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首词讲透李商隐:晚唐情圣李商隐的情诗最好

今天是我们的十首诗词讲透一个人系列,我们来说说李商隐。

闭一下眼睛,假设睁开眼,我们能回到唐文宗大和三年,洛阳城中。这一年,文坛泰斗白居易已经60岁了,他对一个16岁的年轻人非常赞赏。白居易怎么夸人呢?他说:“老夫下辈子,如果能够投胎当你的儿子,那就心满意足了。”

这口气很夸张,这个16岁的年轻人是谁呢?他就是李商隐。果然,李商隐后来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星辰,照亮了晚唐的夜空。

李商隐也的确有儿子。大儿子出世就取名叫白老,白居易的白。但这个儿子十分蠢笨,智商不高。等到小儿子出世,这个小儿子十分聪慧,大家就笑说如果真的是白居易投胎,那么应该是这个小儿子。

李商隐的成就大吗?当然。但是在2020年,我们这个时代,李商隐被一个小姑娘骂上了热搜,说他抄袭了一位古风作者的《霹雳布袋戏》的戏词,不尊重原创,号召粉丝们都去骂他。后来这个小姑娘出来道歉,说她以为李商隐是个现代的网友,并不知道他原来是个冷门诗人。

我讲这件事不是要嘲笑那个小姑娘,不知者不为过,我之前也不知道《霹雳布袋戏》。但很有意思的是什么呢?就是被小姑娘误以为抄袭的作品是哪一篇呢?我看了一下,是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我们在语文课本里学过的,其实不需要多讲。这就像是一部纪录片,是白描的写法。

写这首诗的时候李商隐已经是中年了,他在巴蜀任职,跟自己的妻子、孩子和朋友分开很久了。妻子会问他,你什么时候回来——“君问归期未有期”,他心里面热烈地、真挚地想着,我要跟我心爱的人们在一起,所以我们并不陌生。

还有小的时候,在教师节,我就经历过给老师写一张卡片,就写:“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听过吧?这也是李商隐的句子。

那么写情书说:“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还是李商隐的。

那么给老人说祝福的话,说“最美不过夕阳红”,也出自李商隐的两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你看他跟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那为什么李商隐会成了冷门诗人呢?这件事我很认真地想了一下,后来发现也不是个个例。比如有些人会讲说,李清照写的那个《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狗屁不通不如喊麦;曹雪芹需要补习语文课;屈原的《楚辞》难登大雅之堂,因为鬼气森森。这种发言听起来都很震撼。

当然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这个时代独特的表达。唐诗、宋词、元曲,在那个时代创造了它们的高峰,但是历史几千年过去,有很多东西都消散了,真正有价值的就会留下来。

人间不可能再有一个原原本本的屈原、李清照、曹雪芹或者李商隐了,但什么是打动人心的好作品?就是哪怕我们再往后活几千年,多少事物风吹雨打散,但这些好东西会留存下去,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这就是经典永不过时。

所以我希望我们的书友能够率先对这些古人和我们过去的历史,多一点了解,多一点好奇。所谓讲好中国的故事,绝不仅仅是对西方讲的。要把中国的故事讲给中国人自己听,在我看来,这是更为重要的一件事。

2019年的时候,我在西安做了一个大型文化活动,叫作唐诗之城。我很迷恋唐诗,那是汉字和汉语打磨出来的珍珠,是文学中的至高成就。我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和当时的一位嘉宾——文化学者朱大可——出去散步。刚刚下了一点雨,我们就走到西安曲江那个大唐芙蓉园的门口,我就问大可老师:“唐诗中有那么多的杰出诗人,那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一个排行榜,那你最喜欢谁?

他毫不犹豫地说“三个李”——李白、李贺、李商隐。我当时觉得好骄傲,我也姓李。但朱大可先生的这个排行榜,可能很多朋友不见得同意。

唐诗浩如烟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所以叫作大唐。但如果提起唐诗,只说李白杜甫他们双峰横绝,那么大唐依然是显得单调了。唐诗的不可超越就在于,有那么一大批诗人们扎堆出现,每个人都有属于全人类的、非常广阔和美好的心灵天地,而且他们各有千秋。我还想把孟浩然、王维、杜牧、白居易这些人一起都喜欢了,实在是哪个都丢不下。

如果非要很傻很任性地排个高下,那在这么多的名字中,我要承认,我依然偏爱李商隐。在我看来,李商隐的情诗最好。

晚唐情圣李商隐的情诗最好

在李商隐的情诗里,我最喜欢的一首是《锦瑟》。

这首诗原本叫《无题》,李商隐最擅长写无题诗,《锦瑟》这个名字是后来加上去的。我们就先来读一下这首诗。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非常李商隐,他生命中最好的年华就撞上了中唐到晚唐,在盛世有一个拐点朝下走,朝廷动荡,命运颠沛流离。他家里面非常贫穷,所以他是一个内心敏感的人,全靠才华改变命运。

这首诗就是他天赋才华的代表作。读了以后什么感受呢?这么美又这么难懂,充满了不安全感,不知道他在写什么。没错,这感受一点都不意外。民国的时候,梁启超先生谈到李商隐的诗就说:“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意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到一种新鲜的愉快。”

这绝对是大实话,李商隐的诗就是千年来最难读懂的诗。民国的人用词还是非常雅致的,你看梁启超先生说“我理会不着”,我们现在直接讲“不懂不懂”。但你感受得到这就是美,有时候它不是用语言可以表达的,但你心里面会有一些不一样的感觉。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李商隐好像不是那个《夜雨寄北》的李商隐,那首诗很容易懂,这个怎么就完全不明白了呢?这才是李商隐的特点,他的阅读门槛高,并不通俗,那我们今天就来尝试解读一下《锦瑟》。

