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形意大师刘铁柱_中国传统形意拳
形意大师刘铁柱
形意“惟”字辈传人 吴连儒
中国形意拳自李老农首创以来,名人辈出。车毅斋、郭云深贺运亨、刘奇兰、李广亨、宋世荣、李复祯、李存义、布学宽、刘俭、宋铁麟、孙福全、韩慕侠等均为享誉全国的形意名家,他们曾经都是叱咤武坛的风云人物。其中有一位地道的农民武术家,他就是技击名家刘铁柱。
刘铁柱,名俭,字守业,于清光绪十二(1886)年出生在太谷县贾家堡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与形意宗师车毅斋同村。由于自幼生得膀大腰圆、浑身贲硬,人们就“铁柱”、“铁柱”地叫开了。铁柱出生贫寒,耳濡目染了车二(名永宏,字毅斋)师傅的诸多轶闻故事,自幼即不离车家左右。他爹见孩子喜欢练武,便亲自上门请求车二师傅教拳,车二师傅则以年逾花甲而婉拒。可铁柱就是不灰心,小小年纪倒挺有主意,他一边帮着车家种地,一边跟着车兆俊(车二次子)练拳,一干就是好几年,到十六七岁时已长成壮后生,拳也练得有了些功底。车二师傅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既喜爱他为人诚实的品格又赏识他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来年,即清光绪二十九(1903)年正月,在友人的再三说合下,车二师傅正式接纳铁柱为入室弟子,从此与师父形影不离。这一年九月初三,直隶形意大师郭云深再次入晋拜望师兄车毅斋,二人往昔切磋技艺的故事早已成为佳话。此次郭师故地重游,已是上了些年纪,因此车师专门安排铁柱随身伺候;因为他年纪最小,又是本村人,自然使唤方便。擦抹打扫、端茶倒水、甚至提“夜壶”(当地人称尿盆)都是铁柱的营干。日子多了,郭师也就与铁柱熟了,而且还喜欢上了这个手脚勤快、老实憨厚的徒侄。九月十五日,郭师与车师及众弟子相约照相的那天,大家各就各位站好了,郭师环视一周喊到:“铁柱,过来站师叔身后!”听到喊声,一直忙里忙外的铁柱随手从兵器架上摘了条鞭往身上一缠,气宇轩昂地站立在二位大师身后(此照尚存)。这段故事是笔者岳丈刘福昌(1909——2000,刘剑弟子)大人亲聆刘师所讲,“邦”字辈诸多拳师及刘师亲生女儿刘四娃、刘海荣也曾讲过。初入门的刘铁柱,身体虽魁梧但显得笨拙。一天,他向大师兄李复祯(乳名常有)请教“践蹿步”练法,师兄上下打量了一会儿,戏言:“看你那蹄腿(当地方言,笑话别人腿脚笨)还能练成践蹿步?”铁柱一声没吭,却暗暗下起了功夫,天天在村外的乌马河滩苦练不辍。八年后的一天,众弟子向师傅汇报演练,铁柱练“鸡形四把”,三体式起势、
“金鸡独立”一扎即以践蹿步蹿出一丈开外落下“金鸡食米”…,这一招令在场的师兄们大吃一惊!见状,师兄常有哈哈笑道:“若不是我激你的将,你能练出这等功夫?”是啊,笨鸟先飞天更高,坚持苦练楮成针!
清光绪十四(1888)年,在天津举行的国际击剑擂台赛上,师父车毅斋以形意真功剑败日倭为民族争光的英雄事迹和爱国精神,一直激励着弟子门人。民国五(1916)年,窃国大盗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称帝,招来举国声讨。刘铁柱等毅然高举义旗,率“反袁称帝,维护共和”的“鸡血党”(以曹氏青年及曹家团丁组成的反袁组织),在太谷曹氏“三多堂”暗中操练随时准备迎击袁军。山西巡抚得到密报后即派亲信带兵前往剿灭。铁柱闻之镇定自若,他告诉大家,敌人自恃有洋枪,必然轻敌,我等须机智应对,方可取胜。果然,耀武扬威的袁军来到太谷直奔北汪,刚到村口,阵脚未稳,“鸡血党”的青年人已从天而降,他们发挥形意拳挨身近打的优势,身捷如闪电、腿快如旋风、拳疾如霹雳,敌人还未回过神来,已是头破血流、肢残腿瘸,口中嚷着“神兵来了,快跑啊!”狼狈而逃。据传,仅铁柱一人就收拾了十多个袁兵。原来铁柱粗中有细,安排的非常缜密。由形意门人参加的“鸡血党”自此一举成名。
