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杨绛先生拍下这张照片的人,同样人淡如菊

【引语】图片品质高数量大,慎用流量。


昨天都在悼念杨绛先生,也都会配上一张先生的图片。先生的图片资料并不多,被集中使用的有5、6张,这几张里被使用最多的是这张。



只是对于这张照片的拍摄者说法不一,严谨的朋友发的时候想尊重版权,标注上摄影师的名字,但标错了。


这张照片的摄影师叫邓伟。


邓伟对于当时的情况记忆深刻:当时叩响钱钟书家门阐明来意的时候,两度被开门的杨绛所拒,而之后当杨绛打算出门时,发现这个年轻人仍等在门口。这份诚意打动了钱钟书夫妇,最后杨绛破例让他拍了照片。



作家刘柠评价钱钟书夫妇这两张照片,“用光非常低调,可以看出是一种人文主义的倾向。摄影师并不是把一个人作为摄影对象,而是对这个人有着很深的理解与很深的情感介入。”


这两张照片是1980年拍摄的,出自当时还在读北电摄影系大三,只有21岁的邓伟的镜头中。




作家刘柠说“邓伟非常早就开始对老一辈的文化人、文化资源进行抢救工作,很多他拍完的文化人,不久就去世了....”


邓伟镜头下的“老一辈文化人”还有,季羡林,冰心,艾青,叶圣陶,巴金、李可染,朱光潜,冯友兰,梁漱冥,关山月,萧乾........

 

张艺谋是他的同班同学,他说:“看看邓伟拍的这些照片吧,一个普通人怎么能让那么多叱咤风云的名人上他的镜头呢?我不知道这里面有多少难以逾越的障碍和困难,这绝不是常人能做到的,我们都不能做到。”


几年前,邓伟去古巴拍摄一组新作品。患了感冒,又恶化成肺气肿。在当地医院检查时,发现已是肺癌晚期。他被迅速接回北京后,因医治无效,于2013年2月3日上午10时许不幸去世,享年53岁。




我的一位老师,赵鲁滨先生(旅日数字影像专家、李可染画院文物书画研究室主任)于2年前邓伟祭日之时发表一篇文章以缅怀他的这位好友。当时看过感触颇深,今日由杨绛先生去世的这张遗照让我再次找出这篇文章,经赵老师同意,再次发表。



追思 · 著名摄影家邓伟

作者:赵鲁滨


我与邓伟结识,缘于我们共同受聘于圣彩虹艺术中心顾问。邓伟的学识与健谈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他小我4岁,第一面便触及了相互的印象评价,邓伟竟开始了他的面相学,讲起他的判别人品之道,虽然庆幸他对我的宽容留情的好评,但还是止不住直面对他的印象:“比起你著名摄影家称号,更感觉你是一位优秀的社会活动家!” 坦诚、共识让我们成为了好朋友。


一日,我送邓伟回雍和佳园的住处,有机会认真端详了他最常使用的相机“尼康FM2”,揣摩着这个与众不同,不刻意追求高精器材却拍出“世界”的摄影家,他追求的境界远远不只是他的“世界伟人”摄影作品。




2007年的《中国美术馆藏邓伟捐赠作品展》,邓伟约我帮忙联系日本写真家协会理事会,并担当《邓伟捐赠作品展》场景的摄影摄像。在这次展会上,英国皇家摄影学会大佬悉数到场,向他颁布了英国皇家摄影学会最高荣誉“英国皇家摄影学会博士会士衔(Hon.FRPS)。”



从左至右:邓伟  李肇星  赵鲁滨


邓伟向美术馆捐赠了最精彩的100幅作品。

之后,他到清华大学做教授去了。


今天,我们再次观看这些肖像作品时,不仅仅被经典的人物瞬间所震撼,传递给我们的还有文献的考证与历史的沉淀。


邓伟所倡导的【文化摄影学】理念。积文化之底蕴,探讨、追寻文化之内涵,聚焦社会,着眼人文,为我们摄影人提出了更高标准的摄影取向与追求。


我们追思这位个性,奇才,有着执着的追求,非比寻常的毅力和意志,敢想敢做而又脚踏实地实现目标的好友,不仅是为了自我的思念与追忆,愿更多的人们永远记住他!


邓伟摄影作品选:


我相信看到有些图片时,你会“哦“!原来是他拍的!


李可染,画家—— 邓伟小友少年从吾学习中国画,为人诚实、谦虚好学、品学兼优,将绘画与摄影结合,探索其共性与特性,脚踏实地勤于实践。”


梁漱溟,哲学家——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叶圣陶,作家、教育家——品德教育重在实做,不在于能说会道。文当然要做的,但要紧的是在乎做人。


俞平伯,诗人、散文家、红学家——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冯友兰,哲学家——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冯乃超,作家、诗人——伟大的艺术家他们所以伟大的缘故,并不在于发明何种流派,而在他们代表同时代的一种社会的伟大人格。


宗白华,美学家、诗人——生活的节奏,机器的节奏,推动着社会的车轮,宇宙的旋律;白云在青空飘荡,人群在都会匆忙。


钱钟书,作家、学者——你采访了一个作家,未必因此更认识他的作品。他有一种不用文字写的、不可能出版的创作,你倒可以看到。我们即使不写小说、剧本等等,不去创造什么人物形象,而作为社会动物,必然塑造自己的公开形象,表现自己为某种角色。(——和邓伟的一次谈话)



