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军总司令范绍增率部起义后,他心爱的七个妻妾如何处理?|总司令|杜月笙|范绍增
userphoto

2023.07.15 广东

关注

范绍增,国军总司令,自小就被称为“范哈儿”。20世纪30年代,范绍增靠“袍哥”在绿林发迹。“袍哥”其实就是有身份的人组织的一个组织,该组织不但反清,而且也积极投身到革命进程当中。被收编升迁之后,范绍增当上了四川军阀刘湘军队的第四师师长。

1949年12月,范绍增在渠县率领他的“袍哥”起义。起义之后,范绍增说:“范绍增一生,特重信誉,今天跟了共产党,是死心要跟共产党……”他还对自己的部下说:“范大哥承蒙共军看得起,要收留我,给口饭吃,那好,端人家碗,服主人管……”

但是,范绍增有妻妾七个,分别是:陈文兰、张绍芬、叶绍芳、房世民、赵蕴华、何淑兰、何蜀熙。起义之后的范绍增,到底如何处理他的七个妻妾呢?

范绍增

一、率部起义,渠县弃暗投明

1949年9月中旬,解放军已经入川。蒋介石及其蒋家王朝败局已定。但蒋介石仍然不死心,他命令范绍增在四川迅速建立起了一个约4万人的“袍哥”队伍。

1949年10月13日,台湾来电,要求范绍增将原本的队伍扩编至10万人。台湾方面准备在梁山机场空投武器装备,命令范绍增确保川东北。杨震东受命准备策反范绍增起义,于是先去做警卫团长、范绍增外甥黄行伦的工作,再通过黄行伦去做范绍增的工作。

黄行伦向范绍增介绍了全国形势,用傅作义、程潜、陈明仁等人识时务、明大局做例子,受到共产党的欢迎,策动范绍增起义。还说蒋介石几百万的部队都被共产党打垮了,我们几万人的部队如果硬着头皮死守只有送死。

范绍增听完黄行伦的话之后,一言不发,停了好一会儿,范绍增才说,“让我想想”。见到杨震东之后,范绍增说;“看不出你是个共产党啊!”杨震东说:“我只是受命做人民解放军的代表。”

杨震东

范绍增有苦衷地说:“柏良当我的副总司令,还有刘野樵和一些二夹子(特务)他们成天围着我转,他们厉害呀闹不好会放我的血,咋个办好?”

范绍增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因为蒋介石在范绍增拉起袍哥队伍时,派出了以柏良为首的一百多名特工人员到范绍增身边,名义上是协助,实际上是监视。

11月底,解放军解放重庆。虽然彼时范绍增部队于我放部队相隔90公里。原本在大竹县的范绍增部大受震动,连夜移驻渠县三汇镇。

12月,晓明大局的范绍增终于率部起义,弃暗投明。

范绍增集合自己的部队在“惠园”操场,继而对数千人部队高声训示说:

“范大哥承蒙共军看得起,要收留我,给口饭吃。那好,端人家碗,服主人管!从今天起,共军叫向前,弟兄们就莫退后;喊向右看,就不朝左瞄!如果有不听招呼的,丑话说在前,怪不得范某人钻孔寻蛇打!”

为了打破部队的幻想,坚定部下走起义之路,范绍增还将蒋介石在12月10日,顾祝同在12月16日从成都逃往台湾、以及川军将领刘文辉起义等的消息,传递到队伍上下。

刘文辉

对此,我方西南军政委对范绍增部下达《命令》,并称“接受起义,即日按照解放军供给标准全部包下”。

随即,范式配合我方的“清缴武器监督小组”,实施枪械迅速封存。范绍增挑出自己的亲信,并把其分成8个小组,下到各个纵队执行。

范绍增对自己的弟兄们说:“当大哥的舍死忘生抓这些枪杆子,就是准备进贡给共产党,以宝掉宝,大家都好,三心二意莫来。”

随即,我方则直接在电话中当面告诉范绍增,“来者全部收下,若携有武器,按值加响。当面兑现。”因此,范绍增派军需官去三江粮库挑米,到三江商铺行搬油、盐、炭、肉等物资。

1949年12月30日,我方驻军邀请范绍增及其部下要员去渠县县城,并共渡共和国建国后的一个新年。

至此,范绍增真正弃暗投明,顺应潮流投入我方。但起义之后的范绍增,到底如何处理他的七个妻妾呢?