民国七(1918)年,太谷知事安恭己提倡体育,县城成立商团,农村成立冬防保卫团,刘铁柱等被聘为教练。刘铁柱负责贾家堡、贯家堡、韩村、东怀远等地形意拳的教练,并开门收徒。民国九(1920)年九月二十六日,全县在贯家堡举行总结奖励大会,全县五个区有三千多人参加。会上,各村保卫团的教练、团丁作了精彩表演。刘铁柱表演了杂势锤,其中燕子抄水一势就地一撩,以其深厚的功底、精湛的技艺将地上硬土一扫而出贴在南面墙上,顿时博得全场掌声雷动,亲临大会的安知事特奖励他大洋十块。民国二十四(1935)年三月初三,太谷“国术馆”成立。刘铁柱义务当教练,后任国术馆教务主任。当时太谷形意门的“三杆旗”渐有名声,而骄傲自大的陋习也初露端倪,其中不乏出言不逊、中伤同门者。某位“拳师”,身粗力大,武功不俗,自认无人匹敌。在好事之人的挑唆下,激其与铁柱动手,从中看热闹。终于如约在古城墙上相会了,见面先寒暄尔后叫起板来,话不投机就搭起手来,铁柱师傅原打算点到为止、让对方知道深浅即可,但见对方攻势凶猛,一招紧似一招,招招打向致命部位,不得已以“还魂”钻拳打得对方口鼻淌血,作揖认输,声称再不敢说大话了。此后,太谷城乡传出顺口溜:“刘铁柱真能行,扯倒大旗出了名”。“铁柱师傅”的名声鹤起,而前来挑战、切磋技艺者日增。某师的多位弟子中有几人不服、想试试软硬,非要一齐与铁柱见见高低,铁柱师傅没法推托,于是几人混战在一起。以一敌数的铁柱师傅全然不在乎,他用形意拳“反身顾后后即前也”的倒插步回身法和鲐形“护尾之能”之技,兼顾前后左右,使出形意拳“捉拿巧打”的独特技法,数人被一一放倒,跌的鼻青脸肿的后生们才亲身领受了刘师的功夫。形意技击高手的美名由此在太谷城乡传开。
铁柱师傅虽不善言辞,而愿投其门下学艺者却愈来愈众,尽管如此,他从不滥收徒弟,而且要求十分严格。家严拜师后,血气方刚,常欲小试功夫,在太谷东山底七月初二的庙会上,与好友孙四儿动手打了四五个口出狂言的年轻人。师父知道后,以违反“不恃强凌弱”的门规,执意清理门户。经家父再三检讨、认错,众人又给说情,并由堂兄吴耀科(直隶祁州张树德弟子)出面担保,方才作罢,为师授徒之严可见一斑。铁柱师傅是位严师,教拳诲人不倦。他自幼跟随车师近二十年,听得看得实在太多了。因此,他不仅教拳法,还能讲拳理;不仅讲拳的来龙去脉,还善于打比仿,通俗易懂。他教练十二形时就是这样的。完整的十二形是李师祖引荐车二去祁县戴文雄处补全的。“鲐、鼍”二形乃戴公龙邦在安徽池州经商学艺时所创。刘师传授时特别强调它们都是水中之物,江海里才能看到,但祁县太谷一带不可能见到。于是,就用蝌蚪比作“鲐鱼”(海洋洄游性上层鱼类,游泳力强,速度大)(亦有大鲐小鲐之说,大鲐指“鲐鱼”,小鲐指“蝌蚪”),用“兔虎只”(太谷木匠制作的管门扇开合之物,由于状如伏兔,开口如虎,故名之)形象地示意练此形时调臀护尾的路径;通过“调臀护尾”使击我之敌常置于我可击之处。遗憾的是远传他乡之后,由于对“方言”理解的差异,“兔虎只”被音译为“兔鹘”(鹰的一种),水中之物被臆断为空中飞禽,“护尾之能”变成“竖尾之能”;而今有人在阐述“竖尾之能”时演绎为“犹如秤砣之滑杆”、“犹如直升飞机起飞”等等不一而足,看来是愈传愈离奇。刘公授拳从不摆花架,都讲实用。少年的我就常见他们在我家园子里举石锁、抓石蛋,而印象最深的是师徒之间师兄弟之间的“撕扒”,有时师父能将猛扑而来的徒弟打得跌出老远,爬起来继续。当时我纳闷:师辈们怎么能有如此好的身手?后来才知道“手眼身法步,要到一齐到”的功夫是练出来的、打出来的。当今有功夫的拳师不也一样吗?还有,他练燕形,不像现在的一些人,右手高高举起,生怕别人看不见,而是两肘抱肋,手从口出,“抄水”的一瞬间,能将地上的硬土扫起;如今打“五行炮”破对方崩拳,大多用的是“鹰捉”,据说是因当初刘公用退步劈拳打得对方手臂青紫而改的;吴俊秀(1922——2002,刘俭弟子)师傅早年讲过:有一次跟师父对打“十二连捶”,因左拳架得稍微慢了一点点,师父一个“跳换步悠捶盖顶”将我打翻在地,还没等喘口气,叫起来再打。师父神色俱厉地说:与人交手,一要明察对方意图,二要机灵应对;出招过早,暴露自己照样挨打;接招缓慢,危险降临。名师一句话,够用十来年。刘公师徒的形意真功原来是这样练就的。
