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由琼瑶遗书聊生死: 苦道虽不易,笑看身后事


01

关于死亡,你是一种什么印象?

 

小时候,每有认识的人去世,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恐惧。

 

记忆最深的,是本村一个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女人自杀。听闻这个消息的我,顷刻被一种巨大惊恐覆盖。当时,爸妈正在家里包饺子,我尽力往父母身边粘,可即便已经牢牢贴在他们背上,还是说不出的惊恐。就好像,房间里站着那个女人的魂魄,无论如何也不能逃脱。

 

还是那户人家,又过了几年,自杀女人的婆婆,大半夜在一个浅浅的水塘里投塘自尽。杂沓的村人将泡肿了的老太往外抬,我和一帮孩子跟着围观。老太被抬回家后,我和小伙伴们又在外面玩了很久。天色黑下来,大家各回各家,我呼呼的从巷子里往家跑,路过老太家门口时,赫然被门侧放着的一个白色的用纸条条扎出的东西吓到。

 

这种东西,方言里叫做“纸孤独(音)”,代表着死者的魂魄。人死之后先放到大门外面,等到出殡时,再放到纸车纸马上一并烧毁,籍此代表一个人从此升入极乐世界。

 

因为没有防备,哗地一下看到这个东西,就感觉好像看到了什么不洁的东西,瞬间魂飞魄散。

 

从那之后,直到长大,十几年的时间,我都非常排斥从那家人门前路过,尤其是天黑之后,每次走每次都有一种惊吓的感觉。

 

成人之后,和很多人沟通,发现,惊吓是太多人对于死亡的感觉。这种感觉随着心智成熟,渐渐也就淡了。面对他人的死亡,我们越来越淡然,即便身边经常见面的熟人,突然无常而去,也只是唏嘘两声,不复惊恐的感觉。


02

这种淡然,本以为会持续一辈子,可自从父亲去世,对于死亡的感觉,又变了。

 

父亲患肺癌去世,临终那段时间,有过几次剧烈的憋气。憋气到巨严重的时候,整个人张着嘴一个劲的喘,一边喊“救救我,救救我啊。”身为儿女,急得要死,却无能为力,那种感觉,让人万分崩溃。

 

前段时间,在某篇文章中贴过一部韩国纪录片《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纪录片中的老爷爷,临终前的大段时间,侧躺在榻榻米上,一直大口的喘着咳着。坐在他身边的老奶奶,无助的垂着泪。电影的旁白:人到了弥留这一刻,会走得很艰难。

 

这个镜头让我瞬间泪崩不已。

 

后续的镜头,甚至不能继续看下去。老爷爷在荧幕上的每一声喘息,都让我控制不住的想起父亲,想起他受过的那些罪,想起临终前他对生命的近乎偏执的贪恋。

 

父亲的弥留期,有二十天左右。那个时候,我们在医院,谁都知道人已经不行了,明白了一辈子的父亲,其实也应该知道,但是,他不接受。

 

为了安慰他,我骗他等略微好一点带他去北京看中医,他眼巴巴的看着我:“咱们现在去不行嘛?”

 

“你现在坐都坐不起来,咱去不了,等略微好一点,能坐轮椅了再去。”

 

父亲用力点点头。闭上眼睛喘息。

 

又过了几天,父亲的情况愈发危急。,因为老家有风俗,人尽量在家里咽气,所以,和我们熟识的医生建议我们带父亲回家。

 

我也想带父亲回家,既然回天无力,不如安安静静的在家中度过最后的时光。

 

半昏迷的父亲听到我们对话,骤然睁开眼睛,无力的摆摆手:“不,我不回家。”一忽又死死抓住母亲的手:“我死也要死在医院里。”

 

没办法,我们只好遵从父亲的意愿。

 

临终前两天,液体输到身体里,完全不吸收了。父亲的半边身子肿得几乎要破掉,右眼皮肿到完全盖住了眼睛。

 

实在没办法,只好把液也停了。

 

停掉液的一瞬,昏迷的父亲再次醒过来:“不要给我停液啊。”

 

不能告诉他液体已经不吸收了,只能骗他说停两天观察一下。

 

停了液体一天,父亲溘然长逝。

 

