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熹:《小学》简介
        吾人立身天地间,只思量作得一个人是第一义,余事都没要紧。做人的道理不必多,只看《小学》便是,依此作去,岂有差夫?从古聪明、睿智、圣贤、豪杰,只于此见得透,下手早,所以其人千古不可磨灭,闻此言不信便是,凡愚所宜猛省。——《忠宪公家训》.明.高攀龙

        《小学》一书,是朱熹为儒家士子所拟定的入门读本。其内容涵盖了个人的修养,社会道德的培养,以及前人的嘉言善行摘录。朱熹说:“后生初学,且看《小学》书,那个是做人的样子。”

        用我们今天时代的眼光去看待古人的社会道德,以及他们对于人生学问的要求,当然不免有过于落后的地方。然而在当时的时代,朱熹所提出的社会文化理念,却是代表了最先进的文化方向。

        我们读书,未妨把其看做一种吃饭的过程。新鲜的食材,时代最新鲜的鲜肉鲜菜文化固然非常必要,也非常有营养,而腌肉咸鱼,腊制食品,也自有其独特的风味和养分。且在新鲜食材污染严重,不利于健康甚至危害健康时,腊制腌制的长期食物,反而提供了一种稳定的养分。我们时代的许多新鲜食材文化,的确并不是都完全有益无害的。当然,这么说并不代表腌腊食品就无害,起码不新鲜以及碱盐过量,本身已经是一种危害。这就需要食用者要善于识别这些食物的危害一面,洗涤要干净,制作要用心,同时不要食用过量。

          《小学》一书中,有益的学问自然不少,比如《明伦第二》中说:“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这种对于父母温言以劝的要求,在任何时代,都是不过时的。又如:“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这本是《论语》中的话,朱熹抄录于此。什么样的朋友可以交?什么样的不可以交?这段损益三论,可谓一语中的,千古不易之真理。再如:“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 天下至大,万机至重。故必有能争者七人,然后能无失也。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 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所谓“争”者,即上段中的直友诤友,能够直言不讳指出缺漏规劝错误的可贵之人。

          《敬身第三》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以及物。”这段话原处于《论语》,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所公认的“道德黄金律”。又:“尽己之谓忠,以实之谓信。”又:“尽己之谓忠,以实之谓信。”忠的对象首先是自己,忠于自己的信念原则,信的对象才是他人,诚实然后才能守信。

          《嘉言第五》中说:“言不忠信,下等人也。行不笃敬,下等人也。过而不知悔,下等人也。悔而不知改,下等人也。”所谓人分三六九等,这里的等级之分,不是以职业,而是以人的言行信念,可谓是对于儒家传统文化的一种升级。又如:“汉昭烈将终。敕后主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原话出自蜀汉三国开创之祖刘备,使我们对于一代帝王的成功,有一种绝非偶然的肃然之感。又如:“古语云,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一种好信行的建立是非常之难的,而其之毁坏则是非常容易的。再如:“心要在腔子里。”这句话尤其得曾国藩的欣赏,反复在曾的文集中出现,并被其拟为平时准则。至如:“王勃?杨烱?卢照邻?骆宾王,皆有文名。谓之四杰。裴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沈静,应得令长。余得令终为幸。其后勃溺南海,照邻投颕水,宾王被诛,烱终盈川令。皆如行俭之言。”则不免使人讶叹,于此也就不必奇怪后世如曾文正公何以识人如此之准,理学至一定境界,的确可以断透人之一生命运。至于其科学之处,则在于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之说耳。

          至于《小学》中观念的落后一面,如《明伦第二》说:“王蠋曰,忠臣不事二君,列女不更二夫。”这种抹杀个人自由选择权利的观念,在今天这种崇尚自由的时代,显然是有悖文明潮流的。又如:“道路男子由右,女子由左。 地道尊右。”用今天的眼光看,这种鼓吹男女不平等的观点就纯属谬论了。至如:“在家从父,适人从夫,夫死从子。”这种虐视女性的所谓“三从四德”观念,应如抛弃垃圾一般扔进垃圾桶。

          《稽古第四》中说:“老莱子孝奉二亲。行年七十作婴儿戏,身着五色斑斓之衣。尝取水上堂,诈跌仆卧地,为小儿啼,弄雏于亲侧。欲亲之喜。”这种荒谬的所谓孝行,不免令我们感受到儒家虚伪的一面。而虚伪,则是古来儒家尤其饱受批评重灾区。道家在批评儒家时说“智慧出,有大伪”,所谓大伪,直指崇尚礼仪的儒家学说。儒家学说发展至理学,伪的一面,已是甚于传统多矣。

          理学的修养到了一定境界是什么状态?《善行第六》中给我们提供了一幅图像:“明道先生终日端坐如泥塑人。及至接人,则浑是一团和气。”

        这个状态给我们一种印象,这绝不仅仅只是一个儒者的气象,而是一个综合了儒家,道家,佛家气质的传统文人形象。

2018-9-8于平湖九龙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学中的“天理”是什么,“善恶”又是什么?
朱熹养生:顺道、主静、居敬
朱熹的养生之道
陈来:宋明学案
陈来:宋代理学概说
陈来 | 宋代理学概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