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发伤寒论|第十五讲(59.60.61.82)

“读仲景书,当求其所以立法之意,则知其书是为万世法,而后人莫能加,莫能外矣,苟不得其所以立法之意,则疑信相杂,未免通此而碍彼。”

王履:


第十五讲

讲述:白发渔樵


编辑:达生   
标蓝:原文   
标红:药证   
标绿:知识点


康平本在80条后面跟着是宋本的第59、60和61条,然后才是82条。
 
59.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大下不是普通的下,下的很厉害,津液丧失很多,丧失了以后又发汗。整个人津液就没了,这个时候小便不利也很正常,“勿治之”其实是等津液恢复,“得小便利必自愈”是等津液恢复了,小便一利就说明自愈了。
这个不解释了。我不知道会不会自愈,条文这么自信。没遇到过。
 
60.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
这条和上一条也差不多啊,也不解释了,就是我没明白他什么意思啊。
 
61.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大下之后复发汗,大下之后津液极度耗损,耗损后用干姜附子汤,这条能看出,干姜是补充津液的。当中一段先不看,后面是脉沉微,脉比较微弱,用附子也对。再后面身无大热者。我还是觉得身无大热是指没有出很多汗。可能想用四逆汤吧,因为没有出很多汗,就把炙甘草去掉了。
中间一段,不呕,不渴无表证,不呕就是没有少阳,不渴就是没有阳明。都是指代,不是不呕吐也不口渴。无表症就是没有太阳,阳证都没有了,可能就是阴证了。然后津液又少,肯定得补津液,脉又沉微,脉象又比较弱,那用附子,身无大热,汗出的不是很多,后面四逆汤不是有里寒外热,那个外热,就是持续在出汗损伤津液,这里没有持续损耗津液,炙甘草就不用,我感觉是这个意思。
后边为什么会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这个我就不知道啦。咱们不去讨论为什么,知道怎么用就行。如果一些病白天发作,晚上不发作,或者白天发作的比较严重,晚上发作的比较浅,这时候用干姜附子汤机会很大。

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辟地者,玄武汤主之。
康平本里是玄武汤,东边是青龙西边是白虎,北边玄武南边朱鸟。玄武汤后来是避讳,改成了真武汤,玄武镇水真武治水差不多。
82条与28条挺像,28条没说发汗而说服桂枝汤或下之,其实服桂枝汤也是发汗,这条汗出了也是发汗,病不解,其人仍发热,这里用了个“仍”字,说明什么呢?说明之前发汗也是张仲景治的。然后这里有头眩,苓桂术甘汤也有起则头眩,头眩是茯苓白术证。“心下悸”我本以为是芍药证因为位置在心下嘛,28条心下满微痛用芍药。后来发现356条茯苓甘草汤也有心下悸,所以心下悸应该是茯苓证。身瞤动可能就是抖吧,跟身为振振摇者差不多,振振欲劈地者就是走不稳,容易摔跤真武汤主之。
光看这里的条文。只能确定有茯苓白术证,没有恶心看不出是真武汤,附子证也看不出来,所以临床上光看这条还不够,还要配合316条真武汤条文,配合芍药证生姜药证,生姜证是恶心。芍药证是腹痛或者胃抽筋,或者有微痛、或者小腿痛、小腿软,都是芍药证。附子证是四肢微急难以屈伸,或者腰痛,骨头痛。我现在感觉附子证好像管腰以下的部分,腰以上部分更多去考虑桂枝、麻黄。
我发现真武汤治疗夜尿不错,带附子的。夜尿可能跟附子有关,白天尿频不行,跟附子没关系。最近有大夫用真武汤治疗一例夜间尿频的医案。而且真武汤是可以治疗发烧的,其人仍发热,也是可以发热恶寒的。真武汤同样可以治疗发热怕冷的。而且28条有头项强痛,移过来也一样,桂枝去桂和真武汤两个差不多的方子,一个有附子,一个甘草和大枣。区别不是很大,如果没有明显的附子证,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也可以,不用真武也行。真武也能治头痛,头痛发烧都能治,胃稍微有点不舒服头晕,直接用真武就可以了或者说桂枝去桂就可以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读《伤寒论》密钥之第28条
倪海厦讲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篇(3)
倪海厦《伤寒论》续2012-03-06 18:53三一:服「桂枝汤」, 或下之, 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 心下满, 微痛, 小便不利者,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伤寒论》太阳病中篇学习摘要
刘希彦讲伤寒
大道至简古中医,人人都能读懂的“伤寒论”,白话注解,连载1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