杨绛,作家、翻译家——我曾见草丛里一种细小的青花,常猜测那是否西方称为勿忘我的草花。因为它太渺小,人家不容易看见。不过我想,野草野菜,开一朵小花报答阳光雨露之恩,并不求人勿忘我,所谓草木有本性,何求美人折。


朱光潜,美学家、翻译家——修辞立其诚,充实而有光辉之谓美。


冰心,诗人、作家、翻译家——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的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


王朝闻,文艺评论家、美学家——幼稚是不可避免的过程,容易满足是成功的敌人。


季羡林,散文家、翻译家——动物共同的特点是除了本能地爱护幼崽幼雏之外,大都只想到自己。而人是高级动物,既希望自己生活的幸福,也要使别人生活的幸福。如果个人幸福与集体幸福发生了矛盾,那就要牺牲个人。我认为,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就在这里。


艾青,诗人——写诗的人,应该敏锐地深刻地理解社会变革,诗歌应该通过它的艺术反映出我们这个时代的矛盾和变化。


萧乾,记者、作家、翻译家——浩劫之后,我更爱这个祖国了,尽管遍体鳞伤,然而它有数千年文化的厚实根基和生生不息的创造力,如暴风雪中的青松,越发显示出它那刚毅挺拔的英姿。我也必把自己的全部献给它,直到最后一滴。


巴金,作家、翻译家——我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我不愿意空着双手离开人世,我要写,我绝不停止我的笔,让它点燃火狠狠地烧我自己,到了我烧成灰烬的时候,我的爱、我的恨也不会在人间消失。


姚雪垠,作家——治学文,写长篇,或做科学研究,要耐得寂寞,勤学苦练


于伶,剧作家——我用剧本这一形式,记录下现实生活片断。


俞振飞,表演艺术家——宝剑需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杨振宁,物理学家——诗词有境界,摄影也有境界。


关山月,画家——不计工拙。


贝聿铭,建筑设计家——如果借着建筑,能够把更多人的生活、工作和人生观互相协调起来,那么我的责任也算尽到了。


吴作人,画家——思想境界上要无我,艺术境界上要有我


叶浅予,画家——艺术贵独创。



蒋兆和,画家——丹青一写凌云志,留给人间有共鸣。



赵无极,画家——艺术家要走长路,不是五年、十年就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画家。


欧阳中石,书法家——普普通通一教师,平平淡淡自无奇。


晚年的华国锋


卡什



冰岛总理-大卫·奥德松



英国女雕塑家-伊丽莎白·弗林克



以色列总理-伊扎·拉宾克


乔纳


伦敦2012


伦敦印象


在赵老师这篇文章里,下面这段是最打动我的。不论是摄影中不可少的人文情怀,还是拍摄理念和技巧,这段都是宝贵的超浓缩精华部分。

邓伟的理念:


 1. 观察:人物的形象、外貌、随身物件都能反映人物的性格;


 2. 学习:学我者死,似我者俗,要向生活学;

 

 3. 再观察:人物的性格背后的原因;

 

 4. 快门:按快门靠的不是手,也不是眼睛,靠的是心;

 

 5. 身份:关于肖像权、观察者与被观察的关系,地位是平等的。目光对着目光,face to face。拍人像,重在交流;


 6. 细节:现场注意到了老太太袖子上的线头,摄影师一定要重视细节和质量;


 7. 视点:视点和心态是平视的;


 8. 叙述:摄影是表达,要树立一种自己的叙述体系。比如他偏爱平行蒙太奇,突然无技巧的转接和跳转;


 9. 语言:现场有几位聋哑摄影师,肢体语言也是一种叙述方式;

 10. 平衡:影调和色彩在一幅画面中有各自的份量,请考虑取得平衡;


 11. 无限:调焦环上有个无限远,∞既是技术上的,也是艺术上的追求;


 12. 载体:纸基媒体是反射光,幻灯是发射透射光的。建议在纸基媒体上传播,欣赏距离在3米左右,印放到10~20寸就可以了,用照明灯再次解释。为什么投稿的照片饱和度多半较高,低照度下强调饱和度、对比度、反差是有意义的;


 13. 做人: 要像蚕,头尾一个样;


 14. 文化: 请看散文《门,轻轻地敲》(关于怎样拍摄钱钟书的肖像),摄影也是一种文化传播行为,更重视的是文化以为的人情,打开思想的通道;


 15. 器材: 观众一定以为大师的器材是顶级的吧?相反,邓伟是非物质化的,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是用135胶片手动机在拍摄,第一个是海鸥205旁轴,第二个是海鸥DF单反,第三个是尼康FM2,他的作品绝大部分都是用标头,很少用长焦。


 16. 心态:与人打交道,心存感念;

 17. 上帝:上帝是人内心的灿烂。



                 感谢赵鲁滨老师提供的宝贵素材!


并同怀念以上已离世,但给中国文化界留下璀璨贡献的中国老文化人们!



  文案编辑: 拼图生活

  

  图片来源:数字影像专家赵鲁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拍摄风云人物的“普通人”
这位给杨绛拍照片的摄影师惊艳了全世界...
从沈从文到钱钟书,从巴金到季羡林…他一个人几乎拍了整整一部文化史
摄影家的眼力——三大原则
心的瞬间——邓伟眼中的中国文化名人和世界名人
他的镜头记录了整整一部文化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