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萧氏流源|江西萧氏渊源论

江西萧氏渊源论

萧蔚林

步入二十一世纪,炎黄子孙在不断的发展和复兴,其中也包括一个很明显的“血统伦理”的复兴,无论大姓小氏,凡出炎黄之脉,都大肆兴修宗祠墓陵,编修通天之总谱,甚至全世界同姓宗亲慷慨解囊,不遗余力。萧氏贵为中古延绵千年的顶级门阀,兰陵世家当然就不甘人后,自江西泰和会议以后,各地族谱宗祠都大肆复兴,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编修《中华萧氏总谱》,然而要想编修成此谱,完成这举族之开天辟地的大事那就不得少了江西萧氏的参与,而且江西萧氏世系源流的理顺是这中华萧氏统谱最为重要的一步,这是有识之士所公认的。那么江西萧氏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现今江西有萧氏70万人左右,在全国萧氏分布中位居湖南(约130万),四川(约80万)之后排第三,其中又主要分布在赣中和赣南一带。据福建河南堂《萧氏宗谱序》云“……自兰陵郡居江西分徒福建各支,自江西派衍,人文赫奕之显,家声丕闻之盛,历汉唐晋宋俱皆元勳名宦,可得而观也……。为何连历史悠久的福建萧氏都这样称赞江西萧氏呢?其实江西萧氏的兴盛确实是中国宋代以后直到清朝时期最为昌盛的,要知道其兴盛的历史不难,但是要知道江西萧氏的渊源和理清其世系源流却是非常困难的,在此,仅以探讨唐五代时期之前迁入江西的萧氏为主来论述江西萧氏的渊源。

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五月萧汝贤撰《萧氏族谱序》有曰:“吾之先,按翼家谱云:公藏有西台御史萧翼于唐贞观中所修家谱,晋永嘉中有一族渡江而来,一派在洪州豫章,分适诸邑;一派在吉州泰和县万岁乡。今祖住基准高塘,与万岁乡接境,相去十数里。间恐其先之来是此时也。”这应当是萧氏先祖最早迁往江西的资料记载,这里讲述的当是西晋末年萧整公长兄萧嘏公领子孙百余人从北兰陵徙居豫章之建昌的史迹,其序中之言对考究江西萧氏源流衍派非常有价值,这句“一派在洪州豫章,分适诸邑;一派在吉州泰和县万岁乡。今祖住基准高塘,与万岁乡接境,相去十数里。”很可能就涉及到了如今萧氏第一大支系的一菊公族等。


在一菊公各房中,普遍都有记载有萧鼎公者于西晋末年徙居泰和梅子坡,而且子孙直到宋朝之后才相继徙居湖南;再如湖南麻阳《萧氏族谱》记载: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萧清兄弟6人从江西吉安府泰和县旱禾市梅子坡圳上同徙楚南宝庆府南口,熙宁五年(1072年),兄弟分迁邵阳、武冈、洞口、城步、隆回居住。甚至“长仲”公族汉十郎支系,如汉六郎谱称何公以下世居山东,至鼎公西晋永嘉2年(308)分隶江西吉安府泰和县早禾渡梅子坡圳上,始祖长仲公,始迁祖汉六郎等等,这些记载和唐之萧翼和宋1097年的汝贤公的记载都是相映的,毕竟这时候泰和梅子坡萧氏(一菊公宗支,通滨公兄弟支系)都是大概在此时之后迁徙湖南的,也就是说宋朝泰和万岁乡或者就是泰和梅子坡之萧氏一族是真实存在的,族谱历史相距数百年却都有记载是可信的,这个说法其实在一菊公族还是有不少人认可的,比如2001年9月23日《邵阳日报》发表的萧致治教授的文章就认同了鼎公徙居梅子坡一说。总的来说宋之前泰和梅子坡萧氏的存在是可信的,且从目前资料来看此支当是江西境内最早迁居于此的萧氏大族,历史悠久,繁衍昌盛。

