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水六君煎加味治疗风湿病呼吸系统损害2例
1.支气管淀粉样变
某女,53岁。就诊时间:2005年3月23日。主诉:反复咳嗽、咳痰7月,加重伴活动后喘憋气5月。患者于2004年8月受凉后发热,T37.8℃,伴流涕,咽痛,咳嗽,咳吐大量白粘痰,以晨起为重。当地诊为支气管炎,抗炎治疗1周症状缓解。此后经常无诱因出现上述症状,每月发作2~3次,但无发热,均用抗生素治疗1周可暂时缓解。2004年10月劳累后再次咳嗽、咳痰发作,并逐渐出现活动后气短、憋气,休息后可减轻,但咳嗽、咯大量白粘痰仍间断发作,并且在夜间左侧卧位时憋气明显。当地医院行支气管镜检查考虑为“ 支气管淀粉样变” ,为进一步诊治于2005年3月3日收住呼吸内科病房。
入院查体:双肺门区及双上肺可闻及吸气和呼气相粗大哮鸣音,并向下肺传导,未闻及湿罗音。肺功能检查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胸部CT及支气管重建:气管分叉处隆突下偏左左支气管软组织密度影。重建示左主支气管腔狭窄,壁增厚;支气管壁可见多发钙化灶。支气管镜检查:正气道距声门3cm左右可见粘膜一结节样隆起,位于右侧。气道粘膜广泛充血。隆起可见新生物,自左主支气管向内延伸,突向右主支气管,阻塞左主支气管开口,右主支气管狭窄,右中间段支气管开口阻塞。新生物质软、脆,易出血。新生物病理活检:支气管粘膜下多量淀粉样物沉积,符合淀粉样变。于3月12日口服泼尼松龙50m g/d,环磷酰胺200m g,Qod,配合雾化排痰治疗已10天。邀请中医会诊。现症:睡前咳嗽较频,剧则小便失控,每因受凉后诱发。夜间有时喘憋而醒,活动后明显。晨起咯大量白粘痰,痰呈咸味。口干,后背恶风,汗出,食后腹胀,大便偏干。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无力。辨证为肺肾两虚,营卫不和,痰浊内停。治以滋肾补肺、调和营卫、化痰理气。用金水六君煎、六味地黄丸合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化裁:当归15克,熟地30克,半夏15克,茯苓30克,陈皮15克,炙甘草10克,山萸肉10克,山药15克,丹皮10 克,泽泻10 克,桂枝10克,白芍10 克,桃杏仁各10克,生黄芪30克,太子参15克,枳壳10 克。10剂,水煎服。
二诊:2005年4月4日。药后咳嗽减轻,痰量略减,成痰消失,腹胀不明显。小便可控制。仍活动后喘憋,大便不畅,发作性燥热汗出,继之后背发冷。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守方去生黄芪、丹皮、泽泻加白芥子5克,细辛3克,金荞麦30克,海浮石15克,浙贝母10克,山慈姑10 克,生牡蛎( 先煎) 30克。10剂,水煎服。
三诊:2005年4月14日。昨日再行支气管镜检查:隆突水平左主开口新生物较前缩小,右中间段新生物亦较前缩小,行左主新生物氩气刀治疗,过程顺利。出汗不多,静息状态或轻微活动后无明显喘憋,可散步40分钟左右,不再怕冷,口不干。仍有较多白粘痰,心烦失眠。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守方去山慈姑加海蛤壳10克,黄连10克。10剂,水煎服。
四诊:2004年4月27日。近1周咯痰又多,为大量白粘痰,但无明显喘憋发作,活动后亦无憋气。口不干,腹胀、多汗。舌红,苔白偏黄,脉沉细。处方:当归15克,熟地30克,半夏15克,茯苓30克,陈皮15克,炙甘草10克,厚朴10克,桃杏仁各10 克,白芥子5克,细辛3克,五味子10克,生黄芪30克,知母10克,金荞麦30克,山慈姑10克,生牡蛎( 先煎) 30克,八月札15克,枳壳15克。水煎服。以上方加减服用1月余,病情稳定。
