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平公主和她的时代》下:她为什么不能成为第二个武则天?

这本书读到这里你可能会说,真是,我们这种心计,放在太平公主的时代,真的是活不出一集。有时候并不是太平公主多么想要为自己谋划,她只是出于最基本的自保。

事情很快就找上门来了,有人诬告太平公主和李旦共同参与了一场失败的政变,这件事有没有呢?还真是捕风捉影。但这就是给中宗李显递了一把刀,这把刀会不会落下来呢?想来想去,李显觉得对这个弟弟妹妹用谋反罪论处,真的是难以服人。他们现在已经是安国相王和镇国太平公主了,就是功德天地,就算再参加一场政变,也不可能得到更多的好处,何必冒那么大风险呢?而且大臣们,你看都不信。

这个时候,太平公主提前布下的那些棋子,舆论就纷纷站出来来为她辩护,所以中宗只好继续表现出自己友爱的那一面,没有追究这两个人的过错。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就在这一次危机中逢凶化吉,但这件事对他们的触动还是太大了,本来兄妹俩都已经决定扮演鸵鸟,不招惹是非,把头低下去,再也不问江湖了,就是金盆洗手。可是你愿意金盆洗手,江湖却会找上门来,这件事情在太平公主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那么接下来,太平公主就开始暗暗积蓄力量了,她发现坐在这埋着头当鸵鸟都躲不过去的,与其这样,不如化被动为主动。那么有人就站出来递刀子了,这一次刀子递给了太平公主,给她递刀子的人是谁呢?我们要牵扯出另外两位值得在大唐历史上留下姓名的女性,那就是韦皇后和安乐公主。

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一对野心勃勃的母女

韦皇后和李显是患难与共的夫妻,她曾经和李显一起被流放到房陵,过了一段非常苦的日子,天天都感觉头枕在刀尖上度日,所以李显跟她的感情非常深。后来李显当了皇帝之后,韦皇后一时之间就特别注重自己权力的扩张,为什么呢?

因为第一,李显的性格是有点懦弱的,韦皇后有点看不上他;第二,韦皇后想要仿效自己的婆婆武则天,她要当皇帝。应该说韦皇后是个极其有政治野心的女人,就这样的女人,放在今天也可以看得到她们进入这个权力的中心,她们跟身边一些男人们要么结盟要么对抗,但是每一步都是为了让自己在刀尖上放光。

韦皇后经历了十几年的流放生活,这给她留下了一个印记,就是她对权力的渴望,她知道没有权力,自己连生命都不能保障。而且这么多年,她已经把李显看透了,这个人就是个窝囊废,跟自己相比,才智、心机都差很远,那为什么我要去辅佐他,当他的贤内助呢?武则天可以让那么多的男人辅佐,我韦氏为什么不行呢?所以韦皇后坚定了自己要当家作主。

再来说说安乐公主,她是李显和韦皇后的女儿,还在襁褓中的时候,就跟着父母被流放,吃了不少的苦,所以夫妻俩对这个女儿非常疼爱,这是补偿心理。而安乐公主她和自己的母亲非常像,继承了韦氏的野心,开口就跟父亲李显说你要立我为皇太女,什么叫皇太女?以前没有这称呼,对应的就是皇太子,这意味着什么呢?就是我将来要当皇帝,如果有一天爹爹退位了,那么坐上皇帝宝座的人也可以是皇太女,这叫顺理成章。

所以这对母女的政治野心所有人都看得见,大家也就对她们特别戒备,可是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一直在部署自己的力量,安插自己的亲信,她们的团队也逐渐地成熟,后来发生了一件事,就是影视剧里面有表现的,韦皇后毒死了自己的丈夫李显,她认为李显死了,那我当皇帝的时代就会到来,历史上真的是这样吗?

在现存史书中第一次提到唐中宗李显被韦皇后谋杀,这个时间点非常奇怪,是在一场针对韦皇后的政变中。这个显然是欲加之罪,就是我要收拾这个女人了,然后我先给她找个错处,所以李显之死显然是有疑点的。

但是李显去世十八天之后,太平公主和项王的三儿子李隆基,你看这个时候李隆基出现了,这是姑姑和侄子联合起来,发动了一场针对韦皇后的政变。当时就有人对士兵们说,韦皇后毒死先帝,我们今天要杀死韦后,为先帝报仇,他是为了激励士气,这是韦皇后毒死中宗这个说法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来。