然而,正当中国形意拳方兴未艾之时,1937年7月,侵华日军大举进攻华北,忻口战役后不久兵临太谷。当年车君毅斋天津剑败日倭的历史,日本人视为国耻。日倭兵进太谷后,千方百计寻找“车君毅斋纪念碑记”而欲毁之。由于汉奸告密,车君亲传弟子刘铁柱被抓,威逼利诱,刘公始终未吐藏碑之密。日寇恼羞成怒,给年过半百的铁柱师傅灌辣椒水、坐老虎凳、踩腹…最终没能问出一个字来。刘铁柱舍命保碑的故事至今传为美谈。值得庆幸的是记载车毅斋历史功勋、为国争光的车君纪念碑这一珍贵历史文物,现珍藏在太谷贾家堡“车毅斋武馆”内,该馆由铁柱师傅第二代传人高宝东任馆长,接待络绎不绝的全国形意拳门人前来拜谒。
新中国成立以后,年事渐高的铁柱师傅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对形意拳的继承与发展上。在吴华亭、布学宽、宋铁麟等同仁的大力支持下,他嘱托弟子吴治泰和行内“大秀才”吴殿科共同撰写《太谷形意拳谱》,并将车毅斋宗师所传古谱悉数交与弟子。重点将社会上谬传的历史沿革、名人掌故,练歪的传统套路、基本功法,逐一订正,亲自示范。为保持李老农始创、车毅斋完善的中国传统形意拳的纯正性、完整性,刘公倾注了毕生心血。尽管受到过鬼子的百般摧残,年近古稀的铁柱师傅,功力仍旧不减当年。据曾在山西电视台工作的全国著名导演李希茂(与铁柱师傅同村且毗邻而居)介绍,乌马河两岸流传着许许多多铁柱师傅的故事。有一次,东怀远村唱戏,老人在台下观看,一群年轻后生认出了鼎鼎大名的“铁柱师傅”,都想见识见识名师的“风采”。其中有人出了个馊主意,借场内骚动,一下子一起涌向了老人。奇迹发生了:老人纹丝未动,继续看戏,戏散后,光着脚回家了。原来是鞋“不做主”——离帮了!有的版本说是老人走后留下了两个二三寸深的脚印坑。不管怎样,人们不得不惊叹:铁柱师傅真神人也!其实,这不过是老人家数十年形意拳桩功的显现,岂是轻易撼得动的!
刘公虽然远去了,但他后继人才辈出。技击名家吴治泰(1905——1974)、有“铁门栓”之称的全国优秀辅导员吴连富(1908——1994)、被日本《武术》杂志誉为现代“形意泰斗”的吴殿科(1911——2003),被誉为刘剑门下“吴氏三杰”。再传弟子中有人称“山西第一枪”的高宝东、人称“小霸王”的杨凡生,人称“智将”的程素仁,被尊为“智勇三将”;2012年山西省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太谷形意门中的五位就有三位出自刘氏门下:年届八旬的吴秀峰、年逾古稀的高宝东、年逾花甲的杨凡生。由铁柱师傅授意,最终由弟子吴殿科历时四十余载主编而成的全面记载李、车、刘等三代形意巨臂精髓的《形意拳术大全》先后两版全国发行,第三版也正在筹划之中。再传弟子程素仁的长篇小说《形意宗师》,十二年前已由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发行。再传弟子吴秀峰主编的《形意拳发展史略》,四年前已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吴秀峰主编的《传统形意器械术》现已脱稿,今年有望付梓。徒孙吴会明现任山西省形意拳协会副会长,徒孙王衍华现任山东省淄博市形意拳研究会会长,徒孙程素仁、武晋杰连任太谷县形意拳协会主席已逾十载……。由刘公第二代传人吴秀峰首任会长的“太谷县中国传统形意拳研究协会”、高宝东首任馆长的“车毅斋武馆”、杨凡生首任校长的“太谷县文武学校”正在培养着形意新人。如今刘氏传人桃李芬芳,专稿专论屡见于全国体育报刊杂志,国内外比赛所得金牌已无法计数。值此刘公诞辰126周年之际,后学谨以此文献给这位为中国形意拳披肝沥胆、献出了毕生心血的技击名家——刘铁柱大师。刘铁柱大师永垂不朽!
作者:吴连儒,1939年生于山西太谷县贯家堡村,系形意拳“邦”字辈吴殿科之三子,形意“惟”字辈传人,刘公再传弟子。
二0一二年四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西太谷宋氏形意拳故里探访
形意宗师车毅斋故居
车式形意拳李春喜师傅弟子张澍演练的进退连环拳
推陈出新 艺传五洲——宋氏形意拳第三代著名传人传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谷形意拳
山西派车式形意拳的练功经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