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儒学教育待人接物原则

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温良恭俭让意思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这五种美德。即处处与人为善,温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内肃,俭乃节约,让即谦逊

信行“温良恭俭让”,做得好的是孔子。《论语~学而》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孔子到另外的一个邦国中去(陌生地方),必了解政治民俗,用“温良恭俭让”的方式与人相处,别人就主动的告诉他了。


有些人觉得这是在培养绵羊性格,不知道这是过好人生的正道。

狂风和太阳打赌,看看谁能把路上的一个行人衣服脱掉,狂风自觉胜券在握,太阳嘛!又不能下来与人直接接触,而狂风可以直接到位。于是狂风猛力吹向行人,钻进行人的衣服里,想把行人的衣服撕裂吹走,可是,它越吹得猛,行人就愈拼命的护紧衣服。

折腾了很久,狂风筋疲力尽,它停歇了,轮太阳上阵了。太阳不紧不慢,把阳光洒在行人的身上,不一会儿,行人出汗了,太热了,就把衣服脱了下来。

狂风在事实面前不得不认输。

如果让自己主动成为恣意妄为,不明白对方被动的反应,这怎么行?人,每天都会与人交流互动,如狂风一样的直接征服,却引起别人更激烈的反抗;如阳光一样的把温暖送给别人,别人就舒舒服服的接受了,目的也就达到了。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换位思考,就会知道主动“温良恭俭让”的待人接物原则是对的,不是为了让你做个好人,而是让你过好人生


反过来,当别人以残暴的方式对待我们,在被动的情况下,还是以“温良恭俭让”回报吗?儒学不是在培养绵羊性格,奴才品质。儒学讲“以直报怨”,以公平正直的方式去对待。《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如果说成大白话,也大概就是人家对你怎么样,就怎么样还给人家。但是报怨的有点限制,怕你情绪化,报应过份了,所以孔子强调以公平正直的方式处理。

儒学是活泼的,并不是抱死一条理一条筋到底的。读成孔乙己式的人物,不是儒学的错,是自己的问题。

待人接物,主动的以“温良恭俭让信行,被动的以“”回。这才是儒学的教育全面的待人接物的原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素说论语:学而篇(10)
夫子之求是无求 | 论语心解010
温良恭俭让
品《论语》:温良恭俭文化根,本浅源乱家国昏。
【第10期】音频学《论语·学而篇第10章》孔子的风度就是温良恭俭让吗?
做人美德:温良恭俭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