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是说安乐公主也参与了毒死中宗,跟母亲一起联合干了这件事,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安乐公主完全是一个反面教材。但是在《旧唐书·安乐公主传》里却提出来,说公主是想当皇太女,她作威作福,但是她根本没有给中宗下过毒,也就是说在《旧唐书》的时期,人们还并不认可安乐公主给中宗投毒了,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在蒙曼老师的这本书里也在讲,其实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当时并没有毒死中宗的动机,这当然是一个非常大的罪,那要冒这么大的风险来干这件事,一定要有足够的理由。那有人说,当时韦皇后淫乱、干政,安乐公主夫妇图谋不轨,但其实韦皇后包养情人这件事,中宗李显是知道的,他也睁一眼闭一眼,没有深究。

史书里记载,他顶多稍稍流露出不悦之情,这个中宗其实是有点怕老婆的,而且他确实跟韦皇后的感情极其深,那个患难的经历在他心目中的这个位置占据的位置太大了,而且他也会觉得自己对不起女儿,女儿小小年纪吃了那么多的苦,所以他一直很宽容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也正因为中宗李显的这种懦弱,那我们可以想想,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可以一直把李显当作一棵大树,他毕竟是李家宗族的正牌的皇帝,那在这棵大树的保护下慢慢地发展势力,为什么想要毒死自己的靠山呢?

所以,李显的暴毙显然是一团迷雾,其中疑点重重,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就是韦皇后为了自己能够上位,她就模仿自己的婆婆武则天扶立了一个小皇帝,叫李重茂。小皇帝坐在前面,然后自己坐在后边继续参政,其实是她对整个的朝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而且她不惜废弃了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苦心起草的遗诏来排挤相王李旦。

这一系列的操作当然激怒了太平公主,其中太平公主最咽不下的就是废遗诏这件事,我们先来说说这个遗诏的内容。

李显是暴毙而亡,没有任何的准备,那皇帝驾崩,怎么立储呢?韦皇后就找来当时的大才女上官婉儿,说我们得立个诏书,否则会乱。遗诏必须得包含两条内容:第一,让十六岁的李重茂接班当皇帝;第二,韦皇后辅政,就像当年的武则天一样,裁决军国大事。其实这个条件一开出来,韦皇后的心思大家都看得一清二楚了,上官婉儿何等敏锐,她立即提出这第二条恐怕难以服众,事实也当然如此。

韦皇后步步想要模仿武则天,可是她才当皇后几年,在朝堂中的势力并没有那么稳固,她和武则天当年的苦心经营简直是不能同日而语的。而且此刻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的势力也是非常大,按照韦皇后的条件来立遗嘱,就等于把李家一刀划在外面了,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肯定不答应。

所以上官婉儿就连夜请来太平公主入宫协商,太平公主也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就这三个女人的博弈非常精彩,那都是很有能力,而且很有头脑,并且有野心的人,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那怎么办呢?上官婉儿把事情的经过一讲,不用多说,太平公主马上心领神会,两个人就连夜起草好了一份遗诏。

这份遗诏的重点内容一共有三条。第一条,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这个和韦后想法一样。第二条,韦皇后知政事这个也满足了你,还有第三条,叫相王李旦参谋政事。很显然,和韦皇后不一样的只有这第三条,那到最后,韦皇后推翻的也就是这第三条,她并没有让相王李旦参与朝政,这就意味着,我跟你不是一伙的,我根本不信任你。

这个讯号一传递出来,太平公主怎么办呢?她根本不是坐以待毙之人,她知道她和李旦都无法被新政权宽容对待,所以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跟韦皇后拼了。目标已经很明确,方法也很明确,就是太平一定要跟李旦联手,可这依然有顾虑,这个顾虑是什么呢?就是一旦发动政变,谁是中心人物呢?显而易见,应该是李旦,因为李旦是男子,太平公主是女子,李旦是哥哥,太平公主是妹妹,而且李旦是朝廷命官,有公权力,太平公主呢?你依然是一个公主的身份。

这样一想,太平公主就有点郁闷,政变一旦成功,自己依然是一个功臣,李旦会怎么对待自己呢?会不会像李显一样呢?后来活得每天小心翼翼,如履薄冰,那该怎么办呢?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就在太平公主一筹莫展的时候,来了一个人,这个人说你应该和我联合发起政变,而不是跟李旦联合,这个人是谁呢?就是李旦的儿子李隆基,他把太平公主叫姑姑。

看着眼前这个侄子,太平公主眼睛一亮,这不正是我要找的人吗?我是姑姑,他是侄子,我是政坛老手,他是初出茅庐,无论在身份上还是威望上,我都可以占主导地位。另外,他既然是相王的儿子,那拉上他,就等于跟相王李旦联手,一旦政变成功,相王李旦当上了皇帝,这个李隆基就会当上太子,这个大礼包就等于笼络了相王父子两个,即便是父亲有什么多余的想法,那还有这个太子在,他也会对我这个姑姑感恩戴德。

她这个思路是清晰的吧,所以太平和李隆基一拍即合,达成一致,决定姑侄联手搞政变。这个组合其实非常合理,各自发挥优势。

太平公主幕后策划,她经验丰富,而且一直擅长谋略,非常谨慎,地位又很尊贵,一呼百应。而李隆基呢?他负责联络军队,他是个贵族公子哥,平时就喜欢玩,呼朋唤友,并不惹人注意,而且跟军人的关系非常好,所以整个的方案和步骤都是周密的,他们也志在必得。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在唐隆元年六月二十日晚上,这个政变刚刚开始,第一个环节就出了问题,接下来又出了一个问题,这连续出现的变故是什么呢?