患者于2005年6月3日出院。诊断支气管淀粉样变。当时无明显喘憋,活动耐力较前改善,咳嗽、咯痰较入院时减少,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口服泼尼松龙40m g/d:环磷酰胺200m g,Q od。2005年12月20日为复查病情于再次住院,并邀中医会诊。述自出院后一直服用出院所开之方。环磷酰胺己停服,泼尼松龙逐渐减量至2.5m g/d。无咳嗽、咯痰和喘憋,惟感口干、纳差、大便偏干,忽冷忽热。舌偏红,苔薄白,脉沉细。继宗原法治疗:当归15克,生地15克,熟地20克,半夏15克。茯苓30克,炙甘草6克,陈皮15克,党参1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生白术30克,赤芍15克,丹参30克,山萸肉10 克,海浮石15克,海蛤壳10克,金荞麦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水煎服。住院间复查肺功能:通气弥散功能正常。肺部CT及支气管重建:气管上端右后侧壁及左主支气管起始段管壁增厚,右肺囊肿。支气管镜检查:正气道、左主、左上下叶、右中下叶多发新生物形成。活检病理回报:支气管粘膜显慢性炎,粘膜内见淀粉样物沉着。于1月11日出院,带方同前,返回当地继服。
2007年6月14日再次来京。已停用所有西药,间断服上方,病情稳定,无咳嗽、咯痰和喘憋,饮食、二便如常,活动后亦不气短。仅感腰部酸痛,夜尿3次。仍以金水六君煎合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巩固疗效。



2.复发性多软骨炎
某女,57岁。就诊时间:2006年4月10日。主诉:反复喘憋10月,咳嗽、咯痰8月。患者于2005年5月无诱因经常夜间憋醒,伴有心跳过速,某医院行纤维支气管喉镜示:声带息肉、囊肿,行“ 声带息肉摘除术” ,术后自觉喘憋好转,但出现声音嘶哑,纳差,咳嗽,咯白色粘痰,每次持续数分钟。2005年8月患者突然出现双手近端指关节、腕关节肿痛,伴有双耳廓红肿、疼痛,听力减退,低热。遂到我院风湿免疫内科就诊,考虑类风湿关节炎可能性大,给予口服强的松龙、氨甲喋呤、雷公藤多甙治疗1周后,体温恢复正常,关节肿痛、耳廓红肿消失。05年11月患者咳嗽、咯痰加重,痰为白色粘痰,发作无规律,每次持续数分钟,肺功能检查:通气功能严重减退,属阻塞性障碍。2006年1月咳嗽、喘憋加重,不能平卧,咯痰量多,伴有双手指关节肿胀,视力障碍,发作时大小便失禁。06年3月13日因喘憋发作明显,遂入我院急诊,肝肾功能正常。痰培养:肺炎克雷伯菌。心电图:室性早搏。胸部CT+气道重建结果:气管及左右主支气管变细、狭窄,气管壁增厚并见钙化,符合复发性多软骨炎表现。右肺中叶内侧段见斑片、索条影,局部胸膜粘连。为进一步诊治收住风湿免疫病房,继以口服甲基强的松龙50m g/d、雷公藤多甙20m g,bi d;环磷酰胺0.4/w ,i V,治疗1月。喘憋好转后出院。现症:面目虚浮,两目黯黑,喘憋,动则气短,夜尚可平卧。发作性咳嗽痰多,痰呈咸味,白粘不畅。两胁发胀,纳差食少,口不干,心慌,心率90~100/分,二便如常。舌淡黯,苔白腻水滑,脉滑数。此为肺肾气虚,脾失健运,水泛为痰所致。法当补益肺肾,健脾益气,化痰燥湿。拟金水六君煎、生脉散、四逆散、三子养亲汤加减:当归15克,熟地30克,法半夏20克,陈皮15克,茯苓30克,炙甘草6克,党参15克,麦冬15克,五昧子10克,柴胡10克,枳实10克,赤芍15克,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3克,葶苈子15克,金荞麦30克,14剂,水煎服。
二诊:2006年4月25日。药后痰量减少,咯出较易,心慌好转。仍发作性咳嗽,甚则喘憋,痰有咸味。口干,舌黯淡,苔薄白水滑,脉细滑数。前方去党参、五味子加干姜10克,细辛3克,生白果10克,以增强温化痰饮、敛肺之力。14剂,水煎服。
