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方急症验案
1.上消化道出血一附子泻心汤
王某,男,36岁,1994年6月8日初诊,有胃窦炎病史,稍有寒温失宜,或饮食失节,即感上腹部胀痛不适。近因日夜辛劳,加之饥饱不调,忽然口吐鲜血,吐血后畏寒,胸中痞闷,面色红赤,扪之足胫冷.诊脉浮芤,系心火上炎,形成上热下寒现象。先予附子泻心汤,以三黄泻心火使热下行,附子固护阳气:生大黄9g、黄芩6g、黄连9g、附子9g,1剂,水煎频服。次日复诊,血止,胸痞解除,但全身发热,心悸,脉转弦细,此乃出血之虚热。拟清余热,交心肾法,与黄连阿胶汤2剂后,热退,脉转沉细,心悸未除,精神疲倦,续以归脾汤去木香、龙眼肉加阿胶,服2剂而愈。
按:本患者面赤、暴吐鲜血为邪热有余,吐后畏寒,足胫冷为阳气不足。若治邪而遗正,则恶寒更甚;若补阳而遗热,则吐血愈增。《伤寒论》:“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本案仿张仲景对热痞兼阳虚的治法,用附子泻心汤清热止血,顾护虚阳,一剂血止,畏寒肢冷消失;继用黄连阿胶汤育阴清热,交通心肾;二剂热退,最后用归脾汤加减益气养血,温润心脾,心悸亦除。




2.胃扭转—大柴胡汤
徐某,男,29岁,1994年4月15日就诊,3日前因饮食不节,胃脘胀痛,食后加重,恶心,呕吐、纳少,前医曾以消食导滞法治之无效。查:表情痛苦,上腹部膨满,压痛明显,腹肌紧张及抵抗。大便4日未解,舌红苔黄腻,脉弦数。X线钡餐胃透:胃大小弯换位,胃体扭转,胃内有中等潴溜液,诊为胃扭转,脉证结合,系湿热蕴结中焦,脾肾气机升降失常。选用通腑泄热,疏理气机之大柴胡汤加减:柴胡15g、大黄10g( 后下) ,枳壳15g、制半夏10g、生姜3片,赤芍15g、白术15g、川朴10g、日1剂,水煎服,2剂后大便泻下3次。腹胀疼痛减轻,恶心、呕吐、消失。其后去大黄加山楂、神曲、麦芽各15g、香附15g,服4剂,诸证消失.胃钡餐透视复查,胃体扭转恢复正常。
按: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升胃降,脾胃相济,共同完成运化输布吸收水谷之功能。饮食不节,脾胃受伤,运化失司,升降失常,故脘腹胀满疼痛,湿热交阻,大便不通。方中柴胡,赤芍疏理肝脾,宣通气机;大黄、枳壳、川朴泻热通腑;香附、白术、三仙健脾消食,使中焦脾胃气机升降得复,湿热祛除,脾胃健运而病愈。



3.大叶性肺炎—麻杏石甘汤加味
张某,男,16岁,1995年10月4目诊,患者发热伴咳喘,胸痛,咯铁锈色痰1天,X片提示右下肺大片阴影,西医诊断为大叶性肺炎,因患者对青霉素过敏,邀中医会诊。刻诊:高热40.5℃,喘促不安,咳痰不爽,胸痛,口渴喜饮,身微出汗,食纳欠佳,大便一日未行,小便短赤,苔黄舌质欠润,脉浮滑数。证属邪热壅肺,拟麻杏石甘汤加味:炙麻黄、炙甘草各6g、生石膏,芦根、茅根各30g、大青叶、连翘各15g、杏仁、川贝母、天花粉各10g。嘱日服2剂,每隔4小时服药300ml,药后汗出,热减喘平。效不更方再进1剂,热退身凉咳止。续服1剂诸证悉除。递拟养胃益阴之法调治5日,复查胸片,血常规恢复正常而康复。
按:本案系邪热壅肺作喘证用麻杏石甘汤,方中麻黄辛温宣肺平喘,配杏仁苦温降气止咳,石膏辛寒与麻杏相合,变辛温为凉清宣肺卫之蕴热。大青叶、连翘苦寒协麻杏石膏增强清热解毒之功。佐芦根、茅根甘凉生津、护肺;甘草调和诸药而和中。全方旨在内清外透,使邪热塞肺之喘咳,烦热、口渴、汗出诸证,由表里上下一齐尽解,辨证中的,效如桴鼓。



4.充血性心力衰竭—真武汤加味
吴某,女,52岁。1991年8月20日诊.“ 风心病” 心衰病史6年,曾多次因心衰住院治疗。此次在门诊用地戈辛、速尿、消心痛。用药10 余罔效,诊见心悸气短明显,不能平卧,形寒肢冷,纳差,脘腹痞胀,尿少面浮足肿,面色黎黑无华,舌暗紫,苔白腻,脉沉细结代。查体:半坐卧位,唇色紫暗,颈静脉怒张,两肺底可闻及湿罗音,心界扩大,心尖搏动弥散,心率86次/分.心律不齐有早搏,心尖区可闻及Ⅱ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及隆隆样舒张期杂音,肝在右胁下3cm ,剑突下5cm ,质中等硬度,有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腹水征(+) 。X线摄片,后前位见双下肺野粗乱网状及小斑点状膜糊阴影。心外形呈二尖瓣型,心横径增大,左心室面向左下延伸,肺门扩大。右前斜位见右心室扩大,肺动脉段隆凸,心电图心房纤颤,偶发室性期前收缩,诊为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房颤,偶发室早,心衰Ⅱ级,中医辨证:属心肾阳衰,水瘀互结,治宜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拟真武汤加味:附片10g( 先煎) 、白芍15g、茯苓30g、白术15g、生姜3片、桂枝6g、沉香6g( 后下) 、当归12g、白茅根30g、红花12g、丹参20g、红参8g( 兑服) ,炙甘草8g、五加皮10g,服7剂后,症状改善,尿量已恢复正常,肝已缩小,质地变软,继而原方再进10剂,喘促心悸已不明显,能平卧,腹水征(—) ,浮肿消失,胸片检查肺瘀血已吸收,心电图仍示房颤,后予苓桂术甘汤台生脉散加减调治。
按:充血性心力衰竭属内科危重症之一,根据该病本虚标实的特点,取《伤寒论》之真武汤温阳,益气、活血、利水而取得满意疗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助理医师病证型
补中益气汤运用总结
明医杂著(9)
抓住补中益气汤的方眼,加减化裁信手拈来
金匮要略37:水饮、留饮、十枣汤、麻黄加术汤、茯苓杏仁甘草汤、桂枝汤加白术茯苓、小柴胡汤、苓桂甘草汤...
疠疡机要(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