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方辨治杂病——何若苹

1、不 寐 之 四逆散 证
临床上不寐一证 , 多为情志所伤 、 劳逸失度 、 久病体虚、 饮食不 节等原 因引起 阴阳失交 、 阳不入 阴而形成。临床辨证应分清虚实 ,虚证多属阴血不足 , 责在心脾肝肾; 实证多因肝郁化火 、 胃腑不和。治疗 当以补虚泻 实 , 调整 阴阳为原 则 。
傅某 , 女 , 35 岁。初诊 2010 年4 月 13 日。 自诉 因工作及生活原 因致失 眠, 前服 西药及 中成 药 , 效 果不显。烦恚易怒 , 焦虑不安 , 多食则 嗳气 , 劳累则心慌心悸 , 纳可 , 大便 日行 。体 检示 : 肝 功能指 标轻 度异 常( 曾患甲肝) 。舌质略黯 , 苔薄 , 脉弦。治宜疏调为先 :柴胡 12g, 白芍 20g , 枳实 10g, 炙甘草 10g, 淮小麦 40g,红枣 30g, 百合 30g , 生地黄 20g , 丹参 30g, 焦枣仁 15g,五味子 12g, 姜半 夏 12g , 北秫米 30g, 枸杞子 20g, 生龙骨 20g , 生牡蛎 20g , 合 欢皮 15g, 玫瑰花 10g。7 剂 , 1天 1 剂 , 水煎 服 。
复诊 : 诉药后寐况有所改善 , 思虑过多则寐欠安 ,乏力 。予原方加减 : 减去玫瑰花 , 合欢皮 ; 由于患者仍较乏力 , 加黄芪 20g , 川芎 18g 补气行气 , 7 剂 。三诊 :诉药后诸症均有改善 , 情绪稳定 , 寐况好转 ; 再按原方续 服 14 剂 以巩 固疗效 。
按 ): 本案患者 因工作及生活方面压力而致失眠, 又因失眠而导致烦躁不安 , 周而复始 , 肝气郁结。方选四逆散 , 该方 出 自《 伤 寒论》 第 318 条 : “ 少 阴病 , 四逆 , 其人或咳, 或悸 , 或小便不利 , 或腹 中痛 , 或泄利下重者 , 四逆散主之。 ” 原 文以“ 四逆 ” 为辨证指征 ,他症皆称或然症 ; 但总结历代注家对此条文的注解 , 其基本病机都是以“郁 ”为主 , 郁则气机不畅。分析该方的药物组成 , 可以知道疏肝解郁实乃 四逆散的治疗大法 。《 内经》 云 : “ 女子 五七 , 阳明脉衰 , 面始焦 , 发 始堕。 ”该患者女性已至“ 五七 ”之期 , 多出现失 眠、 疲劳 、乏力及心烦等症状。在 四逆散加合欢皮、 玫瑰花疏肝理气解郁 的基础上 , 合用《 金匮要略》 治疗妇女“ 脏躁 ” 的甘麦大枣汤及主治“ 百合病” 之百合地黄汤 , 并加枸 杞, 补益 心肾, 宁心安神。另外《 灵枢》 云 : “ 阳气尽 , 阴气盛 , 则 目瞑 ; 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 , 明确营卫失度 、 阴 阳失和也是不寐的基本病 机,酌加半夏秫米汤 以达“ 阴阳得和 , 其 卧立至” 之功 。而用焦枣仁 、 丹参及五味子组成的“ 枣仁安神汤” 以及龙骨、 牡蛎 , 则能直接起到安神助寐的作用 。


2、喘证 之小 青龙 汤证
喘证病 因不 外 外 感 与 内 伤 , 病 性 有 虚 实 两 端。“ 邪气盛则实 , 精气夺则 虚。 ” 外感 六淫 、 内伤七情 、 饮食不节 , 多为实喘之 因; 劳欲、 久病则为虚喘之由。二者可相互转化 。喘证不是一个单独 的疾病, 而是一个症状 , 可见于多种肺 系疾病之中, 诸如现代医学的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肺心病等 。