首先,一个叫王毛仲的人逃跑了。这个王毛仲是李隆基的贴身护卫,他是李隆基和万骑将士之间联络的中介,可是发动政变这一天,说好了你要赶快去给我联络军队的,这个人玩失踪,人间蒸发了,哪都找不着。很明显他害怕了,他不看好这件事,这让李隆基非常丧气。没想到更郁闷的事情还在后头,李隆基鼓舞自己依然按计划行动,他来到了禁苑之内,原本计划就在一个叫钟绍京的家里,李隆基要和葛福顺、陈玄礼会合,可是钟绍京害怕了,他也拿不准,说这事能成吗,人都到了门口了,他不肯开门,这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

就在李隆基急得跺脚的时候,这门怎么都不开,有一个女子挽救了整个的局势,这个女子是谁呢?就是钟绍京的妻子。丈夫不开门,妻子在旁边看清了整个局势,她想了想,就开始给丈夫做思想工作,她说你辅佐皇室,这是为国家出力,神仙会保佑你的。再说了,你已经跟他们同谋了,就算现在反悔,日后调查起来也难逃一死,还不如冒险拼一把。

这话有理对吧,所以当局者迷,而且有的时候,女子的坚韧和勇敢的确是很多男人不及的。这一番话就把钟少卿给点醒了,对,临阵退缩,简直是伸头一刀,缩头一刀,两头不讨好。于是这个家门嘎吱打开了,李隆基被他恭恭敬敬请了进来。大敌当前,李隆基的表现也非常有风度,不计小节,一点都不抱怨,然后也不说那些乱七八糟的事,紧紧地拉着他的手坐下来,然后开始下一步的举动。

这件事说明什么呢?这个就叫作雄才伟略。如果一进门指着他先臭骂一顿,真是于事无补,反而会带来无穷无尽的后患。但通过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看出唐朝女子的风度、胆略和家庭地位,这一个钟少卿妻子的背后,其实是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女人,她们平时在生活中当家作主,遇到关键的事情叫当仁不让,所以才会有了太平公主、韦皇后、上官婉儿等这样一批一批的政治女强人的出现。就是在人格上面,她们是自尊的、自立的,她们认为做一个强人,实现自己的雄心抱负,是一件非常理所应当的事情。

就这样,大历史在一连串不起眼的小事件之中慢慢地朝前推动,那个转折点终于到来李隆基在钟少卿家里面等到晚上九点多钟,出门一看天降流星,这是天意,决定立马动手。时机一到,李隆基、葛福顺和陈玄礼三位分别带领自己的兵马,杀入了宫城,然后在凌烟阁前顺利会师,发出一声巨大的欢呼,这个欢呼声其实是安排好的信号。

李隆基此刻在玄武门前听到欢呼,立即率领他的卫队杀进宫来,三路人马会齐了之后,就直奔韦皇后的寝宫。就在这里,韦皇后还有安乐公主看到火光冲天,喊声动地,安乐公主的心一下子沉下来了,她意识到自己做皇太女的梦,算是做到头了,跑是跑不掉的,那怎么办呢?

安乐公主穿上了美丽的白鸟羽毛裙,走到镜台面前开始精心地化起妆来,她这个时候还有心思化妆。我们要知道,安乐公主是唐代第一美女,光艳动人,现在死期到来,尊贵的身份、飞扬的权力都不能保护她,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但是死也要死得好看,动人的容颜是谁也夺不去的。知道无力反抗,她的想法是要给世间留下一个最美丽的印象。就在安乐公主坐在镜前拿起眉笔的时候,一个士兵已经冲进了房门,哪有什么怜香惜玉,他咔嚓一刀下去,安乐公主美丽的头颅立马歪向一边,毫不留情,就这样死掉了。

她的丈夫武延秀,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这个男人此刻可顾不得安乐公主,他一溜烟地就朝外逃,可是他也没跑多远,就被一个万骑士兵结果了性命。到此为止,韦皇后、安乐公主都已经被消灭了,这次政变还牵涉到了一个人,那就是另外一个杰出的女性,上官婉儿,她怎么样呢?