宋淳祜辛丑岁(公元1241年)春三月萧演《萧氏族谱序》云:“裔之长子嘏,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因逆贼苏颂作乱,领子孙百余人逃之避难,居豫章(今南昌)建昌县”等许多类似资料证明,嘏公领北兰陵子孙百余人徙居豫章确实是事实,而且鼎公应当就是随嘏公徙居豫章而后又另徙居泰和梅子坡的。值得一提的是还有另外两个佐证,湖北大冶金牛镇高河村萧家湾一支,家谱记载:始迁祖纯至公(谱上称为十一世祖)从江西彭泽立丰庄迁湖北黄州府黄冈县中洛河七湖坦,传20余世转迁湖北鄂州华容,又传20余世再迁大冶,今50世矣,共60世左右的意思,如果按30年一世计算的话,即大概于1700年-1800年也就是西晋末年迁于江西的。另外现今在赣州某地有一支尹氏,族谱记载宋朝之前本为萧氏,宋朝有二兄弟因避祸而改姓尹氏,是为萧尹氏,其谱称“一世鼎新公,原居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大河村西湖尾双雁投河,生于唐贞观十三年(639年)己亥五月初八日酉时......配赵氏、颜氏、和氏,生九子:孟一、孟二、...孟九(存疑)”。这么早时期的吉安就有萧氏,这些不都是直接或间接反映嘏公一族徙居豫章而繁衍江西诸邑的真实情况吗?可见嘏公一族繁衍江西萧氏的庞大是肯定的。湖北统谱副主编萧驹华宗长在《江西萧姓祖源探微》一文中写道“从迁入江西的资料中可以窥想:太清二年的侯景之乱,萧子云为何选择逃亡江西吉安的玉笥山?萧颖士之子萧存, 建中初辞去官职,隐居江西庐山,其后代又为何移居吉安?唐德宗朝大理司直(五品衔)的悟公,当在京城咸阳为官,为何授吉安府泰和县令,子孙遂家焉?唐僖宗朝宰相遘公之弟蘧公又为何携遘公五子、六子贬居江西?这些完全可以认为,他们是为了寻求家族势力的庇护。在封建宗族社会里,家族势力是继官方、门阀之后一支不可忽视的民间力量。包括唐末五代迁往江西的萧氏,多是一些逃难或落魄之人,如果不是为了寻求家族势力的保护,为何不选择它处而选择江西呢?说明早在南北朝之时,江西吉安一带有着强大的萧氏大家族势力了,而这种家族势力的存在,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嘏公带领的那支同族百余人。”这段话写得非常合情在理,明确的阐述了为何南北朝以后其他萧氏子孙大肆迁居江西的原因。但为什么这支历史悠久且繁衍庞大的嘏公豫章派却突然从谱史中不见其踪了呢?其实,事实上是此派许多萧氏支系在宋朝以后私造谱牒的时候而“改头换面”的“消失了”,其以攀附豪宗为主因而欣然涌入唐朝十位宰相家族之中,或者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上源丢失,成了无源谱系或迷宗,这就是嘏公豫章宗派“消失”的真正原因。


    那么唐朝五代以前所迁居江西的支系有那些呢?

1、据兴国文溪金陵衍派大经堂族谱《基祖敬道公传》“...至大同六年,膺荐为南康郡判官,...公族之居金陵者悉被杀戮,公闻之痛曰:吾无家矣!将庸何归?解政之日遂留居郡城焉,是为虔州始祖。”以及金陵衍派进贤《钟陵族谱》记载可知敬道公南梁时期而居江西南康,公生有二子,次子闻义复还金陵,长子闻信,生三子,长孟昭徙居于都、次孟贵徙居文溪、三孟龄徙居赣地,贵五世孙推甫生子二:启习徙居吉水、启时,启时生益之,益之生长子大顺徙居吉水,次子大纯生长子敷本徙居蓝田;次子敷先生长子密,此支衍派兴国文溪房,次子宏徙居赤岸;三子敷明生四子,长子良能徙居钟陵萧家,此支衍派进贤房;次子良才徙居睿敷;三子良弼徙居龙泉上州,幼子良相徙居临川萧渡。此乃萧则公子孙金陵衍派在唐朝末年之前于江西的分衍情况,其中龙泉上州良弼支系当与龙泉上州良辇公宗支混合为一,但可见其中端倪,也可知道良弼公子孙分衍众多,分居赣南赣中等地。详见《庐陵总谱》和拙文《“良辇公”大宗支世系源流考》。


