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调和肝脾汤治心律失常[摘]

心律失常根据临床表现,相当于中医“心悸”病证范畴,在历代中医文献中无相应的病名,早在张仲景《伤寒论》中记载了“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临床报道以益气养阴,炙甘草汤,生脉饮等治疗较多,但临床上发现肝郁脾虚所致的心律失常并不少见。情怀不畅,以致气机升降失常元气被戕;思虑伤脾无以化生精微,气血乏源,致营卫、宗气无由生成而致宗气不足,无以贯注心脉,虽病在心,但与肝脾有着密切的联系,采用柔肝健脾的调和肝脾汤治疗心律失常38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表现主要有心悸、怔忡、胸闷或痛,气短神疲,部分病例则有头晕甚至昏厥。


柴胡6~10g,当归10~15g,白芍10~20g,生地10~20g,炙甘草6~10g,党参10~15g,丹参10~ 30g,麦冬10~15g,苦参10~ 30g,菖蒲6~10g,香附10~ 15g,云苓10g

加减:血瘀甚加赤芍、桃仁;挟痰者加远志;自汗甚者加五味子;饮邪内停者加白术、茯苓、半夏;心神不宁者加柏子仁;早搏频繁者加生龙牡。



病案举例

例1龚某,男,68 岁。主诉晨起心慌加剧,胸闷气短,,乏力,头晕欲倒,步履蹒跚,烦躁易怒,以往有冠心病史,6年来常有心慌,头晕,胸闷或胸痛,气短。查体:舌质暗红苔薄腻,脉结代。血压140/80mmHg,心率90次/分,律不齐,主动脉瓣区可闻及Ⅱ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查眼底,双眼底动脉硬化Ⅱ级、心电图检查:心房纤颤、左室肥厚劳损。辨证:心脾气血亏虚夹有肝郁,治以调和肝脾、益气养血,处方以基本方为主加赤芍15g,重用苦参30g,并加生龙骨25g,生牡蛎25g。服药6剂症状好转,心悸未已。继用上方1周,一般情况改善,自觉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复查示房颤消失,随访1年无发作。



例2武某,女,35 岁。主诉心慌胸闷、气短烦躁欲哭、失眠、脉结化,反复发作3年。心电图检查:频发室性早搏、三联律。西医诊断:心肌炎后遗症。中医辨证:心脾两虚夹肝郁,治以调和肝脾,益气养心。在基本方加香附12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柏子仁15g,苦参20g,5剂。 服药后心慌、胸闷、烦躁症状减轻,失眠好转;心电图复查: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律,80次/分,继续巩固疗效,原方不变继用5剂,自觉症状消失,复查心电图4次,均为正常心电图,随访2年无发作。



心律失常是心脏的气血逆乱,阴阳偏胜所致的病理变化。虽然病位在心,但与肝脾等脏器有关,临床多见气血阴阳亏虚但夹瘀血、痰饮、肝郁者亦不少见。肝为刚脏,以血为本,以气为用,调节血量,调节情志,肝郁脾壅又可导致气血生化乏源,情怀不畅以致气机升降失常,元气被戕,思虑伤脾无以化精微,气血化生乏源,致营卫、宗气无由生成乃致宗气不足。祖国医学早在两千年前就认为内伤七情“喜、怒、悲、思、忧、恐、惊”与疾病有着内在的联系。内伤七情后能引起体内气血运行失常,阴阳平衡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日积月累,气血凝滞,瘀血互阻。故在临床治疗中既要认识到心主血脉,心气耗伤,鼓动乏力,运行失常,则心律可因之不整;也应该看到肝郁脾壅也可导致气血逆乱,阴阳的偏胜。根据中医“气为血肿,气行则血行”的理论,以益气健脾,行气开郁,和血化瘀之法为基础。临床上用调和肝脾汤为主,并根据辨证吸收了现代中医药研究,实践证明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苦参、菖蒲、麦冬、五味子等。通过临床对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也说明中药治疗心律失常有一定前景,有待于在临床上不断探索和总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何立人教授辨治心律失常的经验
郑源庞医案(五)
什么叫调补?
逍遥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治疗经闭经验浅谈
想要气血充足,五脏调和,养肺是关键,你知道吗?中医给你辨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