量按原方药味及药量比例使用。本方的炮制及服法是“半夏、麻黄等分。上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饮服三丸,日三服”。这是因为水饮内积,难于骤除,必须抚剿兼施,以使缓缓而去。若操之过急,未有不伤正气者。《金匮要略心典》注云:“此治饮气抑其阳气者之法。半夏蠲饮气,麻黄发阳气,妙在作丸与服,缓以图之,则麻黄之辛温,不能发越津气,而但升引阳气,即半夏之苦辛,亦不特蠲除饮气,而并和养中气,非仲景神明善变者,其孰能与于此哉!”    

潜阳收纳别虚实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匮要略心典 卷中
仲景论悸考辩
苓桂术甘汤&肾气丸,大&小青龙汤,如何区分?《金匮》食疗思想、脏躁怎么理解?
国医大师何任:用《金匮》“半夏麻黄丸”治心悸,须掌握以下二点
尚论篇---太阳章
茯苓-《本经疏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