2、据明周是修《正固萧先生行述》“萧氏世居郭西之柳溪里(今泰和柳溪),溯其先,由六朝齐宗室曰叔诔袭封西昌侯,食邑吉州泰和”。这一支是出自萧整公三子萧烈(),今天子孙已经由泰和柳溪分衍出吉安敦厚、泰和紫冈、湖北天门等多个房支。可参考湖北天门萧自才宗长文章《皇舅房不应摆在萧整世系内》。

3、《梁书》卷第三十五 列传第二十九载:太清二年(公元548)侯景寇逼,子云逃民间。欧阳修《永和读书堂萧氏族谱序》云:子云以帝胄不乐仕进,嘉江南山水之美,得玉笥山(今江西吉安峡江县)。子云公生有二子,其子特公主要繁衍新干白马一族,次子锝公衍吉安永和一族。


4、据《庐陵分谱》载“梁元帝萧绎生方智,年十三即位,后被陈霸先所弑,生一子文华,娶陈氏,因被霸先弑父,而寻徙江西洪州南昌路。文华传至十二世有三兄弟名曰原成、原章、原衍,原成徙居湖广长沙府,原章徙居吉(吉安)之螺溪白沙,为厚源基祖,原衍徙居河南开封府”。原章有三子曰:从龙、继龙、升龙,“三龙”子孙今已繁盛于赣州宁都、于都等地。

5、据兴国从心堂《二修大成谱》记载“济公,錬公之子,字世美,由衡州徙豫章,唐上元甲戌(674年)四月十一日生,开元庚辰(740年)殁”这支出自萧瑀公之孙守业,今子孙分居赣县廖屋背等地。


6、《新唐书》萧颖士传和萧存《墓志铭》以及萧东海《庐陵分谱》记载:萧颖士之子萧存, 字伯诚,建中初年(公元780年)辞去官职,隐居江西庐山。知萧存字成性,一字伯诚,有四子东、原、奂等,并且东公有凌、汉二子,然而据兴国从心堂《萧氏联修族谱》和于都心传堂《萧氏联修族谱》等族谱记载萧存字伯诚,号成性,有三子:辞、善、达,辞生子世显,达生师何、师琛。其子孙今大概分居赣县富溪一带。奇怪的是为何这些记载差别如此之大?其实辞、善、达三人当非存子,实乃存侄,应当是因父萧实早亡而随叔父萧存生活,徙居江西。唐同时期的李华在《祭萧颖士文》中说:“存、实等泣血千里, 羁旅相依, 闻其一哀, 心骨皆断。”似乎奔丧时萧还有一子名实。祭文比文集序早写八年, 李华写文集序时或萧实已亡,故不再提及。方裕卿《韩集举正》即注:“萧二,存也,存少与韩会、梁肃友善,恶裴延龄之为人,弃官归庐山。庐山今犹有萧存、魏弘、李渤同游大林题名。”方注本之庄绰《鸡肋编》。既然韩愈称萧存为“ 萧二”,那么,萧存之兄萧实为“萧大”,字伯诚, 恰是完全吻合的。也就是说萧颖士并非一子,实有二子:长曰实字伯诚,次曰存字成性。详见姜光斗先生文章《萧颖士习籍世系和生平仕履考》。故此可以知道从心堂《萧氏联修族谱》等谱所载萧存三子辞、善、达实为其兄萧实字伯诚之子,后人无考而错挂也。