开头“锦瑟无端五十弦”。锦瑟是什么?就是乐器,一把华美的琴。这个“无端”两个字用得非常好,就是无缘无故的。这把琴怎么无缘无故地要有五十根弦呢?李商隐写这首诗的时候,锦瑟已经不是五十弦了,是二十五弦。我想起德国诗人里尔克的一首诗,叫《严重时刻》:

谁此刻在世界上某处哭,无端端在世界上哭,在哭着我。

谁此刻在世界上某处笑,无端端在世界上笑,在笑着我。

这“无端”两个字,上来就给人一种很扎心的感触,无缘无故的,你怎么就这样呢?说不清楚他要表达什么,但你能感受到他有心事,这个心事很强烈。写这首诗的时候,李商隐已经将近知天命了,他快五十岁了,他的生命很短暂,所以这就是他的暮年。

那种生命经验是繁华落尽的,他没有原因,也没有来由,我怎么会是现在这样呢?我当年做了什么呢?我现在的一切,又是怎么得来的呢?不知道,但可能有一种神秘的迷茫感,所以“无端”这两个字真是厉害。

接下来,“一弦一柱思华年”。这是什么?就是追忆似水流年。你有丰富的一生才值得追忆,这是伟大作品的气象。

后面两句就用到典故了,“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用了两个典故。很多人不喜欢李商隐,也是因为他特别爱用典故,查阅各种资料,然后把一些我们不太懂的事儿罗列在一起。

所以李商隐有一个外号叫作“獭祭鱼”,水獭的獭。什么意思呢?水獭去捉鱼吃的时候,它从河里扎猛子下去,把鱼捞出来,那个姿态非常矫健,但是它并不急着吃掉。它会把鱼一条一条地摆在面前,好像是祭奠鱼一样,所以就有一个词叫“獭祭鱼”。

这个词很形象,就是说李商隐特别喜欢堆积资料,一条一条地检索典故,排列在自己面前。这就导致很多人根本不懂他在干什么,说:“好烦,你写的这些每一条都有出处,那如果我的学养不够,我没有做那么多的功课,那就根本看不懂了。”但獭祭鱼用典,也有用得好的时候。《锦瑟》一首诗用了四个典故,都用得非常之好。

我们先说“庄生晓梦迷蝴蝶”。一个人追忆似水流年,我的生命中有什么是值得眷恋的呢?这里用到了庄子的典故。庄子有一天做梦,梦见了一只蝴蝶,醒来以后他就在想:我到底是谁呢?我是庄子呢,还是那只蝴蝶?会不会那只蝴蝶也在做梦,梦见它变成了一个叫庄子的人?它在那边醒了,这个庄子就不见了;我在这里醒了,那只蝴蝶就不见了。所以就叫“庄生梦蝶”。

“庄生晓梦迷蝴蝶”,“迷”字就是诗眼,他是迷惑、迷失还是迷路?不知道,但这是生命中不可知的一个经验。相信你跟我都曾经体验过,我们曾经要面对那么多的不确定、不可知,然后一步一步地走到了今天,还好端端地活着,想一想真是伟大。

接下来“望帝春心托杜鹃”。学过美术史的朋友会很熟悉这个典故。有一个蜀国的皇帝叫杜宇。现在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就有一个杜宇的造像,这个皇帝长着鸟的身体和人的脸,站在一朵花的面前,就是在讲这件事儿。

杜宇把皇帝的位置让给了别人,然后他自己变成了一只鸟。这个鸟有一个不甘心,它一直在呼唤春天。春天快要来的时候,它在那里一直叫一直叫,叫到最后一口血喷出来,溅在花瓣上面,直到把白色的花都染红了。

这是什么花呢?就是杜鹃花。“杜鹃啼血”说的就是这个。杜鹃是把春天叫回来的一种鸟,听起来很悲壮,但这悲壮里面有一种生命的激情。它不可阻挡,好像一个人有一种追求,要达到一个目的,他就不停地努力,不停地叫不停地叫,“我有一事生死与之”。我常常要为这种人倒抽一口冷气,就是很佩服。

下面两句是广为传颂的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叶嘉莹先生把李商隐称为“玉生烟诗人”,就是讲这个意象太美了。“沧海”也是一个意象,就是茫茫的最大的那片海。沧海之上明月升起,这么美的月夜中,鲛人族浮出水面,这是《博物志》里面的记载。神话中的美人鱼就是鲛人,它浮出水面哭,掉下来的眼泪会凝结成一粒一粒的珍珠,所以“沧海月明珠有泪”。

那“蓝田日暖玉生烟”讲的是什么呢?蓝田是个具体的地名,在陕西,那里出了我们都熟悉的作家陈忠实,他写的《白鹿原》故事就发生在蓝田。蓝田还是王维隐居的故乡,我们十首诗词讲王维的时候,提到了辋川,那里有王维的竹里馆,有他的大别墅。

这个地方产玉,它的玉不是成色特别好的玉,就是夹杂着很多的石头,叫蓝田玉。在当地,这个玉常常会被用来铺在地面上,或者是做成桌子凳子还有枕。我曾经就有一个玉的小枕头,枕上去非常硬。

我是西安人,我们家离蓝田很近。清晨的时候,因为早晚温差大,那个玉的表面上就会凝结出一点湿气,雾蒙蒙的。太阳升起,那个水气就哗一下子升起来不见了,像烟一样,非常美。你看到这个情景,你就会了解“蓝田日暖玉生烟”,那种恍惚的迷离感。有一种触不可及的经验,它非常脆弱,容易消逝。如果你此刻有一个恋爱的心情,你就会觉得它就像是你特别隐秘的不能跟人说的一句话,只要说出来,那句话就瞬间枯萎掉。这就是一个复杂的微妙的生命体验。它说不出口,但是你心里有。

