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进青藤书屋 徐渭(文长)的故居

走进青藤书屋

从杭州行车,40分钟而来,到了初冬的绍兴。这儿,如杭州一样,小桥流水,河岸依然玫瑰飘香。与杭州不同的是:杭州,多了“西湖歌舞几时休”的“现代都会”的脂粉味道。而绍兴,满城都是用文化包装过的茴香豆、霉干菜和乌篷船——它们,好像急不可耐地想要充当这座古城的代言人。于是,绍兴几千年的历史,并没有沉默地退居幕后,仿佛如深埋于地底的老酒,只待有缘的访客闻香而至。

其实,题目说“走进”并不恰当,因为要真正“走进”,须得与书屋主人对话,走进书屋主人的内心世界,方可达到“走进”的目的。题目中的“走进”,仅停留在用脚丈量青藤书屋。

这是明代大画家徐渭(文长)的故居,座落在绍兴市区前观巷的大乘弄内。走进青石板铺路成的幽静古朴的小巷子,每块砖,说不定,都被心怀敬仰之人来此,踏过不知多少回。

 难道这一画派的祖师爷,徐渭竟躲在这里?没错,青藤书屋——就在这具有江南民宅特色的白墙乌瓦建筑群中。

 走进一扇式样普通的小门,从几杆疏竹的缝隙中,透出了青藤书屋的黑瓦白墙。书屋庭院,建筑风格脱不了江南的秀气,鹅卵石铺路,通向照壁左侧的月洞门,前后不过10米。进门左侧是一棵上了年头的树——虬曲的青藤,顺着墙壁攀缘。可惜,新叶尚未萌发,只有来年初春再看。想象,夏季,这藤上青叶繁茂,一派欣欣向荣,所谓青藤书屋的来历大概也就是这样了。

书屋外,小小庭院里,只见疏竹数竿,迎风摇曳,两棵石榴红果缀满枝头,还有几棵我不认识的树,也布局于中。一股宁静淡雅气息,荡漾园中。

这面积不足两亩的小地,当初景观布局极为奇巧。

今儿一瞧,并不是原主人描述的全部景致。不过,“天池”还在,也就是他的“号”依旧在——里面几条金红的小鱼散漫地来回游着,徐渭的亲自书写的“砥柱中流”,写在天池中间的“砥柱”上。听导游介绍,无论下雨,还是干旱,天池中的水总是这么多,从未有上涨或下降。

书屋正中,是一座一楹三间明代格局的平房。徐渭就出生于此宅,也是他读书作画、论文会友的憩歇所在。

书屋几幅徐渭的对联最为醒目,尤其是“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我一下子记在了心里。这幅对联立于书房墙壁,正是徐渭对自己人生的真实写照。

也许应了他的“文长”之义,徐文长自认为“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的明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兼画家。他广泛涉猎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无论是诗文、书画,还是戏曲,都不拘一格、独树一帜,具有相当的造诣。其作品被人称为“奇恣纵肆,戛戛独造,每有逸出礼法处。”

作品之奇特来自于他身世的奇特。一生坎坷,怀才不遇,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个性与社会的冲突,使他的胸中积郁着一股牢骚不平之气,发而为诗文、书画、戏曲,从而形成了他文学艺术创作中,奇崛狂怪的鲜明性格。

梅国桢评价徐渭,“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文,文奇于画”——徐渭是文学奇才,他的才学奇,非一般人所能比;他的人生遭际更奇,也非一般人所能遇。他身怀奇才而遭逢不偶,坎坷一生,布衣终身,他的奇特身世,奇异性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罕有其匹。

徐渭自幼在徐氏家族中,有着卑贱的地位。百天丧父又相继失去母亲的爱护和嫡母的庇佑,十四岁开始跟歧视和虐待他的异母兄——徐淮过活,这都造成了童年徐渭心理的压抑和心灵的创伤,埋下了他日后性格畸变的种子。

可他自幼才华出众,六岁入学,过目成诵,八岁跟老师陆如岗学习经义时文,十六岁时模仿汉杨雄的《解嘲》作了一篇《释毁》,轰动一时,被同乡沈炼称为在绍兴“关起城门,只有这一个”。

徐渭也很自负,认为凭自己的才学考科举如同拾芥。然而,在他20岁好不容易考中秀才后,连续8次乡试都没有摆脱落第而归的命运,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沮丧、怨恨和痛苦,从而使他在心理上遭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另外,爱妻的早亡、尽失家产,也使徐渭的心理始终处于外界的重压和焦虑之中,造成他精神的变异。此后的几次自杀未遂。丁慈矿在旁,告诉我:“徐渭先后自杀20几次,有一次,竟然把钉子钉在耳朵中……”