7、湖北阳新“兴国宗派”《萧氏宗谱》载:悟公唐德宗时(公元780年~804年)授吉安府泰和县令,居南城里,子孙遂家焉。为吉安豫章宗派之祖。

8、文天祥撰《燕山萧氏族谱序》曰:“珣八世曰徽(遘公次子),任湖南节度使。子贞,九江刺史,因家焉。子三,值潭州度使之乱,避居吉,途寓,乃露香筮吉,得坎之艮,遂矢曰:‘逢山则止。’长文凯,庐陵曲山;次文忠,泰和王山;文源,吉水燕山,实为燕山初祖”。这三派是为“三山萧氏”。其中曲山文昌公派在演公至廷珣、廷珦之间世系有很大的遗漏,但是很多人却束手无策,无法填补理顺其中世系。在《庐陵曲山九修族谱》和《庐陵分谱》中此世系都是“文昌—肇基—演公—汝贤—廷珣耕道”其中《庐陵分谱》载“长文昌(918-988年)、讳凯...子一:肇基”“耕道,讳麟,开禧元年(1205)进士”,那么算耕道是在四十岁左右中进士,那么其生年大概就是在1165年左右,也就是文昌生年至耕道生年相差247年,而代数却相差5代,也就是说平均代差竟然达到了50年一世,这是绝对不合理的,很明显其中按照三十一世的大概规律,其中必当缺少三代。刚好这演公也有另外支系居住在江西赣州兴国等地,在《从心堂联修族谱》中记载了这一支世系:“文昌—肇基演公叔夔(叔龙)良彬(良彩、良彰)雅基(稚基)汝志(汝翼)—公勋—中道(崇道、和道)”。这支是兴国县城城西房和兴国潋江和睦房,从这个世系中可以明确看出,演公至汝字辈中间刚好就是相差三代人,这三代人分别是叔、良、基三代,而且从名字、年龄、代差来论证也是很符合的,也就是说可以确定演公至汝贤公之间应当就是缺漏三代,世系应当是“公—叔□—良□—□基—汝贤—”,但是之间名讳如何就不得轻易下结论了,如果是稚基,那么世系就可以直接接完整,但目前没有相应佐证,所以演公至汝贤世系只能是“公—叔□—良□—□基—汝贤—”来表示,或许有人会有个疑问,为什么肇基的玄孙雅基们会和他同“字辈”,其实这并不是同“基”字辈,而是肇基兄弟辈是“肇”字辈,因为燕山派文源生子凯,凯讳肇启,所以这是相符合的;再者汝志孙辈为崇道、中道、和道,汝贤孙辈是耕道、勉道,说明这一辈都用“道”字辈,这也是合情合理的,世系大概是:文昌918肇基945演公975□1005□10351065汝贤1105─廷珣1135耕道1165(括号后面大概是其人生年)也就是说曲山派世系当应更正如下图所示:

文昌肇基汉公鲁公

     演公叔夔良彬雅基汝志公勋崇道

            叔龙良彩└稚基└汝翼      ├中道

                └良彰                  └和道   

            ┬汝器─

                                  └汝贤┬廷珣耕道

                                        │    └勉道

                                        └廷珦─

9、江西高安“萧坊宗派”《萧氏宗谱》载:遘公子坚、固,随叔蘧公贬居豫章。五代时坚公因教授庐陵徙居焉;固公授高安令。遂家于高安市南世济桥,为筠州萧氏之祖。其七世孙雪峰,北宋神宗年间自世济桥迁筠北龙城(今村前乡萧坊萧村),雪峰长子橉(一名楷,字希德,号登仕)受父之遣,又自龙城迁居河广(今高安市伍桥乡广溪萧村)。橉后裔今分布于高安、奉新、靖安、新建、丰城五县市二十多个自然村,人丁概计五千余。

10、据兴国从心堂《萧氏联修族谱》和于都心传堂《萧氏联修族谱》等族谱记载“銛,瑀公(宰相)长子虞部郎中,吉州佐判,现今万安楼下基祖”和“文源公为兴国东街基祖”。此文源公是鸣凤皇帝萧铣之后,今其子孙主要居兴国县城东街一带。

11、据兴国从心堂《萧氏联修族谱》和于都心传堂《萧氏联修族谱》等族谱记载“锜公徙兴国斯文岭,生子,是为兴国斯文岭始祖”锜公是遘公之子,有可能是萧江氏族谱(婺源江湾等地)所记之凯元。


12、据《庐陵分谱》郁魁公支系记载“宣威将军荣公世居长沙高市,生郁元、郁魁等十子,十兄弟七刺史,一训导,一将军,一隐士,郁魁公二十登进士第,授常州判,三十擢吉州刺史,解组,卜居安城永源(今安福县甘洛乡)”,这是出自齐和帝宝融,大概由唐朝末年徙居江西境内,今子孙繁盛,分居江西诸县。

