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裹笔与不裹笔的不同之处在哪儿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与刘熙载书》曰:“二王真、行、草俱存,用笔之变备矣,然未尝出裹笔也。唯南库本《十三行》‘收’、‘和’、‘颜’三字,有一二裹笔,自系宋人摹镌,间以己意,非其本然。夫字始于画,画必有起有止,合众画以成字,合众字以成篇,每画既自成体势,众有体势者合,自然顾盼朝揖出其中,迷离幻化出其中矣。裹笔则专借他画以作此画之势,借他字以成此字之体。健者如短长排阖之雄,弱者为便辟侧媚而已。故二王传书,虽中间闲画,皆起止完具,刀斩斧齐。如清庙之瑟,朱弦疏越,一唱三叹,无急管繁弦,以悦淫哇之耳。而神人以和,移风易俗,莫与善也。渤海宪章右军,抽锋一线,如猿腾鹘落而泯上下相承之迹;永兴祖述大令,裾带飘扬而束身矩步,有冠剑不可犯之色。是虽舒筋敛骨,刻意求工,然犹未出裹笔也。河南始于履险之处裹锋取致,下至徐、颜,益事用逆,用逆而笔驶,则裹锋侧人,姿韵生动,又始间以肥瘦浓枯,震耀心目。后世能者,多宗二家,东坡尤为上座。坡老书多烂漫,时时敛锋以凝散缓之气,裹笔之尚,自此而盛。思翁晚书,自知才力薄怯,虑其解散,每以裹笔制胜,然亦用之求败耳。及近人刘诸诚,乃专恃此。又先以搭锋养其机,浓墨助其采,.然后裹笔以作其势,而以枯墨显出之,遂使一幅之中,浓纤相间,顺逆互用,致饰取悦,几于龋齿堕髻矣。晋字宋拓,人间罕见,但得一二裹笔,方自诩为盛业,何能更知其实为下乘乎!

仆学裹笔廿年而后得,继求之古,悟其用意伤浅,力尅除之。又十年,乃见裹笔与用逆相近而实悬殊也。用逆以换笔心,篆、分之秘密。裹笔则如词章家之倍犯蝉连,按歌家之啾发投曲,拳勇家之接步靠手,虽不能尽废,要不可恃为当家也。”

按语:裹锋,是与铺毫相对而言的一种运笔技巧,即在起笔时绞锋入纸(逆入),紧接着提笔运行,在运行的过程中,有的毫铺开了,此即铺毫;有的继续旋绞运行(此时笔在手中自然地随着需要转动),如此写出的点画具有沉凝、浑劲的美感。古人篆、隶、行、草中均广泛地运用此法。实际上,裹锋正是圆笔的写法,起笔时绞锋入纸,其意在“擒”,瞬间积聚巨大的力,方致纵笔运行时不弱不薄,因而无散缓之弊。我们知道,包氏主张毫铺纸上是对的,但是在上面这段论述中,认识却有片面性。他认为“裹锋,不假力于副毫,自以为藏锋内转,只形薄怯”,实际上,裹锋是主副毫绞在一起的,副毫虽然没有全部平铺在纸上,但一部分平铺了,一部分仍在运行中起作用。其造成“只形薄怯”的原因,是因为力度不够,并非是因为裹锋运笔所致。即如包氏所说笔毫平铺纸上,如果力度不够的话,也同样会产生“只形薄怯”的效果。可见裹锋和铺毫二者都不可偏废。北碑方笔多,运笔故多平铺,然行草当以绞锋起笔,圆笔裹锋而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培基础知识】什么是用笔?用笔之法包括哪些?
用笔之法
回顶立峰
书法技法讲义一
(3)毛笔字的成败关键:中锋运笔
什么是铺毫和裹锋?[书法知识千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