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蒲江明月村乡村建设纪实 |【研究成果】

蒲江明月村乡村建设纪实

侯新渠

蒲江县明月乡村研究社


摘 要

明月村在短时间内成为乡村建设领域的著名案例,文章试图从一个社区营造研究者的角度梳理明月村的发展脉络,还原明月村的乡村建设过程,重点介绍操盘团队的工作方法,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一种参考。


关 键 词

乡村建设;社群经济;公共空间;社会组织;社区营造

 

引子

一口带动古村新生的明月窑

明月窑


追根溯源,明月村的新乡村建设是从明月窑开始。


明月村位于大五面山浅丘地带,该地为蒲江、邛崃、雅安交界地带,是四川高岭土储藏量最大的区域之一,自古以来一直有人建窑、烧窑,其中一口龙窑有三百余年历史,因主要烧制民用杯盘碗盏,本地人称张碗厂。2012年底,旅游策划人、陶瓷品牌“扫云轩”创办人李敏发现了张碗厂的龙窑,邀请陶艺专家前来鉴定后致信蒲江县原政协主席徐耘,计划在明月村发展邛窑产业,通过成立明月国际陶艺村,恢复明月窑,在明月村建立起以陶为主的手工创意聚集区,用3-5年时间将明月村打造成为陶瓷文化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一个始终把目光投向人的操盘团队

操盘团队


2014年2月14日,李敏剃度出家。她的离开,带给明月村前所未有的挑战。徐耘作为资深文创项目操盘手,非常了解人是第一生产力,“以人为本”的社区营造实践,离不开制度保障,“以人为本”的制度设计,需要操盘团队始终把目光投向人,通过共同的目标“安居、乐业、家园”和高效率的协同工具(手机、微信群),在“无组织的组织”中一致行动,让明月村超越亲缘和地缘,因共同的精神追求和经济利益而形成生命共同体(community)。


在总结和反思之后,管委会决定明月村继续以陶为本走文创兴村的道路,但政府和资本需要有所约束,应该设计一种制度来吸引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互相制衡,健康发展,通过明月村项目探索出一套乡村建设的工作手法:从政府部门抽调人员组建工作组,驻村工作,由工作组统领项目规划和招商,引进一批新村民成为“双创(乡创 文创)引擎”,让老村民以出租房屋、在地创业、到新村民项目上参加工作等方式加入到明月村的发展中。


2014年4月,经推荐,蒲江县将陈奇引进到蒲江城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以副总经理身份专司明月村项目,任项目具体负责人(陈奇是蒲江本地人,川大文化产业运作与管理专业研究生毕业后进入成都文旅集团,参与过西来古镇的策划、运营及西岭雪山项目的策划),又从政协抽调王敏,蒲江小学抽调李华,白云乡抽调周睿,组建明月村工作组。


2014年10月,陈奇团队开始从传承百年、焕发新生的明月窑出发,以一批环线上的闲置农家院落为突破,重点引进与陶艺相关的新村民。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明月村包括“蜀山窑”和“蜀山小筑”、“清泉烧”、“火痕柴窑工坊”、“张家陶艺”等项目在内的陶艺相关项目共有8个,培育起一个超过100人的陶艺、手工艺、传统文化创客社群,为产业发展奠定了“乡创 文创”的基础。


一套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工作方法

通过文创项目形成社群经济来带动乡村建设和社区发展,必然要引进一批新村民,老村民作为产业发展的另一主体,该如何参与这一过程?明月村的做法是以政府投入改造微村落带动和支持老村民创业,引导老村民和村集体形成组织发展社区产业,设计制度保障新村民合法权益,营造公共空间帮助新老村民相遇。


1.1改造微村落,形成老村民创业群

操盘团队根据明月村“乡创 文创”的基调在“茶山、竹海、明月窑”的产业本底上规划出瓦窑山、谌塝塝两个老村民创业区,将艺术家院落和老村民相对集中的谌塝塝改造成新、旧融合的微村落,又协调出一块村集体的土地建设成荷塘和沙坑,用集装箱做成陶艺体验空间,将游客导向谌塝塝并聚集和停留;在瓦窑山,规划出停车场,沿着地势起伏用碎石小路在竹林、人家户和馒头窑之间串联起一条游线,游线两边的茶田里遍植海棠。