中宗李显去世之后,她也住在后宫里,听到外面的喊杀声,上官婉儿立马就明白过来,李唐宗室造反了,一定会有这么一天,可真到这一天来了,怎么办?上官婉儿是个八面玲珑的人,她早就给自己留了后路。她命令宫女不要慌,点起蜡烛,然后找出当时和太平公主一起拟定的那份中宗的遗诏,她主动打开大门,率领宫女列队迎了出去。她刚出门,李隆基和刘幽求就带着兵杀了过来,那一看到刘幽求,上官婉儿就尊敬地叫了一声将军,然后呈上遗诏。

按照上官婉儿的想法,那这就是证据,这份遗诏足以表明她跟皇家是一伙的,她心向李唐王朝,应该可以免罪。刘幽求看了一眼遗诏,果然,白纸黑字,上官婉儿的笔迹,写着让项王李旦参谋政事,那应该怎么处理上官婉儿呢?他做不了主,就请示一下主帅李隆基吧。

把上官婉儿带到李隆基面前,李隆基看了看遗诏说:“上官昭容果然聪明,可惜现在是非常时期,人心不稳,我要是不杀你,别人就该心生疑惑了。杀!”一声令下,上官婉儿就倒在大旗之下。

至此,唐中宗时期,三个重量级的政坛女性全部香消玉殒,这就是唐隆政变。唐隆元年,六月二十一日早晨,大街上残留着一滩一滩的血迹,整个长安城的市民都惊魂未定,没有人知道宫闱深处发生了什么,就在这个时候,安福门的门楼上面突然旌旗飘扬,项王李旦带领着小皇帝李重茂站在门楼之上,颁布大赦令,说韦皇后篡权作乱,已被铲除,这是国家平定内难的正义之举,跟百姓无关,请百姓放心。为了表示普天同庆,皇帝大赦天下,文武百官 加官进爵,所有老百姓免掉一半的赋税。

那这就是结局吗?当然不是。唐隆政变只是解决了谁不应该当皇帝的问题,所以把韦皇后母女干掉了,还牵连到了上官婉儿。但是并没有解决谁应该当皇帝的问题,那个位子上该坐谁呢?两个人选,一个就是小皇帝李重茂,他是韦皇后推上台的;另外一个当然是项王李旦了,两方势力就又有了一场暗暗的博弈。

这个时候李重茂当然明白自己这个皇位是坐不稳的,不如自保,主动退位。那这样一来,经过一番的半推半就,李旦终于答应接受王位,但是身份很尴尬,你不能说因为政变,然后我厉害,所以应该我当皇帝,这个法统不正的问题,怎么解决呢?这个时候太平公主又出面了。

李旦第二次荣登大宝,太平公主与李隆基明争暗斗

唐隆元年六月二十三日,太平公主导演了一场戏,李重茂又上朝了,这一次上朝可是与众不同。一般来说,皇帝在朝堂上是坐北朝南的,所以我们说这个风水,你的床也应该坐北朝南,那御座就放置在最北边。但此时,还处于中宗李显的国丧期,你看时间特别的密,李显刚驾崩,就遇到了这么一连串的事,所以这个御座就会被从北边搬到了东南角,面朝西放着。这个位置其实就不让人舒服,因为不习惯,它破坏了原来一直延续下来的一个习俗,小皇帝李重茂就坐在上面一直在发抖。

正对着御座的位置放着一口巨大的棺材,中宗李显就躺在棺材里,棺材的旁边站着相王李旦。想一想大殿之上的情景,两个活人,一个死人,都是皇帝,殿下是乌压压的文武大臣,这个大臣的最前列就站着这场戏的总导演,一个高大丰满的女人,就是太平公主。

看到君臣们各就各位,等候在此,太平公主就开口说话了,她说:“国家多难,政局不稳,皇帝要把位子让给自己的叔叔相王,大家觉得如何呀?”那谁敢说话,很多人都还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呢,面面相觑。

这个时候就得有人先站出来,叫托嘛,刘幽求就说:“在这个紧急关头,相王能够替侄子主持大政,这是真正的慈爱,皇帝一家叔慈侄孝,这是天下百姓的福气。”这句话说完,他也不管别人有什么反应,立即拿起传位诏书宣读起来,这就是早就排练好的戏。

可是小皇帝李重茂其实没做好准备,他知道自己这皇帝的位子坐不稳,但也没想到这么快,一晚上一切都变了,他就傻在那一动不动。太平公主就三步两步走到御座之前,对着那个呆若木鸡的李重茂说:“天下已经归心相王,这个位置不是你的了。”说完这句话,太平公主的动作非常厉害,她一把揪住小皇帝的领子,老鹰抓小鸡,把李重茂给揪下来了,然后又走到那个巨大的棺材面前,拉着李旦,把他拉到殿前,摁在御座之上。接着,太平公主反身下殿,她站在满朝文武的前列,率领他们跪倒在地,三呼万岁。

