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家拳拾遗:全身是手,手非手,胯是大拳头

十来年前间网上流传了一篇关于太极拳的帖子《胯是大拳头 ! 全身是手手非手 !》,作者署名:致柔。我最初的关于太极拳内劲的认知都与这篇帖子有关,本文算是对“致柔”拳友致敬吧。文中有则故事让我记忆深刻:

当年杨露禅在王府教拳,学拳的都是皇族贵人。后来王爷要求选几个王府中的侍卫授拳,因此杨露禅就挑选了几个,其中一个就是吴全佑。但是王府中的等级森严,吴全佑的侍卫身份低微,不能同皇族们互称师兄弟,只能令其拜杨露禅之子杨班侯为师,仍由杨露禅亲自执教(吴全佑后来也跟杨班侯学拳)。辛亥革命后,吴全佑同王爷们一起被赶出王府。他除了武术之外一无所能。此时王茂斋收留他在家,拜其为师,直到寿终。

杨露禅教了吴全佑功夫,是为吴氏太极拳之始,后来杨露禅告老回乡,吴全佑尾随不舍,杨便下轿对他说:“我当天发誓,全部功夫都已教你,没有一招留下,总之你记住‘圈内打人,圈外推人’便是。”

“致柔”认为,杨露禅所讲的圈内,是指盘骨发力范围;圈外,是指盘骨发力范围之外。(盘骨,即是盆骨,也称骨盆)这个观点当时就十分认可,后来经过多年验证,也只有盆骨方可运转内劲到周身各处。骨盆所在是连接身体上下之关隘,其下通过股骨头连接大腿骨,上通过骶骨连接脊椎。所以骨盆的首要任务是端正,不扭曲,其姿势要求就是老生常谈的:尾闾中正

要做到尾闾中正,与我们上一篇:《内家拳拾遗:落胯与溜臀》中谈到的落胯与溜臀的完成度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胯不落,尾闾势必是偏的,如果不溜臀,尾闾势必会翘起。所以要使盆骨上下传导内劲,一定要要保持尾闾中正。

为何说全身是手,手非手呢?因为一旦你掌握了骨盆传输劲的方法,就可以将劲运转到肢体末梢任何一个部位,任何与对手接触的点位。这样周身各处都可以发劲。不会骨盆传导劲的人,除了手、肘、脚、膝、头可以发力以外,身体其它部位只能通过身体移动产生一个推力,而且这个力还相当小,无法给对手造成伤害。

对于胯是大拳头的说法,猜测作者是根据陈拳发劲方式得出的结论。陈拳掩手肱捶的发劲招式要领,就是先“顶胯”然后落胯,这个过程很像是用大锤子砸地面。但是这种修炼内劲的方法容易出偏差,导致出了内劲,但是胯部顶成习惯,遇到外力后内劲就无法运转了。我认为胯只是将劲转化的枢纽,并非是发力的源头。力是来自于地面的,脚踝作为发劲的触发器。下面进入试验:

准备条件:朋友一位。

开始试验:

  1. 请朋友以最稳定的姿势站在你面前,两人都可以选择弓步;

  2. 双手推在对方胸口上,对方也可以与你手臂交错看着你的手;

  3. 先尝试用力去推对手,看看需要花费多大的力气才能推动对手;

  4. 保持头顶悬,落胯,也即为了达到让脊椎放松的目的,后脚踝迅速往下松,保持身体不下沉;

  5. 地面会立即给你一个反作用力,但是其实因为人站立全身骨骼已经支撑在一起,你往下松脚踝的时候,地面的反作用力会立即传达你的全身,正常情况下,你身体会往上浮起,但是你要做的就是保持身体高度不变;

  6. 后脚踝下松的同时(反作用力会立刻到达骨盆),松前胯,将力引导到前大腿。

试验难点:松后脚踝与前胯的配合,这个需要多多联系,没有对手的时候可以空做。如果能配合得当,对手会立即被推开,而你完全不用移动分毫。

试验目的:初步体验内劲传导的过程,掌握盆骨区域与上下各关节的协调与配合。正所谓裆中自有“龙虎劲”是也。

敬请期待下一篇:《内家拳拾遗:胯是大拳头之横拳化劲》

郑重声明:我希望大家更安全,具备防范危险的能力。未来会增加许多动作教程,但是所有的训练方法与建议都存在危险性,按照其训练的人需要把握尺度带好护具,训练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自己解决。我会提供安全防护方面的建议,但不承担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家拳拾遗:胯是大拳头之横圈化劲
千把攒
师傅传授的陈式太极内功心法
【原创】“呼吸在踵”的奥秘
李小龙寸拳的练习及应用
练太极拳不了解脊柱,就不懂太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