瓦窑山和谌塝塝的微村落改造为老村民搭起了创业平台,很快,谌塝塝人气见旺,四十岁的吴老板改造房屋开竹林柴火鸡,七十岁的杨大爷在自家天井里卖豆花饭,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也回来把自家房屋改成民宿和电商驿站。靠近瓦窑山的张冲,一户人家改造自家院子成为民宿,另一户人家计划把老房子改造成带有农产品展示和销售功能的餐厅。自2015年7月至今,不到两年时间,明月村老村民创业项目已经有26个。


1.2发展社区产业,成立合作社

明月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


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受城市化发展和独生子女等政策的影响,家族空心化、社会原子化是当前农村的现实,中国乡建院的李昌平院长曾提出农民组织能力决定农业生产力的观点,他认为中国农村存在农村组织供给无效与金融供给无效两大难题,其解决的之道在于以内置金融合作社重建村社共同体。通过微村落改造,明月村确立了“村民参与、村民主体”的产业发展道路,但个体经营不足以支撑形成社区产业,经工作组讨论,提议由村集体、村民、财政产业扶持资金各出资三分之一,成立以村民为主体的合作社,并为合作社提出两条指导意见:1、财政产业扶持资金不参与分红;2、聘请职业经理人管理。


2015年3月,由25位社员自愿筹资共30万元,加上财政的30万元和村集体的30万元,启动资金总额90万元的成都明月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合作社成立后,聘任返乡青年双丽担任经理,经理没有股份,不拿工资,如果经营得好则领取盈利部分的20%作为报酬。


在双丽的领导下,合作社成员陆续开发了茶、竹、陶、印染等特色旅游产品,经营农夫集市、手工社、乡村工坊、自行车租赁、停车场管理及观光游览车经营等旅游配套项目,除了对村民进行讲解和游览车培训,也对村民开设的餐饮及客栈进行指导和培训,还联合新村民对本地村民进行传统技艺培训,如陶艺、印染、篆刻培训。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合作社现有股民37人,股民投入的股本现金由成立之初的30万元增加到43万元,带动老村民创业项目22个,新村民租用老村民旧房改造项目19个,合作社自营项目6个,开发旅游产品10余种。


合作社部分产品展示


1.3设计两套进村方案,引进新村民

老旧院落改造的明月食堂


通过微村落改造和成立合作社确立老村民在明月村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后,新村民作为明月村“双创(乡创 文创)引擎”的定位也更加清晰,必须在土地制度和创业环境上有所保障,才能吸引新村民进驻并与政府、老村民、社会组织、专业者形成合力,营造出一个共创共享的“安居、乐业、家园”。


工作组为新村民们设计出两套进村方案:1、改造院落:将农民移居他处或外出务工而闲置的农家小院,协调出15-20年的租期,引进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艺术家,并提供一定数额的改造补贴,2、自建房屋:调剂汶川大地震和芦山地震两次地震后的建设指标到明月村,规划为40年产权的商业用地,将187亩国有建设用地按3个功能组团划分成大小不等的17个地块,通过土地招拍挂手续引入多元化的社会资本,为明月村“安居、乐业、家园”的生活理想提供建设基础和制度保障。


明月村规划图


制度保障和建设基础有了,工作组开始寻找合适的新村民。在朋友的推荐下,徐耘阅读了《远远的村庄》,根据书中的描述,他认为远远的阳光房应该开在一个阳光下的村子里,考虑到宁远的影响力,他认为非常适合请她来举旗,遂到宁远位于成都市高新西区的工作室去登门拜访,发出邀请。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非常正确:2015年1月,宁远来了,之后她的一些朋友也陆陆续续总共买下6块土地,宁远的弟弟去上海参加培训,把i20青年发展平台的联合发起人陈瑶带到了明月村,陈瑶回上海去找到她的“男闺蜜”赵晓钧,赵晓钧一来就爱上了明月村,他的上海乡香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拿下了3块地,计划建设精品酒店、乡香明月项目和明月剧场,2016年的中秋节,明月村新、老村民在明月湖畔举办诗歌音乐会联谊,赵晓钧和老村民罗喻溪同台演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新老村民联谊:2016中秋明月诗歌音乐会