陈某 , 男 , 77 岁。初诊 2010 年 4 月 5 日。患者 因感外邪 , 致气喘咳嗽, 迁延不愈已 1月余 , 痰多色白, 畏寒怕冷 , 夜尿频多 , 纳欠佳 , 大便 日行 , 诉血压偏低 , 舌苔 白, 脉略数。治宜温肺 化饮 : 桂枝 6g, 炙麻 黄 5g ,干姜 6g, 细辛 3g, 白芍 20g , 生甘草 10g, 制半夏 10g, 老鹳草 15g, 佛耳草 15g, 瘪桃 干 15g, 平地木 15g, 炙款冬20g , 桔梗 8g , 焦神 曲 12g。7 剂 , 1天 1剂 , 水煎服。
复诊 : 诉服前方后 , 咳嗽气喘明显减轻 , 诸症均有改善 , 舌苔薄脉 略数 , 再宗原方出入: 加五味子 10g, 防风9g , 7 剂。三诊: 药后气喘咳嗽已明显好转, 余症基本 已瘥, 唯有 口略干 , 原方加减 : 减去神 曲, 加沉香曲 12g , 天 麦冬各 12g, 瓜蒌皮 15 克 , 续服 7 贴 , 以期巩固疗效。
按) : 本案患者喘证属外感风寒 、 寒饮 内停之小青龙汤证。素有水饮之人 , 一旦感受外邪 , 每致表寒引动内饮 , 如《 难经 · 四十九难》 云 : “ 形寒饮冷则伤肺” 。水寒相搏 , 内外相引 , 饮动不居 , 水寒射肺 , 肺失宣降 , 故 咳喘而痰多色 白; 年高之人 , 命 门火衰 , 温煦失职 , 故形寒怕冷; 阳气不足 ,温化无力, 故见夜 尿频 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 , 从 “ 寒饮为本” 立论, 以小青龙 汤为
治寒饮之方 。小青龙 汤出 自《 伤寒论》 第 40 条 : “ 伤寒表不解 , 心下有水气 , 干呕 , 发热而咳 , 或渴 ,或利 , 或噎, 或小便不利 , 少腹满 , 或喘者 , 小青龙 汤主之。 ” 喘是小青龙汤证主要表现之一 , 在本条喘以或然症提出, 应予以重视。第 41 条 : “ 伤寒 , 心下有水气 , 咳有微喘 , 发热不渴。服汤已, 渴者, 此寒去欲解也 , 小青龙汤主之。 ” 其 中的“ 心下有水气” 指 出本证有里停 水饮 之病 机 。患者素有水饮 内停 , 复感寒邪 , 外寒内饮 , 相互搏击 , 壅塞于肺 , 肺失肃 降, 不能通调水道 , 可致咳喘痰多色白; 这里 的畏寒怕冷 , 或是外邪仍未解 ,或年高之人 , 阳虚而畏寒。《 金 匮要略》 用本方治疗溢饮及 咳逆倚息不得卧等证。可见本方重点 , 在于治疗寒饮喘咳, 不论表证有无 , 均可酌情使用。本案于小青龙汤的基础上, 引用著名老中医姜春华的“截喘汤”进行辨证加减 , 加炙款冬 、 桔梗和平地木祛痰止咳平喘; 脾为生痰之源 , 用焦神曲起到开 胃作用的同时, 杜绝生 痰之患 。二诊 中加 防风及五 味子 , 起 到疏风 敛肺 平喘之效。三诊用沉香曲代替神曲降气平喘又和胃, 天麦冬对证治疗 口干之症。本方主要以涤痰为主 , 方名小青龙汤, 古人谓取翻江倒海之意而命名。此类气喘咳嗽, 若选用止咳套方, 诸如三拗汤、 止嗽散 , 都非对证之方 , 因二方温肺之力不足 , 用之一般无效。本案中, 运用 小青龙 汤和截喘 汤辨 治加减 , 获 得 良效 。


3、心悸 之炙 甘草 汤证
心悸指患者 自觉心中悸动 , 甚至不能 自主的一类症状, 属祖 国医学“ 惊悸” 和“ 怔仲” 的范畴。本证的发生常与平素体质虚弱 、 情志所伤、 劳倦 、 汗出受邪等有关。西医学中某些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如冠心病、 风湿性心脏病、 高血压性心脏病、 肺源性心脏病、 各种心律失常,以及贫血、 心脏神经官能症等, 都可出现心悸症状。
