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胃肠专栏【7】胃肠超声充盈检查法简介及胃的基本切面




作者:陆文明  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编辑:肖雄涛


   导 读

daodu

超声俱乐部胃肠专栏影响了很多超人,大家开始慢慢地琢磨和体会胃肠超声的扫查及诊断。有些超人发现对于胃肠超声基本扫查手法需要一个系统的了解,因此胃肠群管理员特意请陆文明主任从最基础的标准切面及扫查手法开始,带领大家从零基础学习胃肠。对胃肠感兴趣的超人们,机会不容错过,请用心揣摩本篇文章,掌握胃肠超声指日可待!好啦,搬小板凳坐好了,零基础胃肠学习开始了!  


一、超声仪器、造影剂、检查方法


(一)仪器

各型超声诊断仪均是理想的诊断仪器。凸阵式、线阵式或扇扫式探头均可,频率一般为3.0~5.0MHz,小儿、体瘦者或观察胃肠道前壁可用7.5~15.0MHz。直肠可联合使用腔内探头。


(二)造影剂

1、可选用无回声型或有回声型胃肠超声造影剂(图1、2)。临床实践证明有回声型胃肠超声造影剂具有较好的造影对比效果,能够满足超声对胃肠疾病检查诊断要求。本章节胃肠充盈检查主要采用有回声型胃肠超声造影剂为主导。

图1 无回声型胃肠造影剂

图2 有回声型胃肠造影剂

2、使用方法 :先将有回声型胃肠超声造影剂按每包500ml开水比例配制成糊状溶液,冷却处理至适宜温度(约40℃)备用。胃超声检查一般常规每人500ml口服后或即服即行检查;幼儿用量约200~300ml,对胃容量大充盈不良者可加量至800~1000ml。小肠超声检查也采用口服充盈检查,用量约500~1000ml,常与胃超声检查同时进行。大肠和回肠末端超声检查采用灌肠装置将造影剂经肛门灌注充盈后检查,用量约1000~1500ml。对直肠中下段病变可采用造影剂灌注充盈直肠后经腹和经腔内联合检查的方法。


(三)检查方法

1、检查前准备:胃及小肠超声检查一般安排在每天上午空腹状态下进行。检查前禁食6h,禁饮4h以上。大肠超声检查一般安排在下午,检查日上午常规行清洁肠道准备(和肠镜检查准备相同)。一般勿将胃肠超声检查和胃肠镜检查、X线胃肠钡餐检查、腹部CT检查等安排在同一天进行。

2、检查体位:以仰卧位、右侧卧位为主,辅以左侧卧位、坐位、站立位、胸膝卧位或因检查需要及病情能承受的任何体位。

3.检查范围及内容:胃十二指肠超声检查从食管贲门至幽门、十二指肠按标准切面作连续性规范化检查;小肠超声从左上腹空肠至右下腹回盲部作连续完整扫查;大肠超声在造影剂灌注充盈下从直肠至回盲部呈逆时针按标准切面作连续性规范化检查。确定胃肠各部的位置、形状、体积大小、胃肠壁厚度及层次、胃肠粘膜完整性、胃肠壁蠕动及排空情况。同时观察胃肠周围毗邻脏器肝、胆、胰、脾、肾、膀胱、子宫、附件、大网膜、肠系膜等腹腔相关情况。发现病灶应仔细检查病灶的位置、形态、来源、范围及深度、胃肠壁层次结构及管腔大小、与周围毗邻脏器关系等。对疑为恶性肿瘤者,须检查胃肠周围、大网膜肠系膜及后腹膜、左锁骨上有无肿大的淋巴结、周围脏器(如肝)有无转移、腹盆腔有无种植或腹水等。

4、适应症、禁忌症:适应症包括胃肠良恶性肿瘤、炎症溃疡、胃肠粘膜病变、先天性病变、梗阻性疾病及其他疾病(如胃石症、胃底静脉曲张)等。禁忌症包括急性胃扩张、消化道穿孔、消化道活动性大出血等。


二、胃标准超声切面及正常声像图


胃标准超声切面的获取常规在上腹部沿胃的体表投影位置行纵、横、斜扫查即可获得各部完整超声切面,共有以下五组标准切面:

1、食道下段贲门部切面:长轴切面取平卧位探头纵置在剑突偏左季肋缘,显示肝左外叶上段和腹主动脉间隙,声束方向朝向左后方作旋转扫查,可获得食道下段和贲门长轴切面图。正常食道下段贲门部呈一倒置漏斗状管状结构声像图,其中央呈较规则的强回声带,为管腔内气体-管壁粘膜界面回声,外侧强回声是浆膜层回声,两层之间低回声为管壁肌层回声(图3)。此部位上端始于膈肌的食管裂孔,下端左侧缘转向左后上方接胃底部,右侧缘接胃小弯垂直部。正常情况下呈关闭状态,当口服造影剂即时检查,可以清晰观察到食道下段贲门部开放,造影剂在其管腔内快速通过(图4)。