二、遣散妻妾,众人各奔东西

此前,网上曾经流行范绍增有40位妻妾,成群结队可编成一个排。后来,范绍增儿女澄清,网上所言纯属胡编乱造、吸人眼球。范绍增从始至终有名有分的妻妾只有7个。

其中,范绍增的原配妻子是陈文兰。陈文兰初嫁范绍增时是16岁,范绍增是14岁,是范的祖父范守中给他包办的。后来,范绍增因为好事与人打架误伤了祖父范守中,范守中气愤不已,决定活埋他。后来,范绍增经过亲戚营救,开始逃出范家,流落天涯。

陈文兰则一直留在四川大竹县照顾公婆、应付家事,解放后,陈文兰被划为了地主。

妻妾一共为范绍增生下了8女4男,即12个孩子。这么大一个家庭,范绍增是如何养活,并最终遣散的呢?

养活一大家子人,自然少不了钱。其中奥妙,局外人难以猜测。范绍增口述、沈醉整理的《关于杜月笙》一文当中有着记载。原来,范绍增与上海青帮头目杜月笙相互勾结,做起了走私鸦片的黑道生意,并从中分利,开拓了一条重要的进钱门路。

二人是在1925年前后开始往来的,当时,杜月笙经常派他的徒弟从上海来到四川,并要范绍增帮助收购鸦片烟,范绍增收到杜月笙的来信之后,总是尽力帮助。

1928年前后,杜月笙还介绍他的同门兄弟吗啡大王陈坤元到范绍增所在的驻地开设了一座吗啡工厂,并由范绍增予以保护。

当时,在鸦片烟的产地造厂制造吗啡,所获得的的暴利要比从四川运鸦片烟到上海要增加好几十倍。

就这样,毒枭与军阀沆瀣一气,范绍增的财源滚滚而来,娶妾纳小、养活家人不在话下。

后来,范绍增为了让众多的妻妾集中都一起居住,还在30年代斥巨资在重庆民国路修建了一座占据半条街的庄园——范庄。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京陷落,民国政府西迁重庆。蒋介石、宋美龄、孔祥熙等人都在范庄居住过。

为了和民国上层人物搞好关系,范绍增还出动自己的妻妾们开展“太太外交”。他的美貌小妾赵蕴华、何蜀熙成为了当时有名的“交际花”。她们送国民党高官太太们时鲜食品、新款服饰、金银珠宝、珍奇古玩等,从不吝啬,说送就送。

然而,范绍增早年靠着黑道生意养活的一大家子人,却在起义之后遣散了。原来,我方共产党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度,不会允许有多个妻子的情况。范绍增弃暗投明之后,决定遵从党的“一夫一妻”制度,对其妻妾进行了遣散

1929年12月15日,范绍增在四川渠县率领部队起义成功之后,就随即召集的一家老小开了一个内部家庭会议。在会上,范绍增说:“眼下解放了,我们一切都要听共产党的,我们家不符合共产党的'一夫一妻’政策,所以要对你们进行遣散,分家产。

随后范绍增命令他的妻子儿女带着孩子、打包行李,各奔东西。

一家老小听后,抱头痛哭,难舍难分。

其实,早在1949年9月20日的时候,范绍增那个时候就感觉时局有变,他也召集全家老小开了一次会,他说:“有钱的走香港,没有钱的跟我回大竹!

大竹县是范绍增在四川达州的故乡,那次之后,除了何蜀熙(顾祝同的母亲的干女儿)带着黄金、美钞和小儿子范之维、小女儿范之慧去了香港,在香港杜月笙家寄人篱下。其余的几位姨太太都跟随范绍增回了大竹县老家。

本以为不会分离,没想到这次真的各奔东西了,所以范氏妻妾无不抱头痛苦。

张绍芬、房世民、赵蕴华、何淑兰不久就和范绍增办了离婚手续,辗转各地只有叶绍芳死活不同意离婚,她脑子里“从一而终”的思想根深蒂固。后来在成都住了几年之后,经过组织特批,张绍芬带着孩子范秋生重新回到了范绍增身边。

解放后,叶绍芳一直照料范绍增生活。起义之后的范绍增,被调任解放军第50军高参。1952年后,范绍增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参事,河南省体委副主任,河南省人民政府委员,河南省人民代表、省政协委员等职。

调动到河南任职之后,范绍增缩减了原来的三大爱好——“打仗、打牌、打球”,只剩下打球,其余的川牌、牌九都不打了。

他尤其热爱体育,他在任时还修建了郑州体育场。1952年后,范绍增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参事,河南省体委副主任,河南省人民政府委员,河南省人民代表、省政协委员等职。

三、范氏儿女,早已散在四方

在范绍增的晚年时期,曾经有人找到民间地摊的一本书《十七姨太外传》,质问范绍增,“为何隐瞒历史?”