接下来这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种说不出口但心里有、让你非常难受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你可以说那是一种颜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所以它复杂。你也可以说那是一个时代,就盛唐的华丽,已经凋零了枯败了,离我们一点一点地远去。你只能看着它而无法挽留,就总之它像禅宗一样不可说,说出来的都是错的。

所以读完《锦瑟》我们也会想一想,自己一生中发生了那么多的事儿,原来有那么多的关键时刻,追忆起来你才觉得惊心动魄。但当时整个人就那么呆呆地愣在那儿,迷迷糊糊的,好像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所有的一切就都过去了。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真实的状态,每个人大概都可以对应在自己的身上,这就叫生命体验。

这首诗因为难懂,就引起了一个公案,说李商隐是写给一个暗恋的女子的,这女子是个女道士,所以没有办法公开地表达。这个说法没有什么根据,也不重要,我觉得不能狭隘地去理解一个诗人和他的作品。

在我看来,李商隐并不是在叙事,他就是表达了一种状态:此时此地的心情和通感。这么美的一首诗,根本不需要通过一段暗恋来完成。它的来源就是天赋极高的审美,美就可以跨越好多年,甚至可以从生到死都跟随着一个人,把你摁在原地摩擦摩擦,在你心灵上留下一道擦痕,这就是记号。

所以你读到这首诗,你讲不出话来,但是会有这种感觉,我的生命就是这个样子的。你也不必要现在就去理解它,就把那些句子记在心里,到哪一天可能忽然就冒出来了,让你感受到这首诗真的好,只有这首诗能说清楚我此时此刻的心境。

但也许等到你突然之间懂了这句话的时候,那就是一件非常残忍的事。就像你突然听懂了一句歌词,突然理解了一句话,你就成了一个心里有故事的人了。

李商隐都影响了谁呢?在《红楼梦》里面,林黛玉说起过李商隐。

林黛玉不喜欢李商隐,是《红楼梦》的败笔

《红楼梦》第四十回,叫“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就写这个老太太带着一群好儿女们逛园子,大家就到了水边。因为是赏菊花、吃螃蟹的季节,水中的荷花都已经凋零残败了。宝玉就看着这些残枝败叶说:“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来拔去?”

宝姐姐就笑着说:“今年这几日,何曾绕着园子闲了,天天逛,哪里还有叫人来收拾的工夫。”宝姐姐就是很通晓人情世故,这话说的谁也不得罪,替别人着想。

林黛玉就不是这样了,我们这个挑剔的林妹妹就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

宝玉一听立即说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

看到这儿我们都会笑出来,情到浓处什么都是对的。她说好吃就是好吃,她放屁都是香的,宝玉就是无原则地附和林妹妹。林黛玉说的李义山就是李商隐。

宝姐姐怎么评价李商隐呢?说“李义山之隐僻”。隐就是隐藏的隐,僻是生僻的僻,就是讲这个诗人的东西非常难懂,因为难懂,那影响力就有限。

到了《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呆香菱想要学写诗,就先去拜林黛玉为师,黛玉就给她开了一个书单,说你要去看谁谁谁的诗。第一课开的这个单子里面,有王维、杜甫、李白,这当然都是很好的。再接下来,提到了各种各样的人,但偏偏没有李商隐。后来史湘云就来了,她自然而然地也教了香菱一些好的诗人和好的方法,湘云就提到了李商隐的诗,她把李商隐放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上,宝钗也自然是认同的。

小时候读《红楼梦》,我也和宝玉一样,屁颠屁颠地跟风林黛玉,林妹妹讨厌李商隐,那我也觉得自己不喜欢李商隐。后来,我真的是完全自然地爱上了李商隐,就一直想,那林妹妹为什么不喜欢李商隐呢?她和李商隐明明就是一个路子的人。

上海有一位作家叫作潘向黎,她有一本很好看的书叫《梅边消息》。这本书中有一篇文章的标题就是《林黛玉为什么不喜欢李商隐》。

整部《红楼梦》中,林黛玉嫌弃过两个诗人,一个是李商隐,另外一个就是陆游。林妹妹怎么评价陆游呢?她说:“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好的。”

林妹妹是清高骄傲的,她嫌弃陆游,是因为她觉得陆游格局小,你没意思,你有点俗。这是一家之言。那她为什么不喜欢李商隐呢?书里没给出理由。

潘向黎老师就说,林黛玉不喜欢李商隐,实际上就是曹雪芹不喜欢李商隐。因为《红楼梦》中,林黛玉是曹雪芹第一钟情的女子,她说的话、她想做的事儿,那就是曹雪芹的替身。潘向黎老师猜测说,曹雪芹不喜欢李商隐,可能是因为他的风格。

李商隐的风格就是浓烈和精致。他的作品像一个象牙球,一层一层地套在一起,每一层都精雕细刻且镂空,繁复到了极致,不是那种浑然天成的。那第二,李商隐一点都不淡,从感情到修辞非常浓郁。这就透露出曹雪芹的审美,他是喜欢天然一些的。

但是潘向黎老师给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说曹雪芹写林黛玉不喜欢李商隐,这是《红楼梦》中的一处小败笔。我特别同意。因为林黛玉几乎不可能不喜欢李商隐,为什么呢?