想一想这件事还有谁能做得出呢?也还有谁能做得成呢?还有谁能比太平公主更有身份和资格这么做呢?就这样,李旦在太平公主的直接操纵下正式登基,这就是历史上的唐睿宗。

这是李旦一生中第二次当皇帝了,第一次还是在武则天时期,他的母亲废掉了他的哥哥李显,让他当了皇帝,可他就是个傀儡,没过几年,他太害怕了,就为了表达对武则天的忠心,他就把皇位让给了自己强势的母亲。现在时隔20多年,他又一次坐在了御座之上,接了自己哥哥的班,这次处境会好一些吗?很难说。

第一次当皇帝他受制于母亲,第二次当皇帝他还是非常被动,在他的面前站着一个强势的妹妹,还站着另一个强势的儿子。在这种状态下,一个人会不会舒服,我们猜测一下李旦的内心应该也是波澜起伏的。

他登基之后做了很多事,有两件特别值得一提,我们可以看出李旦这个人到底有没有脑子。首先他要处理和妹妹以及儿子的关系,那政变之中,这两个人都是立了功的,对待妹妹太平公主李旦要扶持,他增强了太平公主的经济实力,把她的食俸提高到1万户。那5000户已经是首富了,现在是1万户。然后他提升了太平公主的家族实力,让太平公主三个比较年长的儿子都晋封为王,权力。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他给了太平公主更多的参政权力。

那么另一方面,就是面对自己的儿子李隆基,李旦采取了打压的态势。本来大家都认为李旦当皇帝有李隆基一半的功劳,李隆基应该被立为太子,但是李旦却迟疑了一下,提出立大儿子李成器为太子。

说李成器也不傻,他怎么敢当太子呢?所以他就求饶,表示不敢当,那最终很多大臣也都力挺李隆基,李隆基还是成功地当上了太子,但是李旦释放的信号非常明确,就是不要以为你立了大功就能为所欲为,你还是要收敛一些。

处理好了这些事情,李旦也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他重用薛家,但不管怎么样,李旦在刚开始就是根基不稳,然后面临的这个局势,又处处都是强人,所以他无论遇到什么事,依然不能自己做决定。

这个皇帝非常经典,每一次宰相禀报一个什么事情,李旦要先问两句话,第一句是“尝与太平议否?”说这事你跟太平公主讲了吗?如果人家说讲过了,那第二句话就来,“与三郎议否?”就是你跟我们家那个三儿子李隆基商量过了吗?然后宰相说都请示过了,他们两位都同意了,李旦才敢签字。

这样的局面维持下来,这皇帝不舒服,可是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也不舒服。总有一些时候两个人意见不统一,那么皇帝就很为难,你们俩商量好,商量不好就会吵架,时间一长就会怀恨。所以慢慢地,这姑侄二人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所以有时候讲李旦的无为,李旦的淡泊,是不是另外一种谋略呢?我们也只是猜测。

但姑侄之间的斗争是越来越尖锐了,第一个回合是太平公主发起的,她不想让李隆基当太子了,她说“太子非长,不当立”,就是很奇怪,当时唐隆政变,两个人明明是患难与共、肝胆相照的,这会怎么不肯让他当太子呢?这其实有一个原因,就是上官婉儿被杀。

上官婉儿已经算是太平公主的人了,可是李隆基竟然还是敢把她立斩马前,那太平公主就看清楚了,就像当年武则天杀掉薛绍一样,不是你们的感情,不是时局所迫,只是因为你到底是谁的人。上官婉儿是太平公主的人,不是李隆基的人,所以政变结束,李隆基并不把太平公主放在心上,他敢冒犯太平公主,敢跟她划清界限,这样的胆魄和心计,让太平公主不安,所以太平公主就找了个借口,要给上官婉儿平反,她敲打的是李隆基,同时她也是要向满朝的文武大臣宣告,就我的人我要维护到底。

除了用上官婉儿这步棋,太平公主还有三个进一步的措施。首先,监控太子的私生活,企图从中找出漏洞,道德有亏;第二,发动大臣,让他们提出更换太子;更厉害的是第三个,就是上层路线,去恐吓唐睿宗李旦,让李旦感觉到这个儿子对自己有威胁,让他主动地有个念头,废掉太子。