13、福建泰宁县上青岭《萧氏族谱》称:其始迁祖萧仲携9子于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自江西南城迁至泰宁县的上青半岭、朱口、洋尾、擎布等地。实际上,萧仲公有十一子,子孙后代遍布赣闽台三地,魏然大族。兴国石含与东固熬上松洒同修的《四修族谱》称:萧统生子铠,铠十传而至崇公,生三子:长子萧杰居江西建昌府的南城县东隅,次子萧俊移居江西新城县,萧仲携9子于宋时自江西南城迁至泰宁。这邵武《萧氏族谱》载等族谱都有相似的记载。说明这一支先祖也曾居江西,至于萧统生铠或兴国从心堂《萧氏联修族谱》和于都心传堂《萧氏联修族谱》等族谱记载的萧纪生铠以及邵武《萧氏族谱》称“萧原章有3个儿子,其中长子萧从龙的儿子(也就是萧崇的父亲)萧十郎从江西抚州乐安迁居河南光州固始县,后徙居江西南城西门。萧崇有3个儿子,第三子萧仲遵守父嘱咐,留居邵武”那些肯定都是错误的,这些判断可以从史书和我们江西许多谱以及其自家谱矛盾可看出来,这里不详述。不过按照《泰和通谱》以及石含四修谱来记载的铠—琦—辅—等几代人名字来看,这和岿—琮—铉有些相似,而且都挂在萧统之后的话也许多方面解释的通,但萧铠不应是萧统之子,也不应该是萧欢和萧之子,如果要接在萧统位下,那么当只有接在统公次子萧誉位下,萧誉无论生存年纪和史迹都符合有子孙的繁衍,也就是萧誉—铠—琦—,当然这是后话毕竟无直接证据,只是猜测而已。


14、于都心传堂《萧氏联修族谱》记载“焕公,钜三子”“伏元,焕之子为雩邑固院下张屋始祖”也就是表明该支系迁居江西很早,唐朝已经居住于此,为现在于都水头里山峰坝稿塘支系,但焕不应该是钜三子,如果确实出自这支当可能是钜曾孙,即嗣徳之孙炜公的兄弟辈,不然就非此支系。

15、据中华萧氏总谱《万安分谱》记载有敏公支系“敏,于晚唐徙居泰和县永和乡二十四都柏树坪,为柏树坪萧氏基祖”。而《庐陵总谱》因其上面接皇舅房后又列宣武王萧懿支系,故将其列为迷宗,但《庐陵分谱》中在“五元”支系有记载“学号贞元,生子敏,黉字玉明号信元,生子三:长敬[894-976]字恭老,官护曹,宋乾德间,乃以子坦任官泰和,解组,因卜邑西之龙门,为今泰和禾市秋岭基祖。次玫徙居水南,三畋徙居安福”这些记载虽然将文元五兄弟与觉公三兄弟混合论述,然而觉之兄弟学当生子茂昭黉生子茂霞、茂雷、茂雲、茂霖,这与觉之茂贞、茂欣、茂升相互符合(依据《万安分谱》和于都心传堂《萧氏联修族谱》等诸多族谱记载),而且三族从无有敬、敏等人的记载,故此,从《万安分谱》《庐陵分谱》可看出,敬与敏确实是兄弟辈,不过应当是贞元生子敏,信元生子三:敬、玫、。这也就几乎完全符合了族谱所载的时间、地点与人物关系,那么柏树坪萧氏基祖敏公是否就是《庐陵分谱》所载的贞元之子敏公呢?虽无很直接的族谱证据,但从上述探讨来看是很有可能的,且萧东海教授的《庐陵分谱》也似乎承认此说。


16、据新余萧氏族谱记载:“楚国衡州司马萧处钧,为宰相萧仿玄孙,举族迁南唐,投奔李氏,南唐国主大悦,赐予萧家良田十万顷于新余,为一时佳话,是为临江宗派。”这一支是出自宰相萧倣之孙顼公,宋时非常兴盛,至今子孙遍布江西,如泰和桃源、于都学左、赣县玉田、南昌等地。

    除了以上江西较早迁入和较大影响以外的十几个大小宗支外,江西其实还有其他很多较早迁入的支系,因子孙不多影响不大,故此不作详述。最后论述的是影响江西甚至整个中国的两大宗支——俭公支系和“岑公”支系。这两大支由于各种原因曾混合一起,是导致江西萧氏宗脉混乱负面影响最大的两支系,在此不作区分探讨(不少宗长专家已将其区分)。讲这两支派,就不得不涉及两篇最有名的萧氏族谱序,因为这两篇序十分可贵,恰巧这两篇谱序分别由两族后人所做,一是出自俭公支派写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五月萧汝贤撰的《萧氏族谱序》,一是出自“岑公”支派作于宋淳祜辛丑岁(公元1241年)春三月萧演的《萧氏族谱序》。