那天正巧女儿填报高考志愿,我离开医院俩小时不到,他去了。



03

虽然父亲到去世也没睁眼,但没有见到他最后一面这个事实,还是成为我终生的遗憾。

 

父亲去世这大半年,我非常少梦到他。有时候听弟弟和母亲说梦到父亲,我会特别想知道父,亲在他们梦里的一举一动。

 

梦不到父亲,有时候会想,大约,父亲一直在“怪”我吧。

 

父亲“怪”我,是有理由的。

 

父亲去世前半年,医生已经束手无策,因为怕他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一直欺瞒着不敢让他知道。

 

弟弟比较脆弱,无法和父亲说谎,于是“隐瞒”病情的大任就落到了我的身上。

 

最后这半年,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几乎每天,我都要给他想出各种理由来圆因为癌疾发作所表现出的种种症状。

 

临终前,我将实情告诉了同样被隐瞒的母亲,也告诉了父亲,因为不想他到死都不知道自己的病情。

 

得知实情的父亲,万分震惊,兀自坐了很久。

 

现在想来,求生如此迫切的他,应该怪孩子们没有通知实情。

 

事实上,不是儿女不作为,而是肺癌晚期,即便神医也无能为力了。

 

临终前关于“回家”和停液的决定,是我和弟弟商量决定的,但因为家里的大事习惯由我做主,可能父亲在心底也对我有责怪。

 

否则,他去世这么久,我怎么可能那么少梦到他呢。

 

我非常想梦到父亲,总希望梦能给一个机会,让我好好和他解释一番。我经常想,去到另外一个世界的父亲,应该可以达观的看透了生死。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我的解释他才能听得进去。

 

但我一直梦不到父亲,梦不到父亲,那份隐蔽的心结就无法打开,老觉得父亲是带着对我的“责怪”离开这个世界的。

 

这种心结,是父亲在世时我从来都没想到的。那个时候我想的只是,如何让老人在最后的时光里过得尽可能心安一点、尽可能有希望一点、尽可能少痛苦一点。甚至到了最后,看到他那么艰难的苦捱时光,我宁愿他早点走——早点走了,人就不受罪了。

 

我因为疼惜父亲才希望他坦然归去,父亲却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留恋和不舍。


04

父亲去世之后,我的生死观被重建。

 

我开始想,何为生,何为死。我甚至想,若干年之后,当我也要和这个世界告别时,会有怎样的心境。

 

想了很多,最终觉得“视死如归”是最妥帖的心境。

 

死亡,不是毁灭,而是结束今生的旅程,就像一个游子,回了故乡。

 

可惜的是,这份达观,父亲不曾有。

 

父亲查出癌症后,我给他推荐过多本关于生死的书,目的很明显,就是想潜移默化的影响他,期望他最终能以一种悲欣交集的如归心情告别尘世。

 

偶尔和父亲沟通,他也能理解,但真正到了诀别那一刻,他做不到,还是非常执念的贪恋着生。

 

这种贪恋,太多老人都有过。我不止听一个人说起过自己的父母在去世那一刻对孩子的哀求:“和医生说说,救救我。”

 

没有父母能够意识到这几个字会在孩子心中造成怎样深重的影响。身为儿女,父母提出的一切要求,差不多都能实现,唯有这一条——“让我活下去”,儿女做不到。

 

因为做不到,每个为人子女者,都会因为束手无策背负沉重的内疚。

 

看多了这样的内疚,忽然意识到,父母对待生死的达观,一定程度上,对儿女是一种救赎。


父母那一辈做不到的,我想我们可以做到。

 

为了预约今生的美好告别,79岁的琼瑶在身体康健的情况下,给儿子儿媳提前写下了一封布置后事的遗书。

 

一、 不论我生了什么重病,不动大手术,让我死得快最重要!在我能作主时让我作主,万一我不能作主时,照我的叮嘱去做!

 

二、 不把我送进“加护病房”。

 

三、 不论什么情况下,绝对不能插“鼻胃管”!因为如果我失去吞咽的能力,等于也失去吃的快乐,我不要那样活着!

 

四、 同上一条,不论什么情况,不能在我身上插入各种维生的管子。尿管、呼吸管、各种我不知道名字的管子都不行!

