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汉一线访谈刘力红老师实录
刘力红老师为企业做线上公益讲座

采访:王恺
编辑:61

原文标题:《一个中医在武汉》

曾经看过刘力红教授的《思考中医》,书里他提到过中医面临的一些困境。

由于六十多年以来的中医教育,基本按照西医的模式,课程安排是中医+西医,毕业以后进入各级医院(个体诊所除外)。而我国之前医院的结构又是清一色的中医+西医。
 
在临床碰到困难,大家很自然地转用西医,甚至中医院的不成文规定也必须采取西医。这样势必造成中医人无法在中医的道路上走深走透,走出感觉,这是造成中医不独立、不完整或不纯的必然。

刘力红从1978年进入中医行业,亲眼见证了这个行业后四十年的历程。他说,这个历程可以说是五味兼具,“有些时候要想做一个真正的中医人,甚至要用‘悲壮’二字来形容”。

 
刘力红本身是和时代一起往前走的人。之前因为新冠肺炎大家疯抢双黄连,他很冷静,只靠一种药材想医治所有人,是不可能的他承认现在(不少)中药材其实没有过去那么管用了,因为中药本身不再纯正。但是他也强调,针灸是管用的,有针对性。
 
疫情爆发后,刘力红第一时间就通过各种渠道申请上前线,尽管他已经退休。在联络各方等待的时候,他一直没停过,撰写了一系列相关文章,还参加了两场线上讲座。夫人赵琳说,他年前年后就一直准备着,终于有了机会应邀上前线。

| 刘力红在家里练习戴手套进行诊疗

截止到2月20日,国新办数据显示,全国中医药系统抽调3200名医务人员到湖北支援。组建了4批588人的国家中医医疗队,进驻接管了部分医院。

2月21日,62岁的中医教授刘力红从大理出发,他也要去武汉。
 
在疫情还严重的关头,要到达武汉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刘力红得先从云南大理出发,经过昆明,再到湖南长沙,在那里等待提前联络好的武汉市江岸区区政府,几经辗转才得以进入武汉。先头部队里的另外两位医生,则分别从成都和南宁出发。
 
从成都出发时,雷鸣医生在机场和女儿挥别,女儿写道:“‘我将我的亲人借给武汉’,我向来是不喜欢这句话的,我只是看她去武汉做她想做的事。为医数十载,就为此抱负。”

22日,一行人经过多重辗转,在武汉市第八医院汇合。八院位于武汉市江岸区,是疫情中武汉的重灾区。

| 刘力红、雷鸣、赵江滨在武汉八院

在方舱医院休舱,江岸区病情救治压力下降之时,日刻联系了刘力红教授。


日刻刘老师,请问您现在还在前线吗?

刘力红是的,我在前线。
 
日刻去武汉之前你们有没有带什么防护装备,或者中药?

刘力红没有装备,因为对前线情况不清楚,我们是先组小分队进去。因为武汉已经没有直通的渠道了,我们中的一个人本来都到不了,还是特别和列车长说明了情况,才能在武汉停靠的。药材是事先联系好的,我们有各地的中医志愿者群。第一、二批药材则是金草中医提供的,正好这边也有一些中药材基地,药材就是这么解决的。

其实在来之前,有段时间我一直想上一线,通过各种渠道想办法,也都没能上去。因为现在我已经退休了,所属基金会又是民营机构,虽然我在不少人眼中是知名的教授,但是你现在不是在册的专家,所以医院也想不到你,什么平台也都想不到你,所以我就没办法上一线了。

不过,后来基金会开始动员全部的力量做网上咨询、网上义诊。当然这也帮助了不少的人,尽管非常有限,但也帮助舒缓了疫区的一些压力。我们的中医师就在网上指导,对于疑似病人,及部分确诊的患者,当然也还有普通的感冒,或者告诉他们用指压,或者要他们把家里的药柜翻出来,看看有什么适合的药,或者指导他们用食疗的方法,很多问题就舒缓了,甚至解决了。

日刻你们去之前对病情是怎么预估的?

刘力红就是大的疫病,中国古代也有很多次这样大规模的发病。但我们也在想,为什么是这个冬天爆发(疫病)?从中医的角度来讲,病毒的爆发是需要条件的,那么这个条件是什么呢?从中医的角度来认识,就是一个不正常的气候,也叫非时之气。这个非时之气就是病毒的可乘之机,就是新冠病毒爆发的外在条件,或者说天时条件。我们看去年冬天的武汉,甚至整个南方,都是暖冬,暖冬就是非时之气,就是病毒爆发的外在条件。

病毒要想侵入人体,并且导致疾病,比如这次的新型肺炎,它还需要一个内环境,也就是需要人体的抵抗力差。内外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在《内经》里面,这就叫“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所以我们寄希望天气变暖,这个春寒早一点结束。也希望大家务必做好防护,撑过这段时间。
 
日刻到了之后你们是怎么来帮助治病的?