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五月萧汝贤撰《萧氏族谱序》:“......吾之先,按翼家谱云:公藏有西台御史萧翼于唐贞观中所修家谱,晋永嘉中有一族渡江而来,一派在洪州豫章,分适诸邑;一派在吉州泰和县万岁乡。今祖住基准高塘,与万岁乡接境,相去十数里。间恐其先之来是此时也。况李公学士淑作工部墓表云:占籍长沙。王荆公作御史公神道碑亦言自长沙。二说今两存焉。吾家七代而上散徙莫之详。考七代之祖曰谓,谓生球,球生霁,霁吾之高祖也。”再如宋人杨万里《倚富萧氏族谱序》云:“余考吉之诸萧,皆酂侯之子孙也。岑(因倚富萧氏出自岿公,此当误为岑公而实指岿公)之后有仕于潭之长沙,因家焉,盖族亦大矣。唐末五代,湖南因马楚之乱,有十四尚书文元,兄弟五人,同筮所止,得《易》之坎,乃露香祝天曰:“欲避此乱,莫若避地。”筮之,云“遇水则止”于是徙之吉,同止泸源家焉。”再加上四川宣汉萧氏转载老谱《谱序源流》说:“唐末,昭宗天祐年间,那阿祸兴(马殷之乱),据湖南称帝,不臣服者,欲族诛之。余萧氏世禄于唐,忠贞是笃,同逃难者八十七人,兄弟乃焚香而卜之,遂得艮之坎,解者曰:“止之山水吉”,故来吉滨山水间。或居于新喻之下方,或居于吉水之白沙,或居庐陵之山曲,或居龙泉之上洲,或居吉水之虎溪。至此茕茕分离,甚至有未续后嗣者焉。惟我禹元公所生次男雩公(应当为公),一脉相承永远。”这三篇谱序中的内容就可以基本认识俭公一族在唐末徙居江西的原因、过程和人物事迹了,那么现今千年以后“八十七人之子孙”的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

    下面简述俭公支派的繁衍状况:如以下世系图所示,此世系图主要根据《庐陵分谱》《泰和通谱》《心传堂联修族谱》以及谱牒内行萧晓山宗长等人探究所编,其中有些矛盾之处甚至与事实不合者已经经深思熟虑而适当取舍,此不详述,等日后资料更多时再行论证,故此世系图并非定稿,其中40世(何公为一世祖记)以后有“─”支系者,表示今有子孙,共20支。

