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盛放吧!唐诗|当一个诗人决定追逐权势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凌文秀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有的人活成不朽,有的人褒贬不一,也有的人被后世不齿。

本期《盛放吧!唐诗》主人公宋之问属于后两者。宋之问的名号不算响亮,但现代人大都用过他的诗句。成语“近乡情怯”,就出自他的诗。

1 追求武则天遭拒,转而攀附男宠们

尘世喧嚣、人世繁华终会落幕。但生活在其中总是很难完全挣脱欲望,宋之问就沉醉的浮世繁华名利中。

据说宋之问长得很帅,有实力派的才华,又有偶像派的颜值。宋之问曾经追求武则天,想做武则天的男朋友。然而盛传因为宋之问有狐臭,也有说是口臭,遭到武则天的拒绝。

电视剧《大明宫词》剧照,武则天与男宠们。

追求女皇未果,宋之问转而攀附武则天的男宠们张易之、张宗昌。甚至帮两人拿夜壶。

武则天重病后,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张氏兄弟被杀。宋之问被贬岭南。被贬途中,他写下一首《度大庾岭》。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虽然在追求武则天和攀附张氏兄弟的过程中写过很多溜须拍马的诗文,但都不如这首《度大庾岭》。

第二年,宋之问送岭南偷偷回中原,写下一首绝句《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宋之问被流放到岭南,那时候的岭南是贫穷荒芜的地方,人烟稀少、通信不便。一个“断”字,写出被贬蛮荒、与亲友沟通不便的孤独和煎熬。

后来,宋之问从流放地回到家乡。从岭南到中原,需要经过湖南、湖北,要渡过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这就是这首诗题目的由来。马上要到家了,但是离家越近,心中越胆怯。成语“近乡情怯”就出自这里。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被贬期间,谁知道家乡有什么变化呢?

在路上遇到从中原过来的人,内心想知道家乡的消息,却欲言又止不敢多问。

2 争夺刘希夷诗作,传曾因版权引发命案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出自诗人刘希夷的名篇《代悲白头吟》。这句诗感慨青春易老,世事无常,是千古名句。传说宋之问非常喜欢这首诗,想据为已有,甚至动了谋杀刘希夷的念头。

《全唐诗》中,收录了宋之问的一首《有所思》,全篇与刘希夷这首《代悲白头吟》只有三个字不同。刘希夷写的是“洛阳女儿好颜色”,宋之问的是“幽闺女儿惜颜色”。

《代悲白头吟》

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卓文君一首《白头吟》是与司马相如的分手诗。后来,《白头吟》成为乐府诗题目,从魏晋到隋唐,包括李白在内的很多诗人写过《白头吟》。到清朝,还有赵艳雪写下“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到白头”。

白头吟成了诗人们感慨时光易逝的重要选题。

刘希夷这首七言歌行《代悲白头吟》奠定了唐代歌行诗体的发展。后来李白的《蜀道难》《将进酒》,杜甫的《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都是歌行体。

3 出卖收留他的好友,最终被唐玄宗赐死

写得出好诗,也喜欢追逐权势,当诗人宋之问决定去追逐权势时,他做出很多突破古代士大夫信仰底限的行为。

偷偷返乡路上“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宋之问,回到洛阳后,好友张仲之收留了他,把他藏在家中。

当时武三思骄横专权,张仲之和王同皎密谋诛杀武三思。宋之问听到这消息,卖友求荣让自己的侄子去告密。好友张仲之被杀,宋之问重新得到重用。

武则天在世时,他巴结男宠张易之、张宗昌。张氏兄弟倒台后,他巴结武三思。武三思垮了,他又去巴结太平公主。后来韦太后、安乐公主势力强了,他又抛下太平公主去巴结安乐公主。

见风使舵的次数多了,总有翻车的时候。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诛杀韦太后和安乐公主,拥立唐睿宗,宋之问被流放广西。李隆基即位后,宋之问被赐死。

4 风骨和气节,古代士大夫看得比命还重

回望宋之问这一生,追求做面首、给男宠们端尿壶、谋杀刘希夷夺诗、出卖好友……虽然不一定都是真的,但还是他品性太差,才会被世人诟病。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李白写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这些人的这些话蕴含着古代文人士大夫推崇的风骨和气节。他们把风骨和气节看得比生命还重。宋之问在这方面显然不及格。

与宋之问同一时期的诗人沈佺期,人设与宋之问相似。虽然两人人品备受诟病,但两人的诗歌作品不错,对律诗也做出一定贡献。在诗歌发展史上,两人占有一席之地。他们在格律、音韵和创作技巧方面的成就,也为未来的盛唐诗坛打下一定基础。

老同事、好朋友杨炯去世后,宋之问曾写过一篇祭文,开篇写道“自古皆死,不朽者文!”看来道理宋之问都懂。

主播/后期 严宁逸(实习)

编辑 凌文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首极矛盾的经典唐诗,仅20字,写出最纠结的情感,感动千年
宋之问:诗人中的败类
唐诗闲读:“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诗中能把你读笑又读哭的8句诗
宋之问写了首妙诗,武则天读完却因他口臭不用他,后此诗流传千年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