 

五、 我已经注记过,最后的“急救措施”,气切、电击、叶克膜……这些,全部不要!帮助我没有痛苦的死去,比千方百计让我痛苦的活着,意义重大!千万不要被“生死”的迷思给困惑住!

 

这个写了一辈子情爱的女人如斯谆告自己的孩子:“生是偶然,死是必然,如果你们热爱母亲,恳请用正能量的方式,来对待我必须会来临的死亡。时候到了,不用悲伤,为我欢喜吧!我总算走完了这趟辛苦的旅程!摆脱了我临终前可能有的病痛……”

 

看到这里,真是忍不住为琼瑶击节赞叹,能提前预留这样的遗言,不用刻意谈达观,她的达观,人人可以得见。

 

而一个人一旦有了这样的境界,这个世界,还有什么能够羁绊束缚得了她的心?

 

琼瑶说自己是“无神论”,作为一个无神论者,她决定,百年之后尽快火化遗体,然后花葬。

 

选择这样的方式画上此生的句号,非常符合一个言情剧女作家的特质。

 

如果不是恰巧看到另一个老人告别这个世界的方式,简直以为这样的浪漫唯美就是完美了。


05

另一个要提到的老人,是赵家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我国著名的金融学家和金融学教育家。

 

赵家和在晚年查出癌症晚期之后,没有选择重金治疗,而是将1500万毕生积蓄拿出来匿名资助贫困儿童求学。

 

央视一套第四期《朗读者》,主持人董卿介绍了赵家和教授的平生琐事。这个身家千万的老人,生前生活异常简朴,一件在旧货市场上买的毛衣能穿十几年。临终前,他把儿女叫到身边:“我培养你们学习,你们已经有了挣钱的能力,我的钱,就不留给你们了。”

 

千金散尽,这副皮囊,也毫无眷恋。遵赵家和教授的遗嘱,去世后,他的遗体捐赠给医学院用以科学研究。

 

无牵无挂的来,无牵无挂的去,医生说,赵家和教授走得平静安详,眉目舒展。

 

赵家和教授的好友刘尚俭说:“最后一次见他时他曾说,‘我已经做了我认为最好的安排,求仁得仁,了无遗憾’。”

 

《朗读者》的现场,当赵家和教授的女儿看到由父亲资助的那些来自边缘地区的孩子,含泪说了一句由衷的话:“父亲活着的时候,他的所作所为,我们一度也不理解,现在,父亲走了,我为自己是他的女儿而骄傲,我的父亲,是一个伟大的人。”

 

热泪盈眶的看完这一幕,忽然顿悟,对于生死,仅有达观,还远远不够。如何让我们的此生有更大的价值和意义,如何在身后让儿女为今生与这样一个父亲或者母亲结缘而骄傲,是你和我、所有的我们,都该从今天认真思考的一个郑重课题。

 

赵家和教授简单的遗体接受仪式上,接受遗体捐赠的协和医院打出了这样一条送别语:“最后的死去和最初的诞生一样,都是人生必然;最后的晚霞和最初的晨曦一样,都是光照人间。”

 

光照人间。希望这四个字,能成为所有人百年之后都能镌刻的墓志铭。


琴台,《读者》《意林》签约作家。

 

公众号:甜蜜的大枣    

公号ID:tianmidedazao 

个人微信:cangzhouqintai



你可能错过的精彩:

亲身经历“产后大出血”,做母亲不易,都看看吧!

离婚七年孩子都没察觉,这个妈妈是如何做到的?

可以做“全职妈妈”,不要做“全能妈妈”!

婆婆,谢谢你不帮我带孩子

孩子被老师打耳光后,这个妈妈的做法,价值万金!


关注我,每天订阅精彩

勾搭我,就加我私人微信:nuoximom


诺曦妈妈(nuoxi-mama)

华东师大教育学硕士

俩女孩的全职妈妈

分享:育儿、二胎、叛逆期陪伴等经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琼瑶写给儿子儿媳的遗书全文,值得我们静下心来读一读
老人的尊严也要靠自己去维护
不悲观也不乐观,达观
赵樸初遗书
达观
一位老人写给儿女们的遗书,道尽晚年凄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