三诊:2006年5月9日。喘憋未再发作,活动后亦无气短,可自行上三楼,汗出较多,心率正常。痰量不多,仍为咸昧。强的松减至40m g/d,停用环磷酰胺。舌红暗,苔黄薄腻,脉细滑。继以补益肺肾,健脾益气,化痰燥湿为治:当归15克,熟地30克,法半夏20克,陈皮15克,茯苓30克,炙甘草6克,柴胡10克,枳实10克,生黄芪30克,肉桂3克,干姜5克,细辛3克,白芥子3克。每日1剂,水煎服。
四诊:2006年7月4日。前方加减服用2月,未再喘憋发作,现晨起痰多,白粘痰,味咸。强的松减至25m g/d。舌红暗,苔薄白,脉沉细。此乃肺肾气虚,痰湿阻肺有化热之象。治以补气升陷,化痰清热。易方用升陷汤合清气化痰丸加减:生黄芪30克,知母10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桔梗10克,党参10克,白术15克,茯苓3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枳实10克,全瓜蒌30克,黄芩10克,海浮石15克,丹参30克,菖蒲10克,佩兰10克,炙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服。
五诊:2006年8月1日。服前方尚稳定,近l 周咳嗽、喘憋又有发作,痰量增多,痰色发黄,到我院急诊考虑肺部感染,予静脉点滴复达新、口服希舒美抗炎治疗3天后好转,又加用了环磷酰胺0.2/2w ,i V。现仍有咳嗽夜重,少量黄痰。舌红暗,苔黄,脉滑。此乃外感风邪、痰热蕴肺所致。宗“ 急则治其标” 之训,暂以清化热痰,散风止咳平喘为治,方拟清气化痰丸加减:半夏10克,茯苓30克,陈皮10克,枳实10克,全瓜蒌30克,黄芩10克,杏仁10克,海浮石15克,桔梗10克,知母10克,金荞麦30克,鱼腥草30克,冬瓜子30克,生薏仁30克,生黄芪30克,防风6克,炙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服。
六诊:2006年9月26日。前方加减服用1月有余,同时口服西药拜复乐抗感染,咳嗽、喘憋均未加重,现喉中自粘痰较多,甚则呈拉丝状,痰咸。强的松仍为25m g/d。舌淡暗,苔薄白,脉滑。仍宗金水六君煎、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减:当归10克,熟地30克,法半夏25克,陈皮25克,茯苓30克,炙甘草10克,杏仁10克,干姜6克,细辛3克,五味子克,苏子10克,白芥子3克,葶苈子15克,金荞麦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鬼箭羽15克。每日1剂,水煎服。以后基本用原方加减治疗至今,病情稳定,未再发作,偶有轻咳,少量自痰。强的松减至15m g/d维持量。随诊至今已经5年多,基本以本方加味控制,病情稳定。



两案均以反复喘憋、咳痰量多、痰呈咸味、每因外感诱发或加重为其特点,属虚实夹杂之证。究其病因病机,乃肺肾气虚,脾失健运,痰湿中阻,阻遏气道所致。盖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失健运,则停湿生痰,咯痰量多,纳差乏力,易于外感;痰湿犯肺,肺气不能宣发肃降则反复喘憋,频繁咳嗽;肾为水脏,又主纳气。肾虚不能温水化饮,痰湿上泛则痰呈咸味;摄纳无权则活动气短;痰湿阻滞,气机不畅则两胁胀满。治疗采用《景岳全书》之金水六君煎为主方加减,补益肺肾,燥湿化痰,止咳平喘。本方由熟地、当归、陈皮、茯苓、半夏、甘草、生姜七味药物组成,张景岳称“ 凡属阴虚少血或脾肺虚寒之辈,则最易感邪⋯ ⋯ ,或肾气不足,水泛为痰,或心嘈呕恶,饥不欲食,或年及中衰,血气渐弱,而咳嗽不能愈者,悉以金水六君煎加减主之,足称神剂” 。方中以当归辛润,与熟地之温润相配伍,一开一合,滋补肾阴;二陈汤燥湿化痰,健脾理气,使之补而不滞,全方共用,攻伐而不伤正,补虚而不碍邪,诚为标本兼顾,痰、瘀、虚并治之方。