因为书中描述的范绍增声色犬马,姨太太至少有十七个。但是范绍增据理力争说:“我只有七个妻妾,而且有名有姓!新中国刚解放时,我就都把大家都遣散了”。

范绍增反问对方:“书里多出来的十来个姨太太,有名有姓吗?”范绍增表示,对方要是能够找出来,自己“都认!”最后,这件事只好不了了之。

1977年3月5日,范绍增在河南郑州去世,享年83岁。一直跟随他的叶绍芳,也到1997年才以97岁的高龄去世。

范绍增

那么,他的儿女后来都如何了呢?其实,早在范绍增遣散妻妾的时候,他的儿女早已各奔东西了。

范绍增的儿女包括大儿子范之青,还有二女儿范之淑、三儿子范之懿、四女儿范之碧、五女儿范之俐、六女儿范之慧、七儿子范之维等等。其中,太太赵蕴华因为不能生育,领养了范之慧,后来又被何蜀熙带去了香港。

在范绍增的七个妻妾当中,赵蕴华、何蜀熙、何淑兰这3个小妾,都是读过书的女学生,也是有文化的,知书达理。

其中,何蜀熙带领小儿子范之维、小女儿范之慧去了香港。范之维不久之后,又回到了父亲范绍增身边。而女儿范之维则继续留在了香港,并进入梨园拜师学艺,成为了一名戏剧演员。

范之慧

范之慧后来改了一名,叫做李嫱。她曾就读与上海女子中学,从小就醉心于演戏和戏剧。奔赴香港之后,她在当地的同济中学就读。

1952年,她考入了香港的泰山影业公司,不久就主演了电视剧《大儿女经》。往后的时间里,先后主演的影片还有《望夫山下》、《大富之家》等影视剧。

何淑兰的女儿则范之淑嫁给了第二十一军的师长王赞绪的儿子王泽汉。

叶绍芳的女儿是范之碧,范之碧在求精中学读书的时候遇到了恋人王继光,后来二者结为夫妻。

1992年,“傻儿三部曲”广受大众欢迎,分别是《傻儿师长》、《傻儿军长》、《傻儿司令》。这“三部曲”的人物原型就是范绍增,演员刘德一把其“傻“哈”的气质拍得淋漓尽致。

三儿子范之懿、四女儿范之碧对此非常反感,认为有损亡故父亲的名誉。2002年,二人将影视制作方一举告上法庭,双方对簿公堂。

三儿子范之懿

根据范之碧的回忆:父亲范绍增原来取名范海亭,因为深得祖父喜爱,便被祖父宠溺地称为“海儿”。由于名字称呼以及范绍增表面上看上去傻头傻脑,便慢慢地被称为为“哈儿”了。父亲范绍增本人并不介意这个称呼,就连蒋介石、孔祥熙也称呼他为“哈公”。

五女儿范之俐则走上了仕途之路,后来在江苏省泰州市担任政协副主席一职,并担任民革泰州市委主委。

至此,范氏儿女早已散落四方,有了各自的发展。

四女儿范之碧

结语:

范绍增早年在混乱的战局中搞了不少名堂,并跟杜月笙、黄金荣、戴签、蒋介石来往周旋,误入歧途。但在新中国解放之后,能够弃暗投明,并遵从我党的“一夫一妻”政策,遣散妻妾,也不失为识大局、随大流之举。

参考文献:

[1]黄开富 ,黄文轩.为范绍增起义作联络员[J].红岩春秋,2001(06):30-33.DOI:10.16684/j.cnki.hycq.2001.06.006.

[2]马宣伟. 范绍增率袍哥部队起义(上)[N]. 团结报,2000-09-19(003).DOI:10.28805/n.cnki.ntuje.2000.000108.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学习及文史委员会. 重庆文史资料 第2辑[M]. 1999

[4]胡必林 方灏编. 民国高级将领列传[M]. 200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49年,“哈儿司令”范绍增率部起义后,他心爱的七个妻妾去哪了
范绍增被戴绿帽后大方嫁小妾
(一一八)民国演义第一部第37章大上海(三)
军阀杨森一生妻妾成群,90岁高龄被张群调侃,再婚娶17岁女大学生
民国时存在的姨太太问题,建国后咋解决的?那些姨太太都去哪了?
国军司令范绍增起义后,他心爱的7个娇妻如何处理?中央是何态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