就在这样的高压下,李隆基当然感到四面楚歌,他发起了反击。首先检点言行,人设不能崩,不能让太平公主找到了话柄。第二,他也在积极拉拢和培植自己的力量,让大臣们替自己回应和反驳太平公主,大家开始纷纷站队。那第三,李隆基提出一个请求,让自己的父亲安排太平公主到东都洛阳去居住,这还是因为太平公主是女性,你参政依然不合理不合法。

武则天时代过后,其实女子参政的这个地位一直在逐渐下降,所以李隆基也是有理有据。那么两个人的斗争既然这么激烈了,李旦怎么办呢?他也不能,任由这两个人斗下去不管,作为一国之君,他得站出来做点什么。

在景云元年二月,唐睿宗连下两道诏令。第一,把太平公主安置到了蒲州,比李隆基提议的洛阳更近,算是一个折中的办法;第二,让太子李隆基监国,六品以下官员的任免和一般轻罪的惩罚,都交给李隆基来处理。

很显然,这姑侄的第一次斗争,谁赢了?李隆基全面胜利。那我们已经很了解太平公主的性格了,而且她几乎没有输过,怎么会这么轻易地就放弃呢?李旦的诏令刚一颁布,太平公主就发起了第二回合的斗争,这一次,她不再迂回了,她直接去找李隆基,质问他说你让你的心腹大臣去教唆皇帝,把你两个哥哥都赶走了,你还让皇帝把我也赶走,你安的是什么心?这是第一点,愤怒。

第二点叫忆旧,说你也不想想,当年如果没有我,你能当上太子吗?你翅膀长硬了,忘恩负义,你就这么容不下我吗?这一次谈话效果明显,李隆基权衡了各种利弊,当然是因为太平公主实在过于强硬,他决定此时此刻要妥协以求自保,怎么妥协呢?

李隆基主动铲除了自己在朝廷的势力,你看我自损八百,以表诚意。太平公主看了一下,说你退一步,我也不能紧逼,那怎么办?我遵照圣旨去了蒲州。那这第二个回合的争斗,也告一段落,谁赢了呢?很难说。

一方面,太平公主离开长安,这是输了一招,那天高皇帝远了。但另一方面,李隆基的支持者也被铲除了不少,所以他也没占便宜,基本是打了个平手。但由此可以看出,李旦这个皇帝真的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一碗水端平太难了。

李旦算是看清了形势,他们龙争虎斗,自己根本管不住,而且也没有办法平衡,国家的局势就会越来越混乱,国力也在不断地削弱,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那唐睿宗李旦根本不愿意看到这个国败在自己的手里,怎么办呢?索性作出选择,李旦决定让位,自己做太上皇,让太子登基。

李旦一开始在朝堂上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群臣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就接不住,不好表态,这事就暂时搁置了。太平公主虽然身在蒲州,也很快知道了哥哥这个想法,然后她就做了一件事,她来搅局。

先天元年,就是公元712年七月,太平公主就派来了一个术士去见睿宗李旦,这个术士就说臣仰观天象,发现大事不好,这两天天空里出现了一颗彗星,彗星的出现是除旧布新的象征。这个术士就说综合看来,恐怕太子要当天子了,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术士这么说,他是风险非常大的,这就是恐吓,太平公主就想用天象来恐吓睿宗,让他觉得这个太子怎么那么不消停,总是在觊觎皇位,那就对李隆基心生厌恶,然后来打压他,这就是太平公主想要的结局。

可是万万没想到,睿宗的态度这一次大不一样,他听完术士发表的这番高论,打引号的高论,狗屁之言,一点都没有惊慌失措,反而呵呵乐了一下,干脆地说既然天象如此,那我就顺应天意,传位太子好了。

这皇帝估计此刻终于长出一口气,唉呀太好了,有人把我憋了好久的话说出来了。这一下所有的人都非常惊恐,包括李隆基在内,他在想这其中说不定有陷阱,我怎么能够提前当皇帝呢?所以李隆基一开始是立即拒绝,可是他的父皇李旦态度很坚定,还亲自去劝说和宽慰他。李隆基发现父皇是真心想要让位,他决定要让我当皇帝不是陷阱,也不是试探,所以就默认了。

太平公主真是悔得肠子都青了,她冰雪聪明,可是怎么会想到关键时刻掉链子。睿宗的反应让他出乎意料,我在想主要还是她对李旦并没有那么了解,她以为李旦就是太软弱,太天真,自己可以牵着他的鼻子走。可是不要忘了,李旦一辈子都在跟强人打交道,强悍的母亲武则天,猜忌心强烈的中宗李显,自己当了皇帝之后,遇到势力强盛的妹妹和儿子。这么多年,他学到的最多的本领就是韬光养晦,装傻,最后装得太像了,连聪明的太平公主都没看出来。

