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拆书0105.疯果儿君‖积累的数量,是创作质量的保证

对于想要创作的人来说,没有素材无疑是让人最为头疼的问题,我们看完一本书后,很难再有精力去翻看第二遍,或者太费时间就放弃了翻看,导致想要用素材的时候肚中无墨,所以想要搜集到不同的素材,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看书的同时就做读书笔记和写下感想与案例。

当然,并不是写完读书笔记就可以高枕无忧,我们还是需要时不时的把笔记拿出来翻看,再将其细细的品味。

这就是我们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第四章将要讲到的重读读书笔记,我们将从以下三点进行这一章节的说明

1、如何快速找到笔记

2、怎样重读读书笔记

3、重读后怎样输出

当我们读完一本书的时候,写下了读书笔记,这时可能是一种心境,经过时间的洗礼,当我们再次翻看的时候,可能又会带来另外一种体验了。

重读笔记既可以让我们强化知识,也可以给我们带来新的想法和灵感。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快速的找到笔记进行重读呢?

在笔记还少的时候,我们可能知道笔记做在哪本笔记中,当我们笔记做得够多的时候,找起来确实就有点困难了,想要快速找到想用的笔记,当然需要我们在笔记本上“做手脚”了。

一、在笔记封面做标记

我们可以把书的书名写在封面上,也可以把与这本书相关的东西贴在封面上,比如书签、书腰,这样我们一看到笔记的表面,就能回忆当时看书的场景,知道自己看的是哪一本书。

如果是写的电影观后感或者旅游时的所见所闻,我们还可以把电影票和旅游景点的门票贴在封面上。

贴东西会让我们更直观和快速的判断笔记里的内容。

二、制作索引标签

如果一本笔记本中包含多本书的笔记,可以在扉页做一个目录,写上书名,再在书名后相应的页面边缘做记号,可以贴标签或者直接涂黑。

其实贴标签,在古时后就盛行了。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为了积累诗作素材,准备了许多陶罐,并分门别类贴着标签,整齐地放在一个七层的架子上,他平时收集到了资料,按不同门类投到各自的陶罐中,等到资料积累的足够写作时,就把陶罐清空完成作品,然后再重新开始新一轮的资料搜集。

而现在,我们会发现很多学习资料都有在边缘涂色,一块颜色对应一个知识点,这样想要找到那个知识点的内容就很容易了,其实把笔记里书名对应处的边缘涂黑,也跟这个道理差不多。

现在市面上有那种有颜色的小长条的标签,我们也可以把书名直接写在漏出来的标签上,然后贴在笔记处,这样不用翻看笔记本,就知道有哪些书的笔记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如果我们胡乱的翻笔记,就会浪费很多的精力,不仅会因为找不到笔记而心情沮丧,而且会在翻看的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从而放弃翻阅,像这样做标记和贴标签,可以让我们更加有效率的找到笔记当中的内容,为我们节省很多的时间,营造更美好的心情。

三、将检索数字化

我们可以在电脑里做一个检索文档,给笔记本编号,再对应的写上阅读日期、笔记类型、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如果进行了主题阅读的,还可以在后面加个括号,写上(时间管理、理财、育儿……)等内容。

因为印象笔记的强大,所以我习惯用它来做索引,只要搜索以上标记的关键词,与之相关的信息就都显示出来了,非常的方便实用。

将检索数字化就可以杜绝我们因为笔记太多,而想不起来的情况。

运用这些方法找到要读的笔记后,我们就要进行重读了。

一、制定重读笔记的时间

读书时可能更需要一个无人打扰的安静时间段,但是看读书笔记的时间就可以比较的随意。

我们可以安排在晚饭后的一小时,也可以在等人、等车的间隙中,也可以是在睡前的半小时。

以前读书时代,我们就习惯的把读书笔记在上自习的时候或者下课的时候看一遍,如果白天没有时间就把它带到寝室,睡前的时候温习一遍,这样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消化知识。

总之,看笔记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自由,我们需要营造比较放松的氛围,这样才容易坚持下去。

二、养成重读的习惯

把看笔记养成习惯后,我们就会更容易坚持,就像一天不刷牙就会感到难受一样。

著名数学家王梓坤院士,曾在《科学发现纵横谈》一书中写到:“读书应做有心人,要善于平时逐渐搜集对日后有用资料,把它们写成日记。”他在积累资料中,经常把一些京剧、精彩段落摘录下来,并且经常随身带着笔记本,一有空闲,就翻阅笔记本上记录的资料,进行思考。从而养成看笔记的习惯。

如果每天看有困难,我们也可以选择在舒适的家里,在安静的书店,一周看一次,或者两三天看一次。可以写便签,然后贴在醒目的位置,提醒自己重读笔记。还有根据需求来重读读书笔记,也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我们不仅要坚持写笔记,而且还要坚持读笔记,因为只记不看,也不会有效果。读书是学习,做笔记是整理,看笔记则是内化。

当然,想要更好的吸收知识还是输出,读书、看笔记都是被动的学习,而说出去和写出来才算是主动学习,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输出呢?

我们可以通过教会别人和写作来输出。

一、写作

写作可能是最高级的输出了,这是我们对知识的深度加工,可以加深自己的理解记忆和对问题的思考。

写作可以将“借来的”思考,转变为自己的内容,我们可以在博客、简书写书评,也可以写自己擅长的文章,把从笔记中获得的创意灵感,找一个地方释放出来。

自从写作后,我就总是想到去刻意搜集素材,在突然获得灵感后,就动笔写文章,在写的过程中就会对观点不断地去思考。

尽管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很难,但我们依然可以提高自己思想输出的质量。

二、教会别人

我们在吃饭、聊天、玩耍的时间就可以把这些知识点传达给别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又对这个知识点记忆了一遍。

大学时,有次高数老师叫我给大家讲解一道数学题,当我拿着书在讲台上把知识点梳理出来,然后讲着做的步骤后,可以说这个知识点,我是非常深刻的,关上书我都能记得在什么位置。

所以,想比于写作来说,教会别人就要简单得多。我们在书上遇到好玩和有趣的事情的时候,都可以给别人分享。可以做成思维导图,然后以ppt的形式给大家演说。

说到到这里,大家也都明白了如何快速找到笔记、怎样重读读书笔记、重读后怎样输出这三个要点,也知道了笔记和重读笔记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接下来我们需要的就是继续坚持读写笔记、坚持输出了。

积累的数量,是创作质量的保证。

“要想做学问,就要多读、多抄、多写。除此之外,没有什么秘诀。”——吴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书时如何记笔记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5个步骤帮你高效阅读一本书
“最全读书法”助你养成阅读好习惯
读书|如何阅读才高效能?-《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再也不怕忘记了!最科学实用的读书笔记法,帮你牢记读过的书
你真的会做读书笔记吗?看这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