35俭公┬36骞─37綵┬舜元┬循湘─40僴─

     │         │    ├39震─40亿

      │          │    └39霆─40

      │          ├禹元┬39雲─40攸─

      │          │    └39霓─40

      │          └殷元┬39霐─居毫

      │                ├39雩─居岐

      │                └39霫─居莘─

      ├36寯─37絿┬乾元┬3940                                              

     │         │    ├3940

      │          │    └3940

      │          ├文元┬39霖┬40俨─

      │          │    │    ├40佺

     │         │    │    ├40保

     │         │    │    ├40仁

     │         │    │    └40仪

│          ├体元└39霁─40焕─

│          ├贞元3940

│          └信元┬39敬40

│                ├39玫

│                └39

      ├36□─37□─正─克清┬40佑

     │                      └40厚─

└36宣┬绍仁龙元─宾礼─泰伟─

            └绍仪─巽伯┬正国┬魁经

                            └魁纶─

                        官国┬铠公

                       └镌公

                   ├安国┬依明

                        └依昭

                    └定国─40坡─

    接下来就是探讨觉公三兄弟一派,据宋淳祜辛丑岁(公元1241年)春三月萧演《萧氏族谱序》云:“...岑为吴王,生三子:曰球、曰瓒、曰瑁。球嗣吴王自金陵迁湖南长沙。三十六世孙名缯者任潭衡二州刺史,生三子曰觉、曰誉、曰学(此段多有后人篡改,兄弟三人名字版本不一,当以有子孙后世相传至今者所记为妥),觉字睿明,号文元,唐末事楚王马殷为军谘祭酒,军巡大判官,署兵部尚书。楚王马殷故,越十数年,其子希萼希庚兄弟争国,军巡力谏不从,国内大乱,萧氏宗族偕黎庶纷奔,莫适所从,惟军巡兄弟三人携妻孥适治邦以存宗祀,马氏遣兵追逐,因匿道旁水枧下得免。时长沙有黄李二姓乃萧氏之世姻,因追军巡兄弟不返,迁怒尽弑之,军巡同筮,所止得易卦之坎,遂誓逢水所止,因归泰和县早禾渡,既而分散”以及“...军巡乐早禾渡山水之胜而居焉,今墓在江北岸流陂寨。子三人:长茂贞字清卿为专知大判官,宋治平二年又自早禾渡徙泸源水口庄。次茂欣字月卿为武宁令,徙卢陵膏泽乡。季茂升字进卿复归湖南。此世系源流之大较也。”通过这篇谱序内容,就可以基本认识“岑公”一族或说觉公三兄弟一族在五代徙居江西的原因、过程和人物事迹了。


下面简述缯公支派的繁衍状况:如以下世系图所示,此世系图主要根据《庐陵分谱》《泰和通谱》《心传堂联修族谱》以及《万安分谱》所编,这一支系,在现今江西萧氏中有很多无上源和错挂的支系混合其中,真假难辨者很多,在《泰和通谱》等谱中其世系源流也有许多支系的问题没能解决,因此只能按老谱接在此支下,下文将大概探讨此族所存在的众多疑问,此不详述,等日后更多详细资料时再行论证,故此世系图并非定稿,因此支系上源历代先祖名讳和代数现今依旧颇多争议,故不列代数,其中以后有“─”支系者,表示今确定有子孙者,其中“敬重”“始居”“棐公”“承朝”四支还是要继续考证的支系,共18支。

缯公┬觉公┬茂贞┬文渊┬尚友─应琮

│    │    │    ├尚德─贵公─

│    │    │    敬重─世昌─

    │    │    └叔道峰┬咏长─

│    │          │    └咏民─

│    │          └仲山应琛

│    │                ├应球

│    │                ├应玘

│    │                ├应琳     

│    │                └应琅

│    ├茂欣┬祖佑特嵩应珠

    │    │    ├祖命特山应瑚

│    │    │   │    └应琏─

│    │    │   └凤山─□□

│    │    始居─

    │    └茂升┬洙公─松公

          ├泗公─柏公

          ├沂公┬梅公耀公

              └棐公─必灿

          承朝─云会玉元

├学公─茂昭杰公良俭德远

    黉公┬茂霞

          ├茂雷

          ├茂雲

          茂霖尧则迏夫善传

以上,虽然列出了觉公三兄弟的大致谱系,但事实上,这一支还是非常有多的问题还有待解决。

首先是这一支的上源问题,最早叙述其上源的,莫过于觉公六世孙萧演,萧演在《萧氏族谱序》写道:“...岑为吴王,生三子:曰球、曰瓒、曰瑁。球嗣吴王自金陵迁湖南长沙。三十六世孙名缯者任潭衡二州刺史,生三子......”虽然说了“三十六世孙名缯”但中间谱系也未完全列出,以致后人修谱便成了“创谱”,上源版本千差万别,如宋文天祥为南埜巾峰萧氏撰《萧氏源流序》,列其世系为:岑-球-镜-悉-涛-衍-缮-高-恢-缯-觉-;川西北广德萧氏老谱,载其世系是:岑-球-缮-暠-恢-缯-觉-;《从心堂统谱》:岑-球-镜-悉-涛-衒-缮-暠-恢-缯-觉-;江西《泰和萧氏通谱》是:岑-球-钧-缮-暠-恢-御-俊-衒-彬-绘-觉-等等版本多达几十种,为何会如此混乱?为何一个自宋以后频频出人才的大家族上源却会如此的迷糊,尽管今重庆萧兆钧宗长在《岑公至觉公世系正本》一文中通过综合探讨得出了较为合理的甚至较让人接受的世系:28岑-29球-30缮-31谦-32(暠)-33恢-34御-35俊-36衒-37彬-38缯(球)-39觉,但是其中还是有很多问题,原因是用来探讨的和对比的世系资料其本来就是出自许多后人的篡改,其中“萧演的《萧氏族谱序》”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也就是说虽然这样的世系是通过很多有识之士的探讨得出来的,但只能说其世系相对较“合理”。