1.4用公共空间与文化活动融合不同社群

来过明月村的人都不会忘记位于明月村南入口的接待中心。这是一座别致的建筑,因表面大量使用鹅卵石,村民称“石头房子”,共有7个房间,分别是明月国际陶艺村接待中心、服务中心、展厅、明月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明月村新媒体、明月书馆、甘溪镇综合文化站。


“石头房子”不仅是明月村的门户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也成为明月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建设实践的大本营。明月村通过“石头房子”,提升社区居民在生活情境的美学层次,引入社会组织从文化和教育活动入手,让不同社群相遇并产生对话,为乡村建设展示出一种可能,也说明了社会组织参与乡村建设的重要性。


明月书馆是在蒲江县文化局指导下,经整合甘溪镇龙泉社区图书馆、眀月村农家书屋和新民村农家书屋后建成的明月书馆,供明月村、新民村、龙泉社区三个村社6000余人共同使用,通过“三馆合一”促进融合并形成了“大明月村”的范围和概念,为明月村社群经济的形成与乡村建设的实践提供一片更加广阔的田野。


继“三馆合一”后,明月书馆又再创新,积极引入社会组织,用文化凝聚人心,以教育支持行动。民间阅读组织3 2读书荟是托管书馆的主要机构,除负责日常开放外,还根据新、老村民实际需求,组织师资开办“明月夜校”,从如何经营民宿到日本乡村考察见闻都有专人分享,营造起“明月村,学习村”的良好氛围,有力助推明月村产业升级。



明月夜校 

蒲江县原政协主席徐耘主讲“乡村建设操盘手”研习班


爱思青年专注服务青年,增进城乡交流,与3 2读书荟在书馆合作设立“明月讲堂”,邀请乡建、文创领域的专家、学者等到明月村讨论“乡村建设与文化传承”,每期讲堂都是村里的盛会,从城里来听讲座的听众为村里的经营户增加营业额,还有专家讲课后到村民的项目上去实地指导。


明月讲堂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协会荣誉理事长李永萍


i20青年发展平台作为一个全国性的返乡青年支持平台,为明月村在两岸四地做资源链接,陆续请来了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协会荣誉理事长李永萍、台湾最美民宿“天空的院子”创始人何培钧等文创大咖在明月讲堂做分享,还通过夜校发起“明月村茶田保育计划”,用文创力量带动产业升级。


夏寂书苑专注社区营造和自然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自2016年进入明月村后,不定期与书馆合办“明月村自然课堂”、“乐毛的家在明月村”系列讲座、“绘本工作坊”、“情意自然分享会”等教学活动,带着村民和孩子们穿行村中,认识家乡。


自然教育 

夏寂书苑主办的暑期建筑绘本工作坊


 

一群因相遇而共创共享的村民

通过文化教育活动持续开展,村民们不断在明月书馆相遇,随着个体之间相互了解的加深,信任和认同也逐渐产生,新、老村民通过明月村村民微信群,慢慢形成明月村共同体,发展出具有明月村特色的社群经济,走出了一条以“慢体验”为主线的乡村建设道路。

 

明月村老村民 吴俊江 


谌家院子是明月村第一个村民创业的旅游服务类项目。


2015年7月,乡村设计师梁冰开始规划谌塝塝微村落,时任甘溪镇副镇长的熊娥几次向吴俊江建议开办农家乐,吴俊江心想自己家处在微村落中心位置,院坝宽敞,带有竹林,家里人手足够,父亲会办乡村酒席,适合搞餐饮。分析了明月村的发展态势后,他接受建议“麻起胆子试一下”,结束在外面的生意,回家改造房屋。


为了体现特色,他在梁冰的帮助下把后院的竹林设计成带柴火灶的自然餐厅,路边的墙壁安装了利于观景的大玻璃窗,室内装饰用的吊灯、花器、烟灰缸等都是他亲手用竹筒做成,资金投入接近20万元。


2015年11月20日,明月村举行了盛大的开村仪式,参加活动的来宾在谌家院子用餐,浓郁的乡土风情和可口的农家美食令宾客们纷纷掏出手机,猛发朋友圈。目前,谌家院子是明月村开展社群活动最主要的餐饮接待点,政府单位和项目部多有关照,合作社积极联络安排团队就餐,新村民帮助宣传和支持,开业未满周年,谌家院子的利润已经超过10万元。