第一,李商隐是一个多情和痴心的人,这和林黛玉完全就是一个路子。爱情、感情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和爱情比起来,什么个人得失官场沉浮,甚至江山天下都不重要。这一点,李商隐和林妹妹是一样的,和很多大诗人都不一样。

第二,李商隐非常尊重女性,这在同代人中很难得,而且李商隐能够欣赏和体谅女性的美、苦衷。所以到今天,女性朋友们应该都去读他的诗,一定会觉得心有戚戚,这个人怎么这么懂我。

林妹妹喜欢的那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出处是什么呢?这首诗的名字叫作《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标题什么意思呢?就是李商隐寄宿在一个姓骆的人家里,在他们家的这个亭子里面欣赏风景,突然想到自己的好朋友,一个叫作崔雍,另外一个叫作崔衮。这是非常地写实的,我们来读一下: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这里是枯荷不是残荷,林妹妹引用的时候,记忆有一点误差。这些枯荷留着要干什么?是要听雨的。它一点人间烟火气都没有,因为它没用,那“没用”说的是什么呢?就是审美。所以这个非常符合黛玉的性格,这就看出来,林妹妹的境界和李商隐非常接近。

林黛玉的前世是什么呢?一棵绛珠仙草。宝玉的前世是神瑛侍者,他用水去灌溉了这棵仙草,对她有恩,所以她此生是来报恩的。用什么报呢?还泪。她把自己一生的眼泪,都还给宝玉,眼泪流干净了,这一生就过完了。她用这种方式,把生命中所有的激情全部地释放掉,这件事才算完结。

所以她跟宝玉是纯粹的精神之爱,有没有肉体的关系其实并不重要,能不能被世俗的人认可,其实也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她这种饱满的情绪,只为一个人、一件事而来的那种感情,是要充分燃烧的。

想一想,这也是天大的福气。我喜欢一个诗人叫黄灿然,黄灿然老师写过一首诗,说:“他一生中只有一个洞,但我们很多人都千疮百孔。”

就是这样。林黛玉就是此生这一颗心、一条命,都只为了一份情、一个人。这就是只开了一个洞,其实是高度完整和纯粹的;而不像很多人开了几百个洞。

所以回应潘向黎老师的那个问题,为什么林黛玉不喜欢李商隐?我会觉得是李商隐这个名字,包括他所写的诗,触碰到了少女的禁忌。李商隐的诗历来被认为是写私情的,这其实是一种误会,如果你把他的诗通篇读完,你会觉得他的境界不仅仅是男女私情,只是他被贴上了这个标签。林黛玉说不喜欢李商隐,就是因为“私情”这两个字,这是林黛玉一直在回避的话题。

所以回到《红楼梦》的大环境里面,我之前讲过,婚姻才是正大光明的,而爱情是不被允许的。这就像当着光头的面不能说月亮。所以林妹妹也不肯当众承认李商隐的好。在我看来这恰恰是李商隐式的美学,就是不能说透。

李商隐诗句中的自然之美

李商隐的很多诗中,都提到了荷花荷叶。前年的时候,我在教欢喜写字,就写两句唐诗让她照着抄一遍,然后慢慢地就会写字了。其中就抄了一首《暮秋独游曲江》,李商隐的诗,我们来读一下:

《暮秋独游曲江》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这首诗听起来还是比较贴近白话的,它使用很多重复的字和词。抄一句,我就给欢喜讲一句,她突然问我:“这个人为什么荷叶长的时候他也特别恨,荷叶枯的时候他也特别恨,他的恨怎么那么多呀?”这的确是个好问题。

李商隐到底是个什么性格?他一直非常的苦情、深情,而且隐忍,所以就悲苦。细细地读这首诗,李商隐是在写荷叶吗?是在写荷花吗?不是,他还是在写自己的生命体验。

那么多的恨,恨是什么呀?就是《长恨歌》里的“此恨绵绵无绝期”,它不是怨恨,它是遗憾,是求不得是失去。怎么面对呢?这一句“深知身在情长在”。他深知我现在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晚唐时期,盛世繁华一去不复返,在青春的时候,在想要做一番事业的时候,他遇到很多的挫败,这非常无奈。那现在慢慢地进入了生命的暮年,这些无奈又是改变不了的。

生命背后,迎接你的是一个又一个无常。但是只要我这个人在,肉体在、感情在,恨是没有办法摆脱的。明白了这些之后改怎么样?不如深情面对,更加要找到一个对象为它付出,不管它是一个人、一件事儿、还是一个目标。不管你的生命有多苦,有多不得意,你都可以在这种付出中,得到一段很饱满很纯粹的时光。

对李商隐来说,这个对象就是深情,他也的确是个深情的倒霉蛋。我们来了解一下李商隐的成长过程。

李商隐的成长经历

公元813年,李商隐出生在河南的荥阳,中原人士,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亲,但到他这一代,这种血缘关系已经非常遥远了,也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所以他就是一个落寞的贵族,过得很穷。

他的父亲叫李嗣,是个县令,后来还被罢官,就在浙江一带做小的幕僚,这是要看人脸色,辗转于很多地方的。李商隐从小就跟着父亲到处漂泊。但他很聪明,“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从小就是争气学霸。但非常可惜,李商隐十岁那一年,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家里的顶梁柱塌了,剩下孤儿寡母,家里面的日子艰难,他是长子,就背负上了养家的责任。

所以你看一个小小的少年,自己写文章说“佣书贩舂,贴补家用”。就是给别人抄写,还买带壳的谷子,然后舂成细粮之后转手再卖掉,干的都是重体力的活。鲁迅先生曾经说,童年的情形就是将来的命运。李商隐的一生坎坷,从童年起就埋下了伏笔。他在一篇文章里写:“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

这太凄凉了,一个才气纵横的少年,到养家的打工人,遇事儿只能靠自己硬扛,就养成了他隐忍的个性,有话放在心里,不解释。这人很内向,但又非常敏感,在16岁的时候,李商隐就以《才论》《圣论》两篇文章名震文坛,然后他们举家南迁到洛阳,就在那里遇到了他的伯乐令狐楚。令狐楚还介绍他认识了白居易等很多重要的人物。