第二是这一支系为何会和如此多迁居江西的宗支混合到一起去?首先是和俭公派的“五元”通过增加先祖名讳和“极为相似”的迁徙历史来混淆两宗,把觉公三兄弟变成五兄弟而对应到“五元”中等等;第二通过相似的先祖名讳又和“三山萧氏”的文源公和乾坤二派混淆,在赣州多地,依旧有许多宗支错挂支系,等等许多八叶宰相之后和此支系混淆,这支拨乱反正的作用如此之大,绝对是江西萧氏诸派中最厉害的一支,在这里不作详述,网上有不少宗长专家的论述值得拜读。

第三是自觉公三兄弟以后的支系可谓有“包罗万象,海纳百川”庞大,这一点在江西萧氏支系中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还有定基、世基、化基三兄弟衍派),这是为什么呢?当然第一个原因就是攀附豪宗,因为在宋以后这一支得到了迅速良好发展,家族力量和影响很大。但肯定不是那么简单,比如“敬重”“始居”“棐公”“承朝”支系等等,他们万一不是觉公之后那又会是谁的后代呢?甚至如果觉公三兄弟都不是岑公之后的话,那他们又会是谁的后代呢?因为这一支无论是从上源,还是觉公兄弟的身份事迹甚至其子孙支派到底有哪些等等都是一个很难让人信服的。

虽然,觉公一族子孙延绵,家族庞大,不但影响了江西萧氏的结构,甚至影响了整个大中国的萧氏繁衍,在五代以前的萧氏支系中,绝对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大宗派,但事实却不得不让许多人怀疑这一支系的“真实身份”。比如萧汝贤撰《萧氏族谱序》:“晋永嘉中有一族渡江而来...一派在吉州泰和县万岁乡,今祖住基准高塘”这里所说的高塘是否就是觉公次子茂欣所居的吉安敦厚镇高塘,因为现今泰和就是北与吉安县相连。在宋平园老叟周必大撰《源流记》时说,“复之观察湖南也,因见吴王子球之后蕃盛,其子俭亦留家长沙”。这里说岑公子孙在湖南繁衍昌盛,然而萧觉公兄弟迁徙事迹上确未提到还有家族相随,那么这些其他家族成员又去哪里了呢?在现今湖南甚至各省为何不见有岑公其他子孙出自湖南呢?难道全都被杀?这是不怎么可能的。还是根本就是后人臆断而并无此事只为圆了这个觉公兄弟来自湖南的“历史”?如果真的是如此的话,那么就意味着很可能就本身就是出自世代居住江西的嘏公一族,后来子孙攀附豪宗或者不明就里的给祖先增加了许多和兰陵支派祖先相同的名讳和迁徙事迹,这也就是为何后来子孙支系和众多支系纠缠不清的原因,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觉公一族的历史就要真正的重写,可谓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现今来说并没有直接的其他证据,尽管很多宗长也认识到了这一支存在的问题。不过在现今,文化认祖往往比血缘认祖更加的注重,当实在无法解决血缘归宗的时候,文化认祖也应该得到接受,所以“觉公子孙”也不必对此说太在意,非本人对觉公一族有偏见,绝无半点挑唆分裂之心,此仅是抛砖引玉之用,毕竟这一说还是没有定论的。

最后,本文已将江西萧氏大概的渊源论述明列于上,通过两个星期的“引史论谱”、旁征博引完成了此文,但毕竟如今资料才能有限,未能尽善尽美,此仅是作抛砖引玉之用,必少不了纰漏之处,恳请各位宗长、专家指点斧正,以还萧氏渊源世系源流的本来面貌,正本清源。

         江西赣州兴国萧何公八十世孙萧蔚林

                                   于公元甲午二〇一四年四月八号撰成



------------------------------------------------------------------


欢迎各位宗亲提供萧氏家族相关资料,历史古迹,宗祠建筑,谱牒文化,人文典故等,将为您传播发扬光大!可发资料到邮箱:binyuliyun@vip.qq.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萧氏总谱|《中华萧氏总谱.结公卷》在衡南县斗山萧氏宗祠举行发谱仪式
江西罗氏源流简况
寻根问祖
❤赣南吉叶氏宗谱-序
黎氏尋根問祖資料《譜序滙輯》1
【方志于都】于都黄氏各房老谱序选录(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