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樊迟学稼圃


樊迟,即樊须,名须,字子迟。春秋末鲁国人(一说齐国人)。是孔子七十二贤弟子内的重要人物,继承孔子兴办私学,在儒家学派广受推崇的各个朝代享有较高礼遇。唐赠“樊伯”,宋封“益都侯”,明称“先贤樊子”。其重农重稼思想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



樊迟向孔子请教学种田和种菜,樊迟走后,孔子毫不客气的说樊迟小人。我曾见人评析孔子重文轻农,看不起劳动者,谬误大矣。

【原文】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1)。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2)。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3)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注释】 

(1)圃:音pǔ,菜地,引申为种菜。 

(2)用情:情,情实。以真心实情来对待。 

(3)襁:音qiǎng,背婴孩的背篓。

【译文】 

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樊迟又请教如何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樊迟退出以后,孔子说:“樊迟真是小人。在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你。要是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自己的小孩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呢?”


孔子是借事借人教育弟子,这才是孔子的本意。批评一个,教育全部。

在孔子时代,接受教育的人毕竟是少数,劳动者只要有充沛的体力就可以从事农业生产,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知识分子。所以,孔子的教育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劳动者。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其相对的合理性。

这里的“小人”未必是和现代说的小人一样,有点说未开智慧的意思。向孔子请教种田种菜,这也有为难他老人家了。“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向人请教也得讲对象,真是不开窍。不管如何,孔子批评教育了,樊迟还是开窍了,要不七十二贤就没有他了。他才是先是继承孔子兴办私学,并且重农重稼,这也和孔子的教育离不开的。


在上位的人,重点是要引导百姓做好礼信义,这样社会就稳定繁荣了。社会稳定繁荣了,哪用自己种田种菜的?用一些词语来说,就是不能舍本求末,本末倒置


现在的人,在事业上不能大进。其实就是在犯樊迟的错误。不忠于本职工作,对于本职工作应付了事。所有的精力全部投入到其他无关本职工作的方面上去。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没有高度责任感,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没有成就信心。


业精于专方显卓越,事功夫做在本,末自然华。圣人的教诲今天依然有着重大的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
【第279期】音频学《论语·子路篇第4章》怎样理解孔子指责樊迟为“小人”?
彭放|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 【13.4】樊迟请学稼
论语:樊迟请学稼(13-4)
孔子,为人师者,是如何做的?
《论语》卷13子路篇诗解1名正言顺上好礼义民皆敬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