令狐楚是个什么人呢?他是高官,也是文坛的领袖,是写骈文的大家,《旧唐书》里有记载,李商隐到了洛阳就去干业,这是唐代的一个风俗,就是年轻人拿着自己的文章去拜访一些著名的领袖,求提拔、求赏识。

令狐楚一见到李商隐就如获至宝,特别欣赏他。令狐楚善写骈文,这是当时的一种流行的文体。当时的文章大概分为两种,古文和骈文。李商隐之前是写古文的,但是骈文才是官方正式的文体。

科举考试考的就是骈文,令狐楚就亲自教李商隐写骈文。每年给他家衣食资助,安排他和自己的儿子令狐绹交友。令狐楚前往一些地方去做官和镇守的时候,也把李商隐带在身边,让他入幕做了一个巡官,不断地重用他、资助盘缠、送李商隐参加科考,让他有机会出席一些重要的社交场所,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这就叫知遇之恩。所以在李商隐的心里,令狐楚既是师傅也是父亲,这是一个很温暖的存在。

令狐绹和他一起长大,也是情同手足。李商隐在令狐府中度过了八年的时光,也的确没有辜负令狐楚的栽培。李商隐做事很认真,学习也用心,他很快就能写一手漂亮的骈文,令狐楚就让他负责起草一些重要的文件和奏章,很快他就成为官场上一个得力的助手,陪着令狐楚出入一些特别重要的应酬。

令狐楚曾经还留下了两个遗愿。第一,给皇帝上谢恩表的时候,一定要让李商隐来写。第二是自己的墓志铭,也一定要让李商隐写。你看这两个“一定”,这是实力眷顾,那显然是非常赏识他,以这个弟子为荣的。

但很不幸,这一番相遇相知并没有得到一个好结果,为什么呢?因为一个绕不过去的环境,叫牛李党争。这个词我们在历史书里学过。“牛李党争”是唐朝后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从唐宪宗直到唐宣宗时期,以牛僧孺为领袖的叫牛党,以李德裕为领袖的叫李党,两派发生争斗,互相攻击长达四十年,最终掏空了大唐。

这两党争的是什么呢?他们起先是很多政治问题上意见不合,比如讨论科举制度,到底应该坚持公平一考定终身,还是兼顾素质允许举荐制。这个问题到今天我们还在讨论,所以并不是有什么私心。可由于这个针锋相对、水火不容的讨论,导致变成了两派政见不合,最后就演化为政治斗争。双方都为了各自的权利和利益而战。令狐楚是牛党中人,李商隐也不可避免就随着自己的恩师卷入了党争。

到公元837年,李商隐24岁了,由于令狐楚的举荐和帮忙,他终于考中了进士。但这一年令狐楚去世了,李商隐失去了恩师的保护。在令狐楚去世后的第二年,李商隐答应了一件事儿,接受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做了他的幕僚。王茂元是李党的人员,这就意味着李商隐站到了自己敌人的队伍里。那之后李商隐更是娶了王茂元的女儿,成了李党队伍中的贵婿。

这一下,令狐家族所有的人都不能原谅李商隐,认为这是背叛。现代人可能会说:这有什么背叛的?跟谁结婚这是李商隐的私事。但不能这样讲,仔细想想,罗密欧能不能娶朱丽叶?即便放在现代社会,你跟邻居家关系很僵,是不是小孩也被告诫说不要跟他一起玩。所以,令狐家的心理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跟李商隐一起长大的令狐绹就心生怨恨,把李商隐视为“忘家恩,放利偷合”的小人。这就是说,你完全都是小人行径,多年情分一下子化为积怒。在新旧《唐书》中,也对这个历史上的事情是有记载的,书中评价李商隐的行为说“他德行有亏”。这个社会舆论其实是压力很大。

到了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也说,李商隐本应该始终属于牛党,这才能符合当时社会阶级之道德。这样一来可以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升迁机会;二来他可以通过辅佐令狐绹,报答令狐家的恩情,这是李商隐当时最好也是最明智的选择。但是李商隐并没有这样做,他是怎么考虑的呢?不得而知。

有人说他可能过于单纯恋爱脑,我认为这种说法太轻率了。李商隐肯定清楚自己的婚姻,并不仅仅是两情相悦,它还牵涉到了政治立场。可是他依然站错了队。只能说这个人在文学上极有天赋和灵性,但是对于政治的感觉很迟钝。当时的选择一定有当时的道理,但这个选择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是李商隐并没有充分顾及到的。

所以从此李商隐就左右为难了,因为牛党把他视为叛徒,但李党也会怀疑他的忠诚,他就不得不活在党争的夹缝中,沉浮不由己,终身受累。后果很快就显现了,在公元838年,李商隐参加了授官考试,结果在复审中被无故除名。第二年,他又去考试,虽然通过了,但仅仅获得了一个很低的职位,转眼又被调任。

这就是来自牛党的针对性打击,这段时间的心情和处境,李商隐有一首诗,是可以看得出来的。这首诗的名字叫作《代越公房妓嘲徐公主》,我们先读一遍,再给大家讲这首诗。

《代越公房妓嘲徐公主》

笑啼俱不敢,几欲是吞声。

遽遣离琴怨,都由半镜明。

应防啼与笑,微露浅深情。

这首诗什么意思呢?里面有一个典故是说,隋朝初年的时候,太子舍人徐德言娶了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为妻。在陈朝快要衰亡的时候,徐德言就跟他的妻子约定,把一面铜镜打破,一人一半,将来万一夫妻失散了,就靠这半面镜子作为信物,要找到彼此。

后来果然隋朝把陈朝灭掉了,乐昌公主就被俘虏,流落到隋朝的宰相越国公杨素的府中。杨素是一个奇伟的汉子,她就做了姬妾。后来徐德言就靠着那一半的破镜为线索,重新找到乐昌公主,夫妻两个得以团聚,留下一个我们熟悉的成语叫“破镜重圆”。

李商隐这首诗是从亡国公主的角度来写,这个诗的题目有一点开玩笑。意思是,我这个诗人代越公妓,越国公就是杨素,妓是什么呢?就他家里头另外一个姬妾,来嘲笑乐昌公主的。

嘲笑她什么呢?说你看眼前,一个是新男人,一个是旧男人,你哭也不敢笑也不敢,实际上内心非常复杂。这个持着半面破镜找来的丈夫站在这里,就证明了你对他的思念。可是你应该注意,此刻你既不能哭也不能笑,你不能流露出你对原来丈夫的深厚情谊,否则你怎么面对眼前的这个男人?