短轴切面按上述探头位置作十字交叉扫查,即能获得食道下段贲门部的短轴切面。正常时呈椭圆形或扁圆形、回声外弱内强的管状结构,类似均匀的“靶环”或“钮扣”征(图5)。

图3 贲门长轴切面(关闭)

图4 贲门长轴切面(开放)

图5 贲门短轴切面

2、胃底部切面:第一组切面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探头斜置在左肋弓下,声束朝向左肩方向作倾斜扫查,可获得完整的胃底部切面;和食道下段及贲门部切面相连续。胃底形态呈椭圆形或半月形,在贲门水平线向左上方呈一个囊袋状隆起,其近端和贲门的左侧缘相连,远端和胃大弯相连,左外侧和左侧膈肌及脾脏紧贴,对侧是胃小弯垂直部(图6)。

第二组切面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探头斜置在左侧第8~10肋间作肋间斜切面,声束方向朝向右前上方,可获得完整的胃底部切面。该切面近场是胃底远端与胃大弯连接处,远场是贲门喇叭口和胃底近端(图7)。该切面清晰可显示胃底与左侧膈肌、脾脏、左肾上腺和左肾上极、胰尾之间的毗邻关系。

图6 胃底部切面(剑突下)

 图7 胃底部切面(左肋间)

3、胃体部切面:分三组切面进行扫查。

第一组胃大小弯长轴切面:取右侧卧位,探头斜置于左肋缘下,逆时针旋转180°,声束方向朝向右肩方向作45°以上倾斜连续扫查,可获得胃大小弯至胃角完整的长轴切面。该切面近场是胃大弯,远场是胃小弯及呈指状向胃腔内突起的胃角切迹(图8)。

第二组胃体前后壁长轴切面:取右侧卧位,探头自剑突下向脐孔作横向垂直移动扫查,即可获得胃体前后壁长轴切面。该切面近场是胃体前壁,远场是胃体后壁,其后方为胰腺、腹膜后大血管及其分支(图9)。

第三组胃体部短轴切面:取右侧卧位,探头自左肋缘下向右上腹作纵向垂直移动扫查,即可获得胃体部短轴切面。该切面呈椭圆形或扁圆形,其近场为胃前壁,远场为胃后壁,左侧缘(脾侧)为胃大弯,右侧缘(肝侧)为胃小弯(图24-2-10)。

图8胃大小弯长轴切面

图9胃前后壁长轴切面

图10胃体部短轴切面

4、胃角横切面:取右侧卧位,探头斜置于右上腹部,在脐右上方处可获得类似“∞”(双环征)或“8”字形的胃角横切面,交界处就是胃角切迹,是胃小弯的最低点,也是胃体部和胃窦部分界标志(图11、12)。左侧缘(脾侧)为胃体部,腔较大,右侧缘(肝侧)为胃窦部,腔较小。

图11胃角横切面(呈双环征) 

 图12胃角横切面(“8”字形)

5、胃窦部切面:长轴切面取平卧位或右侧卧位,探头斜置于右上腹(右肋缘中点和脐孔连线间),声束方向略朝向左上方作倾斜扫查,可获得胃窦部长轴切面。该切面呈斜长形,其左侧与胃角相连,右侧通过幽门孔与十二指肠球部相沟通。其右缘和胆囊、肝左叶相邻(图13)。该切面近场是胃窦大弯侧壁,远场是胃窦小弯壁和胃角,远端为幽门管、幽门孔和十二指球部;实时扫查可清晰地观察到造影剂从幽门管通过幽门孔进入十二指肠球部,并可了解幽门孔开放关闭情况(图14)。

短轴切面按上述探头位置作十字交叉扫查垂直连续移动扫查,可获得胃窦部短轴切面。该切面呈椭圆形或圆形,其近场是胃窦前壁,远场是胃窦后壁,左侧缘是胃窦小弯侧,右侧缘是胃窦大弯侧(图15)。


图13胃窦长轴切面

图14 胃幽门孔开放切面

 图15胃窦短轴切面

总结

由于胃是薄壁空腔脏器,形态不规则,个体差异明显,因此必须灵活多方位、多切面连续性扫查,要按胃的各部顺序(食道下段及贲门→胃底→胃体大小弯、前后壁→胃角→胃窦→十二指肠)以缓慢移动和连续扫查的方法为基本原则,结合呼吸和体位改变,避免跳跃式扫查,以免遗漏。其中胃体窦部冠状斜切面(胃体大小弯长轴和胃窦长轴联合切面合称)是最重要的切面之一,该切面可显示大部分胃的形态(除胃底、贲门外),按声束方向经过的顺序,声像图上依次显示胃大小弯、胃体前后壁、胃角、胃窦及幽门孔。该切面动态连续扫查可观察胃的全貌,也是显示胃小弯和胃角最理想的切面,在超声定位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福利

来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胃肠超声充盈检查法(手法及图像珍藏)
新手福利:胃肠超声手法教学视频及示意图
胃部超声检查规范
胃肠专栏15期:被忽略的贲门①
胃肠超声报告模板(胃、十二指肠部分)
鼻肠管定位(置管引导)中的超声应用技巧(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