所以回首一下李旦即位之后,先是让儿子跟妹妹产生了不睦,互相猜忌闹翻,然后接下来把妹妹支走,让儿子成为皇帝。这每一步很难说是不是李旦一直想要的结局,那无论如何大局已定,太平公主只能退而求其次,你虽然要退位,那大事上还是要把关,毕竟李隆基还年轻,骤然接班可能会不服众,而且惊慌失措做出了一些不英明的决策,李旦觉得很有道理,也就接受了决定,自己还是要留下一部分实权。

那就在这个时候,李隆基又来了,他来见自己的父皇,干什么呢?他做第三次推让。我们可以想到李隆基这个推让,这一次是例行公事,他是认为皇帝这个位子一定是我的了,但话要说得客气,我还年轻,好多事不懂,父皇你以天下苍生为念,接着当皇帝吧。所有人都知道这就是客气话,就等着李旦接一句说我老啦,我要休息,你来吧。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次,老爹也不再劝慰他,也不再给他做思想工作,笑眯眯地听完就开口说,你是不是以为天下的事头绪太多,觉得自己管不了,有畏惧感呀?不要怕,我替你扛着,退位不退休,接着给你帮忙,凡是军国大事,都交给我来处理好了。

就这几句话,又把实权收回来一大半,李隆基一听这番话整个人都懵了,那我坐在那个位置上不就是个傀儡吗?说父皇,你怎么总是不按常理出牌呢?这是节外生枝。可是话说到这了,总不能说我刚才那个退让,就是客气,您还是算了吧,歇着。然后他只好含着眼泪领旨,感动地都要哭了,说你真体贴我。

那这一回合,其实是太平公主在幕后起了作用,那她占了上风。可是太平公主依然没有停止折腾,她继续在朝堂上扩张自己的势力。史书记载,七位宰相五出其门,就是太平公主把宰相这个班子里的成员大部分都变成了自己的人,这样一来,上有太上皇撑腰,下有很多宰相的支持,太平公主羽翼重新丰满起来。

李隆基肯定是非常不满的,他觉得这个姑姑也太能惹事了吧,于是李隆基和谋臣发动了一场铲除太平公主势力的运动,但是很遗憾,以失败告终,最后还惹得太上皇李旦非常不高兴。所以在公元712年十一月,太上皇发布了一道诰命,让李隆基离开首都长安,出巡北部边疆,这意味着什么呢?就太上皇能把现任的皇帝赶走,那我也有可能等你前脚一出门,后脚我就废了你,重新立个皇帝,这对太平公主来说真是个好消息。

可就在这个时候,李旦又紧接着发布了一个诰命,说皇帝的这个巡边改期了,到明年八月再说吧。这真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皇帝,他是有意为之,还是真心糊涂,我们不知道。但是这个反反复复,出尔反尔的诰命,给了李隆基莫大的危机感,同时也给了他一个逆风翻盘的机会。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太平公主开始搞阴谋了,她想要干什么呢?就是要干掉李隆基,她做了两件事。第一,派宫女投毒,想要毒死李隆基。当时李隆基每天都吃一种补药,叫作赤箭粉,就是用天麻的苗磨的粉,常吃可以强身健体。那负责照顾李隆基进补的宫女姓袁,她是太平公主的内线。没错,太平公主安排了好多美女特务到李隆基的身边,那这位袁姑娘就在赤箭粉里想要投毒,把李隆基毒死算了,这是第一件事。

那第二件事,就是不玩阴的,我们直接搞一场政变,《资治通鉴》记载,太平公主决定在公元713年七月四号这天搞事情,她要兵分两路,第一路是羽林军带兵直接杀进武德殿,杀死李隆基。那么第二路就是太平公主的死党在南衙响应占领中央机构,控制政府,最后一起来会合,确保政变成功。

那这两个阴谋最后有没有成功呢?这个问题问得都有点大了,因为这两个阴谋或许根本就没有实施,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是在历史材料里看到的这件事,那这个历史材料谁来编写的呢?就是胜利者编写的,就像当年给韦皇后编写历史的人,说她毒死了中宗李显,那这一次呢?也有人编写材料说太平公主要造反,写材料的人是谁呢?是李隆基的人。

李隆基为什么要栽赃太平公主呢?因为他想要发起政变,如果他再不出手对付太平公主,那他可能就会被太上皇发配去巡边,会彻底离开政治中心,以后怎么能主宰整个局面呢?所以李隆基的政变计划,针对性很强,他首先散布消息说太平公主要谋反,借机解决了太平公主手下的文武大臣,然后又软禁了太上皇李旦,一下子就控制住了整个的政局。