这个诗非常压抑和复杂,它也是李商隐的处境。很多时代变幻中,人是没有办法主宰自己命运的。再嫁女的心酸,包括李商隐这种夹缝中的求生欲,实在是太难了,千言万语哭笑都不能,只能化为沉默。所以我们在生命中如果遇到两难境界,你就会发现,这句诗写得真好,叫作“笑啼俱不敢”。

我们来说说李商隐的婚姻。做了王茂元的女婿后,他还是过了一段好日子的。他得到了一个新科进士所能获得的最体面也最清闲的职位,叫作“秘书省校书郎”,大概就是国家图书馆的研究员。你想一个那么爱读书、爱写作的人,现在到了这个地方来大量地阅读,他得多开心,所以他如饥似渴,李商隐的诗和文章在这段时间进步极快。

这就让我们发现,和李白李贺不一样,李商隐有天赋,但他不是天才。他在唐诗上所取得的成就,用一个词来概括叫“终身成长”,那是不断学习得来的。所以我们能看到,李商隐的诗是越写越好,他的境界不一样了,心态也不一样了,用词造句也不同。

虽然因为一段婚姻让自己的仕途坎坷,但李商隐和自己的妻子感情很好。关于李商隐的爱情,有一本书叫作《李义山恋爱事迹考》,是苏雪林写的。这本书比较著名,书里考证出李商隐曾经喜欢过一个叫柳枝的姑娘。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李商隐的一组诗里,叫《柳枝五首》。

李商隐还为这组诗写了一个长长的序,就讲了柳枝的故事。她是一个洛阳富商的女儿,活泼可爱开朗大方,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李商隐的诗叫《燕台》,写春夏秋冬的。她就心生爱慕,然后主动跟李商隐约会,但是后来李商隐失约了,柳枝就跟他再也没有见面。如果这个事情不是李商隐杜撰的,那这一段没有结果的感情很可能是李商隐的初恋。

那接下来,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是被家人送到玉阳山学道的。在这期间,他就跟玉阳山灵都观的女道士宋华阳相识相恋。苏雪林写了这一段,但是她的猜测和推理有时候非常离奇,几乎不加节制,包括李商隐怎么样跟宋华阳姐妹两个都偷情,还和宫女偷情,这其实找不到什么实际的证据。所以到现在这很容易被一些不负责任的报道添油加醋,说李商隐很暧昧很闷骚,是个奇情的男子,这其实并不太可靠。

比较确定的是,王氏是李商隐的妻子,李商隐和她结婚的时候已经26岁了,在那个时代非常晚婚。在此之前,李商隐应该是有过一段婚姻的。但第一段婚姻到底是什么状况,这方面的信息几乎是空白,不知道他们怎么结婚的,也不知道怎么结束的,也没有留下子女。

李商隐的深情

但很明显,李商隐和王氏的感情非常好。他们共同生活了14年,在李商隐38岁那年,王氏病逝了,此后李商隐没有再娶妻。他为亡妻写下了很多首悼亡诗词,非常经典。在李商隐留下的情诗中,其实可以看到人类一切感情的类型,比如说相思暧昧、失恋告别、分离和悼亡。

我们选其中的几首来读一下。“无题”是李商隐最擅长写的题材,有一首叫《昨夜星辰昨夜风》,大家也可以试着来跟读一下。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什么意思呢?“昨夜星辰昨夜风”是时间,夜幕低垂星光闪烁,这是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画楼西畔桂堂东”是地点,精美画楼的西边,桂木厅堂的东边。总之你看得出来,这是一个高级场所,很奢华的地方。这么美妙的时刻,在旖旎的环境中,发生了什么呢?诗人没有说,但肯定有故事,而且是个浪漫的故事,我们的想象力已经被触发了。接下来笔锋一转,说昨夜的浪漫还历历在目,可是你已不在我身边。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就是在写相思之苦。你不在我身边,我恨自己没有像五彩凤凰一样的双翅,可以伸展开来,飞到你那里去。那么“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什么意思呢?

我人不在这里,可是我心在这里,就是两个人的相知之深,彼此的心意就像灵异的犀牛角一样,里面有一条线息息相通,别人看不见,但对我们来讲,那是完全不一样的链接。这种深深相爱、不能长相厮守,但又只有你懂我的感受,就成了千古名句。也就是换了你就不行,非你不可。

接下来说“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是写这里有一场宴会。这宴会太热闹了,人潮人海,可能你跟我都参加过。在宴席上,人们隔座送钩、分组射覆,都是一些游戏,这些游戏还在继续,但是你不在这里,我就觉得人潮越汹涌,内心越孤独。那怎么办呢?能不能不顾一切地奔向你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就是可惜我听到更鼓的报晓之声,就要去当差,我在秘书省进进出出,好像蓬草随风飘舞。有没有《月亮与六便士》的感觉?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如此无奈,心中向往星辰大海,但是不得不低头埋没于眼前的柴米油盐。那怎么办呢?就这样错过了,失去了,所以美景之美在于忧伤,这就是李商隐的调调。