赵 某 , 女 性 , 79 岁 。初 诊 2010 年 5 月 31 日。患者诉心悸心慌已久 , 以寐时多发, 时有胸 闷, 曾服心痛定、 消心痛、 丹参片等 , 效不佳。24 小时动态心电图示 : 频发房早, 短 阵房性心动过速 , 偶发双源 室性早搏。血压偏高 , 口干, 足略肿 , 纳可 , 大便 日行 ,舌苔薄 , 脉 结代 。 治宜益 气养 阴 , 宽 胸 宁心 :炙甘草 12g, 炙桂枝 10g, 干姜 6g , 生地黄 15g, 阿胶珠 9g, 焦枣仁 12g, 火麻仁 10g , 生龙牡各 20g , 生晒参 9g , 麦冬 10g, 五 味子 10g, 黄芪 15g, 丹参 30g, 檀香3g, 淮小麦 30g, 红枣 30g, 瓜蒌皮 15g , 苦参 20g。7 剂 ,日1 剂 , 水煎服。
复诊 : 诉服药后偶有心悸 , 以平卧时多, 胸闷轻瘥。予原方出入 : 加珍珠母 ( 先煎 ) 24g, 14 剂。三诊 : 自诉心悸偶发 , 药后其余诸症未作。予原方出入 : 加红景天12g , 益气活血通脉 , 再服 14 剂 , 加以巩固。
按) : 本案 证属 “ 心 悸 ” 范 畴 , 为 心 阴 阳 两 虚 之 炙 甘草汤证。炙甘草汤 出 自《 伤寒论》 第 177 条 :“ 伤寒 , 脉结代 , 心动悸 , 炙甘草汤主之。 ” 其方滋 阴养血 、 通阳复脉, 平补为方。然临床症状 多变 , 故实 际运用 中多属 变证 , 应 根据 虚实 缓 急 , 因病 施 治 。而 最 主要在于深入理解炙甘草汤证“ 心动悸 , 脉结代” , 是对临床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多种心律失常患者中医病证的高度概括 , 有着实际而重要的意义。也正如《 伤寒论》 所云 : “ 但见一证便是, 不必悉具” , 对经方运用重在抓对主证 主方 , 再 随证 加减 化裁 。
抓 住 “ 心 动 悸 , 脉 结 代 ” 这 一 主 证 , 在 炙甘 草汤 的基 础 上 , 合 用 桂 枝 甘 草 龙 骨 牡 蛎 汤 , 温 振 心阳、 重镇安神定悸 ; 再根据临床观察 , 加黄芪生脉饮 , 益气养阴、 强心补肺 以增强疗效。患者女性 , 年高之人 ,借甘麦大枣汤养心安神 , 补心阴不足 ; 心悸 已久 , 久病入络成瘀 , 加丹参 、 檀香 , 取丹参饮之意活血祛瘀。本方选用苦参一 味, 是 因为虽然传统 中药学很少重点阐述苦参对心悸的功用 , 但现代研究表明 : 苦参所含苦参碱类生物碱作 为潜在的强心药 , 一般都具有
增强心肌收缩力 、 减慢心率和抗心律失常的有益作用。诸药合用 , 标本同治 , 既滋 阴益气养血, 又通阳复脉强心, 以达阴阳调和之功, 故患者服用七帖后 , 心悸、 口干及胸闷等症 即刻减轻 。二诊 : 加珍珠母 , 平肝潜阳兼顾降血压之意。三诊 : 再加藏药红景天, 益气 活血通脉。据现代药理研究, 此药具有抗缺氧、 耐疲劳作用 , 以及提高 血氧 饱和 度 , 缓 解心 悸胸 闷的功效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房颤动
【经方学堂】六经辨证可治喘,云龙三现有奇观
伤寒论临证指要(13)
感冒后咳嗽的中医辨证治疗(原创)
跟诊纪实……老年咳嗽
服大青龙汤不出汗能在服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