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十四史》4000万字,究竟多少人通读?韩寒当年吹的牛,如今又出现

有读者朋友留言,说的是他在网络上看到一个新闻,“一名38岁的乡镇干部,自封自《二十四史》诞生以来第一位基本全文阅读完它的乡镇干部。”乍一看,这个新闻标题极具吸引力,尤其那些对二十四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为了弄清这位读者的留言真实性,笔者专门去看了这个新闻。这篇新闻出现在一个贴吧里,作者自称是一名38岁乡镇干部,前后历时5年零8个月读完。阅读得是中华书局繁体竖排标点版的二十四史,每周读一本,全套241本。

看着看着,笔者就笑了,连吹牛也不会吹,乡镇干部不要工作了?这样的吹牛皮,似曾相识,遥想当年韩寒也说过这样的话,“自称高中时就读过《二十四史》。”所谓的二十四史,是指古代正史中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大家注意,《明史》最终的定版于乾隆四年(1739),由张廷玉领衔,才最终完成。这是一个大前提,就是说读完二十四史的人要从乾隆四年之后寻找。那么有多少人通读过二十四史呢?这个数字非常小,可谓凤毛麟角,而且大多数集中在民国时代。

明末黄宗羲是读过前二十一史的,因为父亲临死前要求他“不可不通知史”。黄宗羲的父亲黄尊素是一位东林党人,但遭到阉党的迫害,死时才 43岁。父亲无辜惨死,使黄宗羲受到很深的刺激。此后,黄宗羲奋发读书,“自明十三朝实录,上溯二十一史,每日丹铅一本”。另外,从顾炎武所流传的著作来看,他也阅读前二十一史中的不少,而且还进行不少考证注释等。

“中国近代四大史学家”之一的吕思勉曾说过:“人家说我正史读过遍数很多,其实不然,我于四史,《史记》、《汉书》、《三国志》读得最多,都曾读过四遍,《后汉书》、《新唐书》、《辽史》、《金史》、《元史》三遍,其余都只两遍而已。”

吕思勉在《吕著史学与史籍》中多次建议,读者在阅读旧史时一天读一卷。二十四史共3259卷(不同的统计,数量有差异),按照吕思勉建议的阅读速度,至少需要8.9年。吕思勉是15岁开始读正史,“初取《史记》,照归、方评点,用五色笔照录一次,后又向丁桂征先生借得前后《汉书》评本,照录一过。《三国志》则来得评本,仅自己点读一过,都是当做文章读得,于史学无甚裨益。我此时并读《古文辞类纂》和王先谦的《续古文辞类纂》,对于其圈点,相契甚深。”

大家还要注意,二十四史可是文言文,很多都是没有标点。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阅读起来非常痛苦,而国学大师们读书的方式又跟我们不很不一样,尤其这些从事历史研究的,都是细读,特别耗费时间。

除了吕思勉外,目前可以考证的读完二十四史人还有顾颉刚、钱穆、范文澜、张舜徽等。张舜徽先生当年还就此进行了一些说明,“少年时期,读古文辞,喜诵长篇气盛之文,手抄熟读,不知费了多少心力。后来年龄稍大,又发愿通读《二十四史》,不畏艰难,不避寒暑,坚持不懈地认真去读。从《史记》到《隋书》,都用朱笔圈点,读的很仔细;从新旧《唐书》到《明史》,也点阅了一遍。整整花了十年时间,终于读完了这部三千二百五十九卷的大书。”

笔者想说的是,二十四史究竟多少人通读了不重要,但它作为中华文化得以传承的最重要载体,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

二十四史 韩寒 吕思勉 黄宗羲 明史 顾颉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见过有谁把24史读完了?有多厉害?
廿五史
历史上究竟有多少人读完过二十四史?真有人读了三遍?
二十四史白话文
虞云国:倘以治史方法而言,吕氏史学才是史学正宗,最宜后学效法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看《中国通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