刘力红到了之后,我们前三天对接八医院医务科及痔三科的相关事宜,做了认真的防护培训。24日下午进入病房。痔三科收治了20多位病人,病程长短不一,有近两月的,也有二十多天的。虽然大部分核酸检测不呈阳性,但CT片都显示典型的新型肺炎改变。
 
因为之前网上已经有很多病人的样本,心里有数,不光是温热,有寒、也有湿。加上之前我们就提出了自己的判断,对于此次疫情“应针药并用”。所以除个别畏惧针灸外,我们第一次查房就全部用上了针灸(中药因为联系煎药等事项,第三天才吃上)。
 
日刻你们是亲自摸脉诊断的吗?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刘力红当然,是亲自去摸脉的。我们具体查治了有不适表现的十余例患者(其余有的无身体不适,有的无中医治疗的意愿,故未作查问)。是给第一位病人针灸,心中还是稍有忐忑的。一则严密的防护下,眼睛因为护目镜的影响看不太清楚,二则戴上三层手套后的手已远不如之前灵巧,三是第一次给这样的病人下针,不知道他们买不买账?
 
但针下去以后,病人愣住了,“怎么会有这么神?!胸完全打开了,不闷了!”另一位病人还说,“之前的咽、胸,就像过去上下班高峰期的马路一样堵得慌,怎么针下去就变成现在的马路了,空无一人。”病人的反馈给了我们惊喜,也给了我们信心和力量。
 
日刻那你们是怎么给病人用药的?是统一还是按照每个人不同情况用药?

刘力红其实之前我做过一些网络看诊,所以在去之前,我们医生还用了几个张仲景的方子,起到预防的作用。到了一线,我们也熬煮了一些中药给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用。这些是根据疫病的一些共性,来统一给药的。
 
虽然,前期在我个人的微博上及同有三和的各种平台上发表过一些建议和看法,但真正深入一线,经历六次的查房治疗,感受还是不一样的。里面有些病人会得不同的基础病,比较复杂,这个时候我们会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来用药。又因为主要的疾病有共性,比如都要清肺,所以里面打底的很多味药材是一样的,主要是桂枝、杏仁、生姜等等,都是常见的中药材。
 
日刻你们是纯中医在治疗吗?你能描述下具体的情况吗?

刘力红我们到了就是纯中医了。因为对于这次的新冠病毒,西医暂时也没有针对性的药,但是针灸是有针对性的。由于西医没有对治的良药,在病因层面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正好可以发挥出中医的优势“辨证施治”。用医圣张仲景的话来说,就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因为中医的这个因不是在实验室里求,不是在一流的病毒研究所里求,而是在临床的实际中求。通过细查脉证,便能辨证得病的原因,审因论治。一线的实践,都说明了这个问题。
 
但我也观察到,随着疫情的控制,对中医介入的要求亦越来越制度化。比如中医的治疗率必须占到百分之八十,每个医院必须按时上报,而为了中医治疗率达标,当然也就各施其法。强调中医的参与,甚至规划一定的参与度,这都是有必要的。但若这个参与一旦流于形式,那么中医参与的利弊就很难评估了。
 
日刻我注意到网络上有很多人会对中医产生一些质疑?你怎么看这个现象。

刘力红我周围没有人反对。如果说反对中医,可能是因为疫情之下,大家重药材,而不重视治病思路。看双黄连就知道了,只靠一味药材治疗所有人,不可能,这不是中医的意思,需要懂治病的道理。
 
我也说过,人人都应该学点中医。以我对中医的认识,我认为它不是一个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学习的学问,这也是中医和西医的区别之一。西医必须得是专业性的医科生去学,而且在应用的时候如果离开了医院,很难被广泛操作,这是因为西医有着极强的专业性。这就反映出一个问题:中国是人口大国,14亿人口如果只靠西医和医院,力量是不够的。而这个时候就体现了中医的价值,在应用的范围上,中医与西医可以很好地互补。
 
唐代有位大医叫孙思邈,他认为医的目的和用意是要“家家自学,人人自晓。”也就是说,医是每家每户都要学的,而且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一定是自己,这点很重要。所以中医是一门可以成为“通业”的学科。什么是通业呢?通是交通的通,所谓通业也可以称之为“统业”“共业”,它是共通的业。意思是说每一个人都应当学,都应该了解一点的,并不是只有专业人士、医科生才学。没有全民皆医,就很难有全民健康。
 
每一个有良知的人,无论之前对中医了解多少,都希望能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思考,在弄清原理的基础上,以开放的心态中西相抱,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中医所长,才能真正救民于水火。
 

参考资料:
《思考中医》,刘力红著
同有三和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齐名钟南山,一个极限操作拯救武汉!谁知道这位中医国士?
抗疫胜利,不应神化抗疫功臣
直播预告 | 刘力红教授谈《深入抗疫一线的一些感受》
中医治病不慢
刘力红老师最新访谈 | 如何有效防御新冠肺炎?
刘力红 | 身处一线,我们中医人的责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