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PC构件出现尺寸偏差通病,预防和处理方法看这里

上海研砼治筑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的企业。我们提供专业的预制建筑设计咨询、构件采购管理、专项施工吊装、构件建厂咨询、基于工业化建筑的BIM服务和技术培训。


上周为大家介绍了

PC构件的结构质量通病分析、预防和处理

今天带来的是如何

预防和处理尺寸偏差通病


尺寸偏差通病

1

构件尺寸偏差、平整度不合格

问题描述

PC 构件外形尺寸偏差 (见图2-1) 、表面平整度 (见图2-2) 、轴线位置超过规范允许偏差值。



原因分析

模板定位尺寸不准,没有按施工图纸进行施工放线或误差较大;模板的强度和刚度不足,定位措施不可靠,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移位;模板使用时间过长,出现了不可修复的变形;构件体积太大,混凝土流动性太大,导致浇筑过程模具跑位;构件生产出来后码放、运输不当,导致出现塑性变形。

预防措施

优化模板设计方案,确保模板构造合理,刚度足够完成任务;施工前认真熟悉设计图纸,首次生产的产品要对照图纸进行测量,确保模具合格,构件尺寸正确;模板支撑机构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确保模具在浇筑混凝土及养护的过程中,不变形、不失稳、不跑模;振捣工艺合理,模板不受振捣影响而变形;控制混凝土坍落度不要太大;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及时发现松动、变形的情形,并及时补救;做好二次抹面压光;做好码放、运输技术方案并严格执行;严格执行“三检”制度。

处理方法

预制构件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对超过尺寸允许偏差要求且影响结构性能、设备安装、使用功能的结构部位,可以采取打磨、切割等方式处理。尺寸超差严重的,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设计单位及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后的部位,应重新验收。


2

预埋件尺寸偏差

问题描述

复合在 PC 构件中的各种线盒、管道、吊点、预留孔洞等中心点位移、轴线位置超过规范允许偏差值。这类问题非常普遍,虽然对结构安全没有影响,但严重影响外观和后期装饰装修工程施工。



原因分析

设计不够细致,存在尺寸冲突;定位措施不可靠,容易移位;工人施工不够细致,没有固定好;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被振捣棒碰撞;抹面时没有认真采取纠正措施。

预防措施

深化设计阶段应采用 BIM 模型进行埋件放样和碰撞检查;采用磁盒、夹具等固定预埋件,必要时采用螺丝拧紧;加强过程检验,切实落实“三检”制度;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避免振动棒直接碰触钢筋、模板、预埋件等;在浇筑混凝土完成后,认真检查每个预埋件的位置,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纠正。

处理方法

混凝土预埋件、预留孔洞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装饰装修的尺寸偏差。对超过尺寸允许偏差要求且影响结构性能、装饰装修的预埋件,需要采取补救措施,如多余部分切割、不足部分填补、偏位严重的挖掉重植等。有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设计单位及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后的部位,应重新验收。


3

缺棱、掉角

问题描述

构件边角破损(见图 2-4),影响到尺寸测量和建筑功能。



原因分析

设计配筋不合理,边角钢筋的保护层过大;施工(出池、运输、安装)过程混凝土强度偏低,易破损;构件或模具设计不合理,边角尺寸太小或易损;拆模操作过猛,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脱模剂没有涂刷均匀,导致拆模时边角粘连被拉裂;出池、倒运、码放、吊装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引起构件边角等位置磕碰。

预防措施

优化构件和模具设计,在阴角、阳角处应尽可能做倒角或圆角,必要时增加抗裂构造配筋;控制拆模、码放、运输、吊装强度,移除模具的构件,混凝土绝对强度不应少于 20Mpa;拆模时应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脱模后的构件在吊装和安放过程中,应做好保护工作;加强质量管理,有奖有罚。

处理方法

对崩边、崩角尺寸较大(超过 20mm)位置,首先进行破损面清理,去除浮渣,然后用结构胶涂刷结合面,使用加专用修补剂的水泥基无收缩高强砂浆进行修补(修补面较大应加构造配筋或抗裂纤维),修补完成后保湿养护不少于48小时,最后做必要的表面修饰。超过规范允许范围要报方案经设计、监理同意,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报废处理。


4

孔洞、蜂窝、麻面

问题描述

孔洞 (见图 2-5)是指混凝土中孔穴深度和长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蜂窝 (见图 2-6) 是指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砂浆而形成石子外露;麻面(见图 2-7) 是指构件表面上呈现无数的小凹点,而无钢筋暴露的现象。



原因分析

混凝土欠振,不密实;隔离剂涂刷不均匀,粘模;钢筋或预埋件过密,混凝土无法正常通过;边角漏浆;混凝土和易性差,泌水或分离;混凝土拆模过早,粘模;混凝土骨料粒径与构件配筋不符,不易通过间隙。

预防措施

深化设计阶段应认真研究钢筋、预埋件情况,为混凝土浇筑创造条件;模板每次使用前应进行表面清理,保持表面清洁光滑;采用适合的脱模剂;做好边角密封(不漏水);采用最大粒径符合规范要求的混凝土;按规定或方案要求合理布料,分层振捣,防治漏振;对局部配筋或工装过密处,应事先制定处理措施,保证混凝土能够顺利通过;严格控制混凝土脱模强度(一般不低于15MPa)。

处理方法

对于表面蜂窝、麻面,刷洗干净后,用掺细砂的水泥砂浆将露筋部位抹压平整,并认真养护。对于较深的孔洞,将表面混凝土清除后,应观察内部结构,如果发现空洞内部空间较大或者构件两面同时出现空洞,应引起重视。如果缺陷部位在构件受压的核心区,应进行无损检测,确保混凝土抗压强度合格方能使用。必要时进行钻芯取样检查,检查后认为密实性不影响结构的,也要进行注浆处理,检查后不能确定缺陷程度或者不密实范围超过规范要求的,构件应该报废处理。内部填充密实后,表面用修补麻面的办法修补。


来源 |新营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质量通病分析、预防和处理,绝对干货!
客运专线混凝土施工知识技术问答(11)
PC构件常见质量问题及控制办法浅论
压箱底的来了!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要诀
混凝土施工知识技术问答
预制装配式结构在万科·北宸之光的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