太平公主的势力基本上就被瓦解了,那么对于太平公主本人,李隆基怎么处理呢?也非常奇怪,李隆基掌握了全盘,但并没有管太平公主,就在李隆基在宫内厮杀的时候,太平公主逃跑了。很奇怪是吧,如果李隆基想要对付太平公主,一定会控制她,怎么会让她逃跑了呢?其实我们想一想,这个时候太平公主还重要吗?已经不重要了。她之所以势力强盛,咄咄逼人,关键是有太上皇李旦的支持,有几个宰相们的帮扶,现在太上皇已经被逼彻底退休,这一次是真的退休,把所有的实权都交出来了,然后她手下的得力干将也被李隆基一网打尽,那她还能镇得住什么呢?这个镇国太平公主已经离开了权力的加持,成为一个半老徐娘,孤家寡人了。

所以李隆基看得很清楚,根本不需要特意去抓她,她能逃到哪去呢?起先太平公主是仓皇出逃,她跑到了终南山上的一座寺庙里去躲着,在寺庙里整整待了三天,太平公主就彻底想明白了。她毕竟有过人之处,她知道自己的时代完全结束了,她终究没能斗过自己的侄子。既然大势已去,待在这个荒凉的寺庙里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三天之后,太平公主做了一个决定,她自动下山,而且明目张胆回到了家里。这个举动也让我们看出,太平公主的骨子里依然是个英雄,她活着就得像雄鹰一样,要展翅高飞 自由翱翔,她是不屑于像麻雀一样的苟且偷生,躲在一个寺庙里天天胆战心惊,躲避别人的抓捕。

那等太平公主回到家,早就有人在等着她了。李隆基送上了三尺白绫,事已至此,太平公主也只能是长叹一声,她悬梁自尽,非常从容,就结束了自己叱咤风云的一生,这一年太平公主也不到五十岁。尽管如此的跌宕起伏,感觉她一辈子过了别人十几辈子都完成不了的事情,可她依然也不过五十岁。

太平公主的局限性

随着太平公主的自尽,几十个党羽也被一网打尽,那唐朝历史上这段女性政治人物大放异彩的红妆时代,也就彻底地画上了一个句号。那最后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太平公主为什么没有像武则天一样登上权力的巅峰,直接称帝呢?蒙曼老师在这本书里分析了三个原因。

第一,太平公主的身份不如武则天,她虽然爸爸、妈妈、哥哥都是皇帝,但她是女儿,在娘家是客人。而武则天是李家的媳妇,那可是家里的主人,所以在唐高宗李治生病的情况下,武则天是能够名正言顺地辅政的,也可以名正言顺地去收拾自己的儿子,替儿子当政,但是太平公主不能做这些事。

那第二,太平公主的政治实力不如武则天。武则天在当皇帝之前,已经当了二十八年的皇后、皇太后,经验非常丰富,在朝廷中有自己很稳定的势力范围,大家也都认可她。但太平公主真正参政也不过三年的时间,党羽不够强大,基础不够稳定。

那第三,显而易见,太平公主的对手远比武则天的对手强大。武则天的对手是谁呢?是她的儿子,不管是从名分上还是从实力上,这些儿子都不如自己的母亲武则天。而太平公主的敌人是谁呢?自己的哥哥们,还有哥哥的儿子李隆基,他们要么有名分,要么有势力,要么就像李隆基这样有胆识、远见和野心,决定逆天改命。

所以太平公主虽然有政治抱负,也有政治能力,但是她距离皇帝的目标始终非常遥远,她自己也是非常清楚的。直到生命即将终结的时候,她一心一意想的就是废强立弱,让自己过得舒服一点,更换一个更好控制的人,她并没有想过要一步一步地自己走到那个皇帝的位置上。

但在那个罕见的红妆时代,太平公主的确是一个为维护李唐王朝立了大功的人,也是一个有政治才华的人,还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她被卷入了政治的漩涡,虽然一时权势逼人,但一旦在政治上失败,影响也就烟消云散,就像流星划过夜空一样。

那在红妆时代结束之后,一次又一次血腥的宫廷政变终于慢慢慢慢地平静了,大唐王朝走出了历史发展的瓶颈,迎来了满目俊才的开元盛世,而无论是结束的人,还是走向未来的人,他们都影响了历史的进程,也都付出了自己的代价,这也是读史留给我们的启示吧。

太平公主就到这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代才女上官婉儿最后为何会死于李隆基之手?
武则天与唐朝的女人们
为什么李隆基当上皇帝第一件事,就是杀姑姑太平公主?他们竟在光天化日下做过这种事
唐朝最有名气的5个女子,除了武则天以外,全部被此人杀死
盛唐在八年之间,为何发生五次政变?
中国古代才女之八——上官婉儿:宫闱斗法惜玉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