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半夏泻心汤合桂枝加桂汤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属“ 吐酸” 、“ 食管瘅” 等范畴。本病病位在脾、胃、肝、胆等脏腑。主要病机为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和正气受损,以致脾胃受伤,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发为反酸、嗳气、噎膈、吞咽不适而成本病。


临床中大多数患者均有反酸、嗳气等症状,凡反酸、暖气皆为胃中之气上逆所致,治疗以理气和胃,降逆止呃之法。此类患者多脾胃素虚,怕食生冷,又烦热不适,口干、口苦,舌苔薄白,脉象细弱,加之本病病变同久,脾阳受损,子病及母而致心阳不足,进而下焦阴寒
邪气无以温煦、逆而上冲,正如《黄帝内经》:“ 心者,若天与同” ,“ 心者,君主之官,君明则下安,君不明则十二官危” 。可见心是全身之统筹,心者,阳气充沛,其他脏腑得心之统帅,各司其职,正常工作,若心阳不足时,则十二官危,尤以至阴至寒之肾水为著,肾水无以制约,向上冲逆,发为本病之症。此皆为心阳不足,以致肾中阴寒之气上冲而成。心为阳脏,位于上焦,五行属火,肾为阴脏,位于下焦,五行属水,在下者以上升为顺,在上者以下降为和,故心阳之火必下降于
肾,以资。肾阳,肾水必须上济于心,滋助心阴。心肾阴阳交通相助,而达“ 心肾相交”。心阳不振,无以温肾阳,则肾中阴邪乘虚上凌心阳,则发气上冲逆之症。长久而来,则发变证,较难痊愈。或素体本虚,感受寒邪日久,寒邪性质属阴,聚于下焦,人体复感外寒,引动内寒,进而寒气上冲发为本病。半夏泻心汤合桂枝加桂汤加减治疗此证时颇有疗效,本病既可见脾阳亏虚、脾胃虚寒之虚证,又可见脾胃虚弱导致气机升降失司,食物受纳及水谷精微运化输布受限,食物郁滞中焦化火,表现为痞满不适、口苦、口干之症,故与半夏泻心汤治疗;脾阳受损严重,致心阳亏虚,或感受外寒之邪气,引动内外寒气,而产生阴气上冲之奔豚方意,故合桂枝加桂汤治之,温阳降冲,散结除痞。


治疗此证,根据辨证分型并结合患者的症状,予温阳降冲,散结除痞,加之本病其他主症,故选半夏泻心汤合桂枝加桂汤加减。半夏泻心汤治疗寒热错杂,中气虚弱而致胃肠不和之证;桂枝加桂汤,以取其温心阳,平冲降逆之功,一可长养心阳,补益心阳之亏损:二可温生肝阳、补木以生火;三可健运脾阳,脾阳旺不但可消除水气,亦可长养五脏,有益于心肝阳气升发;配以芍药柔肝降逆,和胃止呃,
合炙甘草辛甘化阳,复心阳而镇摄下焦阴寒浊气。两方合用在治疗本病中有非常好的疗效。又《伤寒论》有:“ 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故加赭石降逆止呃;久病淤血阻滞,继加用丹参、川芎以活血通络。全方具温阳降冲,散结除痞之效。

桂枝15g,炒白芍10g,厚朴10g,煅瓦楞子15g,黄连6g,黄芩10g,姜半夏10g,党参15g,干姜6g,白芨10g,枳实12g,炙甘革6g
加减:胃脘胀满明显者加广木香10g以增强行气除痞之力;胃脘疼痛明显加元胡10g活血行气止痛;食少纳呆者加鸡内金15g、炒麦芽15g消食化积,增加食欲;口苦、烦热者为中焦伏火所致,加连翘12g清中焦伏火;反酸、胸骨后疼痛明显者加海螵蛸15g制酸止痛;久病淤血阻络加丹参15g、川芎10g活血化瘀;便溏者加补 骨脂15g、肉豆蔻15g、诃子15g温阳涩肠止泻。

温阳降冲,散结除痞。

胃食管反流病证属心阳不振,寒气上逆。主症:反酸、暖气,胸骨后灼痛,吞咽不适,甚或吞咽困难,舌淡、苔薄,脉细弱:次症:胃脘胀满不适,食少纳呆,神疲乏力,便溏腹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阳变证如此纷繁复杂
【金匮要畧论注】卷十二
【中华道医】中医必背歌诀
中医必背歌诀
古今医案研读:聂轩用桂枝加桂汤加减治疗奔豚(食管裂孔疝案)
金匮要略内伤杂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