明月村新村民 宁远


宁远是明月村最著名的新村民。这位金话筒奖得主过去是四川卫视的新闻女主播,现在是作家和服装设计师,新浪微博粉丝超过20万,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由其个人创立的服饰品牌“远远的阳光房”因材质天然穿着舒适,深受文艺青年喜爱。明月村的“奇村长”陈奇就是宁远的粉丝之一。2015年1月,她们第一次在明月村相见,两人惊讶地发现对方和自己一样穿着同款阳光房出品的鞋子,在愉快地“撞衫合影”之后,宁远加入了明月村,租下村里罗大爷的院子进行改造。


根据宁远的设想,改造后的院子要能改善罗大爷老两口的生活条件,公共区域除了作为自家品牌服饰的展示空间外,还要有空间支撑艺术家驻村计划,以便共同发掘和复兴明月村的传统手工艺。在乡村设计师梁冰等人的协助下,符合多个使用者需求的院子改造在半年之后完成。在明月村开村之后,远远的阳光房成为了明月村最受欢迎的公共艺术空间,每天都有人慕名前来参观,他们拍下的照片发布在自媒体上,成为了明月村最好的宣传。


2016年1月起,阳光房陆续招聘了3名本村村民成为员工并把她们培养成染布师,面向30多名村民开办草木染培训班,面向社会举办明月村草木染深度体验营。2016年6月,宁远的喜家文化传播公司在成都市房交中心通过招拍挂买下了13亩土地,她打算在这块土地上建造一处居所,一间乡村酒店和宁远工作室,按照计划,明月村远家将在2017年底完成建设开门营业。



 

明月村老村民 江维 


明月村5组的江维大学毕业后在成都、重庆两地从事土地整理工作。2012年看到家乡开始发展,决定返乡务农,在搬迁到集中居住小区后,他把家里的土地整理出来种上了果树,起名天物果园。


创业之初,遇到很多阻力,相比起外人的嘲笑,家人的不理解更让他难受,江维在精神上一度非常苦闷。2016年2月,他到路边摆摊卖丑柑,遇见新村民夏莉莉,通过夏莉莉介绍加入村民微信群,此后,陆陆续续有新村民到他家探访,外界的认可逐渐让他的种植理念得到家人的支持。2016年6月,经新村民推荐,江维获得了全球绿色基金会的小额资助(3500美元),果园的农产品也卖到了北京、上海等地,最近还有几位新村民愿意出资和他共同发展生态农业合作社。


作为明月村少数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农民之一,江维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比大多数村民更甚,为了接触外界,他到合作社兼职观光车司机、本地讲解员等,也到阳光房和蜀山窑学习染布和做陶,还经常去明月讲堂和明月夜校听听讲座。他非常喜欢现在的明月村,认为村里创收途径很多,文化生活非常丰富。

 

明月村新村民 熊英


熊英创办的樱园餐厅是成都文化地标,入选全国100家最佳餐厅,她来到明月村,希望能发挥自己在餐饮方面的特长和爱好,挑选和培育当地的优质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利用樱园现有的销售渠道扩大明月村农产品的影响力。


早在2014年,熊英就跟着徐耘和妹妹一起到过明月村,喜欢上这个地方,也认同徐先生“安居乐业家园”的明月村发展构想,2016年3月,在好友宁远、阿野等人来到明月村后,她也到明月新村租赁村民房入住。2016年5月,熊英在明月村买下一块5.8亩的土地,在她的设想中,由艺术家何多苓先生设计的明月樱园除了是自己安居乐业的家园,还是一个文创园区,集休闲、餐饮、住宿、娱乐、工作于一体,等2018年3月建成之后,将为更多热爱乡村生活的人提供一种亲近土地的可能。


入住明月村的大半年,熊英根据时令、出产,陆续和本地村民合作研发,手工酿制各类花果酒两千余斤,其中一种酒的原料是桃子,在天物果园江维的陪同下采购并用果园的井水清洗,搭配老村民小彭釆摘的当地特产单瓣栀子花酿制。目前她正在请老村民李建军组织明月樱园香肠的生产,并租用他家的院子和松林晾晒,预计到年底在明月村制作香肠酱肉两万斤。

 