两案之所以选用金水六君煎治疗:其一是抓住了痰白粘量多,且呈咸味的主证。因肾主水,其味咸。痰有咸昧,属肾水不摄,气不化津,津液上泛,已故著名中医程门雪常用本方加减治疗痰咸证。因两案痰饮或痰湿较盛,故随证又合用三子养亲汤、桂枝厚朴杏子汤或苓甘五味姜辛汤以化痰化饮,共助肺之主气和肾之纳气功能,使脾气健运,湿痰无以生成,肺无浊痰,则清宁肃降,肺肾之阴得复则气能归根。其二是在滋肾化痰的基础上合用补肺健脾之药,因前人认为“ 气生于脾,降于肺,纳于肾” ,“ 喘证之治,实者责肺,虚者责肾” ,故治疗年老病久虚喘之证,必须兼顾肺脾肾三脏同治。
其三是两案舌苔厚腻且伴纳差食少、痰多,而治疗时均重用了熟地、当归腻膈碍脾否?陈修园在《景岳新方贬》对金水六君煎大肆抨击:“ 若用当归、熟地之寒湿助其水饮,则阴霾四布,水势上凌,而气逆咳嗽之病日甚矣。” 熟地确实有滋腻滞脾之弊,因此脾虚少食、腹满便溏者忌用,痰饮多者服之恐腻膈有碍脾运。但因其在本方中与燥湿化痰的二陈汤同用,且张景岳治疗外感表证、胀满、呕吐、泄泻、痢疾、水气、痰饮、肿胀、反胃等疾患,每重用熟地而收奇效。认为熟地具有“ 收神散、降虚火、镇躁动、制水邪、导真气、厚肠胃” 的作用,并为发汗化源之资。说明归、地之腻膈碍脾与否,关键在于辨证准确和配伍合理。近代名医裘沛然教授在其所著《壶天散墨》中,多处论及以金水六君煎重用熟地、当归治病获取奇效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其四是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多次因外感而使病情反复或加重,痰湿化热,痰色变黄而黏稠,所以临时易方或用清气化痰丸为主,或于方中加入金养麦、鱼腥草、白花蛇舌草、冬瓜子、生薏仁、海浮石等清热解毒化痰之品,“ 急则治其标” 或标本兼治,寓有圆机活法之意。
淀粉样变常造成多系统损害,尤其以肾脏、心脏、肝脏、胃肠道等病变严重,也能累及骨关节和肌肉,引起一系列酷似风湿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复发性多软骨炎( 简称RP) 是一种多部位软骨反复发生炎症的自身免疫病。除典型的耳廓软骨、鼻软骨容易受累外,其他系统或器官如呼吸道、眼部、关节等也可受累,文献报道呼吸道受累往往提示预后不佳。常表现为甲状软骨、喉触痛,声嘶、喘鸣等。气管狭窄时有吸气性喘鸣和呼吸困难、呼吸道感染,重者气管塌陷、窒息,急性呼吸衰竭甚至死亡。两案的西医诊断明确,均有典型的呼吸道受累表现,如反复咳嗽、咳吐大量自粘痰、甚或喘憋等。中医无相应病名,可归属于咳嗽、喘证的范畴。如果从既有关节肿痛,又有喘憋、咳嗽、咳痰等肺系的症状来看,又可归于“ 肺痹” 之证。鉴于此类疾病较为少见,尤其是呼吸道受累后,病情严重。预后不佳,目前尚中西医皆无特效疗法。两案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用金水六君煎为主配合西药激素等治疗取得一定效果,为中医治疗本病的思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其远期疗效有待于今后观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治疗咳嗽的奇方,久咳不愈的人终于有救了
【病案分享】金水六君煎治疗痰咸咳嗽验案
金水六君煎治疗老年哮喘
金水六君煎
人云亦云之金水六君煎
金水六君煎(古代经典名方105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