细看书屋的相关介绍,又了解到一些细节——由于和继妻不睦,48岁那年杀妻入狱7年,使他的性格更偏激、狂傲。好容易在胡宗宪的幕中使自己狂傲的性格得以舒展了几年,却为其牵连,又一次跌进痛苦的深渊。晚年,徐渭在家乡以鬻诗卖画为生,倍口尝孤独、贫困之苦。

据陶望龄《徐文长传》说,他晚年将自己收藏的数千卷图书“斥卖殆尽”。他的居处帐破席烂,甚至睡在草稿纸上。因识宝的人不多,卖画所得仅能裹腹,死时惟有一副铺着稻草的床板,境况之惨,常令其追随者唏嘘不已。徐渭呢,给自己编的年谱取名为《畸谱》,一个“畸”字包含着徐渭多少人生的悲酸,也使得他不谐世俗的狂傲个性入木三分。

在题画诗《雪竹》中徐渭以竹自喻,“画成雪竹太萧骚,掩节埋清折好梢”,恰似诗人在社会现实的重压之下苦苦挣扎的形象。但竹虽遭到摧残,仍劲节直干,挺立雪中,“独有一般差似我”,象征着诗人不甘屈服的气节与倔强的个性。“积高千丈恨难消”,则使诗人的郁怒心态宛然可见。

“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非高书”,现实中的窘迫,并没有拘束住徐渭那支纵横恣肆的笔,他从随意中入手,率性而为,又以“水墨画”,浇胸中块垒,开创出意象空阔的奔放大写意。“短檐侧目处,天际看鸿飞”,也许正是遭遇成全了他的画,困境中的鸟儿对自由更充满了渴望,用这样一股意气泼墨,自然别有一番新天地。
    
总之,徐渭的违逆传统的思想性格和他的鄙视权贵、不合世俗、狂傲清高的品格,铸成了他的书、文,以及画等作品独特风格,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袁宏道,发现了他的价值,并大加推崇为“明朝第一诗人”。袁宏道在《徐文长传》中对徐渭作品风格的评价可谓一语中的:“予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

在清代,郑板桥自称为徐青藤门下一走狗,袁枚的《随园诗话》记载了童二树《题青藤小像》:“抵死目中无七子,岂知身后得中郎。”又有“尚有一灯传郑燮,甘心走狗列门墙。”齐白石呢,曾有印一方,其词曰:“青藤雪个(八大山人)远凡胎,老缶(吴昌硕)衰年别有才。我愿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可见其影响之大。

  从书屋出来,同行的落地麦感慨,中国的凡高啊。

回望青藤。青藤,已是书屋的“图腾”。现在想来,后人载的青藤,大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大意味。青藤成了人,之为人,那永远不老的生命符号。后人,可以在“燥热”中,找到这颗青藤,作空调。

还有那“砥柱中流”下,永远不涨不降的那口“天池水”,是否就是后人永远可以“饮思”的源源不断的不卑不亢的“号”然正气?

几个女友在小庭院中合了一张影。大家在等待几个买纪念品的男老师时,感慨徐渭如此命运。墙高才近一丈,抬头望天,云霭茫茫,心想,徐渭处身之地,是如此仄逼,四尺之内,转身也难。在这里,是怎么个破壁,成一方天地,孕育出那种气势豪纵的大写意的啊?

朋友听到我的感叹,又笑我的多愁善感。 想想书屋两侧的抱柱联,是徐文长留下的一幅警联,含义多深远啊:“读不如行使废读将何以行,蹶方长知然屡蹶讵云能知”。字体遒劲中见其语意、意蕴。我们敬佩他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徐渭对多舛命运发出的一声叹息——恃才多半傲物,就算知道自己的孤傲性格容易处处碰壁,徐渭到老也不想改正,因此,在屡屡失意后,他认为自己不是个“能知”之人。

一声叹息。徐先生那么聪明,却那么执着,是否聪明也误人?
    明珠不会出现在人多的地方,正如幽兰只盛开在深谷。我们都是俗人,才会对徐渭的人生也作如此叹息后,都想做一个平凡的人。

也许,这样的“奇人”、“苦人”,是上帝故意安排他们受难,给我们这些普通的后人,更多的思考与启发?

走出小巷,青石板的路,回响着沉重的脚步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游记随笔 ‖ 绍兴散记
绍兴百景:青藤书屋
2016.11.21 浙江 绍兴 青藤书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绍兴青藤书屋和徐渭墓——青藤书屋
漫游绍兴系列(一) | 一条绍兴老街,一半名城缩影
游:绍兴青藤书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