明月村老村民 胡志文


从谌塝塝去江维的天物果园,要经过胡志文的月溪客栈。


胡志文是明月村6组的村民,家在明月村环村路上,正对集中居住点明月新村小区,相邻的两户分别是小卖部和农资店,距离明月村人气最旺的景点“谌塝塝微村落”一公里,家中房屋共有600平米,具有经营客栈的先天优势。2015年11月明月村举行开村仪式以后,看着来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为了给大家提供方便,也给妻子找个事做,顺便增加一些收入,夫妻俩合计着将家里闲置的3间新房和4间老屋一起装修成客房。


在房屋的改造过程中,很多新村民为他出谋划策。陈奇为客栈起名月溪,建筑师杨鹏飞帮忙设计,合作社的双丽经理也在定价和推广上提供了一些建议,夏寂书苑举办的教育活动需要住宿也指定由月溪客栈接待。自2016年五一假期开始对外营业,至今已卖出客房200间,以每间平均价格100元计算,过去闲置的7个房间为这个家庭增收20000元。胡志文认为经营家庭客栈的意义除了增收之外,还让他妻子除了在家带小孩,还能通过客栈实现与外界的交流,家庭气氛更加和谐。


 

明月村新村民 乐毛一家


王乐毛小朋友不到三岁,已经以“年龄最小新村民”的身份在明月村生活了一年多。


2015年11月,父母带他一起到明月村考察,一心想让他在自然环境里缓慢生长的父母看他很喜欢这里,加上明月村的乡土景观激发了父亲的研究兴趣,而母亲也愿意参与明月村的社区营造实践,就决定留下来生活,在明月窑的对面买下了5.8亩土地,修建乐毛的家。


他的母亲是《谈谈社区营造》作者,办有独立社区营造研究机构“夏寂书苑”,在举家迁入明月村后就以明月村整村为基地,研究和实践自然教育与社区营造,目前已经举办过多次社区营造相关教育培训和交流活动。已经设计完毕的乐毛家,除了安顿乐毛一家的生活,还会是一所乡土自然学校,希望通过一家三口在明月村的生活,连接附近的十几户邻居,一起学习和探索小型生态社区的形成机制,实验和推广生态友好的种植方法,开展基于明月村自然环境与时令物候以及文化传统的乡土自然教学活动,最终实现以整村为自然教育基地的生态村转型。

 

结语


明月窑


再回到明月村乡村建设的起点,雄踞于北入口的明月窑仍是最具代表性的项目,几乎每一个来明月村的人都要进门参观,只要站在这里看看陶器如何从手中产生,就能感受到这口百年古窑为明月村赋予的严肃的时间性。


因为理解在时间中发生过的一切构成生活,明月村勇于慢下来,从明月窑开始,陆续引进制陶、染布、刻印等项目散落在松林茶田,与农耕时令相交织,提升村民的艺术修养,增添游客的生活体验,用经济与文化的同步发展诠释出美丽乡村建设的真谛。


美丽乡村的建设,要允许慢,甚至要鼓励慢。慢下来,过程自会精彩,是明月村乡村建设带来的启示。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在社区营造中人的价值和社区营造过程本身的价值。无论城市还是乡村,社区文化的关键是营造过程中非物质的部份,而社区发展的核心在于人,只有通过对自己的社区抱有热情的人们的共同参与,经由他们的生活把社区的营造继续下去,才可以保护自然环境,接续地方历史,发展本地特色产业,因此,无论是规划、建筑、文艺活动或是产业发展,只有获得居民们的认同,容纳居民的想象,激发居民的参与,才能获得在地的生命。毕竟,他们的记忆与乡愁,是由他们自己构建的。



研究不易,谢谢支持!

爱 是 永 不 止 息 -


夏莉莉进行社区营造研究与实践超过10年

2010年在都江堰创办社区公益书屋夏寂书苑

2016年移居明月村开展以整村为基地的自然教育实践

本公众号文章皆为原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村镇创客重返乡村,用创意给乡村带来活力
海归博士夫妻放弃上海生活,举家搬到农村种丑柑、造竹房,一年后央视都来报道!
乡村振兴系列观察③ :资本能助推乡村起飞吗?
顾山红豆村不愧为“美丽乡村”发展现代观光农业
小山区”蜕变 “大花园”
乡村振兴案例 | 文创赋能乡村振兴,敢叫“明月”换新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