《无题》中最著名的,应该还是那首: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常常被用来赞颂老师们的辛苦。你看春蚕到死还在吐丝,蜡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是很莫名其妙的。这的的确确是一首情诗,是李商隐表达对妻子的深情和思念的,应该是首悼亡诗。李商隐跟自己的妻子后来是分隔两地,长时间都不能相见,后来等他再返回家中的时候,得到的是妻子亡故的消息,所以他非常悲痛。他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他就在想我可怜的妻子这一生是很短暂的。她勤俭持家,她默默地为我做了那么多的事情,就是像吐丝的春蚕一样,她把生命中所有的精华一丝一缕地都吐干净了,给了我们;她像蜡烛一样一直在燃烧,流干了最后一滴热泪,可是我们再也不能相见了。

悼亡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很多人都悼念过自己的亡妻。比如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还有苏东坡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都非常感人,名气很大。但即便写下这样生离死别的诗句,每个人也依然有不一样的选择。元稹是一边写着悼亡诗,一边又去寻花问柳。那苏东坡,也很快就有了朝云在自己的身边。那李商隐的选择呢?他在妻子过世之后就孤身一人。他也不喜欢那种社交的场合,就是一首接一首地写诗。

所以李商隐从小遭遇的世界并不深情,甚至很冷漠,然后他被迫成为党争的牺牲品,也是很残忍的。但他依然能够深情地活着,心里头有很多很多的爱,一首一首地写下诗句,这就是他从来没有失去过的东西——一个人的价值。

其实李商隐也有过可以跻身权力中心的机会,命运是把一次一次的机会砸向他,但是很可惜,最后都是让他鼓舞希望,然后再把他重重地扔在地上。

最重要的一次机会,是在唐武宗即位之后。李党的首领李德裕被提拔为相,这个时候整个李党中人都被重用,李商隐就重新回到京师,依然在秘书省工作,而且有可能就被委以重任。正当这个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李商隐的母亲病逝了。按照当时的规矩,他不得不放弃眼前的一切,回家为母亲守孝三年。就这三年的时间,他错过了李德裕执政最辉煌的时期,也错过了人生唯一一次能登上巅峰的时刻。

等到他结束守孝后再返回秘书省,李党已经被牛党整垮了。在整个牛党的把持之下,李商隐就被排挤到几乎没有立足之地。他曾经希望令狐绹能够帮助一下他,但是令狐绹只字未回,收到他的信跟没看见一样。

所以他就要自谋出路,他把儿女托付给朋友,把妻子留在京师,然后就跟着一个桂管观察使郑亚到了桂林去。结果不到一年,这个郑亚被贬,李商隐只好又回到长安。那还得找饭碗,他又跟随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正到了徐州。又仅仅一年,这个卢弘正病故了,李商隐不得不再次另谋出路。

就是这样,你发现机会都扔给他,他接住了,然后又莫名其妙地就丢失了。他为了换一口饭吃,就奔波在一个又一个的幕府。这个时候他的妻子病逝了,而且唐王朝显然是一步一步走向衰败,皇帝昏庸、宦官当权,藩镇割据、势力日益猖獗。朝廷为了稳固政局,就对镇守边关的藩将们大行恩赐。但看历史就知道,这些藩将此时翅膀已经非常硬了,他非但不领情,反而发现你软弱,那野心更盛,结果导致朝野内外气氛恐怖。政治的腐败也达到了顶点,最后皇帝和宦官之间矛盾也日渐激化,导致骇人听闻的甘露之变,整个大唐经历这一拐点后就急速下降。

在这段时期,李商隐留下了大量的咏史诗。比如说《马嵬》,这和白居易的《长恨歌》一样,写的是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故事,但是他的观点完全不同。还有《行次西郊作一百韵》《有感二首》等。在这些诗里面,我们可以看得到李商隐的勇敢和正直。他站出来抨击时局,和强权对峙,揭露宦官的丑恶嘴脸还有惨无人道的暴行。

危难之际,你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气节。有人一直说,李商隐就是华丽隐晦、哼哼唧唧的,是很软弱的小资情调。那你是真的不够了解他,他不是只写情诗,我们就来读一首他的咏史诗叫《贾生》。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最后这一句慷慨激昂,很多人都听过,他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事呢?就是汉文帝和大儒贾谊之间的故事。汉文帝在宣室这个地方,把曾经被贬谪的贤臣找来虚心求教,那么就把贾谊找来了。贾谊是西汉著名的政论家也是文学家,他主张要改革,提出了很多非常重要的措施,可他一再地被人进谗言、被人诋毁,所以一生抑郁不得志,但他的才华和人品都无与伦比。

既然汉文帝把他找来了,那就是想要问一些重要的事。比如说国策民生。“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说到半夜,汉文帝就挪动他的双膝靠近贾谊,他不是关心民生,他关心的是什么?是怎么样能长生不老,怎么求医问药,只关心鬼神。

李商隐就在这里,借着凭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就是说,你看看汉文帝,昏庸吧?那晚唐的帝王难道不是这样吗?表面上看起来你求贤若渴,实际上你根本不能任用贤能。他也是在表达自己一生不为所用。

但能看出来,即便被边缘化、被误解,一再地受挫,但李商隐的内心深处始终是热的。他关心社稷,关心普通人,这就是一个士人的精神,即便在黑暗中,也能化文字为兵戈,直抵黑夜的最深处,这是末世里面罕见的勇敢。所以李商隐依然是一个血热和天真的人。

在公元858年的一个黄昏,李商隐独自来到了乐游原,长安旁边的一个小坡。杜甫曾在这里写“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上巳节,大家都到乐游原去出游踏青。此刻,李商隐眼中的乐游原已经完全不是《丽人行》里面的情景。他俯瞰着热闹非凡的长安城,写下了那首我们非常熟悉的《乐游原》:

《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首诗就像徐徐展开的画卷,由于慢,它非常深情,那是李商隐坎坷的人生图景。能清晰地看到,他本来不想卷入任何党争,只想安安静静地提高自己的才华来报效国家,用自己的肩膀撑起一个温暖的家。

可惜,他的大半生都在入世和退隐之间挣扎,在家庭和党派之间挣扎,在自我的坚守和生存的妥协之间挣扎。这就是人生如逆旅,生不知来路,死无忘归土,白驹过隙。此刻在辽阔的乐游原上,李商隐看到的就是红彤彤的落日,那么大,那么温暖,那么瑰丽,但它在一点一点地沉落。李商隐的生命,在这个时候也接近末路。

他去世的时候年仅46岁。你回头他的一生,几乎是灰蒙蒙的。他没有当过一个像样的官,亲友反目、被人误解、家破人亡,生命短暂,有浓重的悲剧色彩。一个人为什么活成这样呢?中国李商隐研究会的会长董乃斌先生有个评价:“李义山的悲剧不是偶然性的个人悲剧,是一个必然的社会性悲剧。他反映了晚唐社会矛盾一个重要的侧面,在当时大批怀才不遇的下层知识分子中具有代表性意义。”

我很赞同这个观点,一个人跟他的时代是密不可分的。时局可能是他的命运,但还好有那些诗作流传下来。这是什么呢?是一个人面对命运时依然能够选择的活法,它就是从苦难深处凝结出的珍珠,照亮了李商隐这个名字,让我们能够看见它、理解它。

曾国藩原来讲:“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李商隐经历了那么多的事情,甚至被人说过于华丽和迷离,但是你能看出他的志气。他从出生开始就挫折不断,那灵魂深处的那个美,就是一种志气,能够惊艳千年,不会沦为下流。

李商隐写过一首《北青萝》,它比较冷门,我们来读一下,可能就更能理解他的境界。

《北青萝》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大概意思是说,在夕阳落到山中的时候,我去探访一位僧人,他独自住在这里的一间茅屋里。为什么要去见这个僧人呢?始终没有说原因。但他执意要在黄昏这个时间独自进山,踩着簌簌的落叶,寒云几重路几重地一路去探访。

我们就应该知道,他心里是有执念的,那个执念可能是痛苦,可能是难以解脱的迷惑,此刻一定要找到一个相知很深的人,来帮他疏解一下。树林里落叶纷纷,不知道这个僧人离我还有多远。

沿着这个寒云缭绕的山路盘旋而上,也不知道走了几重。到了夜幕降临,终于找到了这个人,这个僧人坐在茅屋中,独自地在那里诵经,靠着一枝青藤跟他交谈。此刻诗人忽然之间顿悟,说“大千世界,俱是微尘”,我还谈什么爱、什么恨呢?就是最后这句“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一下子就开阔了,读来让人眼圈发红。

我就想到之前有一首偈语:“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这就是讲,人就是会遭遇各种的痛苦纠缠,“爱别离、怨憎会”,世间的情爱都很难长久的。但让人遭遇这一切不快乐的源头是什么呢?就是爱。如果你能够不爱,那就无悲无喜,无忧无惧了,你就可以超然。

所以我们会发现这就是个哲学思想。时间、包括世界,其实都是人类发明出来的一个概念,但它会牢牢地把我们束缚其中。如果能够跳出眼前的世界,跳出线性的时间,大千世界是什么呢?无非三千尘埃。什么爱恨、相聚、离别,一阵风就吹散了。有什么好执着的呢?但是能做到吗?很难呀。如果一生中有那么一个瞬间,你可以做到超脱于大千世界,不被情绪左右和困扰,那也算不虚此行了。

讲到这里,你就在想,李商隐放弃了吗?其实并没有。无论经历什么,那一把经历攥在自己的手心,他把他的生命经验能够写出来、说出来,能够有和别人不一样的感悟,对于他个人的生命来讲,这就是最大的价值。

李商隐的墓地是在现在河南的焦作。我要到焦作去做一场线下的演讲,当地的书友负责人就跟我讲说:“我带你去看他的墓地。”我就特别高兴,比起很多著名的景点,一想到这个地方是有李商隐的,我就觉得我不能错过他。我特别想去看看他,我会到那里拍了照片,将来也分享给大家,你们有什么话想要说给李商隐听的?

那讲到这儿,我突然就想起一首歌,罗大佑的歌,也推荐给大家去听一下,叫《你的样子》。那歌词写得真好:我听到传来的谁的声音,像那梦里呜咽中的小河。我看到远去的谁的步伐,遮住告别时哀伤的眼神。不明白的是你为何情愿,让风尘刻画你的样子。就像早已忘情的世界,曾经拥有你的名字我的声音”。

中间有几句说:“不变的你,伫立在茫茫的尘世中。聪明的孩子,提着易碎的灯笼。潇洒的你,将心事化进尘缘中。孤独的孩子,你是造物的恩宠。”

“不变的你,伫立在茫茫的尘世中。聪明的孩子,提着易碎的灯笼。”这一句就让我觉得,那个聪明的孩子,提着易碎的灯笼,就是李商隐的样子。那么倔强,那么脆弱,他什么也保护不了,但他那么美,这就是我心中的李商隐。

就到这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堂诗词课021 写诗的人——文艺委员李商隐
李商隐|落魄才子 谜之诗人
叶嘉莹先生说李商隐诗〔二〕
李商隐是个怎样的诗人, 为何《蝉》的第四句被誉为神句?
李商隐与令狐绹:当昔日的好兄弟渐行渐远……
晚唐诗歌创作成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